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语     
正如在第一章所指出的,水污染动力学是一个新兴的环境科学分支,不论是在定义概念上,还是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方面都还不够成熟,有待今后作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然而,随着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和环境工程学的发展,水污染动力学在水污染过程研究和污染控制方面,已经显示出它特有的生命力,并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它在水污染过程的机理研究和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实践工作之间架起了一座桥  相似文献   

2.
桂林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施游城市。桂林山水之所以甲天下,在于秀丽峰林倒影于清澈漓江中。要漓江清澈,须摸清物质在漓江中弥散规律。本文认为漓江流经石灰岩构成峰林谷地区,研究其弥散过程,须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弥散过程。为了保持漓江清澈,应研究悬浮物迁移过程。由于横向混合须时较长,因而须采用二维弥散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搞清甬江及河口海区水质污染基本情况,对现存的环境作一个比较合符现实的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我们从72年起对甬江及河口海区进行了调查,并且在三省一市的东海大规模调查中对甬江及河口海区进行了重点调查。共布设34个测站,取得数据3768个。综合72年以来取得的数据和污染源调查  相似文献   

4.
湿地生态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湿地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是湿地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是研究其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过程与湿地功能的关系.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湿地生态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它的概念,并评述了湿地的生态功能、元素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湿地模型和3S技术等新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中国湿地生态地球化学研究的优先领域,应加强湿地基础理论研究及在湿地的演化、生态过程、界面过程、预测与评价、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定量结构—活性相关研究中常用的几个拓扑学参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归纳整理,并通过实例阐述了拓扑学参数在QSAR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概论     
自 Streeter-Phelps 水质模型建立以来,水质数学模型在环境问题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水质模型作为水质规划和环境质量管理的有效工具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十年,在环境污染控制和水质规划研究中,水质模型显得尤为重要。利用水质模型进行河流、湖泊、水库及河口等的水质规划已取得了成功。一些在五、六十年代曾经严重污染的河流,如芝加哥河、泰晤士河以及特拉华河口等利用所建立的水质模型进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QSAR研究中常用的几个电子参数σ的定义、测试方法及估算方法,对可利用数据进行了归纳整理,并通过实例阐述了其在QSAR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地下水环境中甲基叔丁基醚(MTBE)运移过程的变系数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参数灵敏度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流速和阻滞系数对于MTBE的运移过程影响最为显著,而水动力弥散系数的影响较小,忽略其变化不会对预测地下水环境中污染物运移的环境动力学行为造成太大误差.由此得到的结论可定量研究MTBE在地下水环境中的对流.扩散特征,还可为MTBE污染地下水的预测预报、修复治理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鸭绿江河口剖面沉积物中生源要素和重金属含量的垂向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重金属元素之间和重金属与生源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总结了近百年来鸭绿江河口地区的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除Cu以外,Cr、Ni、Zn、Cd、Pb、As和Hg之间及它们与生源要素之间有着很高的相关性,主要来源于工业和农业污染物排放等,Cu与其他环境因子有着不同的来源,人类活动对鸭绿江河口地区环境变化贡献极大;鸭绿江河口地区的环境演变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总体上鸭绿江河口地区的污染状况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0.
有机污染物在包气带中迁移转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一定浓度的有机物废水 ,在试验室内进行了静态吸附、静态降解和动态土柱试验 ,对COD在包气带中迁移转化规律进行研究 ,提出了描述COD在包气带中迁移转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 :包气带对COD的吸附过程是线性的 ,可用亨利吸附模式s =Kdc +s0 表示 ,吸附系数Kd=0 .0 6 93;包气带对COD的降解曲线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 =c0 e-k1 t,降解系数k1=0 .0 4 99d-1;弥散试验测得弥散系数D =0 .0 0 2 4 2m2 /d。COD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过程是弥散、吸附、降解等多种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从反应器理论上对高效厌氧反应器流动状态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在化工过程理论中固定床和流化床之间实际上还存在着一个过渡区,生物反应器在过渡区的行为是以往研究的空白.经过对反应器过渡区流动状态细致研究,提出悬浮床反应器的概念.进而对生物颗粒沉降、悬浮床反应器膨胀率等基本特性进行了数学模型的研究,并通过实验予以验证.从实验角度证实厌氧悬浮床反应器的流态状态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二沉池一维分层模型中加入弥散作用建立了二沉池一维分层弥散模型,并采用数值求解的方法开发了二沉池模拟程序.利用竖流式沉淀池中试试验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以COST(欧洲科技领域研究合作组织)624/682文件中基准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晴天时的稳态和动态进水数据为模型输入值,分析比较了一维分层弥散模型模拟程序与国外成熟软件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纳入了弥散作用的一维分层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实际二沉池中的悬浮固体浓度分布,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精度,有待于在二沉池模拟和控制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有机农业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分析人手,指出了目前我国有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几个认识误区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有机农业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土水系统中氮迁移转化动力学的研究是土水系统中其它研究项目诸如纳污容量、迁移转化建模、模拟、预测、规划等的关键.我们正是从考察国外氮迁移转化模型研究的过程中回过头来考察其动力学方面研究的. 所谓迁移转化是指物质在空间位置上的移动和存在形态间的转化.土水系统中氮的迁移转化主要是指下列几种形态氮的迁移转化.它们是:有机-N、NH_4~+-N、NO_3~--N、NO_2~--N、N_2O和N_2.按照物质的运动形式划分,可将它们的迁移转化分为:(1)物理过程:如扩散、平流、挥发等;(2)物理  相似文献   

