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介绍了我国燃煤工业锅炉的运行现状,分析了燃煤工业锅炉未经济运行的原因,阐述了过量空气系数为锅炉热效率的关系,提出了燃煤工业锅炉经济运行的监控方法。  相似文献   

2.
低负荷间歇运行燃煤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燃煤工业锅炉在不同负荷情况下的烟尘排放测试,探讨了低负荷间歇运行燃煤工业锅炉的烟尘排放规律.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哈尔滨市燃煤工业锅炉未能经济运行及除尘设备未正常运行的原因,提出了强化燃煤工业锅炉经济运行及强化旋风除尘器正常运行的监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我国燃煤工业锅炉排放SO2对大气污染的状况及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工业固硫型煤控制燃煤工业锅炉对大气的污染,燃煤工业锅炉燃烧工业固硫型煤时,可明显地降低S烽烟尘的排放量,并节约煤炭,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推广和发展工业固硫型煤,是防治燃煤工业锅炉大气SO2污染的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简便晚行的实用措施,其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5.
工业锅炉不同于电站锅炉,其规模小、负荷波动较大,且大多燃用未经洗选加工的原煤,故燃煤工业锅炉的污染物治理不能简单沿用当前电站锅炉的治理模式。基于燃煤工业锅炉污染物排放和治理现状,结合国家和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企业发展方向,从工艺技术路线、关键技术装备、智能监控等方面进行研究,因地制宜进行污染物的协同治理和高效脱除并实现超低排放。  相似文献   

6.
王戬 《环境保护》1997,(12):21-22
略论工业锅炉除尘设备的运行监控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王戬目前我国有工业锅炉40多万台,主要以燃煤为主。由于工业锅炉分布密集,具有烟囱低,烟尘低空排放的特点,因此,工业锅炉成为污染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对工业锅炉加装除尘设备是防治工业锅炉烟尘污染不...  相似文献   

7.
黄嵘 《环境工程》2011,29(2):87-90
烟气脱硫是现阶段上海实现燃煤工业锅炉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稳定达标的主要途径,通过比较常见湿法脱硫工艺的特点,剖析若干本地企业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烟气脱硫的案例,就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可能碰到的脱硫工艺选择和设备选型等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工业节能减排呼吁之声日渐高涨,对燃煤工业锅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燃煤工业锅炉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情况,从锅炉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控制系统上,提出了节能减排技术的新思路,探讨节能减排技术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9.
NOx是我国“十二五”期间重点控制的污染物,燃煤工业锅炉是其重要来源.为了研究燃煤工业锅炉NOx的形成与释放规律,在实验室模拟了不同煤种的燃烧过程.采用原煤/焦炭燃烧法分别研究挥发分氮和焦炭氮生成NOx的反应,探讨燃料型NOx的形成与释放规律,并解释试验模拟条件下燃煤NOx产污系数和现场实测值的差异.结果表明,试验中烟...  相似文献   

10.
集中供热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刚性需求,是能源消费的重要部门,是大气污染物减排的重要着力点.开展面向减污降碳的集中供热结构调整路径分析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2020年集中供热碳污耦合排放清单,摸清碳污排放现状;考虑热电联产供热范围以及生物质资源分布,分析拆炉并网、煤改气以及煤改生物质等措施的局限性及碳污减排潜力;结合情景分析,识别碳污减排关键路径,为开展集中供热减污降碳相关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热电联产、燃煤工业锅炉分别是集中供热部门CO2和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东北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是该部门碳污排放的热点区域.燃煤工业锅炉污染控制水平及热效率较低是开展集中供热部门减污降碳的重要切入点.(2)热电联产供热管网难以全面覆盖35 t/h以下燃煤工业锅炉,超40%的小容量燃煤工业锅炉需要采用其他方式进行综合改造.(3)生物质能源利用潜力空间差异较大,制约了供热部门低碳化,如华北及东北地区难以满足本区域燃煤工业锅炉生物质改造的能源需求.(4)加强低碳情景下,2060年集中供热部门SO2、NOx  相似文献   

11.
降低整装锅炉烟尘排放量的探讨山东工业大学张传聚,盛春光山东省环保局杨征工业锅炉是我国重要的热能动力设备,占锅炉总容量的60%以上,其燃煤量占全国年燃煤量的1/3,达3.5亿吨,工业锅炉原煤散烧,造成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煤烟型大气污染严重。据山东省调查,工...  相似文献   

