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磷肥的放射性水平我国农业施用的磷肥,主要是过磷酸钙。它由磷灰石矿加工制得。该矿石中多伴生着微量的天然放射性元素,主要是铀。在磷肥的生产工艺过程中铀和磷一起进入磷肥。由实验分析得知,一般磷矿石的总α放射性强度介于6.2×10~(-13)-8.0×10~(-10)居里/克之间,通常为4.2×10~(-11)居里/克。成品磷肥的总  相似文献   

2.
土壤氟污染对水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磷肥、炼铝、炼钢、制砖、水泥、玻璃、搪瓷、电力等工业大量排出含氟废气和废水,来自废气和废水中的氟化物溶解度较大,对农作物有较大的影响,这方面国内外有较多的研究和报导。但外来氟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氟污染后对农作物的危害以及土壤中  相似文献   

3.
铀源条件是砂岩型铀矿形成的物质基础和主控因素之一,岩石中铀含量和铀析出能力是衡量铀源条件的关键指标。为评价伊犁盆地蚀源区的铀源条件,根据野外地质调查结果,系统采集了伊犁盆地蚀源区不同类型岩石样品和地表水样品,测定了岩石样和水样中铀的含量,分析了不同岩石中铀的含量和铀的析出能力。结果表明:伊犁盆地蚀源区与赛里木湖流域补给区的地层条件基本一致,赛里木湖水的铀异常显示伊犁盆地具有较丰富的铀源条件;伊犁盆地蚀源区内广泛分布的石炭-二叠系花岗岩的含铀性最好且铀的析出能力强,是研究区内最重要的铀源,火山碎屑岩中含铀量中等但铀的析出能力很强,也是区内重要的铀源,沉积岩中含铀量低,且铀的析出能力较弱,铀源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4.
以云南临沧的含铀褐煤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模拟燃烧试验,考察了不同温度、时间、原煤粒径和是否加入CaO 4种燃烧控制条件下煤的燃烧过程,并采用逐级提取法分析了燃煤底灰中铀的赋存形态,讨论了不同燃烧条件下燃煤底灰中不同赋存形态铀的含量及其相互转化关系。结果表明:燃煤底灰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铀和残渣态铀的含量随燃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碳酸盐结合态铀的含量随燃烧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600℃、不同条件下的原煤燃烧过程中,燃煤底灰中碳酸盐结合态铀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铀的质量随燃烧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加,有机物结合态铀和残渣态铀的质量随燃烧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少;原煤粒径较小时,在燃烧过程中易形成飞灰而降低各种赋存形态铀在燃煤底灰中的含量;在原煤燃烧过程中,加入适量CaO会提高燃煤底灰中除离子交换态铀外的各种赋存形态铀的含量,使燃煤底灰中的铀富集。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贵州喀斯特地区乌江流域河水中溶解态铀的地球化学研究 ,定量评估了乌江河水中溶解态铀的浓度及河水中溶解态铀进入长江的通量 ( 1 4 74× 1 0 2 mol/a)。结果表明 :乌江流域溶解态铀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风化 ,人类活动对乌江河水中溶解态铀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6.
上海自来水和天然水源中放射性铀含量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上海城乡居民饮用水和长江、黄浦江、淀山湖、雨水、雪水中放射性铀含量及其测量和采样方法。对铀含量进行了3年连续监测,比较了不同水源中铀含量,对天然水中铀分布作了客观描述,并与其它省市比较。同一时期水中铀含量分布均匀,均在本底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选择湖南某铀尾矿库周边的3条土壤剖面S1、S2、S3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区域上背景剖面以及尾矿库中铀尾砂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并结合逐级化学提取技术,讨论了土壤中外源铀的输入机制。研究表明:(1)铀尾矿库对周边土壤已产生了铀污染,其中,近源土壤剖面S1、S2遭受了重度铀污染,以单因子指数法表征的污染指数Pi分别为18.98和14.76,随着远离污染源,土壤的铀污染程度呈降低趋势(如远源的剖面S3的Pi=1.35)。(2)作为农业土壤,由于受耕作过程中的人为扰动,外源铀的输入已贯穿了整个剖面。(3)土壤中外源铀的输入,特别是对于遭受了重度铀污染的近源土壤剖面,主要包括两种机制,一是随铀尾砂的机械混入,二是随渗滤液的离子输入,以前者为主。然而,对于土壤中占绝对优势的专性吸附态(Ⅱ)外源铀,主要来自于后者的贡献。随铀尾砂机械混入的铀,其赋存形态在土壤中得到了继承;随渗滤液的离子输入的铀,主要专性吸附在土壤基质上。本研究为有效开展铀尾矿库的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煤中铀与煤矿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中含铀,含铀较多的煤矿井下氡浓度相对较高,矿井水和地下水中含铀,我国不少煤矿水中总α放射性超出国标,煤燃烧后铀浓集于灰渣,铀致煤矿放射性环境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9.
1 概述磷肥是含有磷素的化学肥料。磷素的浓度和纯度以五氧化二磷(P2O5)含量计算。通常用磷肥中有效五氧化二磷(亦称有效磷)含量作为衡量磷肥质量的标准。有效五氧化二磷是指磷肥中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五氧化二磷的量,也就是可溶性五氧化二磷的量。磷肥分水溶性和枸溶性两类:水溶性磷肥是速效肥;枸溶性磷肥只溶于枸橼酸钠(柠檬酸钠),或2%枸橼酸(柠檬酸)溶液,多数只适应于酸性土壤。磷在植物体内是细胞原生质的组分,参与光合作用。磷肥可以促使作物根系发达,使作物穗粒增多,籽实饱满,产量提高。生产磷肥所用主要原料是磷矿石。分解磷矿石主…  相似文献   

