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解高原铁路旅客卫生保障措施现状,对现行保障措施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从列车全列供氧、旅客告知制度、卫生知识宣传、配备随车医护人员、建立救治绿色通道等方面阐述现行高原铁路旅客卫生的保障措施。对供氧口氧浓度、车厢供氧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采用弥散式供氧,车厢氧浓度基本能满足旅客的供氧需求,4 500~5 000 m海拔区间不同车厢间供氧浓度存在一定差异。进而提出应重视供氧设备的检查和维护、提高旅客健康资料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卫生知识宣传等建议,以进一步提升供氧效果、保证旅客健康。  相似文献   

2.
运行旅客列车隧道火灾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笔者以相似理论为依据 ,以旅客列车卧铺车厢 1∶5的模型为研究对象 ,利用燃烧风洞提供的流场模拟列车在隧道中运行的速度场 ,在车厢模型中加入等比例的火灾载荷 ,进行了旅客列车隧道火灾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列车运行速度、不同列车火灾载荷、不同火源位置以及旅客卧铺车厢的不同状况下旅客列车火灾特征及火灾中烟气蔓延规律 ,提出了满足火灾救援和旅客疏散的要求 ,为隧道方案设计提供了可信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空调列车车厢PM_(2.5)的质量浓度进行了监测,并对其浓度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空调列车车厢PM_(2.5)浓度存在一定程度的超标,其超标率25型车大于高铁列车。车厢PM_(2.5)质量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车厢可吸入颗粒物组分中,以粒径小于等于2.5μm的细粒子为主。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低真空隧道内高速列车运营时,火灾突发事件中出现的危险性、列车结构的完整性及人员安全等问题,以低真空隧道内的高速列车车厢为研究对象,首先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究着火车厢内部发生火灾后的温度衰减特征;然后分析相邻车厢内部的温度分布情况;最后研究着火车厢内部最大温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着火车厢及相邻车厢顶棚处沿着纵向的温度呈指数形式衰减;相邻车厢内,功率对温度衰减影响较大,即:低火源功率(0.3~0.6 MW)下,高温烟气蔓延相对较弱,相邻车厢内乘客相对安全;中火源功率(0.7~1.1 MW)下,高温烟气蔓延显著,由于受到车厢壁面以及车门的影响出现温度突变点;高火源功率(1.2~1.5 MW)下,热羽流强度较高,高温烟气蔓延受车厢壁面以及车门的影响相对较小,在车厢连接部分与相邻车厢内的高温蔓延趋势基本一致。车厢内的最大温度与火源功率及火源至顶棚的距离有关,并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国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司机室和车厢环境中电磁场强以及空气质量品质状况。方法现场测试高速动车组司机室和车厢环境卫生学状况,并与既有线空调客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速动车组与既有线动车组司机室和车厢空气内物理与化学卫生学指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高速动车组司机室和车厢环境各项理化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与既有旅客空调客车比较,动车组运行时车厢及司机室内环境空气质量品质优于普通旅客列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吉林铁路管内旅客列车自备水箱水的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对管内T 272/1等7组列车232节车厢的自备水箱水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2008年管内7组旅客列车菌落总数合格率为98.27%,2009年管内7组旅客列车菌落总数合格率为99.13%,两年间的合格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等三项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结论吉林铁路管内旅客列车自备水箱水卫生状况良好,自备水箱水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7.
运用FDS软件大涡模拟,建立动车组列车两列车厢的火灾模型。研究多火源和单火源情况下,不同风机排风速度对烟气在列车车厢内蔓延以及烟气层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火源情况下,当风机排风速率较小(2.5m/s)时,风机在排烟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烟气的蔓延,导致烟区面积扩大,不利于车厢内人员疏散;而当风机风速较大(5.0m/s)时,烟气的横向蔓延会受到明显的抑制。单火源情况下,风机排风速率越大,烟气层高度越高,车厢内温度越低,此时应保持车厢间的连接处畅通,便于人员从临近车厢疏散。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管内高铁列车配餐食品卫生状况。方法对管内高铁列车配餐食品按现行有效标准方法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结果2013年监测高铁列车配餐食品182份,合格率为67.0%。不合格食品均是由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引起。不同种类高铁列车配餐食品中,以剁椒鱼套餐的监测合格率最低,为33.3%(P0.001)。第四季度的监测合格率最低,为36.4%(P0.001)。结论高铁列车配餐食品卫生状况不容乐观,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监测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旅客列车新风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探讨,并建议采用常速空调列车与高速空调列车、空调列车投入运营前与空调列车投入运营中的分类方式,分别制定列车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测定方法的铁路标准,从而为确保空调列车的卫生安全性、旅行舒适性和运营经济性提供科学的卫生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管内从吉林始发的旅客列车(包括动车组和普通列车)上销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六类食品进行连续监测。2009年—2013年共采集六类食品448份,检出26株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5.8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12株,检出率最高为2.70%(12/444);其次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检出10株,检出率2.23%(10/448);沙门氏菌检出3株,检出率0.67%(3/448);副溶血性弧菌检出1株,检出率1.33%(1/75)。由此可见,列车上销售的食品有些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加强卫生监督管理,以保护旅客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真空管道运输系统内列车火灾的人员疏散问题及烟气蔓延规律,运用火灾模拟软件(FDS)及人员仿真疏散软件Pathfinder,以低真空隧道内由5节车厢构成的高速列车车厢火灾时乘客疏散为研究对象,综合比较10种疏散方案中疏散时间、烟气蔓延程度及CO体积分数,得到乘客最佳疏散方案,并设计救援车对接高速列车车门的辅助疏散方式。结果表明:当着火车厢的乘客疏散至相邻车厢时,乘客的最佳疏散方式为靠近门口的2排乘客与靠近火源的1排乘客同时离开,随后按照与火源的距离由近到远逐排撤离。若采用救援车辅助疏散,当火灾发生在车厢1、车厢2或车厢3时,救援车到达后完成全车乘客疏散的总用时分别为533、586和376 s;车厢1发生火灾时,门1的利用时间为200 s;车厢2发生火灾时,门1的利用时间为145 s;当车厢3发生火灾时,2个门的利用率较为均衡。因此,在实际疏散时,可以采用语音播报的形式引导乘客充分利用好2个车门,以节约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铁路旅客列车及客运车站座便器座垫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及一次性垫圈配备使用现状,为加强卫生管理、保证旅客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和《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的要求,对各型旅客列车和各类客运车站卫生间座便器座垫微生物污染情况和卫生管理情况进行卫生学调查,并对旅客进行座便器使用习惯问卷调查。结果旅客列车和客运车站的座便器座垫及不同等级的列车、车站座便垫卫生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站车等级越高,卫生状况越好。旅客对座便器的接受率仅为13.74%,影响其使用效能。结论铁路旅客列车及客运车站座便器座垫卫生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应重点加强二等车站和普通列车的卫生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3.
