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IntroductionInnatureCooccursintwooxidationstates ,Co2 + andCo3+ ,andformationofthecomplexanionCo(OH) - 3 isalsopossible .DuringweatheringCoisrelativelymobileinoxidizingacidenvironment,butduetoahighsorptionbyFeandMnoxides,aswellasbyclayminerals,thismetaldoesnotm…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安阳市大型工业区和周围社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和健康风险,用ICP-OES测定了样品中9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Zn、Cu、Pb、Mn、As、Cd、Cr、Co和Ni在社区表层土壤中的平均浓度为71.0、25.6、43.2、548、118.4、0.71、59.5、18.8、24.5 mg/kg;在工业区的平均浓度为170.4、28.1、52.0、846、10.4、0.72、62.1、11.7、30.9 mg/kg,整体上安阳市工业区及周围社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d污染较严重,工业区和社区Cd的浓度分别是土壤背景值的10.22和10.10倍。工业区土壤中重金属Cd为中度污染,Zn、Pb为无污染到中度污染;社区土壤中重金属As、Cd为中度污染到重污染,Co、Pb为无污染到中度污染。元素Zn、Pb、Cd和Cu高值出现在工业厂区内的西北侧,主要是受到了厂区内原料堆放的影响;As、Cr、Co和Ni的空间分布特征相近,高值区集中分布在工业区的东北方向,其主要是受研究区域主导风向和传输距离的影响。社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造成的非致癌风险值之和均大于1.0,存在非致癌风险;工业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对儿童造成的非致癌风险值之和为7.05,存在非致癌风险。工业厂区及周围社区表层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对于儿童和成人造成的致癌风险值均在可接受水平(<1×10-4)。  相似文献   

3.
太滆运河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   总被引:18,自引:12,他引:6  
为探明太滆运河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保证土壤环境质量及农产品安全.采集并分析了太滆运河流域118个农田表层土壤样品中Cr、Hg、As、Cu、Zn、Ni、Pb和Cd等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以太湖流域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利用单因子指数和内梅罗指数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与地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元素(Cr、Hg、As、Cu、Zn、Ni、Pb和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3. 25、0. 25、7. 83、35. 24、77. 25、31. 48、38. 37和0. 16 mg·kg~(-1),除Cr和As外,其余元素含量均超过太湖流域土壤背景值.土壤样点重金属含量多低于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内梅罗综合指数显示87. 29%样点的土壤重金属呈现轻度污染,5. 93%样点呈现中度污染,6. 78%样点呈现重度污染,整体已经超过警戒值,处于轻度污染状态.流域农田土壤中Hg、Cu、Zn、Pb和Cd受到农业活动和大气沉降的共同影响; Cr和Ni则受成土母质以及工业生产活动的共同影响; As则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长株潭地区不同污染源影响下稻田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对该区有机肥施用区、沼液灌溉区、铅锌矿污染区以及工业污染区剖面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和形态进行分析,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进行风险评价,并利用已知污染源区的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征对未知污染源区的土壤进行污染源解析. 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表层(0~10 cm)土壤中Cd、Pb、Cu、Zn、Cr和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8、54.5、43.6、158.6、106.2和23.3 mg/kg. 相对于长株潭地区土壤背景值,表层土壤中Cd、Pb和Zn均有累积,且Cd平均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随着土壤深度增加,Cd、Pb、Zn和Cr在次表层(10~20 cm)土壤也有累积,其平均含量分别比当地背景值高出6.9%、19.8%、101.4%和67.0%;在深层(80~100 cm)土壤中,Zn和Cr的平均含量仍分别比当地背景值高出30.4%和48.4%. ② Cd、Pb的单项污染指数高值集中在表层土壤,部分采样点呈轻微或轻度累积,少数采样点呈中度累积;Zn以轻微累积和中度累积为主,极少数采样点为重度累积,个别采样点存在污染风险;综合污染指数显示,研究区内表层土壤为重度或中度累积. ③有机肥施用区TOC含量与可氧化态Cu、Zn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沼液灌溉区TOC含量则与可氧化态Cu、Zn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铅锌矿污染区可交换态Pb含量与可交换态Cd、Zn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而工业污染区则只有可交换态Pb含量与可交换态Cd含量呈极显著相关. 研究显示,污染源的不同造成长株潭地区稻田土壤中不同重金属的累积程度及其主要赋存形态间的相关性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以借助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程度、主要赋存形态及其相关性对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进行初步识别,为源头防治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汕头市典型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郭岩  杨国义  董巧香  黄长江 《环境科学》2007,28(5):1067-1074
