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ince the 1990s, with the in-depth study and understanding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quantitative study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SD) was increasingly hot in China. Based on quantitative study of RSD from Core Periodical in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1992–2008),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annual distribution, periodicals distribution and changes of the distribution were made. And from perspectives of social–economic, ecological, systematic and emerging methods, the course, probl...  相似文献   

2.
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的能值分析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评估是当前国际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能值分析以能量为单位定量评估人类生态经济系统中各种生态流的可持续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尽管能值分析定量评价了自然环境资源对人类生态经济系统的贡献.克服了传统能量与经济分析方法的诸多缺憾,但在理论方法上仍存在不足之处。综合国内外区域能值分析的最新进展。能值转换率的确定、能值分析与空阃格局分析的整合、能值成本价值论与市场(使用)价值论的整合、可持续性阈值等问题将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以对“人地关系”、“发展内涵”和“人的位置”等的系统认识为理性基础.所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观.非常强调公平性。经典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对“公平性”的理解,主要是强调时间维度上的代际公平。我们从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理论。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角度.认为公平性不仅是时间维度上的代际公平.而且是空间维度上的地域公平和群际公平。就地域公平而言.我们认为.它不仅包括相关地域的公平性而且包括次级地域的公平性和背景地域的公平性。地域公平性的这样的理论认识。在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及其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在明晰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能源足量、可持续、合理供给;能源与水、土地、森林等资源配套能力;国家可持续能源政策与地区规划的融合,减缓环境资源的损耗;环境可持续性四个目标出发,构建了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从定量的角度刻画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差异,解析影响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可持续能源政策与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制约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能源与森林、土地资源的配套能力是重要基础;能源供应能力是核心所在;从中国东、中、西部来看,西部地区是中国能源可持续性最强的地区,中部次之,东部能源可持续性最弱;从中国八大区域来看,能源可持续性沿海地区最弱,东北和长江中游地区次之,大西北、西南和黄河中游地区最强。本文作者最后认为多元化发展,提升能源供应能力;建立健全环境税收制度,增强环境可持续性;因地制宜,是促进中国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品牌经济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过剩经济条件下,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个人与企业持久发展的基础之上。发达国家的发展现实说明.品牌企业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以品牌经济为基础上的区域经济能够有效保障个人与企业的持久发展。随着品牌竞争日益剧烈。品牌的资源配置功能日益突出。目前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更多的是从通过收费、税收和排放标准等限制角度进行实施。随着政府从资源配置参与型向资源配置干预型角色转换。要求采取新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即发挥企业的积极主动性,发展品牌经济。研究表明,晶牌经济具有追求可持续性的内在动机,能够促进物种与环境保护.以及有效就业的稳定增长。实施品牌经济战略,不仅实现当代人的发展。而且更有利于后代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中国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在介绍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中国历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1981-2001年,中国人均生态承载力比较稳定。人均生态足迹从1981年到1996年逐步上升,1997年开始小幅度下降。本文对中国生态足迹时间序列的研究分析表明若要改变长期的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就要降低人口数量。改变资源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7.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在时间、空间和构成要素上的含义的具体化。信息特征分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特征具有时空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在总结前人区域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信息特征分类的原则和综合分类方法。依据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三维系统理论(即区域系统在时间上/代际之间的公平,空闻上(区域内和区域间)发展的平等和区域系统各要素闻的协调)。在将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信息特征分为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和要素构成特征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多维信息特征分类的框架及其编码。并给出具体应用实例。这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信息的共事,区域可持续发展数据模型的研究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资源税率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理确定资源税税额,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本文从计征资源税的理论基础入手,分析了现行资源税体系的不足之处,借鉴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税法规定。通过资源价值评价方法,提出了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适当提高资源税税率(主要矿产资源10%以上)、调整资源税的计征方法、适当扩大地方政府的权限等建议和构想。  相似文献   

9.
As a significant issue, mining cities, especially the resource-exhausted mining cities have already been given intensive attention by academia and governmen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reasons for problems of the mining c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quantitatively analyzes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the mining cities with statistical data, and presents th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ining citie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discus-...  相似文献   

10.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结合广东省江门市可持续战略规划的实践,对可持续发展规划的概念、内涵、基本框架以及技术流程进行探讨。基本结论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应以“环境社会系统”全新的视角,回答一个区域该如何化解“三大供需矛盾”,消除“三大危机”,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问题;对区域环境社会系统这类开放型复杂巨系统进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需采用专家经验与计算机建模相结合、反复试错、多元互动的综合集成方法。  相似文献   

