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4月1日起,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将正式生效.与现行的法律相比,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在法律层面上将节约资源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在法律调整范围和可操作性上都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每月动态     
《大气污染法(修订)》、《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等列入《国务院2009年立法计划》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2009年立法工作计划》(以下简称《工作计划》)。按照《工作计划》,今年,《大气污染法(修订)》、《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将制定、修订,或提请全国人大委员会审议。按照《工作计划》,为了规范能源开发利用和管理行为,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今年将提请审议《能源法(草案)》。为了加强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今年将制定《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按照《工作计划》,国务院今年还将制定、修订一些与能源、资源和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或提请全国人大委员会审议。其中包括,《煤炭法(修订)》、《矿产资源法(修订)》、《节约用水条例》、《太湖管理条例》、《湿地保护条例》、《排污许可证条例》、《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条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条例》、《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和《极地活动管理条例》等。  相似文献   

3.
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相关配套措施也将很快出台,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将迎来艳阳天,权威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可再生能源法》将催生千亿市场。《可再生能源法》是我国诞生历程最短的一部法律,其中的“强制上网、税收优惠”等条款均会对我国能源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这部法律表明中国政府已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增加能源供应、保护环境、消除贫困的重要举措来实施。发展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发展可再生能源更是能源消耗“内忧外患”大环境下的必然趋势。可再生能源: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动力@高宇雷 @晓张…  相似文献   

4.
作为能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德国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其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国政府认为,发展可再生能源对保证能源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把握技术革新先机都至关重要。德国2004年8月生效的新《可再生能源法》对2000年出台的类似法律进行了修订和补充,保证20年内为可再生能源电力给予一定的补偿。新法规明确提出,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20%。德国2004年还新出台了市场刺激措施,用优惠贷款及补贴等方式扶持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德国联邦政府曾从长远出发,制定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未来投资计划》,迄今已投入…  相似文献   

5.
中国动态     
《绿色视野》2014,(5):4-4
正环保法修订通过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日前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法律将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环保法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  相似文献   

6.
《环境教育》2009,(6):27-27
我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匮乏,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又使得能源浪费十分惊人,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并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逐步突破这一瓶颈,2008年4月1日,国家颁布实施新的《节约能源法》,它的一个标志性意义是:节约资源从此被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节约能源法》指出,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不是要抑制和减少人类的生产、生活需求,其关键是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二十五年磨一剑。在法治中国的大背景下,历经两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审议;两次公开征求意见;整部法律只有两条一字未动;首次将按日计罚、持证排污等写入法律。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新《环保法》"),立法理念新,监管机制广是该法的突出亮点。人们常说,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一"亮  相似文献   

8.
陈倩 《中国环境管理》2022,14(1):123-129
我国2020年《能源法(征求意见稿)》的立法目的在结构层次、推演逻辑等方面均有不足,无法统摄整个能源立法实践,极大影响了能源法的立法质量。不同的立法目的产生不同的法律实效,我国能源法的立法目的不仅取决于能源法的位阶,而且必须以实现“双碳”目标为价值指引。能源法需要遵循从“理念”到“价值”再到“目的”的推导逻辑,从形式诉求和实质要义出发,设置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的立法目的条款。  相似文献   

9.
《环境教育》2011,(11):100-100
张胜云,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木瓜煤矿矿长,他担任矿长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节能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的《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和有关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决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在推进企业全面推进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1.
杨朝飞 《绿叶》2010,(9):13-20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我国现行《环保法》的“空心化”问题日益突显.许多理念、制度和措施明显过时,其修订势在必行。修订《环保法》,一定要查明、保留、发展、突出《环保法》为其他法律所不能替代的特殊功能,加强规范和监督各级政府环保履职的制度建设,填补我国环境保护部门法在法律关系主体覆盖面上不平衡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9,19(1):32-32
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国务院2009年立法工作计划》(以下简称《工作计划》)。按照《工作计划》,今年,《大气污染法(修订)》、《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将制定、修订,或提请全国人大委员会审议。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国务院2009年立法工作计划》(以下简称《工作计划》)。按照《工作计划》,今年,《大气污染法(修订)》、《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将制定、修订,或提请全国人大委员会审议。  相似文献   

14.
要闻     
《环境教育》2014,(5):39-40
正新环保法对污染企业罚款上不封顶4月24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这部法律增加了政府、企业各方面责任和处罚力度,被专家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新环保法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新环保法还着手加大惩罚力度,对污染企业按日连续计罚,罚款将上不封顶。(央视网)北京东京拟合作治理PM2.54月26日,东京都知事舛添要一结束为期三天  相似文献   

15.
《环境教育》2007,(10):10-10
中国的环境立法源远流长。现代意义上的环境法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很快。1979年中国通过了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1997年3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增加了有关“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规定。自1949年新中国成主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了多部环境保护法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二十五年磨一剑。历经两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审议;两次公开征求意见;整部法律只有两条一字未动;首次将按日计罚、持证排污等写入法律。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相比较老的《环保法》仅六章四十七条,修改后的《环保法》扩容到七章七十条,立法理念新,监管机制广是新《环保法》的突出亮点。变化最为明显的是立法理念的创新。1989年的老《环保法》还是经济优先,促进经济发展。新《环保法》提出了生态文明,围绕生态文明进行制度建设,围绕生态文明采取  相似文献   

17.
资讯     
<正>政策可再生能源法细则将出台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任东明透露,《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与此前的法案有了显著的变化,相关的配套细则亟待出台。主要的配套细则有《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管理办法》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管理办法》。任东明在搜狐绿色举办的绿色竞争力营销讲堂中披露了上述信息。  相似文献   

18.
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现将全文刊登如下。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与1979年试行版和1989年版的环保法相比,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对传统的环境教育的认识、地位、作用和途径都作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法律表述。公开和参与取代了环境教育1979版的环保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环境教育工作进行了规定。如第八条把"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协调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事业"作为各级环境保护机构的一项重要职  相似文献   

20.
邓旸 《绿叶》2011,(1):24-29
《环保法》应当在法律上明确环保职能及其履行不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而是各级政府和政府各个部门的共同责任。在修订《环保法》时,应当吸取现实的经验和教训,将有名无实的"统一监督管理,分工负责"制改为"综合协调,分工负责"制,让环保部门摆脱"说了不算’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