对汕头市电子垃圾环境污染典型区域土壤中的铜、铅、锌、镉、铬、镍、砷和汞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根据重金属含量对土壤环境质量及其污染风险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以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在118个表层土壤样品中,有42个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超标,超标率为35.6%.超标金属依次为:Ni超标26.3%, Cu超标18.6%,Hg超标7.6%,As超标0.85%,其余重金属未超标.5个土壤剖面点共20个分层样品中,有7个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超标,超标率为35.0%.超标金属依次为:Ni超标20.0%,Hg超标15.0%,Cu超标10.0%.所测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指数在0.32~6.08之间,平均1.26.受污染土壤占39.1%,其中重度污染为7.2%,中度污染为10.9%,轻度污染为21.0%.在汕头市各区域中,以潮阳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指数平均值最高(1.98),其余依次为金平区、澄海区、潮南区、龙湖区、濠江区和南澳县.环境污染、工农业活动以及污灌水是造成汕头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汕头市土壤中,Cu、Pb、Hg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广东省、国家和世界的土壤背景值.采取控制源头,以综合治理方法促进土壤改良是恢复和改进汕头土壤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农田土壤多氯联苯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滕应  郑茂坤  骆永明  高军  李振高  吴龙华 《环境科学》2008,29(12):3477-3482
在面积为27 km2 的长江三角洲某典型污染地区用GPS定位系统布设了191个取样点,采用GC-ECD法测定了表层农田土壤16种多氯联苯组分及含量.统计结果表明,该典型区农田土壤16种多氯联苯总量变化范围是0.01~484.5 ng/g, 平均值是35.52 ng/g,而且以三氯和四氯联苯为主(占55.7%),同时也含有一定比例的五氯和六氯联苯(占44.3%).空间分析发现,该区农田土壤中PCBs总量及其各同系物在所研究的尺度上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格局,其PCBs的空间分布模式主要可能受到一些较为分散的人为因素影响,应重点对当地这些人为活动排污行业进行整治,以消除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7.
以西南某铅锌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土壤表层(0~20 cm)149个土壤样品,分析测定了As、Cd、Cr、Cu、Hg、Ni、Pb、Zn共8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揭示了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各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并应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农田土壤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Cd、Pb、Zn含量相对处于极高水平,均值分别为15.56、419.4、933.4 mg·kg~(-1),污染十分严重;Hg和As的均值分别为0.13 mg·kg~(-1)和37.3 mg·kg~(-1),属于中度污染;Cu、Ni、Cr的均值分别为26.1、14.3、33.4 mg·kg~(-1),未超过云南省土壤环境背景值;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Cd、Pb、Zn、Hg、As这5种元素来源相似,主要来源于矿山开采和工业活动;Cu、Ni、Cr这3种元素来源相似,主要是自然来源;研究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均值为2 294.8,整体上处于极高生态风险水平.矿区开采和工业活动对农田土壤造成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万亩枸杞示范园"119个表层(0~20 cm)土壤样品中重金属铅(Pb)、镍(Ni)、锌(Zn)、锰(Mn)、铜(Cu)、铬(Cr)和镉(Cd)含量,以宁夏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利用单因子指数、内梅罗综合指数和潜在生态危险指数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借助绝对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APCS-MLR)与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b、Ni、Zn、Mn、Cu、Cr和Cd含量分别为34. 78、52. 376、83. 692、641. 114、38. 130、87. 257和0. 149 mg·kg~(-1),均低于国家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但超过了宁夏土壤背景值.内梅罗综合指数显示枸杞地81. 51%样点的土壤重金属呈现轻度污染,16. 