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Abstract

Nowadays the rising of opportunity cost of farm labor comes to the forefront of attention in Chin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its impact on agricultural land-use structur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household economics is formulated drawn on Low’s model. Under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e impact of the rising opportunity cost of on-farm on cropping structure is deduced in theory. And then, using statistic and survey data, taking mountain area of southern Ningxia as an example, the theoretical assumes are verif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ise of opportunity cost of farm labor leads to less diversified cropping structure.  相似文献   

3.
Nowadays the rising of opportunity cost of farm labor comes to the forefront of attention in Chin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its impact on agricultural land-use structur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household economics is formulated drawn on Low’s model. Under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e impact of the rising opportunity cost of on-farm on cropping structure is deduced in theory. And then, using statistic and survey data, taking mountain area of southern Ningxia as an example, the theoretical assumes are verif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ise of opportunity cost of farm labor leads to less diversified cropping structure.  相似文献   

4.
基于“可持续性”要素的比较优势理论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优势是不同国家生产同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差异。传统理论认为,形成比较优势的机会成本主要为生产成本,而"可持续性"是一种代际公共品,耗费"可持续性"要素的机会成本是代际成本,即现在使用某(些)要素所放弃的未来使用之可能带来的纯收益。因此,不同国家的可持续性差异体现为代际成本差异,"可持续性"是塑造一国比较优势的新要素。若中国对外贸易过度依靠当代所具有的劳动力价格低廉和环境规制政策宽松所塑造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和环境比较优势,从长期看是不可持续的。通过代际成本内在化,可逐步实现对外贸易发展的短期理性与长期理性的统一。进而言之,中国需要妥善处理贸易增长与各种稀缺要素消耗之间的关系,平衡贸易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当今的贸易与未来的贸易需寻求某种总量和结构上的均衡。  相似文献   

5.
基于污染权角度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一直是理论界的研究重点,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将现有的研究方法划分为费用分析法、机会成本法、支付意愿法和水资源价值法等,分别评述了各种方法的特点、优劣以及在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研究应用中的主要结论,在此基础上,基于污染权角度,采用机会成本法和水资源价值法,构建了一个基于计量经济学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其核心在于强调了流域上下游居民均有适当的"污染权",即便在上游地区达标排放的前提下,由于下游地区对水质的较高要求,借助行政手段对上游地区采取了较强的环境管制,在缺乏足够生态补偿的情况下,上游地区由于环境管制而放弃了部分"污染权",也即是其为了更高的环境标准而放弃的机会成本,这部分机会成本可以视作下游需要向上游支付的生态补偿金额.以浙江飞云江流域为例,利用该模型测算出下游温州市每年应向上游文成县提供3.24亿元的生态补偿,用于购买文成县为保护温州市"大水缸"所放弃的污染权.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加快使农地资源价值显化问题凸现出来,但在现行的政策与制度框架内,农地价格严重扭曲,不能完全表达农地的真正价值。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农地资源能合理配置并达到可持续利用,因此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农地价值核算体系与农地价格体系,并对现行扭曲的农地价格进行矫正。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利用边际成本定价的方法探讨体现农地真正价值的农地完全价格,并通过这一价格将农地的资源价值纳入整个绿色GDP核算体系中,这也是本文提出的政策性建议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空气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背景下,理清空气污染与劳动者劳动供给行为及人力资本效能的关系,有助于为优势人力资本发挥、环境规制政策制定、环境治理投资收益评价提供参考。