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80年Alvarez等[1]提出地外物体撞击地球造成白垩系/第三系(K/T)边界生物绝灭的理论以来,各国科学家对世界各地80多个K/T边界剖面进行了研究,并发现了程度不同的铱异常。但是,对同属铂族元素的钱、钌研究甚少[2,3,4]。本课题用放射化学中子活化分析法及激光共振电高质谱法研究了边界层中锇、钌的丰度及其与铱的相关性,发现了K/T边界层中Os/Ir、Ru/Ir与地外物质的接近,与地内物质的相差甚远,为K/T边界事件的地外成因提供了新的判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物炭不同施用量施用5 a后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特征,明确生物炭施用下土壤的固碳潜力,为桉树林业废弃物生物炭的土壤改良效应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17年建立的桉树人工林生物炭中长期定位试验,以桉树人工林废弃枝条为原料,在500℃条件下厌氧制备生物炭,选取CK (0%)、T1(0.5%)、T2(1.0%)、T3(2%)、T4(4%)和T5(6%)这6个处理,一次性施用生物炭5 a后测定不同处理下有机碳组分含量特征.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相比,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在T4或T5达到最大值,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态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碳储量分别增加了101.62%、67.46%、143.03%、164.78%、110.88%和41.73%.②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各生物炭处理土壤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在0~10、10~20、20~30 cm土层的增幅分别为41.41%~140.63%、9.26%~87.04%、-19.54%~106.90%和15.32%~78.99%、15.72%~75.25%、89.49%~148.64%.0~30 cm土层土壤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亦呈现增大的趋势,土壤碳库中以较稳定的重组有机碳为主.③土壤有机碳、碳储量和有机碳组分含量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小.总体上,生物炭施用5 a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和碳组分含量,有利于提高土壤固碳能力和土壤稳定性碳库,生物炭施用是提升桉树林土壤质量的有效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林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整理了2001-2019年近20年福建沿海231次赤潮事件,通过统计方法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沿海赤潮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间和区域特点,赤潮主要发生在4-7月,高发期为5-6月,位置集中在宁德、福州、平潭和厦门沿海区域;主要赤潮生物种类为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角毛藻(Chaetoceros sp.)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以甲藻类赤潮为主;灾害性赤潮均为甲藻类赤潮,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多的是米氏凯伦藻赤潮。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福建沿海赤潮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们认为,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被掩埋的直径达180km的环形构造,是一个冲击陨石坑。该坑的大小和形状,已为在其内部和附近的磁场和重力场异常以及油井钻探所揭示。该坑的地层包括一系列安山质火成岩和玻璃(与上覆的、有冲击变质作用证据的角砾岩成互层)。安山质岩类的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组成,与在白垩系/第三系(K/T)冲击喷射物中找到的玻璃陨石(熔融石)相似。在坑外50km处,也发现含有冲击变质作用证据的、厚90m的K/T边界角砾岩,这种角砾岩可能代表陨石坑的喷射物盖层。该陨石坑的精确年龄尚未清楚,但K/T边界年龄业已指明,因为该陨石坑位于一厚的碳酸盐层序中,冲击形成的CO_2可引起严重的温室加热效应。  相似文献   

5.
210金矿区位于星星峡东南约20km处,有312国道(包括原兰新公路在内)穿越其间。金矿区的大地构造位置是在天山地槽与北山地槽交界处的北山一侧。对本矿区的地层时代问题,多年来一直有不同认识,该区地层在1:助万地质图上划定为下二叠统哲斯群中组,1981年出版的西北地层表将本区地层定为下H叠统菊石滩组,1985年704队在210矿床以北约5km处,在千枚状沉积粉屑凝灰岩中,取全岩Rb-Sr等时线样一个,测得其年龄为361。IMa,据此将本区的地层改为上泥盆统金窝子组。1993年8月,章根根、陈南生、彭绍松、马力等在312国道3355.3(m处的公路…  相似文献   

