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川 《环境导报》2002,(8):46-46
国际原子能机构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到去年年底全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共有438座。  相似文献   

2.
大力发展核能是世界能源开发的必然趋势。至1982年底,全世界核电站的发电量已占世界总发电量的8%。预计至本世纪末,将上升到26~35%。工业发达国家核电的发展更为迅速,如西德将超过40%。我国上海、广东等地也正在新建核电站。到2000年,我国将陆续建成一批。建设核电站的关键,是如何处理放射性废物。这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包括对核电站正常运行和停堆检修过程中产生的带有放射性的液体、气体以及放射性固体废物进行收集、浓缩和固化,尽量缩小  相似文献   

3.
90年代伊始,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30万kw的秦山核电站和引进法国设备及技术的180万kw的大亚湾核电站先后并网发电,标志着中国大陆核能发电时代的开始.一、中国需要积极发展核能核能的发现是20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伟大成果之一.到1991年,全世界有26个国家和地区的420座核电站在运转中,当年发出电力为2000100亿kwh,占世界的总发电量比例从1972年的2.7%上升到16.6%.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认为,从燃料供给的稳定性和燃料价格的变动情况来看,如果不是必须信赖  相似文献   

4.
由于核电站具有能源潜力大,环境污染小,安全运行记录高,燃料费用(包括运输)低等突出的优点,使得核动力工业发展异常迅速。截止到1984年底,在34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319座(堆)核电站投入了商业运行,209座(堆)正在建造,总电功率为404997MW。我国已确定了发展核能的计划,一些  相似文献   

5.
<正>核电发展经历4个阶段1954年,前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机组,人类进入了和平利用核能的时代。从世界核电发展历程来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实验示范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减缓发展阶段以及开始复苏阶段。1.实验示范阶段(1954-1965年)1954-1965年间,世界共有38个机组投入运行,属于早期原型反应堆,即"第一代"核电站。期间,1954年前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5MW实验性石墨沸水堆;1956年英国建成45MW原型天然铀石墨气冷堆核电站;1957年美国建成60MW原型压水堆核电站;1962年法国建成60MW天然铀石墨气冷堆;1962年加拿大建成25MW天然铀重水堆核电站。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各国竟相发展核电站。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最近公布的数字,1985年世界各国新建核电站30座,还有180座已开始动工兴建。截止1984年底,已有26个国家和地区建成并投入运转的核电站有318座,最大单机容量达130万kW。预料到1990年将增至537座,总装机容量达4.2亿kW。到2000年,世界核电站的发电量将占总发电量的一半。因而,如何处置核电站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已成为各国所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白从1951年美国建成第一座100千瓦的试验性核电站以来,到1979年末,全世界已有22个国家和地区建成核电站228座,装机容量达1.2亿千瓦,还有520多座核电站正在建设或计划建设中,装机容量达6亿千瓦左右,预计到2000年将达到10~19亿千瓦,将为总发电量的45%。目前,我国为了四化建设需要,改变长期电力不足的局面,也在拟建核电站。从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核工业每况愈下,核工业刊物上的文章也日渐稀少。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核能署副主任斯卡耐辛在60年代曾预测:核技术未来将应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全球核能发电量将达到2.3万亿W。但在1980年,此预测数字却减到7500亿W,而到了1990年,国际原子能组织则预测,到220年全球控能发电量只能达至05000亿W,然而目前最现实的估计是,在2000年全球核能发电量将降到3800亿W。核电发电量的逐渐减少是因为西方国家正在不断淘汰污染环境的核电站,虽然亚洲地区的核电站仍在增多,但在全球范围内核电萎缩趋势已不可阻…  相似文献   

9.
罗艺 《世界环境》2014,(3):33-34
<正>法国对核能的利用主要是核能发电,在核电技术领域也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法国的核电发电量和核电站数量均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目前,法国运行中的核电机组共有58座,总装机容量达到63,300多兆瓦,核电占总发电量的78%,其比率位居主要工业国的首位。法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净出口国,每年由此获得的收入超过30亿欧元。值得称道的是,法国在运行的核电站,迄今已安全运营40多年。虽然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环境》2011,(5):54-55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11年1月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442个,核电发电。量约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正在建设的核电机组65个。全世界的核电站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大多都建设在海边,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世界对电能的需求,核能得到了开发和商业性应用。在1978年,世界上总的核发电能力为110800兆瓦(电),在20个国家运行的227座动力反应堆所发出的电力占世界发电能力的6%。对本世纪末核电力增长进行了几种估计,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于1979年估计,到2000年全世界总的核电力  相似文献   