研究利用2014、2016和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及空气质量指数(AQI),采用多层次回归模型从微观视角考察了空气污染对个体劳动供给和人力资本效能发挥的影响,并利用逐步检验法、bootstrap法等分析方法检验了三者之间的机制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空气污染会显著抑制劳动者劳动供给,但收入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气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②空气污染对不同群体劳动者劳动供给行为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特征。老龄劳动者、低人力资本水平劳动者及非城市户籍劳动者会因空气污染的加重更多地降低劳动供给。③通过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空气污染会显著降低个体劳动生产率,并负作用于劳动力集聚,进而阻碍人力资本效能的发挥,降低个体劳动供给,这种影响机制在不同群体劳动者间呈现出明显差异性。④劳动供给模型拓展方面,个人社会保障程度、所在家庭主事者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因素都是影响个体劳动供给的重要因素。个人受社会保障的程度越高,个体劳动供给越倾向于降低;所在家庭主事者是独生子女的劳动者会倾向于减少其劳动供给。因此,继续推进环境规制,优化城市空气质量,并合理处理环境规制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供给不足压力,还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促进人力资本效能的发挥,助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讨论了人口红利的历史演变将如何影响工业化。改革开放前较为宽松的生育政策与改革开放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共同作用,形成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人口红利。运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口红利有利于推进中国工业化。进一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人口红利对中国工业化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人口红利通过三条路径显著地影响中国工业化:1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前两次生育高峰的人口全部进入劳动力市场,为中国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直接推进了工业化进程。2大量劳动者涌入市场,压低了劳动报酬,形成\"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有效推进了工业化。这一机制是人口红利影响工业化的主要路径。3人口红利的提高有效促进了资本形成,但是其影响力度较小。从区域的角度本文还发现了更细致的结论。西部地区人口红利对工业化的影响力度明显大于其他地区,而且通过劳动供给与压低劳动报酬的渠道对工业化的影响力度大于其他地区;东部地区人口红利对工业化的影响虽然较小,但通过资本形成推动工业化的影响力度大于其他地区。未来人口结构面临改革开放前后人口政策的历史影响,以及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冲击,人口红利预期将持续下降。依据实证研究,本文认为人口红利将带来旧有的工业化模式难以维系。未来应当通过发展智能装备制造、挖掘大国人才优势、促进技术进步,推动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对于基本完成工业化的东部地区,更应发挥人力资本与科技进步的作用,率先推动依赖高投入的工业发展方式转变。西部地区应当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吸引劳动力流入,减缓人口红利下降对工业化的冲击;另一方面还应当充分利用成本优势,吸引资本流入,应对人口红利下降对资本形成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农村地区是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主要保留地,同时也是中国自然保护区的重要分布区。农村地区的机会成本作为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主要成本,是影响保护区空间分布的潜在驱动因素。该研究从县级政府视角剖析了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决策机制,利用2005—2018年县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村地区机会成本对保护区分布的影响,并按照保护区所在区域和级别进行分类讨论,探讨机会成本对保护区个体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总体来看,机会成本是决定保护区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机会成本和保护区面积之间呈显著的负向关系。机会成本每增加1%,该地区保护区面积将减少0.679%。②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机会成本对保护区面积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在西部和东北地区,机会成本对保护区面积影响不显著。③机会成本对地方级保护区面积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对国家级保护区面积影响不显著。④随着机会成本的提高,自然保护区个体规模有缩小趋势,能够缓解机会成本的压力,但保护区生境面临破碎化风险,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因此,中国在进一步优化保护区布局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农村地区机会成本对保护区建立和管理的影响,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多功能自然保护地体系,严格审批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的范围与功能区调整,将生态保护价值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对象纳入保护体系;同时,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保护地生态补偿机制,以缓解保护区建设与周边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而兼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0.
