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背着简单的行囊,我独自走过很多地方,但我从没有详尽而细致地描绘过它们。然而在霍山,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真正的魅力。霍山的山水像一幅简洁辽阔的大家书法,更像一幅写意的国画。走进霍山,就像走进了一个天然氧吧……"这是一位曾经来到霍山的游客写的文章。其实许多到过霍  相似文献   

2.
雪女 《绿色视野》2014,(2):66-67
黄山是天下名山,去过黄山的人都知道,“奇松、怪石、温泉、云海”乃黄山四绝。这黄山四绝不但让天下游人如临仙境,一饱眼福,而且还孕育出了幽香怡人的天下名茶,让人一饱口福。明代茶人许次杼的《茶疏》中记载:“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清代江澄云《素壶便录》记述:“黄山有云雾茶,  相似文献   

3.
黑麂的呼唤     
黑麂告状下班刚进家门,李老师迎头就说:“一只黑麂跑到县长家去了!”她肯定是看到我那愣怔、茫然的神态,随即加重了语气:“一只‘ZZ’(黑麂‘ZZ’),闯到黄山S县县长家去了!黑麂!”黑麂是生活在黄山和浙西一带的我国特产动物,珍贵稀有,属国家一级保护。“去告状?跑到县长家?”我带有调侃的诘问,得到的是确凿的回答:“还真让你说对了。报纸在桌子上。”我连忙拿起报纸,头版上果然有条大标题:《黑麂告状》。报道了前天傍晚,突然有只黑麂一头闯进了某县长家中。家人的惊叫,引得下班在家的某县长连忙出来察看。原来是一只混身带血的黑麂正在客…  相似文献   

4.
《绿叶》2020,(7)
正李培禹兄的山水风光散文集《西河渡》即将付梓,嘱我写几句"评点"的话。我翻阅着培禹兄的这部文稿,不禁联想到他刚刚获得"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的另一部散文集,那就是2017年7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总有一条小河在心中流淌》。借此机缘,我把阅读两本书的感受,融在一起说吧,因为在这本《西河渡》之外,培禹兄的散文创作天地很广,题材远不止"游记"类,生态佳作频出,十分精彩。可以说,近几年他凭着一篇篇令同道称赞的作品,大跨步地进入了知名散文家的行列。我与培禹兄是年轻时代的挚友,也是20世纪80年代有着共同爱好的文学青年。我出版的首部长篇小说的初稿就曾经交给他阅读,得到他的认可和鼓励。我们是挚友,也是校友,都在北京二中读过书,也有着共同的朋友圈。据我所知,在年轻时代他就尝试创作过多种多样文学体裁,而且都有很成功的佳作。他写过小说,写过抒情散文,写过杂文,也写过报告文学,但更钟情于诗歌。在《赵堂子胡同15号的思念》(见散文集《总有一条小  相似文献   

5.
钟秀华 《绿色视野》2012,(12):58-60
1938年,新西兰女作家路易·艾黎曾经说过,“中国最美的山城有两个,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一个是福建的长汀。”七十多年来,多少人因了这句话将足迹伸向长汀。而我想要做的,则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灵去倾听。长汀——这个坐落于闽西,与江西瑞金接壤的古老小镇,这个客家的首府,会给我带来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痛兮银锭桥     
日本作家立松和平是我的老朋友了,他写过一篇令人心酸的短篇小说,名为《手边的彩虹》:一群向往大自然的年轻人到海边去游泳,然而,大海还在,蔚蓝却已经没有了——工业排放的污水吞没了蔚蓝。最后一幕是——小说的主人公们只能在一间公厕的门外滋水打闹,用水雾营造一道道彩虹,寻欢找乐。10月5日那天下午,站在银锭桥上,我想起了这篇小说。因为,身边就站着立松和平。更因为,银锭桥还在,“银锭观山”也没有了。我只能告诉立松,我们北京,有过“居庸叠翠”,有过“金台夕照”,有过“蓟门  相似文献   

7.
一叶如天     
杨挺 《绿叶》2005,(12)
很多年前,我曾经在鄂尔多斯西 北边缘的毛乌素沙漠深处生活过一段 日子。 那个时候的毛乌素沙漠简直就是 一片生命的禁区,我毡房周围几十里 都是一望无际的漫漫黄沙,水和植被 如同天方夜谈一般神秘。就从“毛乌 素”这个名字来看,蒙古语的意思就 是“没有水”或者是“坏的水”。 但是,这里并不是绝对的无水无 绿,离我们大队五十多公里外就是一 片有水有草的大甸草原,可是我们的 牛羊是不能够去那里的,因为,那里 是和我们分隔两个省地界。日复一日 的干旱和风沙使我对于绿色产生了幻 觉,经常在沙漠这个黄金熔成的海洋 里面,海市蜃楼般地看到绿草茵茵, 鲜花朵朵。  相似文献   

8.
哦,那只雁     
高桦 《环境教育》2009,(6):78-79
至今,我还常常记起我曾豢养过的那只大雁。 那是2005年的“五一节”放长假期间,我在儿子的农家小院里住着时,添了一位新客——一只大雁。原来我养了几只鸡,还有两条狗,一条叫“妲己”一条叫“丢丢”。院子比较大,有枣树、杏树、柿子树、丁香、海棠、香椿、竹子,满地是草,各种各样的花,这个村子是在翠湖边上,环境很美。我的侄子来看我时,他说:“婶婶,我哥们儿那里有只大雁,据说他是从特供农场弄到的,我去要来你给养着。”过了几天真的送来了。  相似文献   

