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交通环保》2004,25(6):3-3
2004年10月28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第五届绿色中国环保论坛上透露,中国拟加快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占用空间大的高档住宅和排气量大的汽车应向环境付费。他说,政府应运用市场手段让社会各阶层之间进行生态补偿,富裕人群消费的环境多,应当作出更多的补偿。如城市生活污水收费,用水多的应该加倍付费,特困户在生存用水范围内应该给予补贴;占用空间大的高档住宅、排气量大的汽车应该向环境付费。  相似文献   

2.
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是依据自然界物质循环的原理设计建造的,具有良好的自我循环功能。 生态住宅的结构一般由地下的沼气池和净化池,地面的建筑主体,屋顶的种植、养殖及太阳能、风能设施等组成。生态建筑的类型,目前有生态房、生态庭院、生态综合楼等。 生态住宅与普通住宅相比有四个突出特征:1.充分利用自然能源,电力由太阳能、风能等转换,热水及采暖由太阳能热水器供给;2.选用无污染可再生的材料,一般只用木材、毛竹、泥土、石灰、砖等自然材料,禁用化学合成的有毒害材料,如油漆、涂料、粘  相似文献   

3.
回顾生态城市思想的产生过程,分别阐述生态城市的概念、内涵、特征等内容,从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理论、原则、规划方法、思想等方面分别对国内外生态城市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总结,通过对比国内外有关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差异,对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研究提出建议,如区别现实生态城市与理想生态城市的差异,探寻城市生态化的驱动因子和建设途径,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及理论与方法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营造全方位的生态城市建设氛围等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生态住宅在住宅功能、节约资源与能源及满足人的生理、心理和情感需要等方面所应具有的适应性,对生态住宅的发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居住与环境——居住生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象鲤 《环境科学》1988,(3):73-76,90
居住生态是专门研究城市居民与其居住环境关系的,它是城市生态的组成部分,因为居住是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康乐和交通)的最重要部分。 1976年联合国在温哥华召开了《人类居住生态会议》,1980年又在马尼拉召开以“人类城市面临的挑战和前景”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10年来,居住生态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环境科学和建筑科学工作者的重视。为城市居民创建一个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住宅和住宅区是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的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作为人类环境问题和危机产生的重要策源地,建立反映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状态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评价结论,指导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分必要。文章在城市作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人工生态系统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社会生态亚系统、经济生态亚系统及自然生态亚系统相互作用关系和城市生态系统主要生物成分组成、结构与功能关系,系统的构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以生态经济、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社会为评价要素,下设12个一级指标及42个二级指标,为评价中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蚌埠城市水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的定量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河中游蚌埠城市水环境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淮河蚌埠段水生态安全的年际变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85-2003年间蚌埠城市水生态安全总体呈好转趋势,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工农业污染源状况及水污染治理与控制能力等是影响水生态安全变化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建立生态安全预警体系、开展水生态环境规划及推进产业生态化等保障城市水生态安全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生态城市建设是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城市循环经济体系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文章对循环经济和生态城市的内涵与本质进行了探讨,对兰州市循环经济理念下的城市生态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诸如加强政府的政策导向、行为示范的主导作用、优化兰州城市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加强污染治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一些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兰州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建立生态经济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城市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即是城市发展衍生的副产品。 建立生态经济城市,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城市的实质是一个生态经济系统。所谓生态经济,是指生态  相似文献   

