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防止并消除船舶排放油类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最大限度地减少船舶海损事故造成的污染,1973年10月8日至11月2日,国际海事组织在伦敦召开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会议,在《1954年国际海上油污公约》及其多项修正案的基础上制定了《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2.
国际海事组织的MARPOL73/78,全称为《经1978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或称《关于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1978年议定书》,简称《73/78防污公约》。按照该公约的1978年议定书第1条第2款规定:“防污公约和本议定书的各项规定,应作为一个整体文件来理解和解释”。这里的“一个整体文件”,应包括:《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共二十条法律条款,“关于涉及有害物质事故报告的规定”和“仲裁”两个议定书,以及公约附则Ⅰ、  相似文献   

3.
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简称《MARPOL 1973》)及1978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1978年议定书》(简称MARPOL 1978)是当今国际社会为保护海洋环境而签订的两个重要国际协定。两者合称《MARPOL 1973/1978》。一、《MARPOL 1973》的基本内容 《MARPOL 1973》是一个内容庞杂、技术性强及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国际环境保护协定。有正文条文20条,还有许多附则、附件、议定书等。五个附则有着许多防污的实质性规定,其主要者为《附则Ⅰ》及《附则Ⅱ》。《附则Ⅰ》为关于油类排放的规则,其要点有: 1.油类排放标准仍用《油污公约》1962年修订的规定,但每压载航次的排放总量降低了一倍,从1/15000降到1/30000。  相似文献   

4.
在防止船舶对海洋污染中,防止油类污染,始终处于最重要的位置。国际海事组织。1973年制定了《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1978年议定书对公约附则Ⅰ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正,已于1980年10月2日生效。此后,1984年、1987年、1990年、1991年和1992年修正案都对附则Ⅰ进行了修正,每次修正都增加一些新的内容,或是更严格的要求。如1992年修正案,增加第13F条、第13G条(油轮设双层壳)。又如修改船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邹凤泉 《上海环境科学》1991,10(6):37-38,45
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以及我国参加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及其1978年议定书》的规定与要求,我国船舶检验局分别于1986、1987年制订并颁布了《海船防污染结构与设备规范》和《内河船舶防污染结构与设备规范》。这两部规范实施至今已有三、四年了,上海市在执行船舶防污染规范的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能源的开发、利用,航运事业的振兴与发展,船舶的油类污染日趋严重,从而使船舶防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为此,笔  相似文献   

6.
船舶发生海难事故后,往往伴随着污染的发生。比如货舱和机舱内进水,船和油类的溢出等等。虽然73/78防污公约(第十一条)和我国的有关规定(海船防污染结构与设备规范2·1·5条)都对保障船舶安全或救助海上人命时,必需将油类或油性混合物排放入海作了《例外》的规定。但是,该项规定应理解为:首先为防止污染或将防止污染  相似文献   

7.
1.绪言 为了彻底消除有意排放油类和其它有害物质而污染海洋环境,并将这些物质的排放减至最低限度,国际海事组织(原海协)于1973年通过了”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简称MARPOL—73公约),在1978年的国际油轮安全和防污染会议上又通过对该公约修订和补充的“1978年议定书”(简称为MAR—POL-73/78公约)。在这一公约附则I中的第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海协制定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及1978年议定书》不久将要生效。为了使公约能够在我国得以实施,监察并处理各国船只在我国沿海造成的污染事故,保证我国领海及公海不受污染,必须使我国造船、港口、海运。司法及保险等部门的有关人员对该公约有全面、系统的了解。为此,上海海运学院受交通部环境保护办公室指示,初定于今年九月起举办《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及1978年议定书》专题讲座。该讲座每期招收学员50名,每三星期为一期,每星期举行讲座六次,每次以4小时为限。其主要讲课内容为:  相似文献   

9.
保护水域,防止污染,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船舶机舱舱水是污染水域的一个重要因素。早在六十年代,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IMCO)就相继召开会议讨论防止船舶排放废油造成海洋污染的对策。1973年海协又开会讨论修订了《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公约》,进一步严格规定了船舶排出水中含油量的标准。我国政府发布的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也严格规定船舶排放污水含油量不得超过10ppm。  相似文献   