研究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对于解决农业技术转化与扩散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6个省1672户农户的问卷调查结果为依据,从农户技术采用率和采用行为模型2个层面,研究农户采用节约耕地型技术与节约劳动型技术是否存在差异及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农户技术采用率调查表明.有60%以上的农户采用了机耕技术,只有23.5%的农户采用了高产品种.采用行为模型的定量分析表明,具有不同家庭特征、外部环境特征的农户基于技术自身特征差异会表现出不同的技术采用行为.具体表现为,同一变量对农户采用不同属性技术的影响各不相同.本村地形、耕地面积、技术作用认知、出行频率对节约耕地型技术和节约劳动型技术采用都有较为显著的影晌;户主年龄、专业技能、家庭人均收入、参加技术培训、借款难易对一种技术的采用影响显著,对另一种技术的采用则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弄清补偿标准和新增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是生态补偿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舟曲县现有的补偿是静态补偿,补偿标准低,没有很好地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本文基于最小数据方法,以耕地和林地提供的水土保持量的差异表征生态系统服务,通过提供单位水土保持服务的机会成本的空间分布,推导出舟曲县森林水土保持的供给曲线,从而将补偿标准和新增水土保持服务的供给联系起来.同时对比了3种补偿标准下的退耕比例、生态补偿总资金需求和新增水土保持量.研究表明生态补偿在理论上可以提供舟曲县的水土保持能力.随着补偿标准的提高,新增水土保持量也在增加.当补偿标准为250元/亩时,退耕比例仅为8.26%,生态补偿总资金需求为1 930.03万元,新增水土保持量为4.69×104t;当补偿标准提高到518.63 元/亩时,退耕比例增加到49.54%,总资金需求为23 184.26万元,新增水土保持量为2.83×105t;当补偿标准增加到995.65 元/亩时,退耕比例可达到98.79%,总资金需求为87 340.95万元,可新增水土保持量达到5.65×105t.  相似文献   

12.
碳强度是对某经济体单位增加值产生碳排放多少的度量,在中国加快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背景下,寻求一种能综合体现全部投入要素作用的碳强度指标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现有碳强度指标忽略了生产过程中固定资产折旧引致产生的碳排放,故而在用于部门间碳强度对比研究时不尽合理。基于此,该研究使用中国2020年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将表中原位于增加值部分的固定资产折旧还原为对各部门最终产品的中间消耗,并利用投入产出法计算各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引致的碳排放、完全碳强度和综合作用系数。研究表明:①固定资产折旧引致碳排放不容忽视,其占各产业部门完全碳排放比重的均值为23.28%,占第三产业部门比重的均值最高,其值为34.44%。②基于不同的碳强度指标、碳排放量指标对高碳部门的排序有所不同,结合当前中国实施以碳排放强度为主、碳排放总量为辅的双控制度,建议以完全碳强度作为中国行业部门层面的约束指标。③对影响结论稳健性的因素分析表明,固定资产折旧总额在各时期保持相对稳定,且固定资产折旧率的不同设定对结论稳健性的影响甚微,因而上述研究发现具有可靠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分析中国的人力资源条件对劳动生产率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制约以及在国际性的人才争夺中所处的被动地位 ,提出发展教育和科技、更新观念和体制 ,是提升综合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对资本回报率进行绿色核算既符合当前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同时也是判断我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重要依据。使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估算1960—2014年碳排放的影子价格;利用Hall-Jorgenson租金公式测算剔除碳减排成本的中国资本回报率的动态演变趋势。对中国资本回报率重新估算克服了因忽略碳减排成本而导致的高估,估算结果更加科学可靠。研究结果:(1)中国碳排放的影子价格由1960年的56.34元/t上升到2011年的1651.69/t,根据影子价格计算的碳减排成本占GDP总量的份额年均为31%。(2)不考虑碳减排成本和税收因素的基础资本回报率变动趋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52-1983年为第一阶段,资本回报率在波动中由高位逐步回落。1984—2010年是第二个阶段,基础资本回报率保持平稳。2011年以来是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中国的资本回报率呈台阶式下降趋势,特别是2012—2014年,税后的资本回报率已经难以抵补企业投资的机会成本。(3)考虑碳减排成本将导致资本回报率平均下降约12%。其中1960—1975年资本回报率呈下降趋势。1976—2008年资本回报率基本保持稳定,资本回报率平均值为15.2%。2009年以后,资本回报率则表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2014年的估算值甚至降为-1%。本文仅考虑了碳减排成本,如果再考虑诸如二氧化硫等废气排放、废水与固废排放的成本后,绿色资本回报率的估算值将更低。建议: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应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以及减税(尤其是生产税)政策遏制资本回报率下降的趋势。另外,需要采取分阶段递增的环境规制政策,逐步实现企业环境外部成本的内部化。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制度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关系是近年来劳动经济学中新出现的一个课题,相关研究尚不多见。以我国养老保险的“统帐结合”模式为例,分析了社会保障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同时结合我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状态下“统帐结合”模式与人力资本投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加“统帐结合”模式中个人账户的比例,将激励个人进行较多的人力资本投资,但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存在削弱了这种激励作用。因此,建议:适当增加“统帐结合”模式中个人承担的比例;建立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逐步消除劳动力市场分割状态,促进全国统一的、自由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乡劳动力就业中的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乡劳动力就业过程中相互作用及影响机制 ,阐释两种不同劳动力群体的“竞争—互补关系” ,区分了两类劳动力群体之间的特征差异 ,通过对他们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全面展示了二者的竞争—互补关系 ,并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制约劳动力充分流动的因素。在此基础上 ,提出今后增进城乡劳动力良性互动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7.
