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菲尔德斯半岛火山活动有两个高峰期,相应分为两个亚族回.火山机构有二类,一类以火山颈相岩柱为标志,另一类发育着火口相、近火口相集块岩、集块熔岩.据形成时间又可分为早期和晚期火山机构.火山活动明显受区域构造控制,为典型的裂隙中心式喷发,形成本区NW向、间距约为2km的火山喷发带.早期活动遍及全区,具有自SW向NE迁移的总体演化趋势;晚期沿火山喷发带自NW向SE局部性迁移.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作用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东南沿海自晚侏罗世到白垩纪火山活动分为二期、四个旋回,在空间上有迁移性,在时间上与侵入活动呈交替式演变。建立火山碎屑流等五种岩相模式,岩浆爆发占主导地位,同时存在蒸气岩浆爆发。确定破火山口、火山穹隆和锥火山为火山构造基本类型。由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作用、沉积作用控制形成火山沉积洼地、火山构造洼地和火山构造隆起。提出不同类型火山构造组合形式和相互演化关系。火山岩系列属高钾钙碱系列,晚期则具双模式性质。它们的地球化学型式兼具大陆边缘和大陆板内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桐庐火山—构造洼地火山灰流凝灰岩是该洼地内发育的一套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同一火山活动旋回的第一亚旋回及第二亚旋回的下部(图1),是  相似文献   

4.
“火山—构造洼地”指受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作用双重控制而形成的一种大型负向火山构造。区域构造作用集中体现在:断裂构造为岩浆上升和早期火山喷发提供了通道,在火山-构造洼地内形成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的,由不同数目火山机构组成的裂隙-中心式火山喷发带;断块沉陷基本上限定了火山喷发物的堆积范围,使洼地边界显示一定线性几何形态特征。洼地底部,通常有沉陷初期形成的内陆湖盆相沉积;其上火山岩广覆,它们可以是同一旋回产物,也可是多旋回产物迭加。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江西广丰岭底早白垩世破火山口进行了全面研究,选择军潭山—岭底实测火山旋回地质剖面作为该火山口基准剖面,厘定了该火山机构早白垩世中墩组第三旋回火山岩地层及其与晚期火山活动侵入的花岗斑岩的关系,划分了火山岩岩相类型、组合;对基准剖面采集样品进行测试分析,通过地层、岩相、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讨论了火山岩相与火山喷发类型的成因机制,探讨了母岩浆性质、起源及火山—侵入作用的构造环境。研究认为,岭底火山岩为铝质A型流纹岩,形成于以挤压为主并转向拉张的构造环境,为进一步研究铜钹山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及区域岩浆构造演化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西藏措麦地区处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的中段,新生代火山活动强烈,火山岩相发育齐全。根据火山喷发类型、火山物质搬运方式和定位环境,可划分为爆发相、爆溢相、喷溢相、侵出相、潜火山岩相、火山通道相、喷发—沉积相等7大类型。再依据区内火山活动特点,火山相序及相组合特征,结合火山沉积地层及其接触关系,可将其火山活动划分四个喷发—沉积旋回,依序对应于典中组、年波组、帕那组、鱼鳞山组四个岩石地层单位。文章阐述了各类型火山岩相的基本特征,对各火山岩相序、相组合及火山活动旋回作了初步分析和归纳,对提高整个冈底斯地区火山岩研究程度,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括苍山巨型环形火山构造经历了至少24Ma的演化,形成了四个火山活动旋回,二十多个火山机构及其组合体。火山地质、地球物理和遥感地质信息表明,括苍山巨型环形火山构造从开始到结束一直是个隆起区,其中第Ⅱ旋回结束后的基底隆起形成了南、北两个断块和中间北东东向的仙居张性地堑,晚期(第Ⅲ旋回和第Ⅳ旋回)的火山活动明显受其控制。括苍山主峰的进一步隆起是由于下伏岩基上侵造成的,它使南断块呈一短轴背斜,同时加剧了南断块内第Ⅲ旋回的火山活动,从而造成了这一时期火山活动的南北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我国现代火山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将其划分为四种构造类型,即环太平洋火山、陆缘火山、碰撞带火山和大陆板内火山。分析了我国现代火山在时间上的活动特点.喷发频率、火山喷发类型及其现代活动表现。提出了我同现代火山活动监测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桐庐碎斑熔岩岩穹地质、岩石特征及其成因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碎斑熔岩是火山—侵入杂岩体的重要岩相组合。这类岩石在我国东南沿海火山岩区均有一定分布,但桐庐地区所发育的无论在宏观或微观特征上都较有代表性,桐庐火山洼地尤为典型。 关于碎斑熔岩的岩石命名和岩相归属、成因等问题,目前尚有不同的意见。仅就桐庐地区而言,就有二种回然不同的观点:其一,由熔结凝灰岩经热变质重结晶作用而成;其二,属于次火山岩侵入体。正确认识这类岩石,对于确定火山构造、阐明火山活动历史,对比火山活动旋回和普查找矿等均有一定意义。因此,这类岩石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旨在从地质、岩石学特征方面对它的形成机理进行扼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海南琼北火山地区火山地质构造、地震活动背景分析,阐明了以马鞍岭——雷虎岭火山为代表的历史喷发形式、构造类型、岩浆流的范围以及流向,论述了琼北火山是一个较典型的城市火山,是一个处于休眠状态的具有喷发危险的火山,并通过国内外火山活动监测与分析方法的对比,确定海南琼北火山活动监测、应急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海南琼北火山监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海南琼北火山地区火山地质构造、地震活动背景分析,阐明了以马鞍岭——雷虎岭火山为代表的历史喷发形式、构造类型、岩浆流的范围以及流向,论述了琼北火山是一个较典型的城市火山,是一个处于休眠状态的具有喷发危险的火山,并通过国内外火山活动监测与分析方法的对比,确定海南琼北火山活动监测、应急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一) 火山岩系与正常沉积岩系的形成过程有很大的差异。即使以火山岩系而论,陆相火山岩的堆积又不同于海相火山岩。由此可见,在地层工作中应特别注意它们各自的特殊性。陆相火山岩系主要由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各种超浅成次火山岩体、火山碎屑岩、火山喷发间隙期的洪积、坡积碎屑岩、火山宁静期的河湖相沉积组成。由于火山活动的形式具有多样性,火山岩系的堆积方式随火山活动形式的不同亦有变化。火山活动受上地幔与下地壳内岩浆生成、发展和演化的制约。它在堆积物中表现为岩石化学成份的变化和岩石组合特征的差异等。以此为主要标志,可将火山岩系划分为一些旋回。旋回之间具有对比性。  相似文献   

