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分析了北京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水污染物减排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家"十二五"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新要求,分别预测了北京市城镇生活源及工业源新增的COD及氨氮排放量.北京市污染减排将面临存量削减空间有限,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压力巨大的新形势.提出了北京市"十二五"期间污染减排工作应以城镇生活污水治理为主,与环境改善相...  相似文献   

2.
对西安市2005—2009年生活污水COD去除量与去除费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COD去除费用随着去除量的增加呈指数增长的趋势。结果表明,若要降低污水处理厂处理费用,需采取技术改造等措施。同时利用西安市工业水污染物处理数据,建立了工业水污染物联合削减费用函数,并进一步探讨了工业COD削减量与削减费用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指数关系;从研究结果看出,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削减费用,同时企业需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大收益。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刚性减排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在分析总量控制体系基本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以减量定增量的水污染物新增量计划指标分配思路,在强力削减污染物存量的同时,对区域新增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新增量进行量化和约束性控制,保障减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北方城市采暖季和非采暖季污染源排放特征以及气象扩散条件具有显著差异,针对不同季节污染状况,利用排放绩效法,结合Calpuff环境空气质量模型建立了分季节SO2允许排放量分配技术方法,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进行应用,对2012年SO2分季节的允许排放量进行核算。结果表明,SO2年允许排放量为8.8×104 t,削减率为27.4%。其中采暖季电厂燃煤源、工业燃煤源的SO2允许排放量分别为0.99×104、2.3×104 t,非采暖季电厂燃煤源和工业燃煤源的SO2允许排放量分别为1.3×104、4.2×104 t,结果能满足乌鲁木齐市"总量减排和环境质量双达标"的要求。与传统方法相比,分季节核算污染物允许排放量能更好地实现环境容量的优化配置,引导企业合理地进行工业产量的季节分配。  相似文献   

5.
农业面源污染是水体中COD、氮、磷等指标的主要来源。它包括农药化肥施用、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对农业源水污染物进行削减是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详细总结国内外现有农业源水污染物削减技术方法,分析对比其优缺点和实用性,筛选出适用于不同农业污染来源的污水处理技术。结果表明,畜禽养殖废水的适宜处理技术有厌氧/缺氧/好氧(A/A/O)、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膜生物反应器(MBR)、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沼气池;农地施肥污水的适宜处理技术有SBR、MBR、UASB;农村生活污水的适宜处理技术有厌氧沼气池、生物滴滤池、人工湿地、稳定塘。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乡镇工业输入—输出系统的基础上,对乡镇工业生产排污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从企业、社会和政府三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上作了经济分析;提出了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则;讨论了削减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的各种调控手段以及污染源治理的技术途径和乡镇工业污染源治理实用技术应满足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中小型钢铁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确立了污染物排放削减潜力评估方法。采用污染物排放削减潜力的数学模型,计算当前生产水平下实施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后对SO2产生量和烟粉尘排放量的削减率,并预测中长期实施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后,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的削减潜力。结果表明,通过采取清洁生产措施和末端治理技术,中小型钢铁企业2020年在4种不同模式下,SO2产生量削减率分别为61.8%、66.4%、73.3%、84.7%;烟粉尘排放量削减率分别为37.9%、44.1%、53.4%、68.9%。通过污染物排放削减潜力的初步研究,不仅从宏观层次上说明了实施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技术的积极意义,而且计算出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的削减量,为行业或区域污染物总量的指标分配和总量控制方案的制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城镇污水处理规模的扩大使得城市污泥的产生量增加,而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生物性污染物、微塑料(MPs)和雌激素等新污染物在污泥中的检出率也呈增加趋势。污泥厌氧消化制沼气、好氧堆肥制土壤改良剂具有削减污染物、回收有价值组分、降低环境风险等多重功效,然而它们对新污染物的削减效果尚待考察。以上述4种新污染物为例,比较了它们在不同国家城市污泥中的存在状况,综述了厌氧消化、好氧堆肥、厌氧消化和好氧堆肥结合以及与物化措施联合对新污染物的削减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污泥中多种新污染物并存的状况,提出未来应开发针对多种新污染物的去除技术,同时强化新污染物削减机制的研究,以保障城市污泥的安全利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海南省2016年工业环境统计数据,通过自下而上的方法建立海南省2016年工业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并利用中国多尺度排放清单模型(MEIC)排放清单进行背景源补充,使用CALPUFF模型进行大气污染模拟。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显示,2016年海南省SO_2、NO_x、CO、PM_(2.5)、PM(10)、黑碳(BC)、有机碳(OC)、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NH3的排放量分别为1.50×10~4、5.10×10~4、4.56×10~5、2.34×10~4、2.10×10~4、3.50×10~3、1.20×10~4、4.96×10~4、6.50×10~4 t,其中SO_2主要排放源为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分担率66.67%),NO_x主要排放源为交通源(分担率51.18%),CO、PM_(10)、PM_(2.5)主要排放源为生活源(分担率分别59.01%、81.28%和87.62%),VOCs主要排放源为工业溶剂使用源(分担率75.91%),NH_3主要排放源为农业源(分担率93.54%)。排放量较大的区域集中在儋州市、澄迈县一带。SO_2、NO_x年均最大浓度均出现在海口市,PM_(10)、PM_(2.5)年均最大浓度均出现在定安县。交通源对全省污染物浓度贡献突出,工业源虽然对颗粒物浓度贡献率较低,但仍需加强PM_(2.5)治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设置4种减排情景(包括1种基准情景和3种控制策略情景),研究适合郑州市机动车污染控制的政策,估算2013—2017年不同情景下郑州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并与基准情景下的排放量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控制策略情景下减排效果的年度变化。情景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提高燃油标准,减排能力在2013—2017年基本稳定,2017年CO、碳氢化合物(HC)、NO_x和颗粒物(PM)的削减率分别为8.8%、3.5%、0.4%、1.9%;通过淘汰黄标车,削减率大体随着黄标车年保有量的减少逐年下降,2017年CO、HC、NO_x和PM的削减率分别为0.6%、0.8%、0.5%、2.3%;通过推广新能源汽车,每年新增新能源汽车在大型客车、小型客车和公交车中的比例分别是10%、30%、100%,削减率逐年上升,2017年CO、HC、NO_x和PM的削减率分别为3.2%、3.3%、2.2%、2.8%。  相似文献   