贸易开放、劳动力转移和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久以来主流国际贸易模型中充分就业的假设使经济学界忽略了对贸易开放如何影响就业的分析,而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则为此提供了一个可供扩展的框架.将哈里斯-托达罗模型扩展到存在贸易开放的情况后,本文发现如果一国的比较优势为制造品,贸易开放将会减少就业,这是因为制造品价格的提高会吸引更多的劳动力从农业向制造业转移,而制造业部门劳动力市场刚性的存在则阻碍了劳动需求的增加.为了研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贸易开放对就业的影响机制,并且考虑到就业的持续性,本文利用我国省际面板动态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并使用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劳动力占比度量我国劳动力市场刚性程度.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当不考虑劳动市场刚性时,由于我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开放能增加就业;而当劳动力市场刚性较大时,劳动力转移过程反而促使贸易开放减少我国的就业,恰好验证了本文的理论分析结果.该文的政策含义则意味着政府应努力降低劳动力市场刚性以促使贸易开放增加就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实施生态旅游认证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界定生态旅游认证、分析建立生态旅游认证体系意义的基础上.对绿色环球21、澳大利亚的NEAP、厄瓜多尔的Smart Voyager等目前国际知名的认证体系进行了介绍.重点分析了中国实施生态旅游认证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并对我国建立生态旅游认证体系的必要性及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Africa faces enormous food security challenges. Most commentators agree that, despite the complexities of food insecurity, there will have to be increases in food production from existing agricultural land. Most, too, are pessimistic about the future, judging likelihood of success on the basis of past performance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though, offers new opportunities, by emphasising the productive values of natural, social and human capital, all assets that Africa either has in abundance or that can be regenerated at low financial cost.This paper sets out an assets-based model of agricultural systems, together with a typology of eight improvements that are currently in use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projects. In the 45 projects/initiatives spread across 17 countries that are investigated, some 730,000 households have substantially improved food production and household food security. In 95% of the projects where yield increases were the aim, cereal yields have improved by 50–100%. Total farm food production has increased in all. The additional positive impacts on natural, social and human capital are also helping to build the assets base so as to sustain these improvements in the future.This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can deliver large increases in food production in Africa. But spreading these to much larger numbers of farm households will not be easy. It will require substantial policy, institutional and professional reform.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中农村迁移家庭的劳动供给行为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之一.本文建立了中国城市中农村迁移家庭的劳动参与模型和工作时间模型,用于分析城市中农村迁移家庭的劳动供给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迁移劳动力劳动参与率高,工作时间长,主要在非正规部门就业;农村迁移家庭中女性和男性的教育收益率分别为3.71%和4.97%,且随着受教育年限的提高,男性工作时间将明显增加;身体健康不仅有助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女性和男性工作时间的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倾向于减少工作时间;但随着经验的增长,个体倾向于增加工作时间;女性工作时间的工资弹性和收入弹性分别为-0.261 3和-0.073 3,而男性工作时间的工资弹性为-0.3443,说明女性和男性的工作时间曲线均向右下倾斜;女性劳动参与的工资弹性为0.539 5,远高于工作时间的工资弹性.因此,政府通过发展农村教育和医疗服务,适当提高城市最低工资标准,将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迁移家庭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