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某电厂利用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对420t/h锅炉燃烧器进行的低NOx排放改造情况,对锅炉改造前、后的NOx排放浓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锅炉实施低NOx改造后,NOx排放浓度明显下降,但锅炉热效率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玉环电厂1 000 MW机组降低Nox排放的技术分析与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玉环电厂采用PM型燃烧器和MACT分级燃烧技术,降低了NOx生成量.预测不同负荷下的NOx排放浓度,对照《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分析玉环电厂的环境性能,为其他电厂降低NOx排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NOx是燃煤电厂烟气排放三大有害物(SO2、NOx及悬浮颗粒物TSP)之一。从污染角度考虑的氮氧化物主要是NO和NO2,统称为NOx。介绍了NOx的生成机理,即热力型NOx和燃料型NOx,前者由参与燃烧的空气中所含的N2生成,后者由燃料本身的氮元素生成。分析了低氮燃烧技术、SCR烟气脱硝技术、SNCR烟气脱硝技术及SCR+SNCR组合式等NOx控制技术。其中,在燃烧过程中降低NOx生成的主要手段是采用分级燃烧,降低燃烧区域的氧浓度和降低火焰温度;在燃烧后可采用烟气处理技术降低烟气中的NOx含量。  相似文献   

4.
利用循环流化床试验平台分析稻壳混煤燃烧对NOx 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贫煤混合稻壳后燃烧,当燃烧温度恒定时,NOx的排放量随着燃料中稻壳所占比重增加而降低;当燃料中稻壳所占比重恒定时,NOx的排放量随着燃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火电厂NOx污染排放控制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NOx的排放控制是火电厂未来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从控制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以及在燃烧后脱除烟气中NOx两个方面探讨了减少NOx排放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6.
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简述了自然界氮氧化物的来源及其对环境的危害,重点介绍了燃烧过程产生NOx的3条主要途径,详细介绍了NOx的生成机理,可作为控制NOx排放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Fluent软件对某电厂1160t/h锅炉的燃烧过程和NOx生成特性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调节风煤配比来改变燃烧区域风粉的混合以及燃烧区内的气氛,得到炉内C(s)、CO2、CO、O2、H2O(g)的浓度分布和NOx生成特性。对于煤粉的燃烧特性而言,NOx的来源依赖于煤中氮的析出和氧化。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煤量变化率直接影响燃烧生成物在锅炉中的分布,从而影响NOx排放浓度。随着煤量变化率的增大,NOx的排放浓度先减少后增加,即燃料分级工况存在最佳风煤配比。从所计算工况的结果比较,得出了最佳风煤配比。  相似文献   

8.
针对燃煤电厂W型火焰无烟煤锅炉普遍存在的NOx排放浓度高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与一般燃煤锅炉所排NOx以燃料型为主不同,该锅炉所排NOx的主要类型为热力型,炉膛燃烧温度高是热力型NOx产生量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案例电厂煤质及炉型的分析找到了降低NOx排放的可行方法,对锅炉进行简单改造,掺烧烟煤可显著降低锅炉NOx产生量,通过试验确定掺烧烟煤的合适比例,为类似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流化床O2/CO2燃烧技术和化学链燃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2/CO2燃烧技术不仅能使分离收集CO2和处理SO2容易进行,还能减少NOx排放,是一种能够综合控制燃煤污染物排放的新型洁净燃烧技术。流化床O2/CO2燃烧技术将流化床和O2/CO2燃烧技术的优点结合起来,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化学链燃烧技术打破了自古以来的火焰燃烧概念,开拓了根除燃料型NOx生成、控制热力型NOx产生与回收CO2的新途径,是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创新性突破口。介绍了流化床O2/CO2燃烧技术和流化床化学链燃烧技术的原理和研究现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别,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锅炉燃烧中降低NOx的主要措施和几种国内外主要低NOx燃烧技术的脱硝原理.发展低NOx燃烧技术,对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级燃烧技术是较为成熟的电站锅炉降氮燃烧技术,通过将炉膛二次风重新分配,使燃料经历富燃料和富氧两个过程,有效抑制了NOx的形成.台山电厂2号锅炉是典型的亚临界汽包炉,应用分级燃烧原理的低氮燃烧系统,降低了主燃区的氧浓度和温度,将炉膛出口NOx浓度由400 mg/m3降低到150 mg/m3,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利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火力发电行业产排污系数核算”工作中现场监测得到的数据,首次采用偏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固态排渣煤粉炉中机组规模、空气过剩系数、煤中挥发分和发电负荷率等因素对NOx产生浓度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结论:NOx产生浓度与前三种因素存在显著的相关。而与发电负荷率的关系受锅炉是否采用低氮燃烧技术的影响。空气过剩系数越大,煤的挥发分越高,NOx产生浓度越低;采用低氮燃烧装置的锅炉中,机组规模越大,产生的NOx越少,且对于同一锅炉来说,NOx产生浓度随着发电负荷率的升高而增大;未采用燃烧控制的锅炉中,机组规模越大,NOx产生浓度越高,且与发电负荷率不相关。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控制燃煤电厂固态排渣煤粉炉NOx排放的优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W火焰炉低氮燃烧改造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黔北电厂1~4号W火焰锅炉实际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得出NO。排放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1—4号机组W火焰炉低氮改造的方案,即在拱下燃烧室内组织大回流长火焰燃烧方式,并通过SOFA风形成炉内深度空气分级低氮燃烧。同时针对1、2号炉和3、4号炉各自特性提出具体的改造方案,保证在锅炉效率不降低的条件下,1~4号W火焰锅炉的NOx排放浓度不高于850mg/m3,从而为W火焰锅炉低氮燃烧改造提供可行性方案,保证W火焰锅炉下一步烟气脱硝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Co-firing of coal and paper mill sludge was conducted in a 103 MWth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sludge feeding rate on emissions of SOx, NOx, and CO.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show that emissions of SOx and Nx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sludge feeding rate, but CO shows the reverse tendency due to the decrease in combustion temperature caused by a large amount of moisture in the sludge. All emissions met the local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The combustion ashes could be recycled as feed materials in the cement manufactur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5.
以20台沸腾炉(功率小于等于60 MW)的燃料特性分析数据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燃烧过程中排放的颗粒物(PM)、SO_2和NO_x初始排放浓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了沸腾炉PM、SO_2和NO_x排放现状,探讨了我国中小型沸腾炉PM、SO_2和NO_x排放管理控制的潜力和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在锅炉运行负荷大于等于80%的条件下,中小型沸腾炉PM的初始排放浓度基本上不受锅炉出力、过量空气系数和燃煤灰分含量的影响;燃煤的硫含量越高,SO_2初始排放浓度越高;过量空气系数越大,燃煤挥发分越低,NO_x初始排放浓度越高.  相似文献   

16.
低NOx燃烧和排放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燃烧过程中NOx控制和烟气脱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以及同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同时脱硫、脱硝和无氮燃烧技术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