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珠江三角洲地区酸雨监测数据资料入手,对本地区酸雨状况及其趋势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酸雨依然严重,且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2.
3.
基于2016-2022年南京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自动监测数据,分析VOCs污染特征及其臭氧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2016-2022年南京市大气VOCs及其组分体积分数均显著下降,TVOCs 7年均值为21.7 × 10-9,各组分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烷烃>烯烃>芳香烃>炔烃;TVOCs及烷烃、烯烃、芳香烃季节变化一致,均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炔烃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TVOCs及烷烃、烯烃、炔烃月变化整体呈\"V\"字型特征,芳香烃近似为\"W\"型;除炔烃外,小时体积分数日变化基本呈\"单峰型\"特征.2016-2022年OFP年际变化呈显著下降趋势,7年均值为132.1µg/m3;OFP贡献较大的组分为烯烃(39.1%)和芳香烃(38.1%),臭氧生成的VOCs关键物种为乙烯、间/对二甲苯、甲苯、丙烯和异戊二烯,控制烯烃和芳香烃排放有利于南京市的臭氧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4.
通过统计分析2011—2019年铜陵市酸雨监测结果,研究该市酸雨变化趋势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铜陵市降水pH年均值为5.04~6.38,酸雨污染状况虽在改善,但酸雨仍时有发生;铜陵市降水中SO2-4与NO3-的浓度比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2011年的4.05下降到2019年的1.25,表明NO3-对降水酸度的影响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5.
采用2008—2018年黄山市酸雨监测数据,阐述了黄山市酸雨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黄山市降水p H在5.0左右徘徊;酸雨频率在2017年以前均处于高位,以2017年为拐点,下降到最低值(35.7%)。总体上,黄山市酸雨污染情况正在得到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SO24-和NO3-的当量浓度之比从2013年的4.09下降到2018年的1.10; SO2和NOx排放量逐年减少,但是幅度不同,NOx排放量下降幅度不大,致使NOx对酸雨的贡献有增加的趋势;酸雨类型由硫酸型转变为硫酸型和硝酸型并重,机动车排放对酸雨污染的贡献已不可忽视。对黄山市降水中的碱性离子中和能力进行分析发现,黄山市起主要中和作用的离子为NH4+和Ca2+。将黄山市降水与其他地区降水进行对比发现,黄山市降水受到的中和作用强于东南地区,但弱于北方地区。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内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中水质变化趋势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内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内容和安排、内秦淮河监测断面的点位布设及监测状况,以及内秦淮河水质变化趋势及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效。根据1986年-2002年内秦淮河全域的监测结果统计,内秦淮河水质监控指标有驯显下降趋势,其中反映工业污染的挥发酚、氰化物和重金属等指标的监测结果近6、7年都处于未检出或检出限水平。反映生活污水有机污染的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等监控指标都已达到或基本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Ⅴ类水质要求,惟有氨氮指标降幅缓慢,估计是部分私设排污口的污水未进入截流管而直接排入秦淮河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0—2019年衡阳市城区大气降尘监测数据,研究分析降尘时间、空间污染特征,并采用秩相关系数法定量分析污染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大多数年份衡阳市城区大气降尘污染程度较轻,上半年降尘量低于下半年,交通区降尘量对市城区总体的影响最大;秩相关系数法定量分析得出居民区降尘污染呈加重趋势、且污染变化趋势具有显著意义,商业区... 相似文献
8.
2003—2018年全国酸雨状况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3—2018年全国291个城市降水监测结果的分析表明:全国降水酸度明显降低,其中,2003—2006年有所升高,2006年之后呈降低趋势;酸雨区面积呈减小趋势,共减少约97万km2,酸雨发生频率超过5%的面积减少了20.9个百分点;全国酸雨城市比例为21.3%~40.9%,2009年开始总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降为21.6%,重酸雨城市比例在2005年之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全国平均酸雨频率为11.7%~25.6%,2006年之后总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酸雨频率在50%以上的城市比例较2006年下降了13.9个百分点。基于174个城市的降水离子组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降水中的主要阴离子为硫酸根,其离子当量浓度占比为19.4%~32.9%,2003年以来年平均降低0.6个百分点;降水中的主要阳离子为钙离子和铵离子;硫酸根沉降通量年平均下降0.68 t/km2,硝酸根沉降通量年平均降低0.05 t/km2,全国SO2浓度变化趋势与硫酸根沉降通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我国降水中的硝酸根与硫酸根离子当量浓度比值总体呈升高趋势,表明硝酸根离子对降水酸度的影响逐渐增加,酸雨类型正由硫酸型向硫酸... 相似文献
9.
杭州市酸雨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杭州市1998年—2002年的降水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杭州市区酸雨频率为73.6%,降水pH均值为4.68,临安酸雨频率高达97.5%,降水pH均值为4.04,其余几个县(市)降水酸度均<5.60。杭州市有82.1%面积属重酸雨区。指出,杭州市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中SO2、NOx的扩散,土壤扬尘不能对酸雨的形成起有效的缓冲作用,因此只有通过调整能源结构,从源头控制煤质(含硫量),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以减少SO2、NOx排放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