10.
随着铀的大量工业应用,铀矿冶领域每年将产生数以万吨的含铀废水。本文拟用对排水环境中铀的一种新的吸附材料--硅胶来吸附模拟废水中铀的性能,这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主要考察了p H值、温度、振荡吸附时间、铀初始浓度等对铀的去除率及吸附量的影响。硅胶处理剂具有良好的除铀效果,在所选择的条件下,去除率高。实验结果表明:吸附率随其粒径的减小而增大,而随其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p H为6、硅胶用量为0.5 g、铀初始浓度为25 mg/L、吸附时间为120 min、硅胶粒径为160目的条件下,铀的去除率最高。且p H值控制在6~9之间,达到国家环保要求。用硅胶除铀,方法简单,除铀率高,特别适合于酸溶浸铀后,地下低放射性含铀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沿粤北某铀尾矿库下游水体采集14个水样和11个表层水系沉积物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和低本底HPGe-γ能谱仪分别测量了水样和沉积物中铀含量。结果表明,沿着水流方向,水体中铀浓度由2.091 mg/L降到当地环境本底水平0.002 mg/L。流入水库前,水体中铀含量均超过0.05 mg/L。排水口附近以及下游水库中表层沉积物样品的铀含量比溪流中段的高,特别是水库沉积物中含铀703.1 mg/kg,可能会对水质造成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12.
Topo萃取铬天青s光度法测定废水中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锐  唐慧  李连坤  刘汉初 《环境工程》2003,21(1):55-56,61
研制了一种测定废水中微量铀的灵敏光度法。在硝酸酸性溶液中 ,用Topo 环己烷萃取铀 ,然后用碳酸铵溶液反萃取铀 ,在CTAB存在下 ,用铬天青s与铀生成蓝色络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在 62 5nm ,摩尔吸光系数达 9 5 0× 10 4。0~ 17μg 2 5mL铀遵守比尔定律。该方法用于测定废水中的铀 ,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向煤中添加碳酸钙混燃对煤灰中铀赋存形态及矿物组成的影响,选取两种云南临沧煤样进行室内燃烧试验,基于逐级提取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原煤及煤灰中铀的赋存形态,并结合X射线衍射(XRD)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煤中添加碳酸钙混合燃烧对煤灰中铀的赋存形态、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碳酸钙添加剂量的增加,煤灰中以残渣态形式存在的铀会逐渐转化为碳酸盐结合态铀或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铀;煤燃烧过程中,碳酸钙的分解产物与赤铁矿反应生成可被盐酸羟胺还原的黑钙铁矿,增加了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铀,且钙可能进入硅铝酸盐矿物晶格破坏硅氧键,并与之结合生成较石英、长石更易溶的钙铝硅酸盐。因此,煤中添加碳酸钙可以通过改变燃烧后的煤灰中铀的赋存形态和矿物组成来增加其酸溶性,有利于煤灰中铀的回收与利用。  相似文献   

14.
铀矿采冶和加工过程中引起的放射性环境污染的修复是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难题,新兴的植物修复技术在放射性环境修复中具有潜在的优势。该文实验研究了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植物修复中所产生的富铀植物中的铀。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螯合剂种类、压强、温度、时间对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植物中铀的影响。结果表明以HNO_3-TBP作为螯合剂,超临界CO_2流体可以有效萃取植物中的铀,最佳工艺参数为压强20 MPa、温度50℃、萃取时间45 min,铀萃取率达到90.56%。超临界CO_2流体可望回收植物修复中所产生的富铀植物中的铀。  相似文献   

