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上海市郊大棚蔬菜的农药使用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上海市郊大棚生产中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揭示了上海市郊大棚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农药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所使用农药的结构不够合理,一些危险级农药仍在使用,而高效杀菌剂和除草剂的品种很少;大棚蔬菜的农药残留量较高,超标率可达10%;食用受农药污染蔬菜的急性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主要为绿叶蔬菜,农药主要是甲胺膦。  相似文献   

2.
适合大棚蔬菜的农药评价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农药使用的危险性评价方法,共筛选出77种适合于大棚生产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其中杀虫剂35种,杀菌剂25种,除草剂17种。为使大棚蔬菜的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应优先使用高效农药,最理想级的农药用量为〈49.5g/hm^2,理想级为〈163.5g/hm^2,被评为危险级和较危险级的23种农药,不应在大棚蔬菜生产和绿色食品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3.
农药在大棚蔬菜上的残留消解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6种农药在7种大棚作物上的共14次农药残留消解试验,及与露地作物所作的比较表明,除粉锈宁在大棚草莓上的消解外,农药在大棚蔬菜上的残留消解速度要慢于露地蔬菜,大棚空间农药沉降于蔬菜,是消解慢的重要原因,而环境条件对消解的影响程度还需进一步研究。该文指出,消解慢和大棚空气中浓度高;是大棚生产中两个突出的农药污染问题,前者导致上市大棚蔬菜的农药超标率高,后者为农事操作人员带来了恶劣的工作条件,需采  相似文献   

4.
大棚蔬菜农药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们对农药使用的初浅认识,造成了农药对大棚蔬菜的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针对不同种类农药对大棚蔬菜的污染程度不同进行现状分析,从而提出了防治农药污染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由上海农学院园环系张大弟教授等组成的课题组,经过两年时间完成的市科委1995年科研攻关项目,“大棚生产中农药污染防治研究”,日前通过了专家组的鉴定。该课题在调查上海市郊大棚生产及其病虫草防治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大棚作物农药残留消解规律,筛选适合于大棚生产的农药,提出相应的农药使用技术和防治大棚生产农药污染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6.
南昌市郊蔬菜农药残留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菲 《环境与开发》1994,9(1):206-208
南昌市郊是南昌市的菜蓝子工程基地,其蔬菜总产量全市上市总量的69%。为了摸清我市蔬菜农药使用情况和残留水平,我站对市郊青菜进行了一次调查,共采集三十余个样品,分析甲胺磷、对硫磷、乐果、敌百虫、敌敌畏等五种农药残留水平以及部分样的有机氯残留量,结果表明:甲胺磷、对硫磷二种农药污染最严重,其最高值分别为86.10mg/Kg和1.21mg/Kg。对人体健康具有潜生威胁  相似文献   

7.
上海设施蔬菜主要品种污染物含量调查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上海郊区单栋大棚、连栋大棚和现代化智能温室生产的叶菜类和茄果类设施蔬菜的主要品种污染物(农药和硝酸盐)含量抽样调查,并以附近大田蔬菜作为对照,分析结果发现,上海郊区设施蔬菜农药和硝酸盐的污染物含量普遍高于大地蔬菜,且超标状况比较严重。究其因,设施蔬菜生产较常规大田蔬菜生产农药与化肥使用水平高,而且在封闭环境条件下污染物降解速度慢,容易残留或积累超标。  相似文献   

