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生态整合能力包括代谢过程的闭合度和循环再生能力,运行机制的共生和自补偿潜力,组织结构的多样性与主导性,对外部系统的开放耦合程度和自组织能力,对环境干扰的抵御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景观格局与过程的连续性、完整性与和谐性,文化传统的延续性、标识性和一致性等。生态整合能力的增强有赖于体制、技术和文化的综合。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由资源持续供给能力、环境持续容纳能力、自然持续缓冲能力以及人类自组织自调节能力等要素构成。本文采用基于供需平衡原理的瓶颈要素分析方法对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进行辨识分析,利用社会经济规模量与要素需求量建立供需曲线,找出供需差距,并以此得出制约城市发展主要瓶颈要素,同时提出对瓶颈要素进行生态调控的对策,减少由此而产生的瓶颈作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能值分析的大坝生态效应评价——以尼尔基大坝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值分析可提供客观真实的统一量化平台,在自然、经济系统整合分析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将能值分析方法引入大坝生态效应评价,提出基于能值分析的大坝生态效应评价概念框架,绘制库区生态系统能值流图,构建包括生态系统运行效率、生态系统组织结构、生态系统功能维持和生态系统环境安全4方面共9个指标的能值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尼尔基大坝建设前后库区生态系统变化进行对比性评价,结果表明,生态系统的运行效率、功能维持能力有较大提升,组织结构出现不平衡,环境负荷较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受损,需减少因流域水土流失与塌岸导致的库区泥沙淤积,以控制不可更新资源能值输入.  相似文献   

4.
河流生态基流量整合计算模型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针对北方地区流域水域生态系统人工化明显和河流断流的现状,提出了河流生态基流量的概念,并分析了其内涵.河流生态基流量包括河道生态基流量、河口生态基流量和湿地生态基流量.河流生态基流量计算应考虑流域内不同水系、不同河段生态环境的差异性和时空变化规律.通过改进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分析河流的空间结构特征、各河段的相互关系以及流域的水特征,提出了整合计算模型.整合计算模型分为2类:不同水系和同一水系的整合.同一水系整合计算模型又分为:河流生态基流量整合模型、河流与湿地生态基流量的整合以及河道生态基流量的整合模型.其中最为复杂的河道生态基流量的整合模型共分为6种形式:简单式、汇流式、分流式、组合式、交叉式和河口式.研究结果表明:各子系统的生态基流量是河流生态基流量整合计算的基础;河流生态基流量保证系数是计算的重要参数,其值在确定基数的基础上,通过恢复模式和空间优化配置这2个影响因子进行调整而得到,取值范围为[0,1];整合计算模型需要明确消耗性生态基流量和非消耗性生态基流量,消耗性生态基流量不受保证系数的影响,非消耗性生态基流量因保证系数取值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新政     
《环境》2019,(3)
<正>扎实推进生态环保综合执法改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总体目标是有效整合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执法职责和队伍,科学合规设置执法机构,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体系和能力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立职责明确、边界清晰、行为规范、保障有力、运转高效、充满活力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形成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相适应的行政执法职能体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组织神经网络(SOM)模型,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对其进行生态敏感性分区.分别以土壤侵蚀、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和生境为生态敏感性因子,作为SOM 模型的4 个二维输入矩阵,通过多次迭代学习和自组织聚类,使结果在4 维(4 个生态因子)生态敏感性空间内最大限度地逼近房山区生态特征分布.结果表明,房山区西北部山区的敏感性最高;东部平原是地表、地下水非常丰富的地区,属中度敏感;二者之间的丘陵浅山区敏感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7.
<正>深圳市华基金生态环保基金会(以下简称“华基金”)是深圳华侨城房地产有限公司发起的非公募慈善组织基金会。自2013年成立以来,华基金“生”于生态,“立”于生态,始终以“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宗旨,全力支持开展湿地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公益项目及活动,与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合作启动“自然学校能力建设”重点项目,并打造了“自然教室计划”“零废弃项目”“华·生态讲堂”“华·绿色论坛”等品牌项目,与政企社三方展开合作,  相似文献   

8.
国外生态-经济系统整合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高群 《自然资源学报》2003,18(3):375-384
生态-经济系统整合模型的研究将生态的、经济的、社会的以及生物物理模型整合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中,考察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关系,采用遥感与计算机建模技术,结合多种生态模型和计量经济模型,预测、模拟、优化生态-经济系统。它的研究范围从整个系统的管理和全球生命支撑系统的可持续性到自然资源和环境服务的可持续使用等等,为分析可持续发展而按照不同的论题建立不同的模型框架。生态经济整合模型的建立是今后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侧面,生态经济学要想取得主流经济学的地位,必须应用整合的方法深入探索生态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为生态与经济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引进生态膜和自组织概念 ,并运用此概念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环境污染的特点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作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的环境污染与我国社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固有特性有关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社会的自组织性功能。  相似文献   