6.
分布在世界各地的K/T界面剖面,尽管形成环境各异,但彼此之间的岩石矿物特征却有许多共同之处。对于大多数剖面来说,界面粘土层的底都普遍存在着一个结构特别的冲击层。冲击层的厚度在全球的分布并不均匀,北美和加勒比海地区可达2~50cm,而其它地区则只有几厘米。冲击层的厚度可能反映了距离撞击坑的远近。详细的岩石与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北美和加勒比海地区冲击层实际上具有双层结构特征。上面的一层称为火球层,除了富集Ir和其它地外指示元素外,还含有大量的烟灰和富Ni镁铁尖晶石。下面的溅射层则含有大量的冲击玻璃球粒(玻璃陨石)和冲击变质矿物。K/T界面冲击层的发现为Ir异常的地外撞击成因解释提供了更为直接的物理证据。  相似文献   

7.
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赤潮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珠江口水域赤潮生物种类繁多,达98种(其中有些是有毒或有害种类),是发生赤潮的潜因。本文列举了发生在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赤潮事件和危害,阐述了1998年春季珠江口发生的大规模、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大的密氏裸甲藻赤潮事件,结果表明:赤潮生物密度平均为36×106个/dm3(063×106~76×106个/dm3),造成经济损失35亿元,其中香港30亿元、广东05亿元  相似文献   

8.
Fe2+-H2O2催化氧化加混凝处理苯酚磺酸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2O2-Fe^2 催化氧化-混凝联合工艺对苯酚磺酸(PSA)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对H2O2和Fe^2 的投加量、pH值、温度(T)、时间(t)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在H2O2/COD0(g/g)=1.5,H2O2/Fe^2 (moL/moL)=10:1、pH=3.0-4.0、T=30℃、t=30min的条件下,COD为1198mg/L的PSA废水经该工艺处理,COD去除率达94%。试运行结果表明,其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9.
根据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资料,将浙江省陆相白垩系划分为3统、5群、17组,并将其所含化石划分为建德、水康、衢江三个生物群。以综合地层学手段研究了白垩系的区域地层对比框架。在多学科综合研究,特别是在对一些岩石地层成因机制进行深层次研究的基础上,对浙江白垩系主要的关键性、疑难性地层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1)“塘上组”底部砾岩为与火山爆发有成因联系的湖泊重力流沉积,并非底砾岩,因而“天台群”不是“新的构造亚层”,而基本上是火山岩型永康群;(2)“塘上组”、“小平田组”等人山活动成因的“组”,都是中白垩世时局部性火山事件形成的不等时、不连续的地质体,不是层位固定的岩石地层单位;(3)中戴组、方岩组、“赤城山组”都是晚白垩世早期地壳重力均衡调整作用中,在不同地区形成的同一套类磨拉石建造,并非层位不同的“三套”类磨拉石建造。  相似文献   

10.
在浙东沿海大片中生代火山岩覆盖区的永嘉县枫林镇附近、地层时代原定为上侏罗统茶湾组(J3c)或下白垩统馆头组(K1g)的一套沉积地层中,首次发现较为丰富的、曾产于中国某些地区新元古界和俄罗斯陆台与西伯利亚陆台上里菲及文德系中的微古植物化石。据此.该地层时代应属于新元古代。从而为研究浙东沿海基底构造提供了重要而可靠的窗口。  相似文献   

11.
改良剂对广西环江强酸铅锌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广西环江沿岸农田土壤具有强酸、多重金属污染等特点,失去了农业生产能力,为此,本研究试用了土壤淋溶实验探究不同类型改良剂(生石灰、钙镁磷肥、有机肥、聚丙烯酰胺)组合对广西环江沿岸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土壤重金属迁移规律及对农田适耕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T1土壤酸化严重,降低清洁接触土壤层p H值,而处理方式T2、T3、T4、T5均能显著提高污染土壤p H值(P0.05),对供试土壤p H变化大小分别为2.7~3.2、1.6~2.7,均能达到南方农业生产土壤p H值范围.较对照组T1,在污染土壤0~20 cm处,处理方式T2、T3、T4、T5能有效地活化Pb,钝化Zn的作用;在清洁土壤20~60cm处,各个处理方式对DTPA-Pb、DTPA-Zn的作用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较对照组T1,处理方式T4、T5能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种植营养物质,以期能为今后结合生物修复等措施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环境恶化事件不但导致了生物大绝灭,而且造成了自然界正常的碳循环崩溃。为了研究三叠纪早期生物复苏过程中的环境特征、碳氧同位素演化上的地层学意义,对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取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早三叠世碳氧同位素地层曲线与已知的平顶山北坡剖面碳氧同位素地层曲线相似。δ13C值在Induan阶、Olenekian阶底部首先表现为大幅度负漂,随后呈上升趋势。δ18O值除了表现出1Ma的周期性波动之外,与δ13C低值区对应处也具负偏趋势。δ13C、δ18O值的演化趋势反映了早三叠世海洋环境恶化、生物复苏十分缓慢。  相似文献   

