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县级环保部门处在环保执法工作的前沿阵地,是环保执法体系的基础。如何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是摆在县级环保部门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实施环境行政执法责任制是加强环保执法工作的有效措施。一、环境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含义环境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机关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即环保局,实施的范围是局内的承担行政执法职能的各科室(站、队)(以下简称职能科室),形式是在对全局各职能科室在进行职能分解的基础上,签订行政执法责任书,明确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年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的依据。概括地说,环境行政执法责任制(以…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在环保专项行动中,辽宁以危害群众利益的"老大难"环境违法问题为重点,以挂牌督办为抓手,瞄准构建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的目标,坚持"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方向,通过挂牌督办的探索,联合执法、社会监督、行政问责等环境执法手段得到完善,联合联动的环境执法机制逐步形成,环境执法队伍得到了锻炼,环境执法效能得以大幅度提高,强力促进了环保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公众参与在环境决策中的作用.但在现实中,公众参与普遍存在着"走过场"的情形,公众的意见往往无法被决策者认真考虑,更不要说被其采纳了.作者认为,就中国的环境执法而言,群众才是根本,群众才是基石.因此,重视公众视野中的环境问题,了解公众对于环境问题的真实看法,环境执法问题才能有的放矢,环境执法的效率才可能提高,中国的环境问题才可能真正得以解决.因此,作者以《北京公众视野中的环境问题与公众的环境意识》为题在北京地区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试图借此机会从源头上为政府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环境行政强制包括环境行政强制措施和环境行政强制执行.在基层环境执法实践中,环境行政强制措施尤其是环境行政强制执行存在许多困惑和问题,拓展环境行政强制措施,给予环保部门一定的行政强制执行权是提高基层环境执法效率和遏制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直接督查、直接曝光。"这是今年3月环保部在部署专项检查时提出的明确要求。按照这样的模式,6月25日,环保部没有通知当地政府,而是首次利用无人机对河北省石家庄市进行环境执法。这次大规模航拍共检查企业了254家。经初步判定,发现疑似存在环境问题的企业64家,主要问题有烟尘超标排放、烟粉尘无组织排放严重、脱硫设施及废水处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等。另外,还发现部分隐藏在山区的小作坊。这说明,"不通知地方"执法确实能够了解到真相。执法意义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过去不是这样,执法也要走程序。由于执法被事先通知,执法过程是按部就班地查资料、听汇报、看现场等,最后所检查到的,往往与真实情况相处甚远。原因就在于,被执法的地方负责部门、包括地方领导,为了不影响政  相似文献   

6.
浅谈当前我国环境执法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执法是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当前环境立法权威、环境立法之间的关系、环境立法内容、环境职能部门的权力配置、执法人员素质、地方领导、环境管理体制、环境执法的群众参与以及公民的环境法律意识等方面问题和障碍的分析,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环境是公共的,环境利益具有公众性。在环境执法中积极吸纳公众意见,是国家民主管理社会的体现。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的角色定位即:政府在环境执法中处于核心地位,拥有最终裁量权;企业是环境执法的对象;公众是环境执法的最终受益者。政府、企业与公众的沟通协调是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刘贤春 《环境教育》2014,(12):21-21
正近日,国办首次下发《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旨在加强基层环境监管执法,推进环境质量改善。这让基层环境监管执法倍增信心。当前的基层环境监管执法存在不良现象,影响着基层环境监管执法的健康前行,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当地政府干预。一些地方实现大建设大发展,不惜让环保让路,擅自降低环保标准,放宽条件。政府项目大多不受环保监管,对重点企业重点保护,搞所谓的"宁静生产日"、"效能提速",使环境监管执法有责难为。二是领导说情风  相似文献   

9.
从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信访投诉改善、公众评议3个维度,对东莞市环保执法"利剑三号"专项行动进行了绩效评估,结果表明,环保执法专项行动有效改善了重点监察区域的企业环保守法情况,降低了信访投诉案件的数量,但公众评议对于东莞市环境管理工作仍然不满意。建议充分利用地方环保立法权,增强环境监察力量,持续大力开展环保执法行动,加强普法等方面,解决突出环保问题,取信于民。  相似文献   