9.
肖毅彪 《环境教育》2006,(10):55-58
黄山是举世闻名的风景区,大自然的骄子。她横空出世于高天厚土之间,劈地摩天于徽州腹地,是造化华夏子孙的大块文章,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精髓。游黄山,自古以来就有东、西、南、北4条路线。我们选择西线,从徽州区出发,经汤口至黄山大门,直奔云谷寺,稍事休息,在云谷寺坐上空中  相似文献   

10.
黄山是举世闻名的风景区,大自然的骄子。她横空出世于高天厚土之间,劈地摩天于徽州腹地,是造化赋予华夏子孙的大块文章,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精髓。这样的名山、名景,我多么想一睹她的风姿!  相似文献   

11.
2005年7月14日,是”淇淇”去世三周年的日子。“淇淇”是我们人类饲养的唯一一头白豚。记得那是2002年7月14日深夜,我的邮件箱里有一封主题上写着“大坏消息”的信,是从中科院水生所发来的。大坏消息指的是”淇淇”走了。2002年10月我再次到“淇淇”生活过的中科院水生所采访时  相似文献   

12.
难忘的对联     
爸爸有一个在南通市国土局工作的好朋友了伯伯。双休日的一天,爸爸带我到这位丁伯伯家去玩。走进丁伯伯家,我的眼球立刻被挂在客厅正面墙上的一幅对联吸引住了,我轻声读了起来:保得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多么别具一格的家庭装饰呀,我不由得好奇地问了伯伯:“伯伯,别人家里的对联都是关于学习或生活的,为什么您家里的对联与众不同呢?”丁伯伯和蔼地说:“那是因为我整天与国土打交道,所以挂上这样一幅对联。”我更加好奇了,忙问:  相似文献   

13.
雷虎 《绿色视野》2009,(6):53-55
当“五一”变成了小长假,我就把徒步远行的打算换成了单车近游:从绩溪县经宁国市骑到宣城市,徒经古徽州文化的精髓之地。虽说山迢迢路遥遥,却可以单车为媒,公路为线,一边山水,一边人文。  相似文献   

14.
正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带着碧水青山的梦想,暑假期间我和爸爸去了李白青年时期曾经去过的芜湖市天门山游玩了一天。游览天门山景区后,我大为失望:曾经清澈见底像一面镜子的楚江,现在变得混浊不清的,水面上还漂着好多白色的塑料袋;曾经  相似文献   

15.
戴草帽的韩少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年前,我曾到过汨罗,并在县城住过一夜。当时因公务在身,未能去八溪峒会会韩少功,看看他的屋舍,成了我莫大的遗憾。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场特殊的官司,是在分界小学东侧的一条河边进行的。河岸上,醒目地写着这样一句警示的标语:停电了,蜡烛可以给你带来光明;道理不通了,可以另辟新径;水污染了,水没有了,什么可以替代?这一天,观者如堵。几经打听才得知,原告是小河,法官是大自然,而被告,竟是主宰大自然的人类!在低缓的乐曲声中,小河开始了它声泪俱下的诉述——"我曾经很美很美,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清得像一面硕大的明镜,静得像一位文雅的少女。我哺育了两岸的几代人,他们到我腹中淘米、洗衣、洗澡、玩仗,我的身  相似文献   

17.
大概因为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心中总有一份挥不去的军人情结。很早以前,我就想到驻守在中蒙边境的阿拉善“戈壁铁哨”去看一看。最近,这个愿望终于得以实现。9月3日,我们由北京飞抵银川,在“老毛手抓”餐厅匆匆吃完午饭后,便驱车向阿拉善中蒙边境口岸进发了。临行前只听说从银川到阿拉善边境口岸有900多公里,但没想到车出银川,刚穿越贺兰山,便出现了“天苍苍,野茫茫”、“前头看不到边,路上没人烟”的荒凉景象。方圆百里的阿拉善,干旱缺水、贫瘠荒凉。一路上,我们的吉普车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颠簸着前行,狭长的公路上,偶尔能看到一些运煤…  相似文献   

18.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溪流水去无声。烟波一棹知何处,鶗鸠两山相对鸣。”这是宋朝年间,年轻时就离开家乡的大学者朱熹重回婺源故里扫墓时,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而留下的诗句。婺源是江西省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县,位于安徽、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的丘陵山区,历史上属安徽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也是  相似文献   

19.
孙正清 《环境教育》2013,(11):85-85
国庆节,我和妈妈到外婆家去玩。外婆说:“今天天气晴朗,要不要到倪家坞水库边去玩?”倪家坞水库,我一听这个名字就连连摇头:“不去,不去,路太难走了。”  相似文献   

20.
阿凡 《绿叶》2005,(11)
“你自己出来我不反对,可是你为何不开手机呀,这不成心让我着急吗?”刚与张国立谈起环保,就想起了《一声叹息》中他的这句台词,但是那次是演戏,这次却真的着急了。谈到环保,张国立有许多话要说。“每次看到环境被破坏的现象,我都着急。”长久以来,除了他热爱着的演艺事业,环保已经成为他最关注的领域。1998年,北京市正式推出个人认养绿地的计划。张国立和夫人邓婕听到消息后立刻决定每年出资4万元,认养复兴门附近的一片绿地。到现在,七年过去了,他们为这块绿地已经投入了将近30万人民币。类似的事情张国立还做过很多。一次去参加在云南的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