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月墙报     
《环境》1999,(12)
在历史长河中,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利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从文艺复兴开始,人类快速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人类依靠科技的进步不断进步,发现和认识大自然运动的一个又一个规律,发明和创造了一种又一种与大自然作斗争、征服大自然的  相似文献   

2.
张新 《世界环境》2014,(1):91-91
<正>人类自从出现在地球上,就开始了探索大自然、适应大自然和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征程。东西方学者和哲人们在追寻自己先祖的生命足迹、思考自己的来路和归途时,研究探索途径虽略有不同,但是都获得了一定的生命密码、自然规律,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如何共处的奥秘。"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中国古圣先贤对于宇宙和地球的起源发展有着自己朴素的辩证认识。《道德经》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相似文献   

3.
纵观人类漫长而艰辛的奋斗历史,我们发现人类的奋斗史可以概括为人类与自然的斗争史.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交流中不断的发展.但人类贪婪的本性打破了原有的和谐.无休无止的掠夺之后.大自然终于忍无可忍,开始了它的复仇计划,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能源枯竭就是最好的例子,为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这也是我们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世界环境》2005,(4):5-5
追寻世界环保城市的脚步“33年前,中国正在文化大革命的浪潮之中,而斯德哥尔摩已经在反思工业化的恶果。令国际社会惊讶的是中国在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后,选择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作为重返国际大家庭的平台。对于今天的国人来说,研读《人类环境宣言》,重温宣言中引用的诸如‘人是最宝贵’的主席语录,对‘以人为本’的理解会更深刻。  相似文献   

5.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什么叫环境?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所有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有人类,为什么?因为地球这样的环境适宜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或者说地球提供了生物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球离太阳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也比较适度,地壳变迁相对稳定,地球的气候适合生物生存。地球外层有一层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射来很大部分的紫外线,保护了生物和人类。地球的形成大约已有45亿年的历史,它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环境。地球开始时是没有生命的,经过漫长的演变才适宜于生物生存,到了大约32亿年前才开始出现生命。5~6亿年前出现大量的生物,真正出现  相似文献   

6.
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开始把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拯救地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到了重要议程,以减少和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以生态农业为主要形式的农业循环经济开始大行其道。这是因为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化肥的大量与长期使用,致使土壤板结,肥力降低;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资源再生利用,是社会系统的一个环节,在生产活动中成为生产的本源之一,使资源得以再生循环利用,其主要对象是使用完了的物品和废弃物中的资源。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在人类诞生的数十万年间的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利用了地下资源。文明和进步的同时,增加了地下资源利用量和扩大了利用范围。由此与我们的愿望相反,唯有地下资源利用量和利用形态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污染、工业排污、废气、污水排放、重金属污染等现象日益严重。如今水资源、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甚至已经开始严重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环境污染和人类生存息息相关,随着近些年温室效应、雾霾等现象的日益严重。社会各界纷纷对环境生态提高了关注,各国开始构建相关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保护环境。但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并不健全,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势在必行。本文将针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强化对策展开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许卓 《中国再生资源》1998,(4):23-24,34
众所周知,人口、环境与资源是困扰当今世界的三大危机。这是因为,半个世纪以来,人类依仗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强大的生产力不断地争服大自然。人类自认为是大自然的主宰,可以对其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于是,地球上的人口飞速增长,自然资源急剧减少,生产和生活废弃物大量倾泄于自然界,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物种灭绝、公害不断,严重危害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面对自然界的挑战,人类开始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及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人类开始认识到,自然界不仅是人类实践的对象和…  相似文献   

10.
清洁生产在陕西的试点及其推广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环境问题上,人类经历了蒙昧、觉醒和探索三个阶段。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标志着人类在环境问题上的觉醒,也意味着全球共同探讨环境保护的开始。20多年来,人类在污染控制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全球性的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仍在发展,并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安全。20多年来的探索得出了两条重要结论:一是工业化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坚决不能走;二是单纯末端治理的路子走不通。1989年联合国环境署工业与活动中心在总结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概念,开始了人类预防污染保护环境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11.
环境责任理论的背景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客观地必然地与大自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开始人类为了争得一席生存之地,不得不为改善生存环境而进行不懈的斗争,却在无意识中破坏了自然界自身早已形成的生态平衡。工业化以来,人类利用手中的权利挥霍着地球有限的资源,肆无忌惮地捕捞、放牧、砍伐,原来的绿洲变成荒漠,水不再清、天不再蓝,人类的行为正在改变着整个生境系统。  相似文献   