10.
王洛 《环境教育》2007,(10):43-44
"限批"不是目的,是手段,只是环境监管部门行政权力的最大化使用。中国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不在于一个部门的几次执法和几项新政策,而在于体制与法律的真正改革,在于公众监督力量的真正形成。新制度要经过多次博弈确立,每次"环评风暴"都是一场博弈,"区域限批"无非是更接近底线而已。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环境监察执法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监察执法是一种具体的、直接的环境保护执法行为。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为节能减排服务,环境监察执法工作必须着力于"活、细、常",即变"单"为"活",变"粗"为"细",变"指"为"常"。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 实施的两大战略之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以环境监 督执法管理作为保障,这一保障在我国加入WTO后显得尤为重 要。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树立执法权威,加强环境现场执 法监督工作,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决定将全国各级环保局(厅) 的"环境监理"类机构统一更名为"环境监察"机构,并进行 了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积极培养环境监督、环境执法和高级管 理人才的部署。但教育部现有的专业目录中没有"环境监察" 的专业名称,根据我们的申报,2004年年初,教育部高教司以 教高函(2004) 3号文批准武汉化工学院创办"环境监察"新 专业(专业代号081006S)。培养环境监察本科专业人才是高等 教育中一项全新课题,需要我们认真探索。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环境执法主要是在强制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但是从执法效果来看,缺乏长期性、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借鉴新兴的环境管理理念和美国环境执法的经验,建立起以服务为理念的环境执法体系。首先应该确定服务对象,其次应当明确服务内容,最后应该建立环境执法中的服务体系,从而通过服务使得环境执法机关与企业、公民获得环保共识,减少环保执法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威慑型环境执法模式在当前环境形势严峻的国情背景下是快速改善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生活福祉的利器。但对威慑背后内在机理的理解偏差加之执法固有的管理者姿态,使执法效能发挥不畅,挫伤企业守法积极性。环境执法除处罚违法,还应包括促成守法、推进企业守法意愿及守法能力的建设之意,唯此"一疏一堵"之间方能更大程度上发挥执法效能。当下,正需要梳理执法模式内在逻辑,丰富预设前提,多元化执法手段,增强信息交互能力,以更好实现环境执法的目的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军 《绿叶》2012,(1):52-58
政府、企业和公民是绿色转型的"三驾马车",当前中国环境问题的最大障碍是这"三驾马车"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政府虽然制定了非常多的环保法规、政策制度,但执法程序不够严格和法律体系不完善导致很多污染企业无视自身生产行为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倾向于通过缴纳罚款来逃避环境责任。在这种状况下,"绿色转型"很可能会流于口号和形式。打破这一困境,有赖于公众的积极参与以及政府对公众参与的鼓励与扶持,唯有联合政府和公众的力量,企业才会有动力实施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6.
移动执法系统是近年来部分地区用于现场执法的信息化系统。它在为现场执法提供便利的同时,亦收集了大量的一线原始数据。利用大数据,对移动执法系统积累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加工,有利于提高环境监管执法的精准度。本文简要介绍了全国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建设现状,提出了目前利用大数据在移动执法中的典型应用,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王俊 《中国环境管理》1991,(6):14-14,13
1978年,我国将环境保护的内容纳入《宪法》,1979年9月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一次会议讨论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奠定了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基础。十多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环境基本法与特别法相结合的环境法体系,并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与此同时我国环保工作者经过艰苦探索,在环境执法上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促进环境污染的防治,改善环境质量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在环境执法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方面。在这里笔者结合基层工  相似文献   

18.
<正>十年的环境监察执法一线,让王猛习惯了忙碌,他直言也有难的时候,但他克服困难的方法也简单:"家人支持是动力,单位同事是榜样。"王猛说得很坚定。王猛,一名不折不扣的80后"猛男",身材高大魁梧,用他的话形容,"我这身板就适合干环境监察。"除了身材"有料",这位小伙子的工作成绩也是可圈可点。就在2019年11月,他刚刚喜  相似文献   

19.
利用污染源企业用电环保监控技术,对污染源企业生产设备的用电信息、产能信息与污染治理设备用电信息、运行工况进行实时不间断监测,实现了辖区内污染源监管从人防到技防、从结果监测到"过程+结果"监测的转变,为环境监察人员提供了非现场执法的新模式,实现从随机执法到精准执法、非现场执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常成 《绿叶》2011,(4):21-26
环境信息公开不单单是信息的普及,它还能通过压力促进环境执法、动员公众对环境议题的支持等。新时代的经济社会条件对环境信息公开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信息公开也还面临着公开范围不足,例外情况过多等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