有些绿皮旅客列车在寒冷季节采用煤炉取暖,为使车厢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乘务员有时会采取防寒保暖密封措施,这就会导致车厢内一氧化碳的积聚,如果不注意通风换气,会导致一氧化碳浓度过高,从而有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险。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某高速铁路与普速电气化铁路站车工频电场状况,对相关参数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高铁动车组车厢内的工频电场强度为0.001~0.022 k V/m,站台的工频电场强度为0.176~3.380 k V/m;普速客车车厢内的工频电场强度为0.001~0.060 k V/m,站台的工频电场强度为0.010~1.779 k V/m,均低于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5 k V/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铁路旅客列车蟑螂各种监测方法之间的实效性,为蟑螂密度调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目前常用的蟑螂密度监测方法目测法、粘捕法、药激法在同一现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目测法、药激法、粘捕法测定蟑螂密度,阳性率分别为4.43%、1.44%、13.69%。密度指数分别为2.94只/车厢、3.98只/车厢、5.94只/车厢,对3种方法阳性率进行统计学检验,χ2=398.77,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中粘捕法检出效果最高。结论 3种方法有各自特点,应当结合监测时间、监测目的,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铁路站车蟑螂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西安铁路局管内旅客列车库停6 h以上有餐料储存的餐车冰箱温度。方法 2014年8月对西安客运段所属西安、宝鸡两地的旅客列车库停餐车餐料储存温度进行检测。结果共检测餐车冰箱温度100次,总合格率为92.0%。结论部分库停列车餐车餐料储存温度超过10℃。要求库停列车餐车且冰箱有餐料储存的立式冰箱上层需加冰块;鉴于冰箱内食品堆积过多的情况,改一大冰块放在冰箱底部的情形为多个小冰块放在冰箱内多处。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了解杭州地铁运行环境,于2021年7月采用实地监测的方法对杭州地铁1号线部分车站站厅、站台、车厢内的PM1、PM2.5以及PM10的质量浓度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杭州地铁现有空调通风设备能够较好地控制车站及列车内颗粒物的质量浓度,仅PM2.5最高质量浓度(67.7μg/m3)超出国家一级标准;站台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普遍高于站厅颗粒物质量浓度,且两者相关性强;地铁运行时车厢内PM1、PM2.5以及PM10的质量浓度变化平稳,客流量对PM2.5的质量浓度变化没有显著影响,两者相关性低;各地铁车站站厅ρ(PM1)/ρ(PM2.5)均值为0.73,站台ρ(PM1)/ρ(PM2.5)均值为0.74,站厅ρ(PM2.5)/ρ(PM10)均值为0.88,站台ρ(PM  相似文献   

18.
籽研究外界气象条件对在高海氧地区运行的列车空调新风需求量的影响,以青藏铁路沿线实际气参数和环境为基础,依据室内CO2质量浓度平衡原理,计算弥散供氧方式下列车在不同地区的空调新风量调节值.结果表明,与选取固定室外量温度(40℃)相比,选取极端最高温度时的新风量药约率最大值达5.37%.综合考虑高原列车车内正常人体生环所需氧浓度和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要求,提出了一种即能控制氧浓度又能保证室内良好的浓度不超标的确定空调新风量的新思路.本研究对青藏铁路列车空调系统的技术改进和运行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使用FDS火灾模拟软件对列车车厢进行火灾模拟,得到车厢内温度与烟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计算出临界温度与临界可视距离出现的时间,发现在车厢火灾中,总是烟气浓度先达到临界点。车厢火灾的疏散防控措施中,控制烟气浓度应是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为合理设置长大铁路隧道群紧急救援站的防灾通风系统,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隧道群洞口间距(明线段长度)条件下,列车火灾烟气对相邻隧道内环境的影响,得到无需设置防灾通风系统的洞口安全距离。研究结果表明:距火源点20 m以内,列车火灾烟气对温度、可视度影响严重,50 m以外基本无影响;考虑火源蔓延车厢的长度、火灾列车安全停车距离、烟气影响范围等因素,得出隧道口紧急救援站的洞口间距(明线段长度)大于250 m时,列车火灾烟气对隧道内环境几乎无影响,可不设置防灾通风系统;该间距小于250 m时,应设置防灾通风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