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黎艺明  李才 《环境化学》2013,32(1):166-167
在我国填埋仍是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垃圾产生的渗滤液量大、组分复杂,重金属及有机物含量极高,对土壤及地下水环境污染严重[1].渗滤液污染地下环境的过程主要包括污染物质在包气带中的垂向运移和透过包气带后在含水层中的侧向运移.因此,包气带是阻止渗滤液污染含水层的天然屏障,可以通过对污染物质的阻截和自然衰减,起到削弱污染、保护含水层的作用.因此研究垃圾渗滤液污染物,特别是在不同岩性包气带介质中的迁移转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城市垃圾处理的新动向——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技术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基于传统垃圾卫生填埋场的不足,介绍了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及其对垃圾和渗滤液中污染物的有效去除和阻滞机理,总结了生物反应器填埋场降低渗滤液污染强度、增加填埋场有效容积、提高产气量、加速填埋声稳定、降低垃圾处置成本等优势,概括了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设计和操作支行要素,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地下原位脱氮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爱中  张慧  李宗良 《生态环境》2007,16(6):1814-1818
氨氮是城市垃圾厌氧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常见的污染物。由于氨氮的持久性和生物毒性,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氮的脱除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文中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的基础,论述了厌氧渗滤液回灌、强制通风好氧填埋、准好氧填埋和生物反应器填埋四种垃圾渗滤液原位脱氮处理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工程投资、运行成本以及处理效果等;指出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原位脱氮技术的未来研究重点:填埋场内脱氮机理和脱氮速率的深入研究、工艺控制优化研究以及生物反应器填埋的实际应用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4.
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组分在混凝前后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垃圾渗滤液是生活垃圾填埋场主要的二次污染物,其成分非常复杂,目前还不能对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表明,经生物处理后的渗滤液中的主体有机物是腐殖酸.腐殖酸经过前处理工艺后仍有很多不可降解,因此,它是渗滤液中最主要的长期性有机污染物,是使渗滤液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全(多)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广泛存在、日益引起国内外关注的新微持久性污染物.近年来,PFASs已在全球垃圾填埋渗滤液中频繁检出,对生态安全与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废物填埋系统PFASs的来源,渗滤液赋存PFASs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去除方面的研究进展.总体上,垃圾填埋渗滤液赋存PFASs浓度水平跨越6个数量级(ng·L-1—mg·L-1),并呈现以短链PFASs为主的污染特征.降雨、渗滤液回灌、渗滤液理化性质等因素均会影响PFASs赋存特征,但具体影响机制尚未阐明.现有渗滤液处理工艺(生物处理、膜处理等)对PFASs的去除率可高达99.8%,但处理过程中仍存在前体物污染转化与副产物环境归宿不明等问题.本文还对该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增进对填埋渗滤液赋存PFASs污染及其控制的科学认识,为填埋系统新污染物控制提供科技支持.  相似文献   

6.
以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中的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出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正渗透膜技术对其进行过滤,对比选择碳酸氢铵和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锌钠两种汲取液中性能较好的进行中试实验。研究了两种汲取液的不同浓度及膜朝向对膜通量的影响,检测了两种汲取液长时间运行所能达到的回收率,分析了两种汲取液的污染物截留率,用斑马鱼胚胎评估了垃圾渗滤液经两种汲取液处理后的生物毒性。结果表明:膜通量随着汲取液浓度增加而增加;在减压渗透(Pressure Reduced Osmosis,PRO)模式下的通量较正渗透(Forward Osmosis,FO)模式高,但污染较严重;碳酸氢铵和EDTA-锌钠在PRO和FO模式下的回收率分别为86.6%、91.6%和66.5%、71.2%;两种汲取液处理后的污染物截留率相差无几,都在98%以上;斑马鱼胚胎暴露于纯水、碳酸氢铵、EDTA钠盐汲取液处理后的水和垃圾渗滤液MBR出水中三天之后存活率为81%、76%、68%和0;实验说明相比于EDTA-锌钠,碳酸氢铵性能较好,适合进行下一步中试试验。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每年以约10%的速度迅猛增长,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发展相对滞后。客观评述城市生活垃圾常用的填埋、焚烧、堆肥3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并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在收运、处理以及管理等环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明确的建议与措施:首先,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实施分类收集,加强源头控制;其次,创新管理体制,推行市场化运作机制,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督;再次,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建立健全垃圾收费体系;最后,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同时,还探讨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发展的趋势。焚烧处理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最有发展潜力的技术,气化熔融焚烧技术是一种高效资源化、污染物接近零排放的新型焚烧技术;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可减少渗滤液处理量、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堆肥技术可作为焚烧或填埋之前的预处理手段;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集多种处理技术的优点于一体,在节约处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未来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优先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杨军  黄涛  张西华 《生态环境》2007,16(3):799-801
温度对填埋场有机垃圾的厌氧降解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而对填埋场渗滤液特征也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在常温及29~45℃范围内设置的6个不同温度下的模拟垃圾柱降解对照试验,分析研究了温度对填埋有机垃圾渗滤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垃圾降解适宜的温度范围(29~45℃)内,较高的温度对渗滤液COD衰减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保持恒定的温度比升高温度对渗滤液COD衰减的影响更加显著,但温度对垃圾降解渗滤液中氨氮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在包气带运移模拟实验及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通过静态吸附、静态降解、动态土柱和数学模型预测等方法进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包气带对污染物的吸附过程是线性的,即S=KdC,吸附系数Kd=0.0976;降解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即C=C0e-λt,降解系数λ=0.0324d-1;弥散过程符合对流-弥散迁移转化模型,弥散系数D=0.00435m2·d-1,由此确定了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通过动态土柱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利用模型对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COD)的时空分布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垃圾渗滤液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测定技术对垃圾渗滤液的微核效应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填埋场垃圾的微核率为12.70×10-3 ,渗滤液的微核率为(16 .76 ~29.5)×10 -3 .垃圾场底部0~10 cm 处的土层已被污染,微核率为15.38 ×10-3 ,与CK有显著性差异;而30 ~40 cm 处土层的微核率为7 .65 ×10-3 ,与CK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该处土层对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向下迁移有拦截、净化作用.经过处理后的渗滤液的微核率明显降低.蚕豆根尖微核检测结果与化学分析结果相吻合,认为此法可用于对垃圾渗滤液污染状况进行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11.
固体废弃物渗滤液组分动态变化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渗滤液(Leachate)是城市固体废物填埋场(MSWLF)污染环境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掌握其水质变化规律是研究填埋场对环境污染的首要问题。渗滤液的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使用垃圾淋滤的方法模拟大气降水,利用实验结果建立模拟模型,揭示了渗滤液组分随降水的变化规律。可以预测垃圾填埋后渗滤液污染组分的浓度变化。为研究填埋场渗滤液组分变化及确定其处理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垃圾卫生填埋技术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介绍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深圳市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的卫生填埋技术设施,如防渗设施、垃圾渗沥液导流设施、场外排水设施和场内清污分流设施等;垃圾卫生填埋工艺技术及作业方法,如分区分层填埋法、单元作业法和高效作业法;垃圾填埋场的环境监测项目及监测成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部分城市污水的95%未经处理排放入水体,城市地区的水质有继续恶化的趋势,甚至许多城镇的下水管网尚不完善.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污水将继续增加.我国在污水处理中投资不足和水污染规模大这一不相适应的矛盾将会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存在.解决我国水污染的根本原则是供求最大的费用—有效性.未来水污染防治的政策要点是:1.集中力量于源头削减污染产生量;2.建立按总量控制的流域级水污染防治的方法和示范工程;3.在投资和管理体制上建立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的市场经济刺激机制.  相似文献   