8.
在蔬菜生产过程中,经常通过喷酒农药防治病虫害,达到蔬菜生产的高产和稳产。文中采用了气相色谱法,对鞍山市郊蔬菜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鞍山市郊有机磷农药的污染状况,提出了控制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鞍山市郊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蔬菜生产过程中,经常通过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达到蔬菜生产的高产和稳产。文中采用了气相色谱法,对鞍山市郊蔬菜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鞍山市郊有机磷农药的污染状况,提出了控制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食用安全无害化蔬菜,是广大市民永恒的愿望。然而调查显示,目前上海市郊的农药使用结构不合理,高效农药比例小,特别是高效杀菌剂很少,急性毒性高,危险因素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杀菌剂的用量普遍超出较危险级的5409/hm~2指标,有的甚至高达3000g/hm~2,即使一些新推广的杀菌剂用量亦在1000g/hm~2以上。为使蔬菜的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优先使用低毒高效农药已成为大棚蔬菜生产和绿色食品生产中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文件对中国重点行业工业企业搬迁过程污染控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相关专项技术规范的发布可以有效指导该项工作的开展.以上海市某化工企业搬迁过程污染控制案例为研究对象,介绍了项目的背景、工作程序与内容、方案编制以及环境监理工作情况,重点阐述了污染控制要点和技术路线.结合案例经验,对工业企业搬迁过程污染控制工作提出了建议,为中国相关专项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五种农药对土壤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测定了5种农药(多菌灵、百菌清、多菌灵-百菌清混剂、吡虫啉、氯氰菊酯)对长春市郊大棚土壤转化酶活性的影响,对农药作用下的大棚土壤与农田土壤的转化酶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百菌清、百菌清-多菌灵混剂、氯氰菊酯在实验浓度范围内(0.1~50mg/g)明显抑制土壤转化酶活性;多菌灵、吡虫啉浓度低于0.1mg/g时,对转化酶有激活作用,而浓度高于0.5mg/g时抑制转化酶活性;百菌清和多菌灵联合使用,会使农药毒性明显增强;不同农药对大棚土壤、农田土壤转化酶活性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3.
西北地区主要农药对蔬菜的污染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兰州四区几种主要农药在蔬菜上的消解规律和农药起始残留浓度的研究,建立了两类不同剂型农药对蔬菜污染程度的评价方法?其评价参数为农药起始残留浓度?农药消解速度?最后一次施药至收获的间隔期和评价标准等因素?不同农药在不同蔬菜上的污染程度用蔬菜污染指数PI1和PI2表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自身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化肥、农药和地膜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带来严重的农业自身污染问题。分析和探讨了化肥、农药及地膜对我国农田环境的污染状况,提出了控制农业自身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塑料使用量急剧增长,塑料已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带来严峻的塑料和微塑料污染.为全面加强塑料污染控制,提出从“原料—生产—分销—倾倒—回收(处理)”5个环节实行塑料污染生命周期管理.对我国塑料污染生命周期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目前我国在各环节均采取了相关的管理措施,包括立法、开展专项行动等,但仍存在塑料污染管理尚未实现生命周期全覆盖、某些法律法规缺乏实施细则以及部分政策难以落实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塑料污染生命周期管理的经验,提出我国加强塑料污染生命周期管理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①在塑料原料管理方面,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微塑料泄露、废水排放等,应完善相关行业标准,鼓励减少化纤等容易造成泄漏的材料在衣物生产中的使用;②在设计生产方面,进一步贯彻落实涉及塑料加工、循环利用的管理规定,提出具体的微塑料循环指标和专项回收目标,同时对可生物降解塑料对环境的影响开展研究,并进一步完善其降解性能;③在分销使用方面,在严格执行“限塑令”的同时,对需求量大、与民生关系密切的塑料制品应分阶段逐步禁止,更加注重绿色产品的替代和新模式的探索,避免“一刀切”的管理模式;④在塑料垃圾倾倒方面,严格落实相关管理条例,并加强国际合作;⑤在塑料垃圾回收及处理方面,应完善含有塑料的垃圾回收处理工艺,在降低环境负面影响的同时实现二次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相似文献   

16.
城市受污染疏浚底泥特性与作绿地用土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污染河道疏浚底泥消纳是上海市环境治理中面临的问题之一。中、轻度污染的疏浚底泥用作绿地用土是具有资源化价值的底泥消纳适用途径,为分析此途径的可行性。选择上海市典型中度污染河道底泥作了植物生长相关理化性质和重金属污染特性(总量、浸出液浓度、分级提取比例分布)分析,并据此讨论了此类(中、轻度污染)疏浚底泥的绿地利用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度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的植物相关特性为:速效植物养分含量高,但阳离子交换容量低;总溶解盐含量高,但苏打盐和氯化钠含量低:重金属总量和浸出液重金属浓度低于国家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限值,但Pb和Cd的可交换态比例较高(24%和62%)。底泥综合理化性质的分析结果:中度以下污染程度的上海市河道疏浚污泥具有作绿地用土必须的植物相容性,可用作绿地用土:但底泥的保肥能力较差,作绿地用土初期宜种植速生、需肥量大的植物,以控制植物养分流失;对于重金属、尤其是可交换态比例高的重金属溶出造成的环境影响,宜采用底泥施用量控制等手段对其不利影响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