12.
津企广角     
<正>2015年天津市中心城区燃煤供热锅炉全部淘汰2015年,天津市将淘汰中心城区所有燃煤供热锅炉,同时全部淘汰黄标车,力争提前实现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5%的目标。据介绍,2015年清新空气继续把改燃、关停作为燃煤污染控制首要任务,预计将完成90座工业锅炉煤改燃、全部淘汰中心城区燃煤供热锅炉,关停陈塘庄发电厂,并推广清洁燃煤技术,6家燃煤电厂将达到燃气排放标准。中心城区将把采暖锅炉全部改成使用天然气,还有一部分工业锅炉、电厂锅炉也将治理,通过煤炭的清洁利用改燃并网,在煤炭污染方面争取2015年比2014年有更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燃煤N2O排放量监测和总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不同行业典型燃煤设备-电站锅炉,工业锅炉,工业窑炉和用民灶具燃煤烟气中N2O的排放量进行了实际监测,测定的N2O浓度为1.5-57.4mg/m^3,通过对燃煤煤质分析和烟灰,炉渣中C含量测定,计算了不同炉具燃煤煤的氧化和烟气量,进而得到了各种炉具燃煤N2O的排放因子。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工业锅炉燃煤后产生的烟尘,经过除尘器收集后,一般利用水封或水幕方式水冲到集灰池或贮灰场。有的直接排入下水道内,污染环境。全国如果一年按35万台工业锅炉燃煤二亿吨估算,约需排放烟尘灰1000万吨,要用7000万吨清水才能把这些烟灰冲走,而且占用空地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环境统计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2020年京津冀地区燃煤工业锅炉县级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20年京津冀地区燃煤工业锅炉常规大气污染物SO2、NOx、颗粒物(PM)、PM10、PM2.5排放量分别为6351,7399,2952,825,399t.,其中PM10和PM2.5分别占PM排放总量的27.9%和13.5%.重金属Hg、Pb、Cd、Cr、As的排放量分别为197.9,1391.3,32.0,1214.2,362.4kg.65t/h及以上燃煤工业锅炉为主要的排放贡献源,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占京津冀地区工业锅炉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重为51.1%~81.2%,是污染控制及监管的重点.河北省承德市、唐山市、张家口市为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3个城市,3个城市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占京津冀地区工业锅炉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的14.6%~71.9%.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天津市、河北省廊坊市、唐山市的一些区县.  相似文献   

16.
NOx是我国十二五期间重点控制的污染物,燃煤工业锅炉是其重要来源。为了研究燃煤工业锅炉NOx的形成与释放规律,在实验室模拟了不同煤种的燃烧过程。采用原煤/焦炭燃烧法分别研究挥发分氮和焦炭氮生成NOx的反应,探讨燃料型NOx的形成与释放规律,并解释试验模拟条件下燃煤NOx产污系数和现场实测值的差异。结果表明,试验中烟煤、无烟煤、煤焦的NO转化率平均值分别为25.77%,22.17%和11.98%,产污系数平均值分别为4.31,5.08和2.00kg/t,高于现场实测结果核算值。燃煤工业锅炉NOx以燃料型为主,燃料型NOx的形成和释放是一个复杂的多相反应过程,由挥发分氮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焦炭氮的氧化还原反应组成,煤种、温度、空气流量、粒径、氧含量等因素对4种反应各自影响及影响程度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工业锅炉用除尘器的性能评价与研究(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戈飞  曹杰 《环境保护》1993,(10):45-46
一、概述: 我国工业锅炉用除尘器的研制始于70年代末期。70年代以前,我国的工业锅炉基本上不考虑烟尘排放问题。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认识到我国目前大气的污染主要是煤烟型的,而污染源之一主要是锅炉燃煤所  相似文献   

18.
针对煤炭在我国能源使用中的地位及燃煤所排放的污染物的现状,详细叙述了国内,外燃煤锅炉烟气治理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国内的应用情况,指出了实现燃煤锅炉烟气脱硫除尘设备的国产化是尽快地研究开发适用于我国燃煤电厂锅炉和工业锅炉的经济可行的脱硫技术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TCQ型燃煤锅炉烟气脱硫除尘器,集双流体喷咀喷雾法脱硫技术,高分子复合材料防腐内衬技术,脱硫活性添加等多项高新技术为一全的最新环保产品,各项综合指标良好,适用于中小型燃煤工业锅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也日益加重,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为应对环境问题在“十一五”期间增加了对环境问题的治理.氮氧化物污染在环境治理中是一项重要的项目,氮氧化物污染物主要来源是煤的使用,对于燃煤工业氮氧化物的控制是关键,燃煤工业锅炉氮氧化物污染防治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要想彻底治理燃煤工业锅炉氮氧化物污染那就必须从锅炉的设计出发,提高锅炉的制造水平,设计出可以有效减少氮氧化物的锅炉,用先进的锅炉代替落后的耗能高排放大的锅炉,使用低碳技术以及低氮燃烧技术,并且采用先进的技术对排放的尾气进行处理,降低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