81%样点呈现中度污染,1. 68%未受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险复合指数表明,13. 45%样点表现为轻微生态风险,86. 55%样点表现为中等生态风险.枸杞地土壤重金属有4种主要来源:自然源、工业活动源、交通源和农业活动源,其中Ni和Cr的来源以自然源为主,贡献率分别为55. 49%和64. 66%,Pb和Mn的来源以工业活动源为主,贡献率分别为46. 93%和42. 53%,Zn和Cu的来源以交通源为主,贡献率分别为43. 51%和53. 71%,Cd的来源以农业活动源为主,贡献率为76. 79%.枸杞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受人类活动影响且来源复杂,应根据其贡献率加强控制,确保中宁枸杞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The inventory of profile distribution of total iron(Fe),zinc(Zn), manganese(Mn) and copper(Cu) were determined in three different soil horizons each of the wetland soils selected form Mbiabet(MB),Nkari(NK)and Nkana(NA) in Ini Local Government Area of Akwa Ibom State.Total Fe ranged between 3.25 and 4.15ppm.The average contents were 3.72,3.91 and 3.62ppm in Mbiabet(MB),Nkari(NK) and Nkana(NA)soils respectively.The total value of Zn also ranged between 2.4 and 4.9 ppm with the average content in each soil being 28.27,17.73and 36.53 ppm respectively.The amount of Fe and Zn in these soil profiles we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clay content and high levels of organic matter of 3.70%,2.47%and 2.5% respectively.The content clearly reflected a poor drainage conditions.In all the soil profiles Mn and Cu were detected in at least one of the soil horizons.However, Mn and Cu were not detected in the soil horizons at Nkari.Generally , the relative inventory of these micronutrients appeared to be influenced by pH,drainage pattern,organic matter and clay contents of these soils.The inventory of total values of the wetland soils considered are assessed in the light of establishing a baseline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0.
垃圾填埋场污染土的电性与磁性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汉市二妃山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运用污染土的电性、磁学以及地球化学等分析手段,借助多元统计方法,研究土壤剖面电性、磁学参数与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探讨土壤电阻率法和环境磁学方法在城镇垃圾填埋场污染土快速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表明,电磁法测深技术可获得污染土壤地层的垂向电阻率分布情况,污染后的地层电阻率呈现阶梯变化,具有明显分层现象.说明了电阻率法在污染区域划分具有一定的可能性.根据电阻率垂向特征,对剖面进行了环境磁学和重金属分析的样品采集和测定分析,发现土壤的磁学参数与电阻率、重金属含量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污染后土壤具有电阻率减小,磁化率增大,重金属含量升高等特点,证明了电阻率和磁化率都能较好反映出土壤的污染程度.污染土典型样品的热磁曲线表明,污染后的土壤比未受污染的土壤含有更多的铁磁性矿物.由此表明利用土壤电性和磁性对污染程度的指示作用都具有良好的响应,可替代繁琐的重金属检测.  相似文献   

11.
水铝钙石对不同镉污染农田重金属的钝化效果及机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吴秋梅  刘刚  王慧峰  胡文友  黄标 《环境科学》2019,40(12):5540-5549
水铝钙石(Ca-Al-LDHs)是一种新型的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阴离子交换性能和高稳定性的优点.本研究选择高Cd污染农田、中Cd污染农田和低Cd污染农田3种不同Cd污染水平的自然农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钝化实验,探讨水铝钙石对3种Cd污染农田土壤Cd、Pb、Zn有效态的变化规律以及形态转换的影响,进一步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初步探讨其钝化机制.结果表明,在高中低这3种Cd污染土壤中,水铝钙石均能够增加土壤pH,降低Cd、Pb和Zn的有效态含量,其中Cd有效态含量最大降幅分别为97. 7%、96. 3%和91. 8%.水铝钙石促使高Cd污染土壤中Cd、Pb和Zn的可交换态转化成活性低的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和残渣态,高Cd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优于中低污染土壤.水铝钙石的吸附作用、层间离子交换作用以及表面羟基和羧基等活性官能团的配位反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因此,水铝钙石可有效应用于Cd、Pb、Zn等重金属污染农田的钝化修复.  相似文献   

12.
