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环保产业》编辑部 《中国环保产业》2008,(1)
2008年4月1日起,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将正式生效.与现行的法律相比,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在法律层面上将节约资源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在法律调整范围和可操作性上都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中央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是继 1995年后的第二次全面修改。新法在条款和内容上都做了很大改动,法条由原来的 50条增至 72条,原法条一半以上都进行了修改。这是我国依法防治大气污染的又一重大进展,充分体现了国家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和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的决心。在修改的内容中,新增和修改的几项重要制度尤为重要。现评析如下: 一、实行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和许可证制度 原法 (指 1995年《大气污染防治法》,下同 )是以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控制为基础的。但随着经济发展,单靠浓度控制… 相似文献
3.
2014年4月24日.《环境保护法》修订案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至此,从2011年开始启动修订进程后围绕该法修订所引发的各种争议和博弈,也终于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法》的修订重在提高立法质量,其修订目标显然应该聚焦其应有的和可能的功能定位进行适度拓展,既维护与环境有关的社会秩序,也维护环境—社会系统秩序,同时应尽量避免条块化倾向,健全强化责任追究机制。《环境保护法》修订的现实选择是修改为环境保护基本法,明确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监管体制,理顺相关部门的权责关系。 相似文献
5.
达到环境保护目的的根本方法不是依靠科技进步,而是依靠生产方式、发展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转变,即从传统的工业文明转变到生态文明。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各种制度的建立、经济的转型、生产方式乃至意识层面的转变都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国家应加大对有关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的支持与投入。对《环境保护法》中有关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条文修订的历史分析可以清楚地揭示立法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公众参与制度是《环评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目前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实施公众参与制度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土地沙化是我国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土地沙化及治沙活动的特点决定了预防为主原则的重要性。《防沙治沙法》专章规定了土地沙化的预防。本文着重论述了该原则确立的原因,具体的法律规定,并针对其立法缺陷提出了法律完善的建议和保障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环境执法监督体制的弱化,从理论根源上讲,源于公共利益规制理论的人性预设理论基础。而以委托-代理关系重构社会公众与各级环境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则可以突破这一主体预设的局限,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一局限所带来的激励不足和监督乏力等问题,是我国今后建构环保执法制度的应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环境法仰仗经济建设、重视政治建设、珍惜文化建设、强调社会建设、凸显生态文明建设,与"五位一体"理论密切关联。作为环境保护领域基本法的《环境保护法》,其修订的历程、文本的变化,体现了环境法领域对"五位一体"理论的理解和追寻;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更加契合"五位一体"理论,然而仍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新《环境保护法》实施这一外生事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个方面实证检验了政治成本对重污染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相比于非污染企业,重污染企业面临更高的政治成本,其进行了显著的向上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向外界传递了企业未来发展良好的信息。上述研究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表明:①基于产权性质的分析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在非国有企业的子样本组中更为明显;②基于企业规模的分析表明,小规模重污染企业更倾向于进行向上应计盈余管理,但不同规模重污染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没有显著差异;③基于市场竞争程度的分析表明,高市场竞争环境下的重污染企业更倾向于采取向上应计盈余管理,低市场竞争环境下的重污染企业更倾向于进行向上真实盈余管理;④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的重污染企业倾向于向上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本文研究结论与西方的“政治成本假说”并不相符,为中国情境下的“政治成本理论”发展提供了另一种证据,同时为进一步加强新《环境保护法》的环境规制效果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环境保护法》在立法理念的生态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完善方面都有长足进步,基本符合新时期环境、资源和生态保护领域基本法的要求,有诸多亮点。但是,从环境资源法的发展趋势——从"重在利用或重在资源、反污染"的环境法制转向"重在系统"的生态法制而言,存在"环境"的定义没有与时俱进、生态监管体制尚未厘清、自然环境及资源保护的规定仍不完善等不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