15.
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是水-岩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含铀储层地下水化学特征有助于分析铀成矿条件。通过系统采集伊犁盆地不同类型含水层的地下水样品,开展伊犁盆地地下水中水文地球化学组分及铀含量测试,分析了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铀成矿条件。结果表明:伊犁盆地地下水补给区的浅循环地下水均呈现为低TDS、低—中等铀含量的HCO_3-Ca型水;而地下水径流区的地下水则往往呈现出中等TDS、中等—高铀含量的HCO_3·SO_4-Na型或SO_4·Cl-Ca·Na型水,表现为岩石中的铀及其他物质成分已被充分氧化和溶滤进入地下水,即发生着"铀随水去"的氧化溶解过程;地下水径流-排泄区的地下水呈现出高TDS、低—中等铀含量的SO_4·Cl-Ca·Na型或Cl·SO_4-Na·Ca型水,地下水中铀含量沿程降低,表明地下水径流已进入还原带,地下水中的铀已被还原吸附到铀储层的固体颗粒表面,即发生着"水去铀留"的还原富集过程。  相似文献   

16.
通过批试验,对高岭土吸附铀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离子强度、高岭土投加量和反应温度对其吸附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高岭土对铀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高岭土对溶液中铀的吸附在80h左右达到平衡;当溶液pH值为4.0~8.0时,高岭土对溶液中铀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吸附率可达99.94%;离子强度对其吸附效果影响甚微;高岭土对铀的吸附为吸热自发反应,高温可缩短吸附时间;铀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速率方程描述,相关系数为0.999 4;铀吸附热力学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相关系数可达0.993 1;高岭土吸附铀主要是表面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7.
在自然界中,铀广泛分布于地壳和水中,它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3ppm,在海水中铀的含量约为3~4μg/l。在水交替强烈带的地下水中铀含量一般为0.1~1μg/l,很少到10μg/l,在放射性物质毒性分类中,铀属高毒性元素。自然界中铀主要呈四价和六价,即与氧结合成二氧化铀UO_2和铀酰离子(UO_2)~(+2),并形成各种铀酰盐,在地下水的作用下,易溶  相似文献   

18.
以四钛酸钾晶须作为处理材料去除废水中的铀,考察了四钛酸钾晶须投加量、溶液pH值、铀初始质量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pH=8.0、反应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四钛酸钾晶须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含铀废水中铀去除率达97.4%。在此基础上开展零价铁和四钛酸钾晶须联合处理含铀废水研究,二者在实验所设的8种投加量情况下均可将初始铀浓度为100 mg/L的废水降至GB 23727—2009《铀矿冶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规定值0.05 mg/L以下。在增加投加量的基础上,二者联合处理,可使铀浓度约为50 mg/L的实际铀矿山废水中铀含量降至0.1 mg/L左右,去除率达99.8%。  相似文献   

19.
曾新元 《环境科学》1982,(5):79-81,67
一、氡的来源、性质 自然界的氡是由镭衰变形成,镭又是铀的衰变产物.铀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地壳中平均含铀量为2.8ppm.铀和镭在地壳中处于放射平衡,土壤和岩石中镭含量平均约为1微微居里/克.一居里镭每秒约产生2微  相似文献   

20.
磷肥对铅锌矿污染土壤中铅毒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用连续提取法研究了不同磷肥对铅锌矿污染土壤中铅化学形态的影响、磷肥降低铅毒性的机理以及磷肥的有效使用条件.结果表明,3种磷肥都具有显著降低铅的各种非残渣形态含量的作用.磷肥用量在P/Pb摩尔比为7.0时已经足够修复土壤的铅毒,并且在该磷肥用量水平时,从非残渣形态铅总量的降低幅度上看,3种磷肥修复铅污染的效果顺序为:过磷酸钙(85%)、钙镁磷肥(83%)〉〉磷矿粉(16%);把铅的形态与其生物有效性联系起来比较,3种磷肥修复铅污染效果顺序为:钙镁磷肥(94%)、过磷酸钙(92%)>磷矿粉(61%).磷肥具有原位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潜能,其主要机理是通过磷肥中的磷与各种非残渣形态铅反应形成溶解度极小的磷(氯/羟基/氟)铅矿沉淀,从而降低铅的溶解性的结果,3种磷肥中以磷矿粉最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