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气候谈判是全球多边环境公约有史以来最热闹的领域,气候变化问题为全球对多边环境公约的关注作了巨大贡献。但从哥本哈根到华沙谈判,发展中国家最关注的资金技术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落实,反而发达国家越来越对打破原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界限、彻底改变气候治理(乃至全球环境治理)的规则,付诸了更多的希望和努力。气候谈判不但没能软化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冲突,反而强化了矛  相似文献   

2.
适应气候变化作为一项现实紧迫的任务,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国际谈判方面,近几年的UNFCCC缔约方大会已将其列为重要议题,而且也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最容易达成共识的议题;在国家和区域层面,现阶段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制定相应的适应战略、计划或行动方案在不断加强自身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在管理手段或政策工具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机关和多边开发银行已经检验了把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纳入EIA的内容中的可能性。在中国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适应仍处于边缘地位。  相似文献   

3.
清洁发展机制产生的背景 为了减缓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社会经过艰苦谈判,在1992年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公约》依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规定附件1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前苏联、东欧等经济转型国家,在200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到1990年的水平。对于非附件1国家,即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或限排义务。  相似文献   

4.
《巴黎协定》下中国气候治理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巴黎协定》签署的历史背景进行了回顾,对《巴黎协定》中的温度控制目标与执行机制、透明度框架、减缓与适应、损失和损害几方面进行了梳理与分析,识别了《巴黎协定》下中国气候治理面临的潜在挑战,如履约活动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要求、气候变化影响相关的损失和损害及其责任等,并据此提出应对策略:一是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团结立场相近的国家;二是提高数据质量和数据可比性来应对透明度框架的要求;三是加强短期适应性投入来应对国际减排长期性带来的风险;四是在国际合作的大背景下应对气候损失和损害。  相似文献   

5.
<正>一、国际气候资金谈判的背景介绍1992年达成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国际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唯一的多边合作机制。根据《公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气候资金援助。  相似文献   

6.
发展中国家正在有效地参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努力。实际上,1992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FCCC)签署以来,在减排二氧化碳方面发展中国家可能已经比发达国家取得了更显著的成绩。 随着“只有发展中国家同意减排,发达国家才承诺减排温室气体”的论点日益广泛,加强气候公约的各项谈判面临着崩溃的危机。在这种立场下在折衷点上反复波动达成了这个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由(对当前气候变化负主要责任的)发达国家和(最终将成为主要排放源的)那些发展中国家在减排时间表和实施力度上达成平衡。但是这个立场也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假设上,发展中国家即使没有承诺限排,也已经在  相似文献   

7.
印度:—个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有声有色的主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延迟一天之后在波兰波兹南降下帷幕。在最后一次全会上,由于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发达国家应将其征收的碳交易税的2%再增加一个百分点,即3%,用于帮助最不发达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要求被发达国家拒绝,谈判破裂。印度代表团的资深成员高什(Prodipto Ghosh)拍案而起,  相似文献   

