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安阳利。钢铁公司高温这个公司安全处的王志交等几位职工,岗位上的工经过反复研究试验,研制出了“冰背心”。它是人,穿上了自用帆布或阻燃布做成背心,在背心上设计若制的“冰背干个口袋,口袋里装上蓄冷剂,以起到阻热降心”,再也不用温调节人体表面温度的作用。据测试,在“冰为高温作业而背。C”的5厘米周围,温度比环境温度低3一发怵了。近日,5摄氏度。炼铁分厂炼铁炉前的炉工和炉窑“冰背,C”技术检修工试穿后,普遍反映良好。已获国家专安钢高温岗位工人穿上“冰背心”~~  相似文献   

2.
美国HotSpringsThermalsoft开发了一种置于头盔和胸部个人防护用“冰”袋。此处的“冰”并非我们理解的水结成的冰,而是一种叫CLP的交联聚丙烯酰吸水呈饱和凝胶后再经冷冻或冷藏降温处理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转换物。CLP呈网状结构,吸水力很强,并在100kPa下有良好的保水性,吸水后释放时间是普通冰2~3倍。它吸水后,自身较周围温度低。冷量释放结束后,它所吸的水并不以液体出现。如果密封包装,可反复使用。即使“冰”袋破损,任何时候都不会有液态水出来。CLP本身无毒,也不会燃烧,更无腐蚀性,对身体无任何害处。据该公司介绍,此冰袋更多装…  相似文献   

3.
生死瞬间     
安心 《安全与健康》2009,(10):50-50
厂未了一位姓马的新门卫,大伙叫他马师傅,他忙摆手,“我这样的人还能为人师表?别人向我学就惨了!”叫他老马,他也忙摆手,“老马能识途,我没经验只有教训,不敢当!”叫他马伯,他纠正说,“才五十来岁什么伯呀爷的?叫‘马跛’还差不多!”“马跛”?对,反正他脚有点跛,“伯”和“跛”又同音韵,“马伯”音重点不就“马跛”了!新门卫的脚为何跛?为何他乐意大伙叫他马跛?不知道。  相似文献   

4.
冤家     
冤家成石“狗日的,你也有今天,哼,你也有今天。”三货吞一口酒,嚼几粒花生米,“咔巴巴”狠狠地咬碎,又端起酒杯,喉咙呼噜噜一阵响,快活的惬意立刻融化了心中冻结了多年的冰疙瘩,随之长长呼出一口污浊,顿觉心旷神怡天地宽。终于吐出了这口恶气!天亮,我的好小子...  相似文献   

5.
夜读胡适的作品,他笔下的一位“差不多先生”令人难忘。 这位先生的口头禅是“差不多”:他小的时候,母亲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他的处世哲学则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相似文献   

6.
火情探测器     
火情探测器张维新我不想见到他。他简直太能说了。“我们对那玩意儿根本不感兴趣,你没必要再浪费唇舌!”“先生,您别急”,他打开公事包,郑重地取出一个设计漂亮的方盒,“这次我是作为瘴气公司的业务代表诚恳地问您推荐……”“你不是在那个……?”“换了。”他递过...  相似文献   

7.
“铁面无私”是洪泽汽修公司机修组成员对组长曹文来的评价。他的班组成员,只要未按规定操作,他一定“丁是丁,卯是卯”,不管是谁,照罚不误。不过他的“罚”却得到了班组成员的称赞。  相似文献   

8.
闽通长运泰宁分公司有位驾龄23年的老司机,他名叫詹宗让,但人们亲切地称呼他“忍让师傅”,因为他开车至今从未跟人红过一次脸,更无发生过一起事故.是该县有名的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你要问他的秘诀何在?他只会憨笑地说出两个字:“忍”与“让”,久而久之,“忍让”就成了人们对他的尊称。  相似文献   

9.
我有个朋友,多年前就有买车的打算,但总觉得如果现在买车,价格上肯定要吃亏。心里很矛盾,这个“心结”折磨了他好多年。车子降价不象别的,一降就是大几千,甚至上万。或许等不了一年,甚至几个月车价就会往下降,还是再等等吧。于是,他一等就是五年。等得人家都有了自己的车,他还在披星戴月挤“公交”。终于,他今年春节后下了决心,义无返顾地买了一辆“东风标致”。在体验了驾驶的乐趣后,他后悔地说:“买车等啊等,误了我青春!”  相似文献   

