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确定了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调整原则基础上,提出了该保护区的范围调整和功能区划调整方案.调整后,整个保护区范围由调整前的45.30×104 hm2减至28.42×104 hm2,核心区由调整前的1.74×104 hm2增至2.19×104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71%,缓冲区和实验区分别由调整前的4.67×104、38.89×104 hm2变为5.57×104、20.66×104 hm2.从自然条件改变、区域种群动态以及保护区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3个方面分析了盐城保护区调整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及保护该系统所产生的成本。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和专家评估法估算了保护区内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010年盐城保护区内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产生的保护成本为8.18×109元,其中管理成本为1.95×107元,机会成本为8.16×109元;保护区产生的效益为1.83×1010元。结果表明,盐城保护区获得的效益远大于其付出的成本,盐城保护区的存在具有经济学上的收益优势。因此,在盐城滨海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这种优势更多地体现为长期的综合效益,且难以用货币形式直接兑现。对待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应形成整体、长期的理念,不能因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而牺牲自然保护区,真正做到对保护区的永久保护和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以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及保护该系统所产生的成本.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和专家评估法估算了保护区内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010年盐城保护区内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产生的保护成本为8.18× 109元,其中管理成本为1.95× 107元,机会成本为8.16× 109元;保护区产生的效益为1.83× 1010元.结果表明,盐城保护区获得的效益远大于其付出的成本,盐城保护区的存在具有经济学上的收益优势.因此,在盐城滨海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这种优势更多地体现为长期的综合效益,且难以用货币形式直接兑现.对待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应形成整体、长期的理念,不能因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而牺牲自然保护区,真正做到对保护区的永久保护和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盐城自然保护区人工湿地对水鸟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定位观察,进行了人工湿地内鸟类的种类鉴别和数量统计。结果表明,220hm^2人工湿地先后招引了包括丹顶鹤在内的55种水鸟前来栖息。并通过与人工湿地建立以前调查结果的分析比较,阐述了建立人工湿地对整个保护区生态系统功能的调节和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定位观察,进行了人工湿地内鸟类的种类鉴别和数量统计。结果表明,220hm~2人工湿地先后招引了包括丹顶鹤在内的55种水鸟前来栖息。并通过与人工湿地建立以前调查结果的分析比较,阐述了建立人工湿地对整个保护区生态系统功能的调节和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为例,基于3S技术、市场经济调查和生态补偿调整系数评估退耕还湿、退养还湿的生态补偿额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和养殖塘退耕还湿和退养还湿的单位面积生态补偿额度分别在0.74万~1.32万元·hm~(-2)·a~(-1)和6.68万~112.74万元·hm~(-2)·a~(-1)之间,平均值分别为1.09万和35.81万元·hm~(-2)·a~(-1);各类养殖塘中,虾与鱼种、螃蟹、蟹苗养殖区单位面积补偿额度相对较高,平均值分别为107.67万、53.57万和44.55万元·hm~(-2)·a~(-1);南二实验区梭子蟹和小白虾养殖区最低,仅为6.68万元·hm~(-2)·a~(-1)。保护区各功能区累计生态补偿总额在0.04亿~87.87亿元·a~(-1)之间,其中南缓冲区最高,中实验区最低。各地块生态补偿总额度空间等级分异明显,全局和局部空间聚集关联性突出。  相似文献   

7.
采用CA-Markov模型方法,基于3期湿地景观数据,模拟盐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湿地景观在不同条件下的时空演变过程,探讨自然及人为因素对核心区湿地景观的影响及变化趋势.模拟结果显示,人为管理改变了核心区北部湿地景观演变过程,1987-2007年芦苇沼泽带和米草沼泽带的宽度迅速增加,其面积比例分别由5.62%、1.91%增为60.20%、7.78%,碱蓬沼泽面积比例则由67.50%减为7.21%,湿地景观分布由4个带(芦苇沼泽-碱蓬沼泽-米草沼泽-光滩)逐渐演变为3个带(芦苇沼泽-米草沼泽-光滩),到2013年核心区北部碱蓬沼泽将逐渐消失.核心区东南部景观结构以自然演替为主,1987-2007年米草沼泽由零星斑块扩展为带状分布,面积比例由2.75%增为36.54%,光滩面积比例由65.44%减为26.85%,芦苇沼泽面积持续增加,河流和碱蓬沼泽变化不大,未来米草沼泽扩张速率将有所下降,其他湿地类型仍保持类似的变化趋势,湿地景观分布由3个带(芦苇沼泽-碱蓬沼泽-光滩)逐渐演变为4个带(芦苇沼泽-碱蓬沼泽-米草沼泽-光滩).  相似文献   

8.
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可持续角度入手,剖析了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湿地资源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入手 ,剖析了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湿地资源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分布特点,分析了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与意义,并根据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就功能区的划分、资源保护与管理、科学研究、资源的适度开发利用等具体方面,对保护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涉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明确了涉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范畴、准入条件,对建设项目立项期、施工期和运营期3个阶段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采取的环境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提供规范性指导.  相似文献   

13.
基于自然保护区属性的管理成本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成本构成入手,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属性对不同尺度上管理成本的影响方式,在分类总结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本的分析方法基础上,提出基于自然保护区属性的管理成本分析流程。该研究结果可为准确掌握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本规模与构成、科学评估与预测资金投入后的使用效率与保护效果提供支持,并可为揭示自然保护区复合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自然保护区评价这一新学科在近30年内的发展史,同时介绍了自然保护区评价的几个组成部分和一些基本概念,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在处理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推动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从当地现有的社区参与管理的模式来看,不仅社区参与程度较低,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处于被动参与状态,保护区缺少一种激励机制来引导群众自觉参与保护。作者提出了在保护区建立旅游股份合作制公司的构想,并阐述了其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分析了破坏和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因素,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长潭自然保护区的资源调查,阐述了长潭自然保护区在森林资源保护中产生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指出长潭自然保护区森林保护的重要性及保护的意义,同时指出在长潭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广东丰溪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东大埔丰溪自然保护区设置30个样地调查采集昆虫标本,并将所采集的标本进行区系分析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丰溪自然保护区作为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其昆虫区系以东洋区成分占绝对优势;昆虫物种多样性指数在1.7491~2.7728之间,阔叶林下昆虫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数要高于竹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