8.
气候谈判关乎各国在气候秩序中的权力与义务关系,涉及到各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利益,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新舞台。当前,欧盟与美国正在突破"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争夺气候变化谈判中的领导权;发展中国家阵营逐步分化为"基础四国""小岛屿国家""最贫穷国家"等。从长期来看,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各国有一致的利益,各国际阵营若能表现出更合作的态度——发达国家更负责地转变为低碳生产和生活模式,更慷慨和带有诚意地协助发展中国家减排,发展中国家更深刻地认识到碳排放空间的来之不易和低碳生产生活的迫切性,实现自觉减排——就能帮助遭遇"囚徒困境"的世界各国离开个体理性的"纳什均衡",趋向集体理性的"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9.
2009年12月7日,世界目光聚集哥本哈根会议,人与自然的关系受到不同肤色不同国家人们的关注。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能否做到"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发展中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的资金和技术,这三方面成为这次会议的核心议题。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也要承担减排任务,但他们自己提出的减排目标却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需要全球携手应对。完善的气候融资体系能促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建立互信,是推动建立全球范围有效合作的重要基础。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发达国家应在赠款或优惠的基础上,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21年是《巴黎协定》全面实施的第一年,全球气候治理进程聚焦务实行动。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发达国家有率先减排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资金支持的义务。2010年,发达国家在“坎昆协议”下作出相应的2020年减排承诺。根据发达国家2019年温室气体清单数据,发达国家履行减排承诺整体乏力,部分国家减排进展缓慢,还有国家温室气体排放不降反升。发达国家2020年前减排承诺兑现不力,将严重削弱2020年后落实《巴黎协定》的行动基础,也不利于巩固多边进程和各方互信。建议我国强化对发达国家履约进展的研究分析,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加强宣介“以实则治”的理念,进一步敦促发达国家弥补兑现2020年承诺的缺口并提高减排力度。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从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和原因出发,进一步阐明气候变化的科学性及其产生的影响,认为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全面梳理了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进程,将其分为机制建立、谈判停滞、谈判回暖、谈判升温四个阶段,认为当前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存在气候变化问题复杂、减排责任分歧明显、减排能力不足、合作机制有限等挑战。面对气候变化问题,中国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将气候变化纳入国家发展规划,通过专项性规划、低碳试点、市场化机制等手段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并对未来中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着力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公法视角对欧盟环境损害责任立法及其在成员国转化的历史、立法目的、环境损害的预防和修复等内容进行分析,提出我国环境损害责任立法采取混合立法模式、厘清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损害修复责任、赋予主管机构要求赔偿公共利益损失和修复生态环境的权力、构建独特的法律实施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坎昆联合国气候大会于日前落下帷幕,会议中的各方重点围绕推进全球减排和建设资金技术援助机制等问题形成了共识。坎昆大会有两大重点:一是气候变化谈判程序规范问题,即减排核查机制以及法律协议形式。二是责任与义务问题,包括发达国家的减排指标、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资金和技术援助的落实等。  相似文献   

15.
日前,全球范围内形成一股潮流,那就是所谓的碳减排。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巨大分歧,其核心是谁该负责任、负多大责任、是应该负历史责任还是现实责任等等,可以说是各说各理,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16.
清洁发展机制产生的背景 为了减缓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社会经过艰苦谈判,在1992年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公约》依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规定附件1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前苏联、东欧等经济转型国家,在200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到1990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事件     
《环境》2016,(1)
正全球气候治理迈出历史性步伐12月12日,《巴黎协定》正式通过,长达数年艰苦卓绝的谈判收获丰硕成果。《巴黎协定》代表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是人类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和治理模式的智慧结晶。《巴黎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一、气候变化治理的司法转向 (一)立法论主导的全球气候治理模式呈现"疲软"的弊病 作为人类社会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大环境危机,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然而,由于气候变化是一个涉及环境、经济、政治等诸多错综复杂利益博弈的国际综合议题,以气候谈判为主要应对之道的国际立法模式越发陷入"治理疲软"的窠臼.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9.
《环境》2014,(2):61-63
正回顾2013,环境问题步步紧迫,保护环境成为各国发展的题中要义,每一次的环境事件都足以引发世人的瞩目与思考。NO.1华沙气候大会取得有限成果11月11日~2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9次缔约方会议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德班平台决议、气候资金和损失损害补偿机制等一揽子决议,但气候大会的两大核心焦点内容——减排时间表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资助均没有最终落实。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我国是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迫切需要构建完善的气候风险治理体系。其首要任务是在气候变化适应战略的框架下建立完善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体系。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世界各国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体系的发展现状以及英国和新西兰的范例,为我国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建立完善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体系,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制定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最核心的依据;其次,建立适应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督以及评估机制;再次,设立气候变化风险评估的中心协调机构,保障评估的高效性以及可靠性;最后,在未来的气候变化综合立法中将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体系化,从而为这一制度提供最坚实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