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讯     
《环境影响评价》2020,(1):I0001-I0001
01.生态环境部修订印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近日,生态环境部修订印发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130-2019)(以下简称《规划环评导则总纲》)。《规划环评导则总纲》修订坚持以促进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和成果导向,在现状调査、影响预测与评价、规划优化调整建议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提出了与“三线一单”的具体衔接要求。修订后导则更具操作性和引导性,可切实发挥规划环评在产业定位、布局、规模、时序等方面对规划的优化调整作用,有力推进各项环境管理要求落地。《规划环评导则总纲》将于2020年3月1日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钢铁建设项目》(HJ 708—2014)的编制既满足了国家环境保护管理的需求,也是对我国现行环保标准的有力补充。该导则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1)为基础,各要素导则为依据,总结钢铁建设项目环评经验,结合钢铁行业特点,明确了钢铁建设项目的环评要求,具有编制程序严谨、适用范围明确、行业特点突出、二噁英评价务实的特点,为进一步规范钢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强化钢铁行业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需进一步加快技术研究,推进高新技术应用;强化污染防治,弱化环境影响预测;加强规划环评,探索行业政策环评。  相似文献   

3.
<正>为满足环境管理和环评工作的需要,环保部出台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和《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两项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并于今年公布了修订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130-2014),这意味着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又取得了新的阶段性成果。下面笔者就带大家认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规划环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中,有关前言部分的内容和写法多种多样,不少环评报告书的前言编写不够规范,没有起到前言应有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 2.1—2011)的要求,准确反映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题内容,体现其特色,针对导则总纲有关前言四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就目前环评报告书前言编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是最早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自从197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初步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推出了大气、水环境等环评导则,特别是2003年《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实施以来的十年间,环评、验收导则体系初步形成,在对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严控宏观  相似文献   

6.
对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涉及的规划编制机关、规划审批机关、规划环评审查部门、环评编制单位的职责要求,以及落实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开展相关专题研究,出台规划环评条例实施细则或管理办法,建立完善配套的责任追究机制,修订工业园区环评技术导则等措施,以规范约束涉及部门行为。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我国现行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导则体系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按照我国建设项目环评制度体系与规划环评制度体系,设计了我国一段时期内环评相关技术导则体系的发展框架,提出了技术支持与保障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规划环评是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有效切入点。2009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问世,开启了规划环评的新时代。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助于规划环评开展的相关导则、技术规范、管理规章等文件,逐步推行大区域的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评实践,并在交通、土地规划等领域开展专项规划环评,在规划环评制度建设及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建设项目地下水环评是从源头控制污染的最有效手段,对地下水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的颁布,规范了建设项目地下水环评工作。本文结合《技术导则》的实践,分析了地下水环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环保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暴露出项目及规划环评公众参与有效性不足的问题,环评公众参与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空前关注。本研究在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划环评公众参与导则制定的基本原则及规划环评公众参与导则(建议稿)。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18)发布后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复核工作,本研究结合2018版大气导则要求,制定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复核路线图,总结了基础数据、模型参数、预测结果等方面的复核要点,建立了大气环评技术复核体系,并以A市、H市、Q市、R市垃圾焚烧厂环评报告为案例,开展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复核研究,归纳了复核案例中的常见问题,以期为评估机构、环评单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为落实国家电子政务的有关要求,方便企业办事,提高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审的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结合《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建设与应用》以及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审的需要,环保部推出《建设项目环评及验收申报系统》。系统部署在环保部的门户网站上,IP地址为http://eps.mep.gov.cn/EPS/,为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提供建设项目环评和验收所需文件、表格的上传和填报等服务。  相似文献   

13.
环境影响评价是为预防和减轻拟从事的开发行为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实施的一项环境法律制度。本文通过剖析我国环评及其相关技术导则体系,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提出了开展导则体系顶层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公路建设环境保护领域,规划和建设项目两个层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情况均较好,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环评从源头预防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作用。但由于规划严肃性不足、相关技术导则的内容限制以及相关管理政策的缺失等制约因素,公路网规划环评与公路建设项目环评联动机制仍处在探索阶段,导致环评重点不突出、重复性劳动繁多等后果,制约了公路建设领域环评工作的快速有序发展、不利于公路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文中深入挖掘了两者联动的理论依据,全面梳理了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的管理依据,在此基础上,从规划环评对项目环评指导作用联动和项目环评对规划环评的反哺作用联动两个层面构建了两者的联动机制。其中,指导作用联动包括时间、评价内容、审批决策以及环保措施落实上的联动;反哺作用联动主要指项目环评对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反馈。结合制约联动的主要因素和构建的联动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公路建设领域环评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环境法典编纂的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典化需要重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既有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法律框架加以梳理分析,结合法典化的具体要求,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重要法律法规中的内容根据“提取公因式”“适度法典化”等方法继受移植到环境法典中;二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新发展、新内容力求作出回应,将法律实践中的有益经验及时转化为新制度。具体而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应当置于环境法典的总则部分,还应当重点围绕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进一步明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内容和范围、公众参与办法、程序保障和制度衔接机制以及法律责任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规划环评理性科学地发展,通过开发区规划环评实践,学习规划环评导则总纲,总结出规划环评工作的重点为基础调查、支撑分析、要素论述、调整意见等4个方面。环境和生态实地调查是环评的基础,规划支撑分析的要点是政策法规的符合性、主体功能的协调性和承载力的适宜性,7个规划要素的环境合理性论述是环评的主轴和重点,调整意见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体现了评价的作用。提高自身环保意识并以先进理念为指导是做好环评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此文研究欧盟新修订的《环评指令》(2014/52/EU)转化成英国法律后如何影响与水环境相关的影响评价实践。文章指出了新指令的主要内容,如对监测、气候变化(包括适应)、生物多样性、人体健康以及与《水框架指令》(2000/60/EC)评价衔接的相关要求。通过总结现有相关导则并抽查部分环境报告书,评估了现有导则和实践对新要求的满足程度,提出了水环境影响评价实践需要完善的关键领域。文章指出,影响评价实践可能需要采取实质性的改变,把人体健康评价纳入水环境影响评价,并证明评价过程由能胜任的从业人员完成,需制定从业人员资质导则并修订《水框架指令》评价导则。  相似文献   

18.
此文研究欧盟新修订的《环评指令》(2014/52/EU)转化成英国法律后如何影响与水环境相关的影响评价实践。文章指出了新指令的主要内容,如对监测、气候变化(包括适应)、生物多样性、人体健康以及与《水框架指令》(2000/60/EC)评价衔接的相关要求。通过总结现有相关导则并抽查部分环境报告书,评估了现有导则和实践对新要求的满足程度,提出了水环境影响评价实践需要完善的关键领域。文章指出,影响评价实践可能需要采取实质性的改变,把人体健康评价纳入水环境影响评价,并证明评价由具有相关资质的从业人员完成,需制定从业人员资质导则并修订《水框架指令》评价导则。  相似文献   

19.
稀土采选行业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现有标准规范难以支撑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工作,亟需出台稀土采选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以规范和指导该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于环评导则体系重构的总体构架,对导则框架进行了初步设计,分析并探讨了导则制订过程中应注意与其他标准规范相衔接、稀土伴生放射性、污染源强核算方法、离子型稀土开采工艺优化等几方面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参与国家经济运行决策的第一窗口。为了提升环境影响评价质量,推进环评行业管理改革创新,近期,环保部门先后采取一系列行动,修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深化推进环评资质管理;开展环评机构专项整治行动,规范环评技术市场秩序;促进环评与排污许可的深度融合,强化排污许可制度在环境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加强规划环评落地,利用规划环评推动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