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在良性发展论:可持续发展超越与丰富探索之一,之二基础上,对良性发展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良性发展的基本概念及内涵 ,同时也介绍了提出良性发展的思想过程 ,并对良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作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良性发展论:可持展超越与丰富”一文基础上,对良性发展的五大战略目标的指代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一一作了图解分析。  相似文献   

4.
探求既能有效解决人类生存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本文以此为目的 ,根据对相关内容的深入分析得出 ,以恢复、保持和发展自然生态循环的良性平衡为锁定目标 ,发展、形成大规模或超大规模的巨大科技产业体系 ,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 ,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科技产业的发展条件 ,指出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是形成和实现科技产业的必要条件 ,同时就如何在知识经济的迅速兴起的环境中发展科技产业提出了建议。以“恢复、保持和发展自然生态循环的良性平衡”为锁定目标 ,建立造福人类的科技产业体系既是时代的要求 ,也是时代的迫切呼唤  相似文献   

5.
自然资本理论及应用研究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的历程,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而倍受关注。本文在深入分析生态系统、自然资本和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三者相互作用的ENC大循环系统,提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全面实施循环经济战略和促进ENC大循环良性运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改进的偏离-份额分析法(SSM),评估2001-2010十年间沪宁高铁沿线6市30个制造业部门空间结构特征及空间连续性,定量分析不同制造业部门空间转移的机理及不同城市之间的互动与联合,研究表明:上海市有23个制造业部门具有向邻近地区转移和延伸的潜力,与苏州、无锡之间形成了良性的分工与联动邻里关系;南京、镇江、常州等城市形成了孤点式的制造业优势,与周边城市之间的互动性较弱,还没有形成结构稳定的工业区,优势产业发展缺乏空间延展性和连续性;从时间序列上看,苏州、无锡市竞争力增长分量较大,对应的上海市和南京市该值较低,验证了经济发展中结构转换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动关系;区域未来发展战略是加强沪宁高铁沿线西段产业一体,尤其是加大宁镇扬同城化步伐,构建沪宁高铁沿线多层次、立体化的制造业园区。  相似文献   