13.
减氮条件下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氮素淋溶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稻田氮素淋溶流失是农田面源污染的主要流失途径之一.为探究洱海流域稻田合理的施肥模式,减少稻田氮素淋溶流失,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减氮条件下设置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有机无机配施和单施缓控释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氮素淋溶流失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CF)相比,单施化肥处理(T1)和有机无机配施处理(T3)水稻籽粒和秸秆产量无显著差异;单施有机肥处理(T2)水稻籽粒产量降低13.0%,秸秆产量降低17.1%;单施缓控释肥处理(T4)水稻籽粒和秸秆产量分别增加15.7%和21.0%.与常规施肥处理(CF)相比,单施化肥处理(T1)、单施有机肥处理(T2)和有机无机配施处理(T3)土壤30 cm处总氮淋溶流失量分别降低了26.9%、18.0%和33.9%,铵态氮淋溶流失量分别降低了24.4%、36.9%和36.6%,硝态氮淋溶流失量分别降低了40.2%、4.8%和46.4%;土壤60 cm处总氮淋溶流失量分别降低了34.2%、26.3%和42.1%,铵态氮淋溶流失量分别降低了31.4%、35.7%和46.6%,硝态氮淋溶流失量分别降低了8.0%、10.1%和23.9%,单施缓控释肥处理(T4)在30和60 cm深度总氮流失量增加41.6%和14.0%.综合考虑不同施肥模式的农学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因素,单施化肥处理T1和有机无机配施处理T3是可供选择的环境友好型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单种和两种混合世量培养条件下,Fe-EDTA(Fe^3+)、Mn(Mn^2+)浓度对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生长及细胞大小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与其混合培养中的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圆筛藻(Coscimodis cus sp.)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本实验的浓度范围内(Fe-EDTA,0-3.15μg/L,Mn^2+,0-0  相似文献   

15.
山东沿海赤潮灾害基本特征及防控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1952年-2017年山东省沿海赤潮事件的统计资料,对赤潮灾害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及原因种构成等基本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山东沿海最常发规模<10 km2、单相型的无毒甲藻(Pyrrophyta)赤潮;赤潮暴发多集中在5月-9月;东营黄河口、莱州湾中西部、长岛近海、烟台四十里湾、青岛胶州湾及前海、日照东港近海为易发赤潮灾害的海域;最频发的赤潮生物为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其暴发次数和暴发面积均远高于其他种类;新世纪以来,有毒赤潮和双相型赤潮占比显著增加,赤潮生物种类明显增多。针对山东沿海赤潮灾害表征特点,提出了提高赤潮监控信息化水平、开展赤潮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推动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防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2000-07-25-30发生于青岛胶州湾,面积约10km^2的赤潮过程中,于2000-07-26和27日分别采集赤潮现场海水,以三咱标准毒性实验生物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卤虫(Artemia salina)和ICR品系小白鼠为实验动物,对胶州湾这次赤潮进行了的毒性研究。结果表明:现场采集的赤潮海水和实验室经f/2培养后藻液对卤虫有急性毒性作用,24h卤虫幼体的存活率分别为83%和73%,对小白鼠的毒性均在相当于STX0.87-1.8μg/L的范围内,而对糠虾没有明显影响。本文同时了赤潮现场海水中的藻类组成与数量,探讨了此次赤潮的毒性来源和致毒机制,提出了对赤潮进行生物毒性评价的观点,并建议有关部门将赤潮毒性测试结果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应用于现场赤潮事件报道中。  相似文献   

