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口是人口、资源与环境巨系统中最根本的因素。人口增长过快,将直接加大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并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长期坚持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必须要统一认识,增强控制人口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扎实稳妥地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齐抓共管,保证人口计划的完成。  相似文献   

2.
2011年5月17日,加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召开。《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主编、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郭日生,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王凯悦,山东师范大学校长赵彦修,副校长唐波,山东省新闻出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论述了人口规模的超速膨胀与资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因果联系,从人口、资源、环境统一体的角度,再次强调了控制人口数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可持续发展由理念变为现实的世纪。在新世纪里 ,我们将继续坚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 ,抓住时代特点 ,突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 ,把握好可持续发展中资源、环境、人口等与经济和社会的结合点 ,在报道方式、角度、内容和版面等方面做更多、更新的探索 ,继续为广大读者提供热情服务。我刊 2 0 0 1年各板块的重点选题如下 :○可持续发展研究 突出 2 1世纪可持续发展重大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主要选题包括 :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目标、任务、重点、方法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城市化…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趋势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其在“九五”和2010年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50周年 ,展示建国 50年来我国期刊出版的伟大成就 ,展望新世纪我国期刊业的未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首届“国家期刊奖”近日揭晓。由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和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在全国 40 0 0多家科技期刊中脱颖而出 ,入围 86家“中国期刊奖”评选 ,荣获“中国期刊奖”提名奖。目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是国内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方面发表文献量最集中、被引用最多、被文摘的量最大的期刊。这次获奖表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是我国传播可持续…  相似文献   

7.
人口规模控制是我国大城市发展面临的共同困境。以可能满意度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水资源、大气环境、能源和水环境四个方面的指标,通过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多目标-多情景决策模型对北京市人口综合承载力进行测算。研究发现:水资源、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较大,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能力,北京市2020年最佳的承载人口为2250万人;在适当提高可能满意度值,降低经济代价的情况下,可接受的人口规模为2200-2500万。  相似文献   

8.
人口、资源、环境是现阶段人类生存发展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而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又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一、人口压力对于资源、环境的制约 1991年世界人口已超过54亿,预计到2020年将增至82亿,如此快速增长的人口压力所产生的资源需求将如何满足,人口持续增长与有限的自然资源产生矛盾。 (一) 人口压力对资源的影响人口的持续增长表现了人类往往对于各类资源进行超限开采。如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导致地力下降;为扩大土地面积而开垦  相似文献   

9.
珠海市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最早创办的4个经济特区之一,具有资源丰富的特点。在正确处理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方面采取的主要对策和经验是:1.坚持土地管理的“五个统一”;2.坚持环境保护的“八不准”;3.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发挥各种资源优势;4.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高、精、轻、优”的特区城市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编委会会议于 1 999年 1 2月 9日在北京科技会堂召开。国家科技部副部长、《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编委会主任邓楠同志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 ,国家科技部农社司司长、《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主编刘燕华同志主持了会议 ,编委会顾问马宾院士、孙洪烈院士、马宗晋院士等及编委共 39人出席了会议。编委会主任邓楠同志宣布了新一届编委会和顾问的组成名单 ,并向到会的顾问颁发了聘书。她在讲话中强调了传播可持续发展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新理论的重要性 ,指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做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专家指出 ,未来 5 0年 ,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 ,人口过多仍然是我国首要的问题。据分析 ,随着我国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出生的人口逐步进入婚育期 ,2 0 0 5~ 2 0 2 0年期间 ,我国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年的高峰 ,年龄结构的影响将使政策内出生人口有所增加。未来 15年 ,我国年平均增长人口仍将在 10 0 0万人左右 ,总人口在 2 0 0 5年达到 13.3亿 ,2 0 10年接近 14亿。 2 1世纪中叶 ,我国总人口将达到零增长 ,届时 ,人口总量为 15~ 16亿。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更加…  相似文献   

12.
扎扎实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建国以来,我国开展人口、资源、环境研究与实践的重大成就,提出了在当代开展人口、资源与环境综合、协调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并就人口、资源环境综合研究课题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在国家科委、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为了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刊创办与发展的领导、专家、作者、读者表示感谢.听取他们对进一步提高我刊质量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和落实.我部于1997年3月27日和4月1日在北京、济南先后召开了获奖座谈会。出席北京座谈会的代表来自国家科委、国家计生委、国家教委、国家环保局、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科学出版社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共60余人。参加济南座谈会的代表来自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科…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帝国主义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主流经济学与时俱进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通过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兴起和发展的简单回顾和相关研究成功案例的介绍,分析了经济学帝国主义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启示。提出高举经济学大旗,建立与主流经济学与时俱进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相似文献   

16.
新的学术生长点: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构造了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基本框架、认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是新的学术生长点,但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在方法论上,作者强调了系统方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譬如,资源环境的人口承载力问题,人口的活动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态意识问题,以及小区域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日益关注的四大问题。对中国未来发展应有科学的估计,客观地分析制约我国未来发展的经济因素,建立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构筑和完善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重灾区雅安市资源环境承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汶川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目的在于为重灾区恢复重建提出适宜人口规模,使灾后重建的人口空间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对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3个关键要素--耕地资源、水资源和环境容量进行分析评价,应用“木桶短板效应”原理,确定以耕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反映整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并从耕地粮食的人口承载力和耕地经济收入的人口承载力等2个方面分别进行计算,综合确定人口的合理规模。结果表明:雅安市人口的合理规模,在2010年之前的恢复重建阶段,为1535~159万人,恢复重建阶段基本上不用考虑大规模移民;从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而言,为1585~164万人,总体上雅安市的资源环境能够满足其震后人口的小康社会建设需求,但要采取综合性政策措施,引导人口向市域内资源环境承载潜力大、产业、人口聚集能力强的雨城区、名山县转移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大都市带人口容量与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推动长三角都市带人口稳定扩容,寻求提高长三角地区资源环境支撑能力的途径。基于国外已经成熟的大都市带,认为产业集聚规模、资源支撑条件、环境承受能力是影响大都市带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根据预测,长三角都市带未来的人口规模为107亿~117亿。通过对支撑长三角都市带经济-人口容量的资源环境要素分析,认为扩大长三角地区的人口容量,关键在于提高长三角地区资源环境的支撑能力,认为未来经济发展所需各类用地保障程度的高低、战略性矿产资源供〖JP2〗给能力的强弱以及区域环境容量的大小是影响长三角都市带人口容量大小的关键因素。建议在国家层面通过土地政策的调整提高长三角大都市带各类功能用地的保障能力,通过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制度等方式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供给能力建设,同时在长三角大都市带地区率先实施循环经济战略。  相似文献   

20.
正为推进我国低碳、循环、绿色发展,探索地理学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协同创新作用,2014年9月19-21日,山东省级强化重点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在山东师范大学举办了"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端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先生和傅伯杰先生出席会议,与来自全国40多所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60多位国内知名学者共同围绕中国发展模式转型、生态环境管治、学科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