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河断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导致了我国北方趋于干暖化 ,出现黄河断流现象 ,并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黄河断流在历史时期就已存在 ,并非现在才出现。由于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 ,整个黄河流域变得干暖 ,降水量减少并集中分布在夏季 ,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蒸发量因干旱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水土流失使河床淤高 ,增加了河水的下渗量和蒸发量 ,使中下游地区的水流无法汇入到黄河干流 ,最终造成断流。黄河断流是该河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是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必然结果。为了解决黄河断流问题 ,可以采取全流域人工降雨、下游低洼地区蓄水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黄河断流与黄河的水资源承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利华 《灾害学》2002,17(1):82-85
分析了黄河断流的时空特征、根源和危害,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黄河的水资源承载力即指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条件下,黄河对人类取用水资源的最大承受能力。只有建立起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人类才会谨慎地取用水资源,小心地保护水资源。  相似文献   

3.
黄河山东段断流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黄河下游断流时段、断流河段逐年延长, 断流开始日期逐年提前, 下游黄河面临决口改道的险境。同时, 下游的经济发展受到很大损失, 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本文分析产生的原因、指出危害、总结过去认识上的不足、探讨性的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民防苑》2007,(5)
我国是一个多灾害国家,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洪涝灾害始终是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危害最大的灾种之一。近年来,特别是今年淮河、长江等江河洪水泛滥,灾情严重,而黄河却安然无恙。其实所谓"安然无恙"只是相对而言,不要因为北方缺水、黄河近一二十年来流量不足,甚至出现局部季节性断流,就以为黄河再也不可能像往昔泛滥成灾了。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区域自然灾害风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典型的滨海河口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该区域自然灾害频繁,海岸侵蚀、海面上升、风暴潮和黄河断流等主要灾害风险因子之间密切相关。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地表结构遭到破坏,生态特征发生改变,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导致滨海湿地不断损失和退化。应从系统的角度认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与区域自然灾害的关系,科学对待并切实缓解滨海湿地的损失和退化。  相似文献   

6.
《灾害学》1998,(3)
林业部负责人近日宣布,国家将对目前生态环境相当脆弱的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和重点荒漠化地区进行治理,这将全面带动和促进全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的进程。这项工程以保护和恢复天然林、水资源、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为重点,以控制天然林采伐量、扩大和发展林草植被为中心内容,遏制和改善长江、黄河流域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状况,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解决长江水患和黄河断流问题,保障三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安全运行做出贡献。据了解,国家将用20a时间,使长江流域治理区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221%提高到45.3%;用30a…  相似文献   

7.
也许我们目前还不知道地球可能负载人类活动的上限在哪里,但可以断定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有限的世界里,如果人类不能有效地保护地球,爱护资源,人类总有一天会达到这个极限的。 曾几何时,中国人还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而仓豪,事实上,我们却是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由于人类对自然界无限度地索取,环境的警钟不时地在我们耳边响起:森林植被面积愈来愈小,水土流失愈来愈严重,沙漠化愈演愈烈;长江流域频繁的大水,年复一年的黄河断流;  相似文献   

8.
台南井断流机理初析黄祖彭,毛纪英(江苏省地震局南京210014)台南井原系自流井,自1982年开始观测,对南黄海几次中强震均有较好的异常显示。从1992年起,流量由正常缓降转为加速下降,并于1994年10月1日突然断流。这一重大异常成因的研究,对震情...  相似文献   