13.
基本构造及其形成时期 现在的菲律宾包括呈S形的缓慢弯曲的菲律宾群岛、东侧的菲律宾海沟及吕宋岛西侧的马尼拉海沟(图1)。这一地区的地壳厚度中等,为20—25公里,以浅的深源地震及安山岩为主的火山活动活跃。火山活动活跃的主要地段称活动带,而将包含没有火山  相似文献   

14.
浙东山门火山构造洼地的燕山晚期火山—侵入杂岩由I型和A型组成,它们在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上有着明显差异,分别来源于不同的母岩浆。本区下白垩统朝川组(K_1 C)的火山岩为玄武岩—流纹岩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与燕山晚期的侵入岩都是在拉张构造环境下,同空间、大致同旋回形成的。但来源于各自独立的岩浆房,而且熔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代地质科学转型,拓宽服务领域之趋势,提出火山学与环境地质学科交叉形成的生长点一火山环境地学。火山活动以其高温有毒气体、炽热熔岩流、高温火山碎屑流、空落火山灰云、火山泥石流、伴随火山活动的地震与海啸等形式给人类造成灾害,近400年全球有26.5万人丧生于火山活动。火山事件还影响全球气候及生态环境,造成气温、降雨量异常、大气污染、臭氧层被破坏、加剧温室效应及厄尔尼诺现象等,危及人类生存空间和环境。提出火山灾害的评估与监测、火山环境地学研究思路、发展目标及有待研究的问题,旨在推动这一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火山活动具多旋回性,一个火山活动旋回的岩浆作用产物及其形成的火山构造形迹具时空分布协调性,同一旋回的火山构造在空间上呈串珠状或并列式展布,不同旋回的火山构造在空间上呈叠置式展布;火山喷发类型与火山岩相具一致性,岩相及相序是推演古火山演化历史、恢复古火山机构的主要依据,亦是组成火山地层并且成因意义的单元;不同旋回火山机构内的火山地层层序的综合、叠置是建立区域火山地层层序的基础;火山构造是火山岩区地质构造的主要内容,以区域构造、火山构造、火山岩浆作用产物的岩相为内容的火山岩相构造图是揭示火山岩区地质构造特征的综合性图件;环形火山构造叠置与区域线形构造交织分布组成线─环形境构造格局.是火山岩区所特有的构造面貌,在火山地质图上应得到充分的体现;。根据上述认识,对陆相火山岩区作为火山地层填图单元的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层划分提出了方案,建议用旋回─组─岩相─层(即火山构造─组─岩相─层)四级作为火山地层划分单位和填图单元,其中旋回火山构造一致,组与火山机构演化阶段一致,岩相与火山喷发类型一致,层为岩相内容的补充。据此填制的火山地质图才能真正成为反映火山岩浆作用及其产物的特色和具普遍意义的图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中国东南沿海与西南日本内带中生代火山活动时代与旋回对比意见,阐述两带火山喷发与侵入活动时序和交替式演变。两带火山活动时差呈现超前、滞后式迁移性。两带内部火山活动又显示垂直与平行火山岩带的双向迁移性。  相似文献   

18.
大同火山群位于大同盆地的东部,是火山活动的典型遗存.从3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对火山群进行了地貌背景等方面的研究,初步认定大同火山为第四纪火山.近年来,随着对火山活动时期研究的不断深入,火山活动的年代逐步精确.本文对大同火山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概述,并提出了对大同火山研究的进一步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一、区域地质背景 研究区位于受燕山运动作用所形成的呈NE向展布的寿昌—马剑火山构造洼地的中段(图1),面积约五百平方公里。 就区域地质背景而言,本区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主要处于相对沉降状态并接受沉积,故古生界地层发育齐全。到古生代晚期,受印支运动影响,二迭系以前地层均发生强烈褶皱、断裂,在构造作用所形成的NE向带状坳陷内沉积了下、中侏罗世内陆湖盆相含煤建造。中侏罗世末期,燕山运动表现为强烈的断陷作用,形成了若干个NE向平行  相似文献   

20.
本书反映了近年来中国东南大陆地区火山地质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运用古生物化石组合、同位素地质年龄及构造旋回与火山活动旋回对比等综合资料,并结合基底构造、矿化分布等研究成果,对本区中生代火山活动旋回进行了划分与区域对比;提出了古火山构造类型、级别划分方案,并对各级火山构造进行了解剖;对区域火山构造基本特征以及火山旅回与火山构造的控矿意义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找矿方向的一些看法;对本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各旋回火山活动的不同构造控制条件也作了分析与总结。本书对地质勘探探、科研、教学单位的地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