17.
H2O-和D2O-NaAlSi3O8(钠长石)玻璃的红外光谱与无水钠长石玻璃的红外光谱之间有两大差别:一是有许多由数个O-H伸缩振动引起的高于3000cm-1的谱带出现,二是在含水玻璃红外光谱中的900cm-1附近出现一个谱肩。未发现因D-H置换而引起的900cm-1谱肩的频率偏移。根据我们的红外光谱和分子轨道计算结果,以及以前的NMR和喇曼光谱,我们得出结论:H2O-钠长石玻璃的振动光谱中的900cm-1谱带是由AlQ3位置的Al-(OH)伸缩振动引起的。本文提出的模式为:当熔体中总水含量即[H2O]总<30mol%时,分子水与网格离子Al3+相互作用而形成Al-(OH)和少量Si-(OH)键,当[H2O]总>30mol%时,熔体中占主导地位的种属是分子水,而且H+在电荷平衡位置与Na+互换而生成NaOH分子或水化的Na+(H2O)n配合物。  相似文献   

18.
海水曝气生物滤器污染物沿程转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竹制空心生化球填料生物滤器处理海水养殖废水为对象,在水力负荷为0.58m3/[m3(填料)×h]、氨氮负荷为(0.35~0.46)g/[m3(填料)×h]、有机负荷约为11.58g/[m3(填料)×h]、气水比3:1、pH值为7.8~8.0、DO浓度2.8~5.8mg/L的条件下,考察了有机物和总氨氮(TAN)的沿程转化规律,分析了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运行条件下,CODMn的主要去除区间在滤器的0~10cm高度,其中CODMn和溶解性CODMn在此处的去除率分别为49.12%和34.88%;TAN的主要去除区间为0~30cm,其中10cm处TAN的去除率为18%,30cm处为55%;生物量和生物活性由下向上呈递减的分布趋势;生物滤器污染物的主要去除区间为0~30cm,受到水质、水量冲击时,较高层的填料(30~60cm)起到了缓冲作用,将下层生物膜未能降解的污染物去除.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北运河流域(北京段)多层沉积物中PAHs(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利用活塞式底泥取样器于2014年11月采集了9处沉积物样品,取样深度为30~80 cm,每处样品根据其垂向介质特征大致分成3~4层,分别测定各层样品的粒径、TOM(总有机质)及16种PAHs的质量分数,探讨PAHs在河道沿程与垂向上的分布特征、来源及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北运河流域(北京段)沉积物以砂质壤土为主,w(TOM)(以干质量计,下同)为103.4~146.8 g/kg,w(∑16PAHs)为598.1~28 730.6 ng/g,各层w(∑16PAHs)为108.5~8 810.8 ng/g.沉积物中PAHs以高环为主,主要包括有Phe(Phenanthrene,菲)、Fla(Fluoranthene,荧蒽)、Pyr(Pyrene,芘)、BbF〔Benzo(b)fluoranthene,苯并[b]荧蒽〕.在河道沿程变化上,中下游沉积物的污染程度远高于上游.在垂向变化上,w(TOM)和沉积物粒径对PAHs的分布影响有限,PAHs的垂向分布主要受所处沉积环境与历史污染程度影响.根据主成分分析与同分异构体比值法推断,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与生物燃料的燃烧,少部分为石油源.利用效应区间值得出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北运河流域(北京段)沉积物中PAHs可能已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其中BbF、BkF、InP与BgP已对环境产生毒副作用,需要给予关注与解决.   相似文献   

20.
应用27Al、29SiMASNMR(魔角自旋核磁共振),喇曼(Raman)和红外(IR)光谱技术研究了KAlSi3O8溶体中水的溶解机理。在0.1MPa和2GPa下由等压淬火熔体制成了无水玻璃。含2.5wt%[H2O]总的含水玻璃在5和7GPa压力下等压淬火制成。在2GPa压力下等压淬火制成含2.5,6.0,和7.5wt%[H2O]总的含水玻璃。所有含水KAlSi3O8玻璃的Raman和IR谱中均在900cm-1附近出现一谱峰。所有2GPa含水玻璃900cm-1谱峰的强度相对于高频外围的强度保持恒定。[H2O]总恒定时900cm-1峰的强度顺压力增大而减弱。相对2GPa无水玻璃样品,2GPa含水玻璃的27Al共振峰向高频方向移动数个ppm。含水玻璃比1大气压1)和2GPa无水玻璃具更窄的谱线。我们认为,这种谱线特征表明水溶解有两个阶段。在初始阶段,水与铝硅酸盐网络作用形成Al-(OH)端键。当水含量较高[>(25~30)mol%(H2O)总]时,水的溶解机制只表现为H+对M+(M=Na,K,Li)的置换,及碱性阳离子周围形成部分水化配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