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比术了石油炼制和地业在推行清洁生产中节能的作用,提出了一些节能技术和石油化工工业推行清洁生产的思路和措施,综合考虑生产中的节能,减污、降耗问题,使生产过程及产品逐步向更清洁化迈进。  相似文献   

2.
石油污染是指在开采、炼制、贮运、使用的过程中,原油和各种石油制品进入环境而造成的污染。石油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严重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石油类有机污染也在各个领域各个地区时常发生,对我国工业生产和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为此对石油类污染物的检测与判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故本实验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实际的比较,以期为环境工作者以后的工作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国内现有加氢裂化装置生产工艺和设备、资源和能源利用、污染物产生等情况的调查统计及分析,同时参考石油炼制业清洁生产指标评价体系,构建了加氢裂化装置清洁生产指标体系,为加氢裂化装置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不同时期面临的环境问题、环保政策的不同,排放标准的编制思路和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对各阶段石油炼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订背景、环保政策及内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石油炼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新形势下我国炼化行业水污染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苯的毒理、代谢动力学等领域研究的深入,低浓度苯对机体的影响已引起注意。石油炼制多处作业环境有苯存在,但正常生产时多数浓度甚低。通过对炼厂两组不同方式接触苯作业工人的调查,观察其免疫功能变化,以便为摸索早期医学监护指标,建立石油炼制作业生产环境与人体反应的剂量──效应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石油炼制工业,在石油化工加工过程、液体燃料燃烧和废气的排放、原油及其产品在貯运过程中,都以各种形式向大气中排放烃类。由于烃类的散发,使油品质量变坏,能源浪费;尤其是不饱和烃类和某些低饱和烃能参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造成空气污染,危害生物和人的生存与活动。目前,大多关注的是在炼油厂生产过程中排放烃的污染与控制。而忽视了对原油及其产品在貯运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美国洛杉矶炼油厂调查过油品在貯运过程中向环境中排放的烃占工厂中总的烃排放量的30~50%。我国各炼油厂年加工的烃损失约为70~80万吨,而油品的貯运损失约为30万吨左  相似文献   

7.
我国石油炼制企业清洁生产措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炼制工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生产产业。随着生产负荷的提高,加工深度增加,原料变重变差,石油炼制工业的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针对石油炼制工业的生产特点,分析其污染源、污染治理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我国石油炼制企业的清洁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8.
巴陵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是以石油炼制为龙头,生产合成橡胶、环氧树脂及其他有机化工产品的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现有生产及辅助装置60余套,主要产品有30多个品种、120多个牌号.公司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坚持不懈地实施治污、利废并举战略,狠抓了源头管理、污染治理和"三废"综合利用等重点环节.1998年以来,先后投资近1.6亿多元进行污染治理,新建污水处理、皂化废碱处理等28套环保装置,公司环境绩效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在石油生产、贮运、炼制加工及使用过程中,由于事故,不正常操作及检修等原因,都会有石油烃类的溢出和排放,例如: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井喷事故;输油管线和贮油罐的泄漏事故;油槽车和油轮的泄漏事故;油井清蜡和油田地面设备检修;炼油和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检修;等。石油烃类大量溢出,应当尽可能予以回收,但有的情况下回收很困难,而即使能回收,终归仍会残留一部分、对环境(主要地土壤、地面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对石油污染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常以10~20%的 NaOH碱液吸收液态烃或炼厂气中 H_2S。吸收后,产生大量含 NaOH 浓度为2~3%以下的含硫废液。该废液直接排放则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为消除污染,改善环境,我厂在研究基础上,以烷基化装置含硫废碱液为原料,建成生产工业硫化钠装置。  相似文献   

11.
Recently, many industrial, regulatory, and community leaders have expressed concern that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regulatory structure disregards multimedia environmental impacts, provides few incentives to develop and use new technologies, and fails to consider site-specific conditions. For the US petroleum refining industry, faced with the need to produce higher-quality fuels from poorer-quality feedstocks, such criticisms are expected to increase. This article offers two alternative environmental regulatory approaches for existing petroleum refineries to use in the future. These alternative approaches are multimedia in scope, provide for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use, and allow flexibility in the means for meeting environmental goals. They have been reviewed and critiqued by various stakeholders, including industry representatives, regulators, and local and national community and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s. The integration of stakeholder comments and findings of ongoing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gulatory reinvention effor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approaches positions them for potential use by other industries in addition to petroleum refineries.  相似文献   

