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北京市属公园土壤重金属分布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对北京市属公园中的陶然亭公园、玉渊潭公园、颐和园和香山公园4个公园土壤的Pb、Zn、Cu、Cr、Mn等5种重金属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用单项、综合污染评价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属公园土壤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子为Pb,其次为Cu和Zn,Cr和Mn的污染较小。不同公园重金属污染由重到轻的顺序依次为:颐和园、陶然亭公园、玉渊潭公园、香山公园。4个公园中,颐和园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最大,为21.00,但其污染程度仍处于轻微生态风险。其他3个公园的污染程度也均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旅游安全评价研究已经成为旅游安全研究的重要领域。为了解和掌握我国旅游安全评价研究的进展,从相关理论基础、评价对象、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系数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旅游安全评价总体发展迅速并逐年向好,初步形成了以事故致因为导向的理论框架,评价对象主要集中在旅游地系统和旅游生态方面,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初见成效,主观权重研究较多、客观权重研究少,评价方法研究简单应用多、改进创新少。最后,根据文献分析结果和我国旅游安全评价发展趋势,结合旅游科学和安全科学知识对旅游安全评价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危险化学品专项安全评价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已经施行 ,当前正值全面进行危险化学品整顿之机 ,笔者结合从事安全管理和安全评价的实践体会 ,仅就进行危险化学品专项评价必要性和运用危险化学品法规、标准进行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浅谈如下 ,以期引起人们对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的重视。1进行危险化学品专项安全评价的必要性1.1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需要我国对建设项目进行劳动安全评价 ,早在1988年5月原劳动部颁布《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暂行规定》中就已提出 ,原劳动部1996年10月颁发的…  相似文献   

4.
国际自然公园环境教育评价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教育是自然公园服务和管理的核心内容,从而必然成为自然公园综合评价的重要方面。国际上,自然公园环境教育评价已经伴随着公园综合评价的发展而不断成熟,但其在我国尚处于摸索和发展阶段。本文通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美国、澳大利亚相关自然公园环境教育评价现状的分析发现,其发展经验对我国自然公园环境教育评价中确立基本流程和基本原则,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了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安全的内涵及其评价--以湖北省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资源安全作为资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在于保障水量的稳定供给、水质的有效保护和水灾害威胁的化解.水资源安全评价可以从水量安全评价、水质安全评价和水灾害防治安全评价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安全完整性评价的主要目的、基本内容及实施情况,实践表明,安全完整性评价适用于识别、分析、评估、消减和控制重要生产单位的安全风险,能够促进全员安全意识和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HSE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安全评价在欧美各国被称为“风险评估”或“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在日本,为了顺应人们的心理,改称为“安全评价”。或许是受日本的影响,在我国多称之为“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是以保障安全为目的,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工程项目或工业生产中潜在危险进行预先的识别、分析和评估,为制定基本防灾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化工过程本质安全概念的发展历程和本质安全化设计的主要原则,分析了化工过程整体安全策略的实施方法,介绍了几种本质安全化评价方法及常见方法的实施特点;介绍了本质安全化设计和本质安全化评价的实践情况,以丙酸异丙酯合成反应为例,展示了本质安全化设计在化工过程设计阶段的实用效果;提出了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化技术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包括本质安全化设计思路实践、本质安全化评价方法的选择和化工过程整体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的现状,分析了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代的安全管理采用系统的观点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去处理企业的安全问题,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和相应的控制,建立可靠的安全保证体系,从思想、组织、工作、监督等方面保证体系的运行,并对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不断完善安全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全球自然灾害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人为灾害频发,严重制约着城市的生存和安全发展。以典型的灾害多发地区滁州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概念框架,构建了各单灾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激励模型复合单灾种风险评估结果,定量测度了研究区的城市安全风险分布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对城市安全风险进行了驱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城市安全风险等级占比从低到高分别为2.49%、8.71%、41.08%、30.47%和17.25%,以中风险占主导。在空间上,城市安全风险表现为中部高于周围边缘区域,呈现出由核心区往外逐步减弱的格局特征。(2)6个驱动因子对城市安全风险的解释力强度为人口密度(0.404)>地均GDP(0.402)>建筑承灾能力(0.095)>植被覆盖度(0.078)>路网密度(0.013)>用地类型风险(0.012),因子交互协同作用后对结果的解释力增强。研究结果为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研究框架,能够服务于高风险区域的灾害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2.