杨磊  李明亮  龚绪龙  吴曙亮 《海洋环境科学》2016,35(6):915-919, 925
根据江苏沿海条子泥围垦区90个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测试数据,分析其分布特征,应用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现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重金属平均含量的大小顺序为Cr > Zn > Ni > Cu > Pb > As > Cd > Hg,高值区分布于梁垛河口,低值区分布于用作淡水养殖的滩涂;土壤环境质量优良,88个样品为一类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地质累积指数小于0,污染程度为无污染;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自然沉积,Cr、Cd、Pb还受到一定人类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13.
紫色水稻土颗粒有机质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秋言  赵秀兰 《环境科学》2017,38(5):2146-2153
在重庆合川区和铜梁区随机采集了20个紫色水稻土,将其分成颗粒有机质(0.053~2 mm,POM)、砂粒(0.053~2mm)和细土(0.053 mm)这3个组分,通过比较不同组分的有机碳及重金属(Cu、Zn、Pb、Cd)含量和分布状况,研究了紫色水稻土中POM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如pH、CEC、黏粒和土壤有机碳(SOC)等的关系.结果表明,采样区紫色水稻土的POM含量范围为7.31~44.76 g·kg~(-1),平均值为19.20 g·kg~(-1),有机碳含量为96.61~263.17 g·kg~(-1),平均值为151.34 g·kg~(-1),显著高于原土及其他组分,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为8.63%~48.62%,代表了一大部分土壤有机碳库.POM中的Cu、Zn、Pb和Cd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3.35、1.14、2.88和2.14,显著高于其他组分,表现出一定的富集作用,对上述重金属的贡献率分别为6.02%、2.22%、5.24%和3.21%,POM对Cu、Pb的富集能力和贡献率均显著大于Zn和Cd.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OM含量与SOC、pH、CEC、黏粒(0.002 mm)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SOC是主要因素.POM-C含量与总量分别与黏粒含量、SOC呈显著相关.POM中重金属总量与SOC、pH、POM-C总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SOC是最关键因子;与其他重金属相比,Zn在POM中的总量与土壤性质的回归系数最高,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雄安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雄安新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状况,系统采集和分析测试区内土壤样品600件,采用富集因子、地累积指数、综合污染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和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各项重金属富集因子(EF)均值小于2,从高至低顺序为Hg>Cd>Cu>Pb>Ni>Z...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三峡库区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和污染物的来源,于2021年10月采集了库区(重庆段)14个蔬菜种植区(县)菜地的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样本中7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Ni、Pb和Zn)的含量,分别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状况和潜在风险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蔬菜种植年限和栽培方式(露天和大棚)对土壤重金属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库区菜地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高于重庆市三峡库区土壤背景值,但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规定的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单因子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区域土壤Pb、Zn、Cu和Cd处于轻微污染水平;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表明,研究区处于轻度污染水平,主要污染因子为Cd和Ni,有91.4%的土壤样品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PN>1),其中9.19%的样品处于重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指出,研究区以轻度生态风险为主,Cd中度生态风险的土壤样本数占比为9.77%,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聚类分析结果显示Cd-Cu-Pb-Zn和As-Cr-Ni分别具有相同的污染源.菜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均呈上升趋势;总体上大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高于露天菜地土壤.  相似文献   

16.