12.
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含油污泥是石油石化工业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它体积庞大,产生的量较多,处理难度大,已成为油田、炼化企业环保领域的突出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但收效不大,仍需进一步研究,寻找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用改性纤维球处理炼油废水的试验,对纤维球过滤技术的处理效果和反冲洗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炼油废水经处理后,出水中油的含量小于4 mg/L、悬浮物含量小于6 mg/L,出水可达标排放,并且经过改性后的纤维球在含油废水处理中可以通过反冲洗再生并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4.
炼化一体化、装置大型化为炼油项目的发展趋势,符合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原则。目前炼化一体化项目尚无相应的清洁生产标准。综合指标评价法将定性指标量化与定量指标统一起来,从而能从整体上做出一个明确的判断结果。以国内同行业先进企业各项指标为基准值,对某1000万t/a炼油、100万t/a乙烯一体化项目实例研究表明,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进行清洁生产评价,使得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结果得到了较好的吻合,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综合指标评价法不仅可以用于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的清洁生产评价,也可用于现有工程的清洁生产审核以及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15.
石油炼化行业恶臭气体成分谱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为研究石油炼化行业恶臭污染排放现状,采用冷阱富集-GC/MS技术研究了天津一家典型石油炼化企业不同处理单元空气中臭气的组成、主要组分含量及成分谱.在所采集的样品中,定性分析共检测到140种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硫化物、烷烃、烯烃、卤代烃、苯系物和含氧有机物六大类物质.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主要处理单元恶臭污染物浓度总体水平由高至低表现为气分处理装置>污油罐处理装置>汽柴油处理装置.结合数据分析,初步识别了石油炼化厂主要处理单元的特征污染物,气分处理装置有丙酮、2-丁烯、丁烷、乙硫醇、甲硫醚和甲硫醇,汽柴油处理装置有丙酮、丙烯、异丁烷、正戊烷和对二乙苯,污油罐处理装置有1-丁烯、2-丁烯、1-戊烯、丙酮、丙烯和乙硫醇.   相似文献   

16.
评述了国内外在炼油化工废水处理的活性污泥技术改进、微生物处理与物化处理组合技术、难降解废水无害化处理技术以及污水回用技术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addresses a measurement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analysis of efficiency in the petroleum firms. In order to measure firms'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we suggest a framework called “Gscore” that consists of five categories, namely gener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GEM), input, process, output, and outcome. Gscore is a proxy measure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based on voluntary environment, health, and safety (EHS) report and is calculated by aggregating the points of the above five-categories. We apply our measurement framework to the data of 39 firms' voluntary EHS reports which are available on the internet. Ten of them, on which efficiency analysis was conducted with Gscore, assets, employee, and profits, are in petroleum and refining industry. According to our results: (1) a gap is found between rhetoric and practic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temming from calculat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GEM and data part in 39 EHS reports. (2) On the whole, EHS reports of petroleum firms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bu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ype and amounts of disclosed data among the EHS reports. (3) From the results of efficiency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number of employee exerts a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petroleum firms, then Gscore, profits, and assets in sequence. Furthermore, Exxon, Ashland, Phillips Petroleum, and ARCO are shown to be efficient among 10 petroleum firms.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大型石油炼化企业长周期高负荷运行和绩效提升、安全环保要求,提前发现并消除因电气和仪表设备超期服役、老化及性能不稳、下降等易导致安全风险的潜在因素,通过构建并实施科学、合理的电仪ITPM(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体系),及时消除电气和仪表缺陷,避免因电仪原因导致装置非计划停车、波动及安全环保事故的发生,提高电仪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大型石油炼化企业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化学-机械溴化法对废弃物石油焦进行改性,制得的载溴石油焦吸附剂用来脱除燃煤烟气中的痕量Hg0.通过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BET)、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石油焦载溴前后进行表征和分析,发现石油焦中的有机硫促进了溴的负载,且负载方式为化学吸附.通过固定床脱汞试验,并应用4种动力学模型对初始汞浓度梯度和反应温度梯度下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在150℃时,载溴石油焦的汞吸附效果最优;增加烟气中痕量Hg0浓度能提高载溴石油焦的汞吸附速率和单位累积汞吸附量;描述化学吸附的Elovich动力学模型的拟合相关系数达到0.9999以上,说明化学吸附在载溴石油焦脱汞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碳强度下降和碳排放增长的行业贡献分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蒋晶晶  叶斌  计军平  马晓明 《环境科学》2014,35(11):4378-4386
现阶段碳强度约束性指标和总量控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是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两种重要手段,研究各行业及其相关因素对全国碳强度和碳排放变化的影响机制对制定行业碳强度减排政策和选择碳交易体系纳管行业具有重要意义.运用LMDI模型对1996~2010年中国碳强度以及碳排放变化进行了行业贡献分解.结果表明,全国碳强度下降受各行业碳强度和增加值占比变化的影响,前者贡献较大,后者贡献较小;全国碳排放增长受各行业碳强度和增加值变化的影响,前者起到抑制效应,后者发挥决定性的促进作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迅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等5个行业对全国碳强度下降和碳排放增长的贡献最大;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和建筑业对全国碳强度下降贡献较小,但对碳排放增长贡献较大;它们是我国碳强度约束和总量控制试点应当重点关注的减排领域.第三产业对全国碳排放增长的贡献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迅业和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应当逐步加强对其进行碳排放管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