10.
基于熵权的长沙市城市生态安全综合评估与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区域资源与城市自然系统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城市生态安全评估是对未来的安全状态进行预测,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长沙市为例,在城市生态安全主要影响因素识别的基础上,应用PSR模型、熵权法等建立城市生态安全评估指标及计算方法,研究了长沙市近11年来生态安全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999-2009年间长沙生态安全的趋势由较不安全向较安全状态发展,生态安全值从25.4提高到60.7,人文环境响应是长沙生态安全改善的主导因素,资源环境压力,水土资源保持是限制长沙市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自生态城市建设在中国开展以来,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日渐成为中国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研究热点。尽管多数城市的生态城市建设仅仅停留在规划层面,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研究与建设者关注于生态城市的具体操作实施层面。通过对中国二十多年来的生态城市建设实践模式与特点的总结,认为当前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主要有三种类型:通过生态城市规划指导生态城市建设、通过在区域内部建立生态新城带动生态城市建设和资源型城市转型为生态城市。三种类型的特点明显并对北京在未来生态城市建设发展中有典型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监测评价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并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在介绍国内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DPSIR模型的原理,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及响应5个方面建立成都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权,计算出2001年-2010年间成都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根据计算结果对成都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程度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生态型城市的建设是未来城市的必然发展方向,而生态城市规划体系的构建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基础,所以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经营成本、人力资源转化、区域生态安全以及增长空间等各方面的问题,另外还必须要建立可持续发展度量体系、建立循环性社会体系,不断改进城市规划编制技术方法,进而让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站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研究,对生态城市规划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人口收缩现象突出的资源型城市为例,分析了2005年以来案例城市人口和住宅价格的时空演变特征,从住宅价格增幅和增速两个方面比较了人口收缩期内案例城市住宅价格的差异化响应特征,通过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住宅价格差异化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资源型城市人口收缩现象呈加剧态势,但人口收缩期内90%的资源型城市住宅价格呈上升态势,仅黑龙江东部、甘肃西北部、山西中部等少数资源型城市住宅价格小幅下降。(2)人口收缩背景下资源型城市住宅价格响应强度差异明显。相比之下,高强度响应等级以人口中期收缩的资源型城市、衰退型与成熟型煤炭资源城市、边境与省际边缘区资源型城市为主。(3)大部分资源型城市的人口收缩和住宅价格响应关联并不紧密,其他影响因素与住宅价格响应的关联相对更为紧密,并随着住宅价格响应强度的不同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生态系统是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本文探讨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标准,并采用综合加权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生态城市评价的灰色关联度模型。结合南京生态城市系统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为南京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生态城市的管理提供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学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冷东梅 《福建环境》2001,18(4):26-28
介绍了城市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从8个方面论述了城市生态观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运用。通过建立城市生态系统,增强城市保护自然环境的能力,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整体水平,并对建立一个高效、和谐的生态城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态空间冲突分析与系统优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适应国土空间整合理论方法的迫切需求,建立由冲突源、冲突区、冲突影响组成的城市生态空间冲突分析框架,其案例应用表明:城市生态空间的社会经济第一冲突源并不突出,政策驱动力构成首要冲突源;城市汇水区渗透性能下降,产流增加,汇流速度加快,形成上游高地型、中下游沿岸型、下游低洼型及沿山型等4种冲突类型,采用城市雨洪模型(SWMM)辨识出4种内涝区及分布类型;针对冲突源、空间优化核心和末端排水建立城市生态空间系统优化目标体系,重点提出“点线面”结合的空间优化核心路径。研究为国土空间整合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并涵盖国际雨洪管理演替过程,有助于对当前大规模土地开发转型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本土认识。  相似文献   

18.
李红 《环境导报》2003,(5):15-15
生态住宅,是人与自然更为和谐的建筑物。法国人把生态住宅设想得更为细腻。在法国人眼里,生态住宅要具有最佳的照明效果,卫生间用水可循环使用,使用自然建筑材料,寒带地区的生态住宅本身就要具有保暖功能,热带的则要具有散热功能,住宅自身就能通风排除室内异味或污染性气体。生态住宅在建筑过程中也要具有高质量的环保施工标准,要求建筑材料的废物可回收使用,施工噪声最低等。据统计,法国住宅和第三产业使用的建筑场所的能源消耗量占法国能源消耗总量的45%,二氧化碳排放量占25%。如果将所有的住宅和第三产业的商用建筑均按照“高环保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入手,对城市雨水收集利用与"活水城市"建设、生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进了分析探讨。首次提出了"活水城市"的概念,建立"活水城市"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生态健康,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城市的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科学利用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2013,(20):72-73
重庆合川,一个山水秀美的城市,一个生态宜居的家园。在这重庆西北这片如诗的画卷上,合川有着"水甲西部"的美誉,有着"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壮丽美景,更有着建立生态山水城市的良好基础。然而,合川即使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也并非一直光鲜亮丽,几年前甚至还是"蓬头垢面"的景象:城区垃圾随处可见,水域发黑发臭,绿地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