10.
在以财富衡量生活品质的年代,常有人问我,“作为交警,一年到头,能得到什么?”是啊,干交警这一行,能得到什么呢?我想到了不久前央视热播的电视剧《交通警察》,剧中张立伟、陈玉米、刘文礼等警察形象历历在目。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新时期交通警察得与失、爱与憎、惰与法的矛盾融合,他们得到的是无休止的辛劳与病痛,得到的是汽车尾气与尘埃的侵袭,得到的是少数群众的不解与怨恨……可是,他们依旧不畏艰辛,不畏压力,坚持公正无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电网覆冰由于湿度、温度、海拔等因素可形成不同的覆冰类型,电网系统故障水平会根据覆冰类型的差异而变化。传统的电网覆冰故障预测多聚焦于覆冰厚度与电网故障的内在联系,忽略了覆冰类型对电网故障的影响作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逻辑回归多分类算法,通过将拟合出的回归函数值输入Softmax函数转换为多概率形式实现对覆冰类型的分类,根据数据有无覆冰类型的划分,分别在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下对电网覆冰故障进行预测比较。经试验,采用改进逻辑回归算法预测覆冰类型的准确率达88%,电网故障预测的准确率较无覆冰类型下的预测在改进逻辑回归算法、朴素贝叶斯算法(Na6ve Bayes, NB)、K近邻、支持向量机算法(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中分别平均提高了5.3%、21.7%、7%、5.3%,研究表明,改进的逻辑回归算法可以准确预测电网的覆冰类型,提升电网故障预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当交通民警,意味着每天要面对许多油烟滚滚的车流和冷眼相对、不能理解的司机和处理违法不讲情面而面对亲戚朋友的“指责”,压力在是可想而知的。今年10月,一位朋友持一张罚单,来找他要求给予减轻经济处罚。当他具体核对当时该车的违法纪录时,认为处理的条款合理、适当,当着众人的面,当场拒绝了。使人亲身感受到这个人称“铁面交警”的铁面无私的风采。他在亲朋好友说情面前,总是“严成规矩,情是帮凶”。“严交警”成了他的外号。  相似文献   

13.
天擦黑时,郁先生驾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驶。突然间,一阵“石雨”从天而降,“砰”的一声巨响,一块石头击中了他的车挡风玻璃,挡风玻璃被砸穿。他停好车走出驾驶室观望,只见三名少年在人行天桥上欢呼:“打中了,打中了!”,然后迅速逃跑,消失在夜色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提升是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更是决心胜任岗位的重要前提。今年43岁的刘泽军,从事油气运输安全管理工作20年,200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是在这一年,刘泽军成功考取了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以下简称“注安师”)职业资格证。他牢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坚持冲锋在前,始终表率。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表现,荣获了中石油集团多次表彰,如“安全管理先进个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青年岗位能手”“优秀青年”等,还荣获青年百项优秀“五小”成果奖和“百项优秀创新工作法”表彰,以及北京管道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这些荣誉是对他过去努力和成就的肯定,也鞭策着他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15.
褚天松还差几天就整整60岁了。人们都说他是班里的元老,其实何止在班里,说他是厂里的“开国元勋”也是当之无愧的。就说现任工长小韩吧,论资排辈恐怕得叫他师爷工。奇怪的是在班里无论老的小的,既不叫他老话又不称他请师傅,一律呼之为“老磨”。“老磨”,乍一听似乎是“劳模”,其实,他这多半辈子非但没当过劳模,甚至连个先进生产者的边儿也没沾过。“老磨”的真正涵义要是照文理解,就是磨磨卿卿拖泥带水。诸天松落这个绰号的缘由可不是三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刚建厂的那阵儿,请天松和他的伙伴都是些乳臭未干的小青年。他们年轻气盛…  相似文献   

16.
驻榕某部三级土官、班长曲阳立志献身军营、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两次被评为“红旗车驾驶员” 四次被评为“优秀土兵”、三次被评为“优秀土官”和“优秀党员”,在上级组织的加强员尖子比武竞赛中三次获得个人总分第一。近日,他又被评为“红旗红驾驶员”标兵。这一串串荣誉的背后,凝聚着他几多辛勤的耕耘……  相似文献   

17.
在松溪驾驶英队伍中,有这样一位一生平平淡淡的“老兵”.在他的身上既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闪光”事迹,也没有被人树彤象立典型的一面.但是.他却凭着良好的个人修养、过硬的驾驶技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功创造了行车150万公里无事故的“神话”。他.就是被人们尊称“老杨师傅”的扬水贞。  相似文献   

18.
毅杰 《安全与健康》2006,(12):25-25
“铁马”跑万里.就是小失蹄。福州“的哥”林山行车二十几载.从解放牌大货车到奥迪小轿年再到黄色“而包乍”及现在的“的士”.从未出过事故,不管车多车少、路况好坏,他都平稳驾驶.礼让三先。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驾驶员,能时时处处紧绷“安全”这根弦,咬定“安全”不放松,深刻诠释了他的座右铭:安全就是心口如一。  相似文献   

19.
赵凯建是峰峰矿务局黄沙矿通风区测风员。自1991年担任群监员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预防为主”的方针,工作尽职尽责,时刻以维护矿工兄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己任。几年来,共提安全合理化建议130余条,查处和解决不安全隐患460余件。以精湛的业务技术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领导和职工的好评。1996年2月,附近农村一小煤窑与该矿11281地区掘透。小窑来风达sm冰’win。矿多次采取密闭措施,均被小窑破坏,造成该地区风流紊乱,严重威胁该地区的安全生产。赵凯建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多次到该地区调查。钻小窑、盯…  相似文献   

20.
忧患与安全     
有一个国王和一个波斯奴隶同坐一船,那奴隶从来没有坐过船,风吹浪打,战战兢兢,哭闹不止。大家百般安慰他,他仍继续哭闹。船上一位哲学家对国王说:“我可以让他不哭。”说着哲学家立刻叫人把那奴隶抛到海里去。他沉没了几次,人们才把他捞上船。他上船以后,坐在一个角落里,不再哭闹。国王很为赞许,便开口问道:“你这办法,奥妙何在?”哲学家说:“原先他不知道灭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