呼和浩特市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20,自引:14,他引:20  
选择呼和浩特市居民区、科教区、城市公园、商业区、道路、工业区和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共采集62个样品.通过分析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主成分分析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和来源,旨在为防治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呼和浩特市不同功能区土壤7种重金属的含量表明,其中5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超过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背景值,重金属Cu和Zn含量分别达到背景值的2.33倍和1.85倍;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表明,不同功能区土壤存在不同程度重金属的污染,重金属Cu在商业区呈重度污染.不同重金属元素平均污染程度为:Cu>Zn>Cr>Mn>As>Ni>Pb;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表明,商业区污染最严重,呈重污染程度;其次是道路,污染水平为中度污染;科教区和城市公园污染程度最轻.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大小为:商业区(3.03)>城市道路(2.12)>居民区(1.98)>科教区(1.81)>工业区(1.72)>开发区(1.36)>城市公园(1.28);主成分分析表明,呼和浩特市土壤不同重金属来源存在差异,其中Cr、Cu、Mn、Pb和Zn主要来自交通污染源和生活废弃物的堆放,Ni和As目前仍然主要受自然因素控制,来源于自然源.呼和浩特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已经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广西刁江沿岸土壤As,Pb和Zn污染的分布规律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刁江流域矿区尾砂和上、中、下游地区土壤剖面重金属的含量. 结果表明:刁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都不同程度受到As,Pb和Zn的污染. 上游(距污染源16 km)表层土壤中w(As),w(Pb)和w(Zn)与尾砂相当,分别高达2.4×104,5.6×103 和1.2×104 mg/kg,下游拉烈和百旺(分别距污染源154和192 km)2个采样点表层土壤中w(As),w(Pb)和w(Zn)的平均值分别是《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的47.05,1.81和5.48倍. 表层土壤中w(As)和w(Pb)随采样点距污染源的距离增加呈幂函数下降,w(Zn)呈线性下降,表明Zn在流域内的迁移能力大于Pb和As. 土壤剖面中3种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在土壤剖面的迁移能力表现为Zn>Pb>As. 总体上看,刁江流域土壤污染与尾砂中重金属的形态及其迁移特征密切相关,尾砂的排放控制和治理应该是刁江流域污染整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秦王川盆地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分布及污染情况,测定了研究区51个表层土壤样品的8种重金属(Cr、Zn、Cu、As、Pb、Mn、Ni、Cd)总量和pH值;采用多元统计、地质统计方法和GIS技术对重金属的来源、空间变异结构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利用污染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Zn、Ni含量均值大于当地背景值,其余重金属含量均值都低于背景值;Cd属于强变异,其余均为中等变异,Zn、Cr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其余均服从正态分布;Cr、Cu、As、Pb、Mn主要为成土母质等自然来源,Cd、Ni主要来源于工业、交通污染,Zn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Zn、As、Ni、Cd的空间分布呈岛状,Cu、Mn呈带状分布,Cr、Pb呈岛状和带状分布相结合的特点;污染指数评价结果为Cr、Cu、Pb处在警戒线,As、Mn、Ni属于轻度污染,Cd为中度污染,Zn为重度污染;模糊综合评判得出1个土样为轻度污染,2个为警戒程度,其余为安全;土壤质量标准是反映土壤质量的依据,总体看,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良好,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9.
包头城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考察包头城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在包头城区范围内布设88个采样点,测定土壤中Cd、Pb、Cu、Zn、Cr的含量,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相关关系,评价其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强烈干扰了包头城区土壤,Cd、Pb、Cu、Zn普遍超标,且均在冶金工业区出现极大值;城区土壤重金属呈现由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及燃煤活动共同作用的复合污染态势;5种重金属综合评价结果为重度污染,其中Cd的单因子指数均值达到7.05,已对居民健康造成威胁和危害。  相似文献   

20.
根据110余个表层土壤样品硼、锰含量的测定结果和土壤缺乏硼、锰的临界值指标,探究了川西北草原土壤中硼、锰的有效性及其丰缺状况.结果表明,本区土壤中全硼全锰含量丰富分别达166.0ppm和736.6ppm,但有效硼和锰的含量仅分别为0.45ppm和5.11ppm,土壤缺乏硼和锰比较普遍.为该区推广施用硼、锰微肥提供了初步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