11.
上海河流氮负荷的年际变化及其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1990-2002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上海河流水体中氮负荷(总氮和氨氮)的年际变化特征:从整体上来看,上海河流水体氮负荷较大,氮污染严重:苏州河、黄浦江下游河段氮负荷明显高于上游河段,市区河流氮负荷明显高于郊区河流;从年际变化上看,苏州河、黄浦江、市区河流(除龙华港)水体历年氮含量有降低趋势,郊区河流水体历年氮含量有增长趋势。在此基础上,从六个方面讨论了造成上海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以期为上海市河流综合整治的规划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线路的建设,对改善南京交通状况、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地铁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城市生态环境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从施工期的城市景观、大气污染、噪声与振动、水土流失等,与运营期的改善交通、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详细分析了一号线南延工程对城市生态环境正、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城市内河生物修复及其对底泥氮素转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在城市内河底泥有机质与有机氮含量高的特殊环境下进行水体修复的可行性与修复方法进行了探讨.富含高有机氮的城市内河底泥是氮素的重要释放源,采用向水体曝气可以有效地促使总氮与NH3-N的降解,与未曝气相比,10 d后曝气条件下二者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1%和92%;此时再以土著水生植物进行修复可以显著地提高水体修复的效果、稳定性与修复成功率,并使总氮、NH3-N维持在1 ms/L和0.5 ms/L以下.但应避免城市内河有效光辐射的减少对水体修复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结合姜堰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在CAS工艺中,进行了曝气时间对COD和NH3-N去除率影响的探讨。实验研究表明,延长曝气时间对于COD和NH3-N的去除是有利的,曝气时间控制在3h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发展引起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系统质量的变化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已经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胁迫3个方面构建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模型,研究了2000年、2005年、2010年3个时期生态系统质量变化、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崇明县和中心城区生态结构指数最高;崇明县功能指数最高,中心城区最低;崇明县受城市化胁迫最小,中心城区胁迫最大。崇明县是上海市生态系统质量最好的区域,3个时期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均处于1级水平,中心城区生态系统质量最差。提供了一种生态系统质量评价的方法,研究结果揭示了上海市2000-2010年生态系统质量演变趋势,可以为上海市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连云港市循环经济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该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以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全球变化背景下,城市作为主要的碳源,对其碳循环的研究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点内容之一。以上海市奉贤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涡度相关技术,结合定点连续观测的车流量数据,分析节假日(元旦)前后CO2浓度和碳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车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CO2浓度和通量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双峰型曲线,节假日CO2浓度(385.6mg/L)平均值低于工作日(401.1 mg/L)。在本研究时段内该系统表现为碳源,尽管在白天的某些时段是碳汇,表明城市系统碳通量受自然和人为2个因素共同作用,自然因素比如该系统中的香樟、雪松等常绿植物的光合作用,人为因素由人类活动造成。基于车流量与交通流量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机动车量碳排放对于碳通量变化产生18%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以城市富营养化水体底泥和上覆水为材料,研究了扰动状态下底泥对外源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扰动状态下,200 g湿底泥从上覆水中共吸收外源磷19.92 mg,而静止状态下,200 g湿底泥仅吸收了13.61 mg。然而,厌氧状态下,前者内源磷释放量仅占吸收磷量的43%,而后者则高达63.4%。说明底泥扰动不仅强化了底泥对外源磷的吸收,而且也强化了内源磷的固定能力。这与扰动状态下外源磷在不同形态磷间的数量分布有关。底泥扰动和静止状态下,难释放态磷(HCl-P、闭蓄态Fe/Al-P)的增加量分别占底泥吸收外源磷量的36%和21%。  相似文献   

19.
运用R/S分析(Rescaled Range Analysis)方法对连云港市3个大气环境定位监测点近10年来的SO2、NOx和TSP序列数据进行了时间序列的长程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连云港市SO2、NOx和TSP月均值序列的Hurst指数在0.500~1.000,表现出明显的长程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程度的强弱随着城市功能区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对于认识连云港市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过程和科学制定环保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选取南京城市隧道进行机动车PM10平均排放因子的测试研究。采用质量平衡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计算了4种车型PM10的综合排放因子。结果表明:隧道内机动车PM10平均排放因子为0.347±0.100 g/(km·辆);大型车的PM10排放因子远高于其他车型的排放因子,其次是中型车和摩托车,小型车最小,其综合排放因子分别为1.440 g/(km·辆)、0.850 g/(km·辆)、0.790 g/(km·辆)和0.320 g/(km.辆);在车速相似的情况下,本隧道实验所测机动车的PM10排放因子与国内隧道实验结果相仿,却远大于国外隧道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