环境安全已经成为当前环境问题的热点而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建立和实施环境安全战略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的迫切任务。环境安全教育是实施环境安全战略的根本途径,在维护环境安全、防治环境灾害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环境安全教育的内涵、在分析比较当前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对环境安全教育的内容和特征作了深入探讨,并分析其在环境保护和环境灾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文章针对当前我国环境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实施环境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环境安全已经成为当前环境问题的热点而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建立和实施环境安全战略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的迫切任务.环境安全教育是实施环境安全战略的根本途径,在维护环境安全、防治环境灾害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环境安全教育的内涵、在分析比较当前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对环境安全教育的内容和特征作了深入探讨,并分析其在环境保护和环境灾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文章针对当前我国环境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实施环境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愈发频繁的洪涝灾害暴露出城市建设与雨洪安全之间的矛盾已不容忽视,以防洪基础设施为核心的防灾规划和以各类景观生态基础设施为核心的海绵城市规划,需要内涵和方法的转变。以“多规协同”为理论基础,提出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雨洪安全格局构建的核心内涵应该是“协同关系”的构建,即不同规划要素之间不仅在空间布局上协调无冲突,更重要的是能够导向同一的目标与结果。基于该内涵,提出了国土空间雨洪安全格局构建方法的理论框架,应以雨洪安全要素的识别为前提,通过强制性约束措施和引导性联动措施构建雨洪安全要素与国土空间结构、资源用途和支撑系统的协同关系,最终实现不同空间尺度上雨洪安全目标的落实与格局的形成。为更好地诠释该理论框架,以江西省万载县城关镇镇域国土空间规划为案例,探索并检验该理论框架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及应用价值,以期为落实国土空间雨洪安全格局的目标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危化品运输事故多发,运输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的现状,依托多学科交叉的教学改革和科技计划项目研究,以"不倾翻、泄漏收集、全方位监控"为技术目标,从事故防控和过程监控两个方面出发,介绍了危化品运输安全智能化管控的四大关键技术,即重点区域车路协同监控技术、车辆识别跟踪及安全预警技术、侧翻事故主动防控技术和泄漏事故主动防控技术,并以宁波石化基地为工程背景,借助区域动态场景沙盘对涉及交通工程、信息工程、车辆工程、消防救灾等多学科知识领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集成应用示范。结果表明:四大关键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危化品公路运输安全的保障性,可支撑国家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的重大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16.
王龙  徐刚  杨娟 《地球与环境》2015,43(3):322-330
灾害风险是当前灾害研究的热点和核心之一。从灾害系统整体角度,厘定区域灾害系统风险,明晰灾害系统风险要素构成及其作用机制,对于科学指导区域综合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在山地城市灾害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基于"R=H×E×S/C"的灾害系统模糊风险概念模型,构建了反映山地城市灾害系统"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灾损敏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四个方面的"山地城市灾害系统模糊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对山地城市灾害系统模糊风险进行定量评价与排序的"综合赋权(AHP-EVM)"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以重庆市38个区县作为研究对象,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从整体上初步阐明和解释了山地城市(重庆市)38个区县的灾害系统模糊风险等级及成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综合赋权"模糊综合评判的"山地城市灾害系统模糊风险"评价结果科学、可靠,能够从整体反映山地城市灾害系统模糊风险水平及其构成。经过与灾情数据对比、专家评判,本研究所得评价结果通过验证,且与"模糊物元评价"所得结果基本一致。(2)重庆市灾害系统模糊风险整体水平居中。其中,渝中区、江北区,渝东北的城口县、奉节县以及渝东南的酉阳县,灾害系统风险等级高,各类灾害发生及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较大,是未来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生态服务价值的角度出发,综合评述了目前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动态,包括固碳释氧、降温增湿、防灾减灾等生态、社会效益的货币化度量,以及国外利用"3S"技术构建城市绿地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模型等方面。指出当前城市绿地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的两个新方向是:城市绿地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城市绿地防灾减灾功能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城市巨系统面临更多不确定性风险与未知扰动,要求安全防灾规划从目标对象、战略定位、技术手段与规划理念等方面做出适应调整,通过韧性城市建设引领区域安全稳定发展。对韧性城市的概念起源、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结合我国“多规合一”后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对空间治理背景下韧性规划的内涵特征、层级类型、流程形式与公共治理进行认识与思考;并从深化韧性城市的理论构建与机理研究、转变规划编制的设计思路和实践流程、完善韧性实践中的规划传导和尺度治理、关注韧性建设中的基层治理和公众参与四个方面,提出韧性规划的实践路径展望,力求有序推进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现代化治理建设。  相似文献   

19.
城市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苏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城市环境安全的内涵出发,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一个3个层次的城市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第1层次是目标层,即城市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第2层次是准则层,即由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状态、人文环境响应组成;第3层次是指标层,即由各具体指标因素组成。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结合2001年—2007年的《苏州市统计年鉴》的数据对苏州市环境安全状况进行判断,并分析其环境安全状况变化的原因及应对策略,为苏州城市环境管理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该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获取玉树州基层单位的应急响应情况资料,中国地震局组织了地震科学考察项目,项目组经过实地调研获取了大量资料.调研数据主要反映了本次地震应急存在备灾能力不足、应急期反应能力不强、防灾相关机构之间没有建立协作机制、社区(地区)的防灾能力不足、城市抗震能力弱等问题.总结玉树地震基层应急响应的宝贵经验,对加强政府应急管理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