15.
滇池柴河小流域暴雨径流中COD的输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滇池柴河小流域为单元,对暴雨径流中污染物颗粒粒径进行了分类,得出径流中COD浓度与污染物颗粒粒径的关系,并从输出源强、输移过程、汇集入河这几个方面对暴雨径流中的COD进行了从源到汇的输移特征研究,以确定暴雨径流中COD的入河负荷.结果表明,形成的暴丽径流中的大部分COD经适当沉淀(30min以上)可以有效去除,暴雨径流中的COD主要分布在粉粒和粘粒中,2场暴雨径流均在沉淀的5~30 min去除的COD最多,这部分污染物的颗粒粒径在0.008~0.020 mm,属于容易沉淀去除的部分,沉淀30 min时的COD平均去除率在52.19%,沉淀240 min左右可去除的主要为粒径在0.003~0.008 mm的污染物,沉淀240 min时的COD平均去除率在63.41%;而沉淀2 880min后仍未去除的为粒径小于0.000 8 mm的微小颗粒,仍无法去除的COD平均占23.26%;降雨强度越大,对地面的冲刷能力越强,形成的径流量更多,输出源的COD含量越高.2场暴雨径流的输出源、输移过程和最终入河的COD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由于污染物输移过程中会受各种因素影响,且本研究监测的暴雨场次有限,由此暴雨径流中COD的入河负荷影响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和绿色木霉混合培养降解稻草秸秆,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的方法研究了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并对混合培养中同一平板上不同区域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比较。纯培养和混合培养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对比研究表明,两株菌的混合培养较其纯培养有更强地降解稻草的能力。在混合培养过程中检测到C15H24的两种同分异构体,分别属于双环倍半水芹烯和环己二烯类物质,均是倍半萜烯,证实了黄孢原毛平革菌和绿色木霉混合培养时的拮抗机制。同时发现环己二烯类物质仅在混合培养中的混合区域检测到,表明混合培养中混合区域较之非混合区域具有更强的竞争表现,分区域检测降解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能更好地研究混合接种的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17.
粘土矿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简要介绍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与危害.通过粘土矿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净化功能的阐述,提出利用粘土矿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观点.继而从天然和改性粘土矿物特性,叙述了粘土矿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机制与应用进展及其影响因素.最后讨论了粘土矿物在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并展望了粘土矿物在该领域应用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溶质在多孔介质运移过程中,水动力弥散系数不仅反映多孔介质的介质特性,同时也是描述溶质浓度随时空变化规律的重要参数。以颗粒状活性炭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水动力条件下的对流弥散方程进行溶质运移过程描述,并采用土柱扩散实验对其水动力弥散系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借用反函数变化思路,可快速准确测定多孔介质的水动力弥散系数D;同时,变流速条件下D不为常量,且分子扩散的影响可忽略,其与渗流速度v之间满足D=9.328v1.796函数关系。由此建立的数学模型求解和D-v函数关系可为描述溶质在多孔介质中运移规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太湖日成层现象的监测与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温是湖泊重要的物理参数之一,其结构特征对湖泊水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以长期定点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太湖水温结构特征,证明了浅水型湖泊日成层现象的存在,并利用一维k-ε紊流模型模拟研究了太湖日成层现象的水温垂直分布.  相似文献   

20.
为比较应用于防治海水入侵工程的水力帷幕效果,利用垂向二维非均质流体的对流-弥散模型,运用伽辽金有限元法求解,并用物理实验结果验证其有效性.将模型应用于模拟广西北海市海城区海水入侵过程及水力帷幕防治海水入侵效果,分别计算了超采地下水、抽水、注水和抽-注水情况下咸淡水界面随时间推移过程,并分析咸淡水界面推移与抽、注水流量及抽、注水孔位置之间关系,通过比较得出注水是北海市防治海水入侵较为理想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