10.
生态修复从宏观角度去说就是利用生态系统自身所具有的组织能力和调节能力修复环境或者生态[1]。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的今天、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当前的环境进行生态修复。本文就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影响以及生态修复的必要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依据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苏州市2004—2008年开展循环经济期间的生态足迹,并对其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等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自2004年推进循环经济以来,虽然苏州市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逐年增大,但是其年增长速度逐渐减小,发展模式正在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由于苏州的土地类型利用多样性不高,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能源的消耗,导致系统的发展能力受到限制,据此提出了苏州市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水厂整合方案是对全市水厂布局的一次全面优化和升级,涉及多座新建和扩建水厂,相应会带来一系列的生态影响。研究了水厂建设与生态保护区之间的关联,分析了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水厂整合方案将生态理念贯穿始终,力求将负面生态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可提升水厂生产和管理效能,对于深圳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构建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乡村善治的新态治理结构,应当具备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民主管理层次提升、产权与治权统一等基本特征。实现乡村善治,必须立足乡村特色文化禀赋,充分挖掘整合有效资源,通过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运用多主体参与、多层面协商、多维度赋权等治理工具,夯实乡村治理的组织支撑,形成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强化农村基层赋权扩能,形成系统有机的治理生态。走乡村善治之路,还要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提高基层民主决策能力等方面入手,健全完善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乡村发展凝聚合力。  相似文献   

14.
设立生态公益岗位是生态扶贫中的一项重要政策和实践创新。中央有关文件明确了生态公益岗位的设立原则和方向,一些省份也进行了有益的创新探索。研究分析发现,我国生态公益岗位设置呈现规模持续扩大、类型日益丰富、高于脱贫标准、职责逐渐整合等特点。同时也面临着岗位定位不清晰、环境污染治理领域设置少、资金保障不稳定、管理机制滞后、系统长期制度设计欠缺等问题。本文从生态公益岗位的定位、规模、类型、对象、资金来源、管理、组织模式、制度设计八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多元参与""治理机制"和"监督考核",治理能力的重点是政府主导能力、企业行动能力、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能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坚持人本治理、坚持法治思维、系统组织实施、创新技术支撑、动态学习发展。  相似文献   

16.
居住区生态适宜性评价就是从生态角度,通过对自然生态环境现状、配套设施及环境管理能力等要素的分析,对居住区的环境适宜性优劣程度进行的综合评价.为客观地反映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和生活舒适便利程度,在整合前人应用的评价指标基础上,构建了更符合居民居住偏好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根据时新江湾城的调研结果,按照评价指标体系逐项时新江湾城大型居住社区的生态适应程度进行对照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新江湾城居住区生态适宜性总得分为80,在绿化景观、规划相容性、文化教育、生活设施配套等几方面均达到一级,属于适宜居住区.  相似文献   

17.
整合煤矿生态环境治理方案的编写在整合前的场地和地面塌陷如何治理两方面还存在争议。以陕北某煤矿为例,在对煤矿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对整合前各煤矿的场地、道路、排矸场及地面塌陷进行了资料收集及与详细调查,并针对调查出的生态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恢复治理措施,并计算了工程量,为整合煤矿的生态恢复治理措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红色旅游资源是革命精神的核心载体,其保护和旅游利用面临着破碎化、片段化、静态化等问题,亟需开展整合开发研究。以中央苏区核心区为例,基于文化生态学理论,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修正的引力模型,研究红色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和文化生态变迁,在此基础上提出整合开发的策略,结论如下:(1)红色旅游资源点空间上呈现局部聚集特征,赣南苏区形成章贡区、瑞金市、于都县“金三角”分布格局,闽西苏区则形成新罗区、永定区、上杭县、连城县“银菱形”分布格局;(2)闽西和赣南苏区各重大事件红色旅游资源点在空间上8.9~106.6 km的范围内,形成带状或面状的文化生态基底,并呈现一致向服务业主导型转变的发展态势;(3)红色旅游资源网络联系方向与服务业主导型文化生态方向错位发展,这是赣南和闽西红色旅游资源内部网络联系度较强,跨区域网络联系度较弱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遵循红色旅游资源文化生态空间一体化、文化生态演变全域化、文化生态发展动态化的原则,提出空间集聚区优先整合开发、高发展指数红色旅游资源跨省域优先整合开发、跨主导类型关键节点优先整合开发三个整合开发对策,以期促进中央苏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护水源区生态环境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在评价桐庐县现有生态补偿现状的基础上,整合优化财政补助结构,提出了建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各乡镇的生态补偿资金分配与地区对县域生态环境贡献率、交界断面水质考核和资金使用绩效挂钩的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20.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自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启动以来,如何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切实守好守牢这一底线和生命线,成为各地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的迫切需要。本文对当前生态保护红线监督工作的实践基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并从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完善法律法规与政策标准、提升监测评估与监督执法能力等方面,提出建立健全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督制度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