12.
刘书田 《环境保护》1990,(11):21-24
核电站的辐射监测是核环境科学中的一个应用性课题,该课题涉及面广,综合性较强。鉴于国外核动力堆运行已有4000多堆年,积累了较丰富的辐射监测资料和经验。借鉴国外核电站的辐射监测经验,无疑对我国的核能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核电站环境辐射监测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做总编这16年,写过不止一篇有关核电的"卷首语".而今时过境迁,核电面临的机遇更多,挑战也更大. 1951年12月20日,人类首次用核反应堆产出电能,最初的输出功率仅为100千瓦.到2018年,全球核电站发电量已占全球电力供应的10.5%,核电站遍布北美、欧洲以及东亚等30多个国家.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统计,...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广东核电站是我国正在建设中的第一座大型核电站,规模为2台90万瓩汽轮发电机组。反应堆为压水堆,堆热功率为2900兆瓦。厂址选定在广东宝安县大鹏公社大坑。  相似文献   

15.
《环境》2007,(5):9-9
在核能民用的历史上,发生了两起重大的反应堆事故: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美国的三里岛核电站事故,这是商用核电厂在32个国家中累积运行12000堆年期间仅有的两起重大事故.  相似文献   

16.
核能将是未来主要能源,这是解决世界范围内大气污染的根本措施.目前,核电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7%,水电占6%.随着矿物能源的枯竭,加快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1994年3月日本决定投资3000亿日元进行常温核聚变研究.秦山核电站是我国第一座核电站,计划到2000年将建造9个核电站.这将使能源生产达到6000兆瓦,核电约占总电力的4%左右.我国政府于1994年3月4日宣布在九江市建立第三个核电站.我国计划在2010年前,电力增加一倍,每年要有1500兆瓦的发电能力投入运行.能源与环境、经济密切相关.一般认为发展核电,比火电经济、风险小、可减轻环境污染、节约资源.但主要是核废料处置和安全问题.1994年3月13日欧洲七国集团环境部长警告前苏联和东欧的核反应堆有潜在危险.总之,核电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极大,必须予以重视,现应超前做好技术与强化环境管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正>法国是核能大国。截至2017年3月,法国共有58台运行核电机组,核电占法国全国发电量的75%左右。与其庞大的核能产业相匹配,法国具有一套完整的核安全管理体系。从20世纪80年代大亚湾核电厂建设开始,中法两国就在核能开发与核安全管理领域开展了丰富的合作。法国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环境》2005,(9):37
由于核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设置了一套完善的“三废”处理系统,有效地阻止或减少了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从而保护了环境和保障了公众的健康。因此,核能也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清洁、经济、可靠的能源。  相似文献   

19.
《环境》2005,(3):58-58
核电站的基本构成 核电站是实现核裂变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它与火电站最主要的不同是蒸汽供应系统。核电站利用核能产生蒸汽的系统称为“核蒸汽供应系统”,这个系统通过核燃料的核裂变能加热外回路的水来产生蒸汽。从原理上讲,核电站实现了核能一热能一电能的能量转换。从设备方面讲,核电站的反应堆和蒸汽发生器起到了相当于火电站的化石燃料和锅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CO_2增多引起了温室效应和酸雨,因此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对燃煤发电技术提出严格要求。尽管利用核能发电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影响并不比煤和石油严重,但在北欧作为常规能源的原子能却面临淘汰,瑞典、挪威正在大力开发新能源。 瑞典现有10座原子能发电站在运行,发电量已达734万千瓦,占该国总发电量的40%,是世界上人均发电量最多的国家。但是瑞典政府提出,2010年前逐步淘汰核能发电站,建造新的发电站以取代核反应堆,这些新的发电站必须符合环境保护和安全的高标准。政府向有前途的发电新技术提供资助。 挪威大力开发波浪能,两座波浪能发电站试运行都获得成功。其中一座波浪能发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