7.
对循环经济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通过对循环经济理论的深入思考,分析、提出了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同一性、循环经济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良性影和特环经济系统的稳定性观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自上而下的环境问责和自下而上的环境投诉之间的良性互动已成为中国当前环境治理创新的显著特征。这种良性互动不仅改善了环境治理的客观绩效,还影响了公众环境满意度,提升了环境治理的主观绩效。文章利用CGSS(2015)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社会公众对环境问责是否有力和环境投诉是否有效的认知或判断,对其环境治理满意度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公众对环境问责的认知是否强化了其对环境投诉的判断,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环境治理满意度。研究发现:①公众认为环境问责越是有力,环境治理满意度越高,认为环境投诉越是有效,环境治理满意度也越高。②公众对环境投诉是否有效的判断,还在其对环境问责是否有力的认知与环境治理满意度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③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前述中介效应在城乡居民间存在差异性。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农村居民的环境治理满意度更直接依赖于政府的环境问责机制,环境投诉有效性的判断未发挥中介作用,这或许与农村居民环境投诉经验不足有关。文章建议在提升环境治理客观绩效、加强环境问责力度的同时,还应引进柔性治理技术,推进公众环境参与。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进一步增强国家监督与社会监督的良性互动,提升公众环境满意度,改善环境治理主观绩效。文章还建议,中国在环境治理、反腐败斗争等领域探索出的国家监督与社会监督良性互动的经验,还可以推广至社会治理的其他领域,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9.
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民增收互动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农业发展有赖于都市农业经济功能的充分发挥,农民增收是都市农业发展的基本动力。采用系统论的基本理论,将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视为复合系统,从静态机制和动态机制两个方面分析了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民增收的互动机制,论证了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民增收在追求经济持续性上协同,农民短期收益最大化与都市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存在竞争,农民增收与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良性互动关键在于可持续的都市农业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的都市农业资源配置机制可以使农民增收与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协同达到良性互动,都市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良性互动的基本策略。文章最后总结了实现农民增收与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互动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乡劳动力就业中的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乡劳动力就业过程中相互作用及影响机制 ,阐释两种不同劳动力群体的“竞争—互补关系” ,区分了两类劳动力群体之间的特征差异 ,通过对他们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全面展示了二者的竞争—互补关系 ,并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制约劳动力充分流动的因素。在此基础上 ,提出今后增进城乡劳动力良性互动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1.
人口、资源、环境是现阶段人类生存发展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而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又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一、人口压力对于资源、环境的制约 1991年世界人口已超过54亿,预计到2020年将增至82亿,如此快速增长的人口压力所产生的资源需求将如何满足,人口持续增长与有限的自然资源产生矛盾。 (一) 人口压力对资源的影响人口的持续增长表现了人类往往对于各类资源进行超限开采。如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导致地力下降;为扩大土地面积而开垦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性科学:基于对象—过程—主体的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9月,联合国通过了未来15年即2016-2030年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这意味着可持续发展将进一步成为指导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概念和中轴原理。基于这个背景,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加强整合性的研究,已经成为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任务。本文提出基于对象-主体-过程的可持续性科学的分析模型,对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中的一些经常碰到的关键问题进行辨析:在对象维度,强调可持续发展是在生物物理极限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指出环境、社会、经济三个方面有重要的包含互补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并列替代关系;在过程维度,强调可持续发展将适应性治理和源头性预防结合起来,运用压力-状态-响应即PSR方法进行全过程管理,而不是应对其中一个环节;在主体维度,强调利益相关者参与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不能脱离合作治理研究可持续发展。作为案例应用,讨论了可持续性科学视角下的绿色经济的对象、过程、主体问题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城市用地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用地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了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抓住用地规模和用地结构两条主线 ,分析重庆市城市发展与城市用地之间的互动关系 :城市经济发展和投资规模膨胀拉动了城市用地规模的增大 ,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则促进了城市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结构的逐步优化 ;城市用地总量的适当增加和用地结构的优化支持了城市的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在此基础上 ,认为城市用地与城市发展之间应保持良性互动关系 ,其判断标准是城市用地综合效益的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简论藏族聚居区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导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藏族人口聚居区由于受资源—环境、劳动力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限制,只能选择兼顾经济—生态环境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此,作者提出了重点开发藏区旅游服务及其相关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良性调整,建立具有藏区特色的新型产业结构的有关建议与构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污水处理良性运营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污水处理不仅能减轻水污染排放,而又是开源节流、实现污水资源化的前提,是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基本途径之一。然而中国城市污水处理面临着设施不足、处理率低和处理资金不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着手,提出城市污水处理业的发展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城市用地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城市用地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了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抓住用地规模和用地结构两条主线,分析重庆市城市发展与城市用地之间的互动关系:城市经济发展和投资规模膨胀拉动了城市用地规模的增大,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则促进了城市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结构的逐步优化;城市用地总量的适当增加和用地结构的优化支持了城市的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在上基础上,认为城市用地与城市发展之间应保持良性互动关系,其判断标准是城市用地综合效益的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家常用“承载能力”这一概念来研究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承载能力是一个自然环境地区无限制地支持任何给定的最大数量物种生存下去的能力。当最大可持续的种群量超过了该地区的承载能力时,资源基础开始减少,此后到某一时期种群量也减少了。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远比一个孤立地区某种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要复杂得多。地球支持人类的能力不仅取决于人类对基本食品的需求,也取决于我们对许多资源的消费水平,所产生的废物量,选用的各种技术以及人类对付主要威胁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土壤侵蚀是具有当地和异地两方面效应的地表过程。土壤保持服务供给区与需求区在空间上并不是完全重叠,而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失耦。传统的土壤保持服务评估中多以生态系统当地侵蚀产沙减少量作为减沙服务供给量,以单一的分配系数计算对外部区域提供的减沙服务量。前者忽视了土壤保持服务供给能力与土壤保持服务实际提供量的差别,从而高估了土壤保持服务。后者则忽视了泥沙输移比的空间变异,导致很高的评估结果不确定性。准确评估土壤保持服务供给及其空间传输需要充分认识其过程—效应—功能—服务的级联机制。空间分布式的泥沙传输模型为此提供了可能。以洞庭湖区湖南省境内的4个地市为研究区,按照过程—效应—功能—服务的级联框架,在区域尺度上将森林生态系统减沙服务的供给和需求耦合起来,利用融合泥沙连通度的泥沙传输模型,评估了森林生态系统减少土壤流失和泥沙输出的效应,量化了森林以承载人类直接福祉的土地为媒介向人类社会传递的减沙服务。该研究提出的方法框架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的耦合提供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9.
针对“合理利用农村资源,认真保护好水域生态环境”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试点实情,运用渔业生态工程,对系统内部结构进行了合理调整,不断调控生态平衡,组建成“以种植为基础,养殖为中心,沼气为纽带”的良性循环系统,促使生态渔业生产的协调发展,实现无污染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获取持续最佳的生产力和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环境管制、自主创新与FDI内含技术水平提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环境管制与技术创新对FDI内含技术水平的提升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在对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环境管制与自主创新的分析模型,并利用近几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其对外商投资企业内含技术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的环境管制措施对外商投资企业内含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显著的作用,而现阶段我国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对其影响则不明显;但是技术含量多、创新层次高的创新活动,对外商投资企业内含技术水平提升的促进效果十分显著。该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即环境保护、自主创新与引进高技术含量的外资之间具有良性的互动效应。我国应该逐步提高环境管制水平,激励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引进;进一步加强对技术含量高、具备核心竞争能力的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实现环境效益提高与外资内含技术水平提升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