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下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的激励机制之一。本文从实践出发,结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的规定,重点分析了我国现行清洁发展机制制度中对碳减排一级市场交易参与者的资质要求,对经核证减排量所有权转让的限制及指导价格政策三大问题,进而对应如何完善我国的清洁发展机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三个灵活履约机制之一。由于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的成本是发展中国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发达国家因此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把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少的排放量作为履行《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一部分义务。对清洁生产机制的理论和意义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3.
为完成《京都议定书》减排任务日本大买中国排放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是根据旨在控制全球气候变暧的《京都议定书》上规定的清洁发展机制 (CDM)开展的业务。《京都议定书》的清洁发展机制规定,发达国家通过帮助发展中国家削减温室气体,所削减的部分可以作为自身的排放权使用。《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正式生效,日本和中国都是缔约国。  相似文献   

4.
2012年12月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多哈会议通过了对《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的修正等一揽子决定,结束了长达7年的《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清洁发展机制(CleanDevelopment Mechanism,简称CDM)  相似文献   

5.
陈卓  刘晶玮  王绮雁 《世界环境》2012,(1):67-69,97
本期讨论 全球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德班会议已经落幕.大会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正式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中国代表团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称德班会议取得了五大成果:首先,坚持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授权,坚持了双轨谈判机制,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其次,就发展中国家最为关心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作出了安排;第三,在资金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第四,在坎昆协议基础上进步明确和细化了适应,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的机制安排;最后,深入讨论了2020年后进一步加强公约实施的安排,并明确了相关进程,向国际社会发出积极信号.  相似文献   

6.
杨伟利 《环境》2006,(10):67-69
经过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在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而《京都议定书》所引入的清洁发展机制(CDM)、排放贸易(ET)和联合履约(JI)3个灵活机制也随之进入了公众视线。  相似文献   

7.
共同但有区别原则作为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规定在《京都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重要的国际条约中。但在实践中各国是否坚持及如何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作为国际环境法所公认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实践中责任分担方面却面临很多难题,导致该原则不能真正的落实与实施。本文在分析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完善意见,以期能够推动该原则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美国、加拿大与澳大利亚三个发达国家没有批准《京都议定书》,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批评。其实,加拿大政府一直主张批准《京都议定书》,但遭到国内工商界尤其是石油生产大省艾伯塔省的反对。认为实施了《京都议定书》以后,国内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率将下降,财政收入减少,失业率必然上升。加拿大政府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不断向议员们游说,并做通了各方面的工作。加拿大众议院终于在去年底以多数票通过了“支持政府批准《京都议定书》的议案”。至此,加拿大完成了批准《京都议定书》的法律程序。到2012年,加拿大将在目前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京都议定书-波恩会议的执行《气候变化框架协议》和《京都议定书》各缔约方2001年8月在波  相似文献   

10.
在曲折的延期、假草案闹剧之后,最终,南非德班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工作组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下的“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的决议,宣布继续《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从2013年开始实施。同时,不晚于2015年制定一个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法律工具或法律成果,从2020年开始共同承担有法律约束的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与此同时,绿色气候基金正式在德班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