14.
垃圾堆肥场堆肥废气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垃圾堆肥场的建设将改变目前垃圾任意堆放的局面 ,堆肥产品可用于林业使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 ,并变废为宝。尽管如此在垃圾堆肥过程中还将释放出有害气体和垃圾渗透液等影响环境质量。针对堆肥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进行源强确定、扩散计算 ,分析其影响范围并推算卫生防护距离。  相似文献   

15.
Landfills constitute potential sources of different pollutants that could generate human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hile some landfills currently work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a bottom liner with leachate collection,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migration could take place even yet with these caution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ssess the pollution caused by a leachate plume from a municipal landfill that is affecting both groundwater and surface waters. The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at Pacará Pintado landfill in northwestern Argentina. Analysis of water samples indicates that leachate is affecting groundwater under the landfill area and an abandoned river channel hydraulically connec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andfill area, the plume is anoxic and sulfate, nitrate, iron and manganese reduction zones were identified. Leachate plume presented high concentration of organic matter, Fe, Mn, NH4 +, Cl? and Cr reaching an extension of 900 m. The presence of a leachate plume in a landfill site with a single liner system implies that the use of this groundwater pollution control method alone is not enough especially if permeable sediments are present below.  相似文献   

16.
活性污泥在渗滤液循环处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场产生的一种含有高浓度污染物的废水,它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很多,其中渗滤液循环法以其投资小、运行费用低、能加速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等特点而倍受关注。利用活性污泥引入微生物,是在渗滤液循环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设想,通过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加入干污泥循环可使渗滤液的COD由最高值2275mg/L降为67lmg/L.加入湿污泥循环可使渗滤液COD由最高值2075mg/L降为82lmg/L;而单纯进行渗滤液循环只使渗滤液的COD由最高值23llmg/L下降到l386mg/L。  相似文献   

17.
对某2种商品植物除臭剂(代号A和C)进行了NH3和H2S的去除效果实验,确定了其最佳的使用条件;并实验了植物提取液对城市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和实际中转站中恶臭气体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终浓度为0.85 g/m3的植物提取液A对NH3和H2S的去除率最高可达39.9%和92.31%;在城市垃圾中转站试验中,1.02 g/m3的植物提取液A结合超声波雾化装置对NH3和H2S的去除率可达66.67%和96.67%。研究表明利用植物提取液可以有效降低城市垃圾中转站恶臭污染物浓度,而采用超声波雾化装置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广东集约化养猪业的环境影响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和评价了广东省养猪场粪尿废水排放总量、污染物排放强度和废水治理现状,指出集约化养猪业对地表水、地下水、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养猪业排放的团体废弃物总量超过生活垃圾与了业固体废物总量;COD排放总量与生活废水及工业废水排放COD总量接近,并已排放大量的N、P、K等营养盐。养猪业已成为主要的有机污染源和N等营养盐污染源,分析厂养猪业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解决广东省集约化养猪场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9.
With the lack of space for new landfills,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incineration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municip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 in China. The literatures on certain aspects of incineration plants in China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and status of the application of MSW incineration technologies, the treatment of leachate from stored MSW, air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ies, and the status of the fly-ash control method. Energy policy and its promotion of MSW-to-energy conversion are also elucid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