12.
石泉  赵黎明 《环境保护》2006,(22):70-72
编者按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自然与环境遭到人类极大的破坏,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面临了严峻的环境威胁.各国政府逐渐把环境保护提上了议事日程,开始通过制定环境法律、法规及政策来推动环境保护.欧盟作为一个超国家的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在跨国界、区域性的环境保护行动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环境政策、区域性的环境保护行动为全人类的环境保护做出了典范,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麦克尼尔是乔治敦大学历史学教授,该书获2001年世界历史学会图书奖。这部力作的核心思想是:20世纪,人类活动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尺度改变了地球的面貌。虽然这一观念并非麦氏首创,但麦克尼尔在书中最开始就利用历史的宏观叙事和数据曲线介绍了1500年来人类经济的增长,以及从公元前1万年来人口的增长和能源使用的历史,生动说明了20世纪的一个特殊事实,即人类开始主导地球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一人与自然关系在地球46亿年演化过程中,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表环境,经历天文时期、地文时期和生文时期后进入到了人文时期,出现了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两类环境问题,是地球演化到人文时期的一种地球行星的新现象,也是当今地球面貌的新特征。人文时期可分为四个阶段。1.原始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社会是从采集植物和狩猎开始的。这个时期,人类社会完全依赖于自然环境,顺从于自然环境,人类遵循着生态学规律,融入天然食物链,人口数量与自然界提供的食物总量存在着严格的制约关系,人类对…  相似文献   

15.
原因与结果     
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除了基本规律之外,还包括了一系列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是人的思维对于客观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最普遍的矛盾关系的反映。在每对范畴内部,各对范畴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有着内在的逻辑结构。人类获得真正的知识,都要从正确地提出和解决“为什么”而开始的。 原因与结果,是人类的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的一对范畴。原因与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具有先后相继、  相似文献   

16.
<正>语言伴随着人的一生,人类离开语言,如鸟离双翼,树去主根,可以说,所有的心理活动都和语言息息相关;人类生活离不开语言,语言从幼儿园开始,即开始了语言的全方面的练习。一、充分认识到语言的作用人类有了语言,就开始了完整的交流,就脱离了野蛮走向文明。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言的作用,同时也要让幼儿有所了解:语言表达能力优秀者,有根有据,引经据典,出口成  相似文献   

17.
<正> 环境科学是由研究环境问题,进而到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科学。它在当代产生出来,这对于人类的认识、乃至科学史来说,并不是孤立和偶然的现象,而是有它漫长的历史渊源。这是因为环境问题远非自二十世纪开始,虽然就它的尖锐化和严重性来说,是本世纪以来的现象,但就它发生与发展的过程来说,是与人类历史相伴随的现象。因此,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在远古时期就已开始,正是这些认识随着历  相似文献   

18.
赖来展 《环境》1997,(5):6-7
人类依靠饮食而生,又在生存中创造新饮食。随着生命科学、营养科学、环境科学、医学、农学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人类饮食结构千万年以来经历了四次改革之后,又在迈向第五次革命一向“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方向升华,人类的饮食观念又一次更新。五次饮食革命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是: “熟食”技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饮食第一次革命的开始。达尔文主义揭示,人类的始祖  相似文献   

19.
利用孢粉记录追踪过去人类活动历史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较少。本文选取青藏高原28处地层化石孢粉序列,采用直接提取和集成方法获得568条具有年代的伴人孢粉(禾本科、石竹科、杨属、十字花科、委陵菜属、车前属、紫菀属、藜科、狼毒属)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建立高原4个分区的人类活动指数。同时结合本区已有研究资料,探讨了中晚全新世以来的人类活动历史。研究表明:(1)Ⅰ区东北区,6.0~5.3 ka B.P.早期人类已开始活动,但低水平的生产方式对植被影响较弱;5.3~4.5 ka B.P.人类活动得到扩展,环境效应开始显现;4.5~3.5 ka B.P.人类活动强度明显增强,加剧了对植被的破坏;3.5~2.0 ka B.P.随着人类活动的进一步加强,导致过度放牧、森林面积减少及风沙活动增强。(2)Ⅱ区东南区,5.0 ka B.P.左右人类活动的环境效应开始显现;4.5~3.5 ka B.P.植被受人为干扰显著;3.5~2.0 ka B.P.人类活动扩张至高海拔地区,对植被影响范围随之扩大;(3)Ⅲ区西南区,5.7~4.5 ka B.P.农业生产活动开始且得到发展,环境效应逐渐凸出;4.5~2.0 ka B.P.人类活动进一步增强,对植被影响亦进一步加剧;(4)Ⅳ区西北无人区,受资料所限并未充分讨论,但已有研究表明,全新世早中期本区已有人类进行狩猎采集活动。  相似文献   

20.
张欣然 《环境》2012,(5):60-63
人类历史初期,人们都是“赤脚大仙”,他们光着脚板,奔走在原始森林、草原和海边,忍受着脚下的荆棘、尖石,有时则是滚烫的地面.人类的赤脚何时才穿上鞋子呢?世界发现的最古老的鞋位于美国西部,那是双由植物纤维简单编结而成的凉鞋,制作的时间约为距今1万年以前.不过,最新考古发现则表明,人类开始穿鞋的历史其实可以追溯到4万年前. 4万年前人类已开始穿鞋 特林考斯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时尚如何改变体型的科学家,他从2005年开始进行关于人类脚趾变小之类的研究,获得了很多关于鞋子是如何改变人们行走方式的数据和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