11.
区域人口集聚是主体功能区优化布局的要求和重要指标。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依据。本文以哈尔滨市人口功能区规划为例,根据国家人口发展功能分区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测算了哈尔滨市人口功能分区,并提出了相关政策性建议。研究结果对于发挥哈尔滨市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引导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有序流动,推进国家及省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区域土壤侵蚀与环境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土壤侵蚀与环境研究,是在比较大的中间尺度和较长的时间尺度上,对土壤侵蚀发生发展过程、土壤侵蚀因子、土壤侵蚀定量评价方法,以及土壤侵蚀治理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的科学与技术体系。该领域的研究,即能直接为国家水土保持宏观决策提供支持,又能揭示土壤侵蚀的宏观规律,并于全球变化研究相联系。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概括四个方面,包括:①区域土壤侵蚀因子研究,是为认识土壤侵蚀环境特征和进行土壤侵蚀定量评价的基础,②区域土壤侵蚀评价研究,包括调查制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等,是该研究服务于水土保持实践的基本途径;③水土保持的环境效应研究,是从另外一个视角对土壤侵蚀环境与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关系的认识。是确切评估水土保持效益,保证水土保持工作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今后应尽快开发区域水土流失定量评价模型,并在区域尺度上对环境效应的方式、范围、程度和发展趋势做出综合计价和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3.
对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已经初步实现,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却基本上没有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呈现逆向运动.其体制原因就在于我们现在初步建立起来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没有改变传统经济体制的反生态性和不可持续性的根本缺陷,必须向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转变.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的建立在当前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从理论上看,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石;从实践上看,构建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不仅是我国国情和发展现实的客观要求,而且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实现由非持续发展经济体制向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的转变,是非常宏伟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4.
淮南市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淮南市是一所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是建立在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子系统上的复杂系统。是城市发展与资源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较为突出的区域。主要表现在:城市布局不合理。城市整体结构不完善;人类进行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生态和景观产生了干扰和破坏。从而造成其生态结构、功能的破坏以及量观的破碎化。本研究从压力-状态-响应三方面构建了淮南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系统层、要素层和指标层。并给出了计算各评价指标值之闻均衡度的模型。量后结合RS、GIS技术实施该评价模型。对淮南市为实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5.
城市作为一个“自然-经济-社会”巨复杂系统.它的运行需要进行不断的描述、评价和解释,以供城市发展调控部门进行动态的有效的调控。从而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对城市系统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以及它们相互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度的计算公式.并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度以及城市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的整合状态,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各种状态进行分析.得出一种警度分析表.为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提供基础。城市可持续发展预警是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基础上,对城市发展的序参量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相态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的结果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度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体系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而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则成为我国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稳妥地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对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内涵和建设意义的初步分析。提出了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思路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区划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适当的区域划分。本文结合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对中国自然地理与杜会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分析的研究成果.借鉴黄秉维先生所提倡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自然区划、经济区划、生态区划.人口区划等四种全国性区划为基础,构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区划系统。采用叠置与专家评判法首先将全国划分成三大地带.再在三大地带内部划分出N个大区:然后对全国县域(或公里格网)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评价.并按类型归并.将归并结果嵌入到N个大区中,用大区的可持续发展等级及地区编号对其命名。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产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及系统分析方法,举例说明了产业生态学在工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并对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作了分析,为进一步开展产业生态学在工业系统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人文贸易主义价值取向逐渐兴起的背景下,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观越来越受到关注。选择以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内涵进行理论阐释的基础上尝试建立测度一国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最后对中国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经验研究。结果显示1985-2003年中国出口可持续发展水平大致呈现出曲折缓慢上升趋势,通过灰色聚类可将各年份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水平划分为优、良、中、劣四等。在多数年份中国出口社会经济效益的获取要以同期环境质量下降和资源过度消耗作为代价,且中国出口规模的持续加速上升并未带来出口经济效益水平的提升,这主要源于出口贸易条件的恶化,因此需警惕在中国出现“贫困化出口增长”问题。  相似文献   

20.
With the effect of the human trade doctrine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field, almost all the countries hav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is article chose the expo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of the expo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tried to establish an evaluation indices system and set up an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expo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vel, and finally made some empirical research on China.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the expo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showed a tendency to rise from 1985 to 2003 and the expo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na in these year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grades: excellent, good, moderate and poor. In most years, the social economic benefits of export was obtained at the cost of the deterioration of environment and the depletion of resources, and the economic profit of export did not increase with the enlargement of the export scale because of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terms of trade. Therefore, China should be careful about the problem of poverty accompanied by the increase of expo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