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论中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分析了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的概念,从政策角度对总量控制作了定义,从多方面对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这两种环境管理方法体系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总量控制的实施战略和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2.
陈淼  冉磊 《地球与环境》2007,35(4):375-379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目前我国广泛应用的一种控制区域环境质量达标的方法,为了实施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现各功能区污染物浓度达标,采用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本文提出利用遗传算法进行大气污染总量控制,并在传统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做了改进,提出基因库和基因重组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推动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深化大气环境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大气环境管理从“浓度控制”逐步过渡到“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相结合所必需的思想观念、技术方法、政策和制度上的相应转变,以及如何在现行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分步实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环境容量的基本概念和表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六十年代以来,环境污染成了举世瞩目的公害问题。污染物的控制成了环境管理部门和学术界共同关心的重大事情。开始阶段是对环境中污染物实行浓度控制。因而对污染源和各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进行浓度监测,同时开展了以环境中污染物浓度作为基本参量的环境质量指数的研究。随着环境管理工作的加强,有的国家提出总量控制的原则。这样,环境容量的概念被提出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环境管理领域取得了一项可谓突破性的进展,即由对污染物实行浓度控制,转向全国推行浓度和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宏观管理。实践证明,这对于逐步实现以健全的生态  相似文献   

6.
湖泊水污染控制一般均采用水质浓度控制的方法。但这一方法不能防止浓度控制中不加以处理的稀释现象,由于仅仅限制废水浓度难于防止总排污量的增加而出现的水体污染。近年来我国逐步推行了水域污染物总量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2000年淮河水体变清的目标,最近,国家环保局率先在淮河流域实行排污总量控制。今后,企业排放污染物必须有“粮票”——排污总量指标。这项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新举措,与以前国家实行的浓度控制有所不同,即由重浓度控制转变为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今年,安徽省政府分给阜阳市的COD指标为5.38万吨。据阜阳市环保部门调查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大气污染物质导入总量控制的方式,向第72届国会提出了大气污染防止法部分修改方案,经部分修改后于1974年6月1日以第65号法令颁布。以前,大气污染防止法的煤烟排放控制方式,除硫氧化物外均是浓度控制方式。浓度控制方式对污染源密度较低的地区也是一种保护或改善区域性大气环境行之有效的方式。但是,这种浓度控制方式在污染源大量集中的地区,每个污染源即使都能保持一定的浓度标  相似文献   

9.
一、污染物排放市场交易的背景 在最近的十五年间,我国在水环境管理上主要采取的是浓度控制的方法,其他管理政策和管理方法也都是以浓度控制为基本出发点的(例如:排放标准、收费政策、监测方法等)。应当肯定,浓度控制的管理方式有其优点(例如:比较简单,管理方便,与我国目前的监测队伍和水平相配套等),在  相似文献   

10.
对城市废水污染源如何实现浓度达标排放,达标排放的内函、达标排放的控制原则、控制措施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确保浓度达标控制的实施和对污染源的经济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气复合型污染日趋严重,制定有关VOCs的标准体系迫在眉睫。依据目前国内外制定排放限值的方法,探讨在缺乏新增VOCs相关空气质量标准和实测数据的情况下,确定新增VOCs排放限值的方法体系。首先,通过总结国内外标准制定的经验,提出了标准控制污染物的筛选原则,并列出了52种优先控制的单项新增VOCs和1项综合指标。然后,研究了新增VOCs的环境质量浓度和排放浓度的计算方法。最后,建议新增VOCs的环境质量浓度(Cm)选取国外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在国外缺乏质量标准的情况下,则可利用污染物车间浓度标准估算Cm值;排放浓度则根据VOCs的毒性大小,制定分级排放标准,分级排放浓度可定为5、20、100 mg/m3;无组织排放厂界浓度限值则依据Cm取值;淡化或取消VOCs排放速率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的研究PM2.5浓度变化对室内环境的影响规律,项目对北京某办公楼进行PM2.5浓度及"IO比"变化规律进行了监测,并且在利用实验的方法定量的计算了办公建筑室内主要污染源香烟的PM2.5散发量,同时利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了基于室内质量平衡的室内PM2.5浓度的控制理论,从而为进一步研究PM2.5和控制室内PM2.5浓度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了交流耦合技术中的浓度在线监测装置.简要介绍了砂尘浓度闭环控制的组成和结构,并对交流耦合法的特点和原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了影响测量效果的环境因素.结合设备中应用的砂尘浓度测量闭环控制系统,说明了运用交流耦合法进行浓度测量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方法.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良好的控制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控制目的.  相似文献   