10.
杜百铭 《交通环保》1998,19(3):33-35
介绍了《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及其1973年议定书》附则Ⅰ新增第26条有关《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的具体内容,阐述了国际海事组织为此制定的《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编制指南》的有关要求。  相似文献   

11.
国际海运组织制定了国际规则和标准,以防止与控制船舶的运行和事故造成的污染。近年来,国际海运组织更加强调已经制订的公约和其它文件在世界范围内的执行。只有在有效地执行MARPOL 73/78和其他的有关公约以后,船舶对海域污染的情况才能大量减少。  相似文献   

12.
《海洋污染的防止和处理》(适用于两年制“海事管理专业”) 防止由于船舶造成海洋污染。1973年防污染公约及1978年议定书的主要条文。1969年海上油污染公约及赔偿基金公约。伦敦倾废公约。装运油、气、化学品的船舶的基本知识。非政府组织,如国际海运协会、石油公司国际海运座谈会、国际油轮船东防污染联盟等、在防止海洋污染方面起的作用。国家和地区性的紧急防止海洋污染的计划。国际海事组织在建立防止油污染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73/1978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是目前世界上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的一项较全面的国际性法规。各国、各界对之均极为关注。随着它的专业技术附则的逐步得到承认、接受和付之执行、其效用亦日趋明显。现将各个附则的最近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三、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的国际公约和其它标准 1954年国际防止海洋油污公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海洋和海岸不被油污。为此目的,公约规定了离岸至少50浬的海域为不准排放油和油混合物(即含油量在100PPM以上的混合物)的禁区,规定对违法船舶处以罚款,并制定了要求船舶备有的油类记录簿的格式。 海协于1962年召开了一次国际防止海洋油污会议,修正了1954年公约。1962年的修正案提高了公约的要求,主要是扩大了禁区,禁止二万总吨以上的新船排放100PPM以上的油混合物,使公约适用于更小的油轮,即150总吨以  相似文献   

15.
《69年干预公约》和《73年干预议定书》是国际上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的两个重要法律文件。本文从制订公约和议定书的法律依据入手,对沿海国在公海上干预污染事故的权利及其行使有商船的豁免权、损失的赔偿和争议的解决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本文认为,我国应加入《69年干预公约》和《73年干预议定书》并列举了七条理由。  相似文献   

16.
第一条 为了认真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有效地防治船舶污染长江水城,按照《交通部长江航政管理局防治船舶污染长江水域暂行规定》和《内河船舶防污染结构与设备规范(防治油类部分)》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及其1978年议定书》(简称防污公约)中,公约第15条,议定书第5条规定:该防污公约要有15个国家参加;参加国所拥有的商船吨位总数要超过世界商船吨位总数的一半,这两项条件具备后,经12个月方告生效。  相似文献   

18.
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经1978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简称MARPOL73/78),包括5个技术附则:附则Ⅰ防止油污规则,附则Ⅱ控制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规则,附则Ⅲ防止海运包装或集装箱、可移动罐柜或公路及铁路槽罐车装有害物质污染规则,附则Ⅳ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规则,附则V防止船舶垃圾污染规则。其中附则Ⅰ和Ⅱ为强制性附则,缔约国加入MARPOL73/78吋,必须加人附则Ⅰ和Ⅱ;附则Ⅲ、Ⅳ和Ⅴ为任选附则,缔国可以选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船舶造成海洋污染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和危急的问题,正在增长着的防止海洋污染的需要导致通过了一系列国际公约。 经1978年议定书修正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即73/78MARPOL,要求缔约国提供足够的接收设施,以处理来自船舶的废  相似文献   

20.
石油作为世界上的主要能源之一,有相当一部分是用船舶运输的。船舶的运油活动带来了船舶排油或溢油造成海洋污染的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一系列的公约。这些公约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目的是防止或减少船舶排污和油污事件的发生。如1969年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件公约、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及1978年议定书。第二类,目的是赔偿油污事件所引起的清污费用和油污损害。如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简称69年责任公约)。但是,69年责任公约并不能在所有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