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0月14日,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体制改革经验交流座谈会在北京开。本次座谈会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会主办,90多家单位的160余名出席了会议。2013年底,环保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事业单位环境影响评价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环评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范围、进度、安排、要求和保障措施,同时确定在2015年底全面完成环保系统的事业单位改制工作。此次座谈会目的是为了增进会员单位之间的经验交流,汲取改革中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有效推进事业单位环评体制改革工作的进程。在会议中,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会理事长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为进一步强化环评机构独立法律地位,促进环评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环境保护部于2013年11月25日发布了《关于推进事业单位环境影响评价体制改革的通知》(环办〔2013〕109号,以下简称《通知》),对推进事业单位环评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出台背景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法》执法检查,  相似文献   

3.
2014年底中央第三巡视组对环保部进行专项巡视,针对反馈意见,环保部全面推进环评系统整改,推进建设项目环评、廉政建设等整改措施,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同时,从体制机制上防止环评领域利益冲突,加快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在取得初步成效基础上,下一步将加严立法执法监管,继续深入推进各项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环评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保体制改革和环境管理战略转型中必须走在前面。进一步明确环评体制改革的目标环评制度的精髓和根本功能就是"预防为主、源头控制",这是环评领域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环评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要求,充分发挥环评制度在优化经济发展、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方面的作用,全面提升环评的有效性和管理能力。围绕这一总的目标,初步考虑应构建和完善六个体制:  相似文献   

5.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参与国家经济运行决策的第一窗口。为了提升环境影响评价质量,推进环评行业管理改革创新,近期,环保部门先后采取一系列行动,修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深化推进环评资质管理;开展环评机构专项整治行动,规范环评技术市场秩序;促进环评与排污许可的深度融合,强化排污许可制度在环境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加强规划环评落地,利用规划环评推动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6.
随着公众对环境健康认知的不断提升,开展规划环评人群健康评价,从宏观优化产业布局、保障环境健康和公众生活质量已成为迫切需求。通过对国内外健康影响评价的概念和评价框架进行分析,提出规划环评中人群健康影响评价的概念内涵和评价程序,对推进人群健康评价的保障措施提出建议,为实现源头优化产业布局、保障环境健康和公众生活质量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7.
在公路建设环境保护领域,规划和建设项目两个层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情况均较好,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环评从源头预防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作用。但由于规划严肃性不足、相关技术导则的内容限制以及相关管理政策的缺失等制约因素,公路网规划环评与公路建设项目环评联动机制仍处在探索阶段,导致环评重点不突出、重复性劳动繁多等后果,制约了公路建设领域环评工作的快速有序发展、不利于公路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文中深入挖掘了两者联动的理论依据,全面梳理了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的管理依据,在此基础上,从规划环评对项目环评指导作用联动和项目环评对规划环评的反哺作用联动两个层面构建了两者的联动机制。其中,指导作用联动包括时间、评价内容、审批决策以及环保措施落实上的联动;反哺作用联动主要指项目环评对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反馈。结合制约联动的主要因素和构建的联动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公路建设领域环评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规划环评是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有效切入点。2009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问世,开启了规划环评的新时代。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助于规划环评开展的相关导则、技术规范、管理规章等文件,逐步推行大区域的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评实践,并在交通、土地规划等领域开展专项规划环评,在规划环评制度建设及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环评机构在市场化中丧失评价独立性,严重损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效性的问题。提出通过创新评价费用定价方式、招标委托方式、支付方式及限制环评机构数量等途径保障环评机构经济独立性。通过增加环评透明度、责任追究与淘汰制度、建立评价机构分级制度督促取得了经济独立性的环评机构保持其评价独立性,真正实现环评机构独立、科学、客观、公正地开展环评工作,提高环境影响评价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引言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人们追求更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在消耗着越来越多的能源,在人口密集的今天,生活坏境不断恶化,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就现阶段而言,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确实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环境监测影响的是: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以及评价后期等,都是依靠环境监测数据的结果,来进行支撑的。同时整个的环评是  相似文献   

11.
刘旸 《劳动保护》2012,(5):30-32
2012年3月31日至4月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山东省诸城市召开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安全生产监管局及基层单位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家在会上交流了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经验,并提出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孙华山在会上的发言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标准化体系初步形成 2011年是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基础年,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已经扩展到所有工贸行业,达标企业比例明显提高.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全国新公告一级达标企业83家,新增二级、三级达标企业1.03万家;47家机械企业和5家冶金企业66个生产单元正在进行一级企业评审,2.3万余家企业正在进行二级、三级企业评审.  相似文献   

12.
<正>信息化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云计算"、"大数据"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这为开展好环保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方式和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第七条也明确规定国家要"促进环境信息化建设"。在国家层面,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作为牵头单位,历经探索,围绕环保管理的核心工作,以环境影响评价为着力点,推动了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在环保部评估中心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规定》、《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要求,我国特检机构按照性质、模式、能力和管理水平等核定为A级、B级、C级,分为综合类非自检机构、综合类自检机构、气瓶检验机构和无损检测机构:其中具有事业单位企业法人性质、隶属于质监行政部门的特检机构占据主体.企业自检机构和外来特检机构作为补充。随着特种设备社会化、国际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要求,特检机构现有体制及模式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不适应性,必须参照国家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及先进国家特种设备管理模式,重新规划调整特检机构体制.并尽可能实现管理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4.
城市规划是将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作为基础,对于城市发展中的经济结构、环境影响等内容加以规划,以发挥指导规范城市发展的作用。在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对环境影响加以评价。本文以城市规划与环境评价为出发点,提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几点问题及解决思路,在更大的范围内保证城市规划的合理性,为政府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通过介绍与鸟撞相关的鸟类基础知识及研究进展,针对机场建设过程中对鸟类产生的影响,探讨机场建设项目环评中开展鸟类专题调查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环评调查、分析时应注意的要点和环保措施要点,以期有效地保护鸟类和保证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一汽集团")1953年奠基兴建,1956年建成并投产,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1958年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和第一辆红旗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是安全生产的"落实年"、"攻坚年",福建煤监局围绕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围绕"一、二、三、四、五、六",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是安全生产的“落实年”、“攻坚年”,福建煤监局围绕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围绕“一、二、三、四、五、六”,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全面推进HSE管理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扎实做好推进HSE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国有骨干企业三大责任创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和基本前提也是中石油实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不断总结推进体系建设的经验,不断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适时把握深化体系建设的关键点和着力点,持续推动HSE管理体系健康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今后一个时期的职业能力建设工作要以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为发展目标;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部署;要以"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为原则,坚持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的要求。因此,本期关注对健全职业培训制度,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等工作进行了全面介绍,并刊发《2010-2020年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预测》报告,以期对各地全面推进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