14.
辽河是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条河流之一,要实现辽河流域水质控制目标必须采取集中控制和流内控制相结合、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相结合的措施,在源内控制方面则应采取分类定位,通过清洁生产、调整产品结构、污染全过程控制和未端治理多项措施实现污染物浓度达标排放和排污总量零增长.  相似文献   

15.
于2018年6月在东海开展航次调查,测定了水体中溶解气态汞(dissolved gaseous mercury,DGM)、活性汞(reactive Hg,RHg)、总汞(total Hg,THg)及溶解态汞(dissolved Hg, DHg)浓度,探究了夏季东海水体中DGM和RHg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东海水体DGM和RHg浓度分别为(151.3±75.9 )pg/L和(0.8±0.7) ng/L,DGM/THg、DGM/RHg和RHg/THg的数据分别为(4.5±2.5)%、(26.7±15.0)%和(21.6±14.8)%。与其他海洋体系相比,东海水体中DGM和RHg浓度显著高于多数大洋水体,低于或接近其他近海报道结果。空间分布上,东海水体DGM和RHg均呈现出相对复杂的分布趋势,在近岸浅层水、外海浅层及深层水中均存在明显的高值区,表明其可能受陆源输入和原位生成/去除过程共同控制。垂直分布上,底层水中DGM和RHg浓度相对较低,其他水层无显著差异。不同水层THg和DHg调查数据显示东海底层水中虽然THg浓度最高,但DHg相对其他水层浓度略低,这可能是导致底层水中RHg和DGM较低的主要原因。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RHg浓度和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含量是影响海水中DGM浓度的关键控制因素,而DO含量是影响海水中RHg浓度的关键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金浩波 《环境导报》2003,(13):32-32
为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环境管理必须从以往单一的浓度控制向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并举的管理模式转变。总量控制是将某一控制区域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采取措施将排入这一区域内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一定数量以内,以满足该区域的环境质量要求。总量控制既是一种环境管理的思想,也是一种环境管理的手段。为了实现这一跨越,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应的法规、政策,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办法,以达到根据环境容量对污染物排放实施总量控制的目的。与总量控制相对应的浓度控制是一种传统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17.
原位技术控制湖泊沉积物中磷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曝气供氧、沸石覆盖和硝酸钙等原位控制东洞庭湖沉积物磷释放技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好氧时,曝气供氧对上覆水磷浓度的控制效果较差,当溶解氧320%,水中磷浓度不随溶解氧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控制效果依次为:硝酸钙原位处理>沸石覆盖>曝气3未处理;厌氧时,控制效果依次为:硝酸钙原位处理>曝气>沸石覆盖>未处理;扰动条件下,控制水体中磷浓度效果依次为:投加硝酸钙原位处理>沸石覆盖>曝气>未处理,但硝酸钙处理在不同水力作用下保持上覆水磷浓度稳定性不如沸石覆盖;沸石覆盖和硝酸钙原位处理都增大了水体耗氧量,其中以硝酸钙处理最为显著,可使水体复氧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18.
魏宗华 《环境工程》1994,12(5):56-59
清洁生产是我国工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魏宗华(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常务理事)最近召开的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提出我国工业污染防治政策要实行“三个转变”。即从侧重于污染源的治理转变为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由重浓度控制转变为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试析实验室公用质量控制图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平行双样精密度控制图和加标回收率准确度控制图的绘制和使用方法,既可用于个人自控,又可用于实验他控,简便易行,且能打破质控样浓度单一的局限性,满足不同浓度样品的质控要求。  相似文献   

20.
城市间空气污染控制的马氏链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城市间空气污染物相互扩散和无后效性的特点,应用马尔可夫随机过程理论,先建立各城市污染物浓度状态转移方程,再由城市间污染物浓度状态形成一个吸收链。建立城市间污染物排放控制的马氏链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出了城市间空气污染物浓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条件,最后应用数值计算软件MAT-LAB,编写了一个城市间空气污染控制的通用程序,它能在保证城市空气质量的前提下,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控制区内各污染源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这对环保部门进行城市空气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工作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