9.
以历史上黄河下游的决溢频率为泥沙灾害的代用指标,研究了黄河下游历史泥沙灾害的宏观特征。研究表明,气候因素对黄河下游决溢频率有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前,天然植被尚未遭到显著破坏,当湿润指标增大时,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故黄河下游决溢频率减小。10世纪以后,二者的关系与此相反,当湿润指标增大时,决溢频率也增大,反之亦然。每世纪大旱年频次与每世纪决溢频次之间呈明显正相关,说明目前受到各方面广泛关注的黄河下游“小水大灾”现象,在历史上已经存在。干旱时期中,河槽萎缩,一旦在大水来临,很容易发生决溢。以华山松树木年轮指数为气温的代用指标,研究了气温变化与决溢频率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50a的尺度上,当气温降低时,决溢频率增大,反之亦然,人类活动是影响黄河下游泥灾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历史上黄河下游的决溢频率为泥沙灾害的代用指标;研究了黄河下游历史泥沙灾害的宏观特征.研 究表明,气候因素对黄河下游决溢频率有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前,天然植被尚未遭到显著破坏,当湿润指标 增大时,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故黄河下游决溢频率减小.10世纪以后,二者的关系与此相反,当湿润指标增 大时,决溢频率也增大,反之亦然.每世纪大旱年颁次与每世纪决溢频次之间呈明显正相关,说明目前受到 各方面广泛关注的黄河下游“小水大灾”现象,在历史上已经存在.干旱时期中,河槽萎缩,一旦大水来 临,很容易发生决溢.以华山松树木年轮指数为气温的代用指标,研究了气温变化与决溢频率变化的关系, 结果表明,在50a的尺度上,当气温降低时,决溢频率增大,反之亦然.人类活动是影响黄河下游泥沙灾害 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利用蓄滞洪区的现有洼淀拦蓄洪水,实现其洪水资源化是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水资源的重要途径。以天津市大黄堡洼蓄滞洪区为例,建立了蓄滞洪区洪灾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相对风险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并分析计算了大黄堡洼7种洪水资源利用情景下的综合风险度、相对风险度、损失、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果表明:与综合风险度相比,相对风险度更为直观形象,便于决策者判断,据其能更及时地做出应对策略,了解损失、效益值受蓄水量和淹没范围的共同影响。最后综合分析风险、损失、效益计算结果,优选出合理的洪水资源利用情景,并分析了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岩体中普遍存在着大量的节理裂隙等不连续面,这些不连续面对岩体的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具有较密集成组节理的岩体为研究对象,以Drucker-Prager准则和裂隙应力张开准则为基础,分别考虑岩块和节理面各自的物理力学性质,研究岩体在各向异性强度准则下的理论方法,并建立了岩体各向异性本构模型,用以描述节理岩体在强度方面的各向异性及其破坏特征。将该模型用于隧洞围岩稳定性分析工程中,研究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节理岩体围岩的破坏特征,与工程实践相符。研究成果对我国地下石油、核废料储存以及深埋地下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已有的地震记录调整得到拟和规范反应谱的人造地震动的方法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常用的方法包括比较粗略的比例调整法、比较精确的调整傅里叶幅值谱法、基于小波变换的调整方法和时域内叠加小波函数的方法等。本文详细介绍了各种谱拟和方法的原理以及实现过程中的难点;通过算例分析,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已有地震动反应谱与规范反应谱相差较大时,可先采用比例调整法粗调,然后再采用其他三种比较精确的方法继续进行调整;后三种方法都能快速地由实际地震动时程纪录得到拟和规范反应谱的人造地震动时程,并一定程度上保留原始时程的非平稳特征;相比之下,时域内叠加小波函数的方法精度最高,调整完后不用进行基线调整,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上海杨浦大桥是当时世界同类型桥梁中最长的斜拉索桥,为了掌握大桥的运行情况,确保运行安全,每年用在该桥上的养护管理费用相当可观,且程序繁琐。如何找到既简单实用,又节约费用,就能起到一定的养护监测作用的方法?是本文探讨的问题。本文运用强震观测资料,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模型,得到大桥的随机振动中某些振型的频率及阻尼比,在地震、台风过后或经一长段时间车辆运行之后,看其相应振型频率和阻尼比的变化,以达到维护监测的目的。从所得的结果看,此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可用于大桥主塔等的养护。  相似文献   

15.
西安市白鹿塬滑坡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鹿塬位于西安市东南部,白鹿塬滑坡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也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白鹿塬滑坡在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区域:白鹿塬的灞河一侧,河的古刘村一带,鲸鱼沟边。其中,灞河一侧几乎全为滑坡发生区,成群分布。在对西安市白鹿塬滑坡所处地质环境条件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地质与遥感方法总结了白鹿塬滑坡特征,认为白鹿塬边较大的地形差异、地层的二元结构、河流的侧蚀作用及人为的削脚是白鹿塬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遥感影像图上,滑坡区塬缘处呈现弧形陡坎状,滑坡区坡体较碎,坡体上冲沟发育,有双沟交汇现象;非滑坡区较平整,与塬面浑然一体。表明遥感影像在反映滑坡体方面很有效。  相似文献   

16.
突发事件应急资源的需求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建突发事件的应急资源需求结构是应急资源储备和调度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依据。基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阶段、主要应对环节以及应急资源类型,构建了突发事件应急资源的需求结构,按照逐层递进的方式将突发事件的应急资源需求结构分为4个层次,即大类、类、亚类和细目。第一层次包括3大类,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物资、基础保障资源和恢复重建资源;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应急资源类别,应急资源类别构成了应急资源需求结构的第二层次,其中应急处置资源包含4类,基础保障资源包含6类,恢复重建资源包含3类;对应急资源类别进一步划分为亚类,应急资源亚类构成应急资源需求结构的第三层次;第四层次为应急资源需求细目。  相似文献   

17.
洪水影响因子的消长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利华  胡忠行 《灾害学》2002,17(2):88-92
提出了洪水影响因子消长作用的概念。洪水影响因子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组合关系,因而表现出复杂的消长作用。正是这种消长作用,使因子与洪水之间既具有一定的关系,又没有一一确定的关系,从而使根据单一因子进行洪水预测的准确率始终难以提高。消长作用的认识对影响因子全面综合的诊断分析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按照我们对社会易损性构成的认识,从区域人口易损系统、区域社会结构易损系统和区域社会文化易损系统三方面构建了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是由一个内部层次分明、逻辑结构清晰的9个指数和39个指标要素构成的框架。该评价体系可以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认识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的科学依据,也是减灾防灾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9.
黄玉华  雷祥义 《灾害学》2005,20(4):47-50,56
结合野外调查,应用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方法对泾阳南塬塬边斜坡各评价单元进行了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将塬边斜坡进行了稳定性区划.  相似文献   

20.
桩侧土的水平抗力是计算桩基水平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扩底桩基础桩侧水平抗力特性进行研究。制定模型试验方案,进行扩底桩水平加载室内模型试验。整理模型试验加载数据获得扩底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桩顶加载位移曲线、桩侧土抗力、桩底土抗力的分布曲线等重要数据,分析各数据获得扩底桩桩侧土水平抗力的分布规律。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不同桩长、扩底尺寸的扩底桩承受水平荷载时的加载情况,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获得扩底桩受水平荷载作用时的受力变形特性,研究不同尺寸参数对扩底桩水平受力特性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桩长越短越有利于发挥扩大头的嵌固作用。根据对桩底扩大头处土抗力分布曲线的分析研究扩大头的嵌固力作用,进而提出扩大头嵌固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