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清晨,我一出门,一股灰蒙蒙的气息扑面而来,能见度非常低。行人都纷纷戴起了口罩,小孩也都包裹得特别严实。到了校园里,同学们也都议论着天气,你一言我一语发表着自己的见解。还是经过老师的讲解,大家才明白:原来,这就是首都人民口中的雾霾。雾霾天气看起来像起了大雾一样,大雾是由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的,而霾  相似文献   

2.
幼儿期是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的养成期。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家长经常带幼儿走进大自然,增强幼儿热爱、尊重自然的情感。大自然在幼儿的眼里,绚丽多彩,神奇美妙。一朵小花,一只蝴蝶,一个鹅卵石,都能激起孩子喜爱愉悦的情绪。雨过天晴,家长可带孩子到户外散步,感受空气的新鲜;周末,带孩子到海边捡贝壳,在沙滩上追逐嬉戏,感受水的特殊魅力;假日,领着孩子到乡下走亲访友,让幼儿观察农作物,认识家禽家畜,感受农村的朴实和丰厚。在与自然的交往中,他们对…  相似文献   

3.
正1994年夏天的北京街头,忽然出现了一群捡垃圾的外国孩子。他们在外籍老师的带领下,手拿着长夹子,一下一下地把丢弃在街头的垃圾捡起来集中处理。当时的中国人,理所应当地把捡垃圾归口到环卫系统,当得知这支捡垃圾的"专业"队伍来自北京的一所国际学校时,人们既感新奇又感不解。新奇的是,外国孩子居然跑到中国来捡垃圾;不解的是,捡垃圾这样的事情有多大意义,还值得在异国他乡也不放弃?就在中国人对此事街谈巷议的同时,一个国际  相似文献   

4.
<正>一群年轻人上地铁脱裤子,上身冬衣紧裹,下身短裤贴身。公共场所之地,怪异举动引来诧异目光。小孩问母亲:阿姨、叔  相似文献   

5.
陈勉 《环境教育》2015,(Z1):107
<正>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经常可以在大街小巷一些偏静处的墙壁上看到这样的告示:此处禁倒垃圾。但颇具讽刺色彩的是,往往就在这个告示下面,堆满了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的垃圾,特别是在夏天,还能看得见苍蝇在上面翩翩起舞。我也悄悄观察过,倒垃圾的不只有大人小孩,连过路的行人也随手把垃圾扔在那。公正地说,大部分市民还是讲究卫生的。要不大家怎么会把自个儿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将垃圾一袋又一袋地提出来扔掉呢?他们也知道需要一个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嫁在日本的二表姐和日本姐夫回娘家探亲,带了个日本小孩过来,说是日本姐夫亲戚家的小孩,对中国很感兴趣,就一起带过来了。二表姐、姐夫和日本小孩都借住在我大表姐家,因为大表姐家儿子和日本小孩差不多大,可以做个伴。这个日本小孩叫俊夫,刚上小学1年级,看起来憨憨的长得挺秀气,戴个眼镜,颇像《机器猫》里的康夫,会说几句中文。第一次到陌生的国度,见了这么多说话听不懂的生人,俊夫有点紧张。但看到我们亲切的  相似文献   

7.
2003年1月6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京发布了6项工业企业取水定额国家标准,分别为:《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GB/T18820—2002),于2003年1月1日开始实施;《取水定额第1部分:火力发电》(GB/T18916、1—2002)、《取水定  相似文献   

8.
《绿色视野》2013,(2):15-19
“宣城是文明的:每一条街道都很干净,很少见到有随地的垃圾。宣城是韵致的:树是那样的绿,水是那样的清,天是那样的蓝,山是那样的幽……”这是去年一位家住河北保定的家长送小孩去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上学,在亲历了宣城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后有感而发写下的文字。  相似文献   

9.
<正>②4月16日,河南洛阳老君山。一名"蜘蛛侠"腰间系着线绳,冒着5级大风攀爬在海拔2000多米笔直的悬空栈道下捡拾垃圾。遇有落石,他用双手护住头部,找石头缝下躲避。游客比较多时,下面的垃圾也多,基本上隔三五天捡一次垃圾,下去一次得一个多小时,远的话八九十米。一次捡垃圾编织袋五六袋,最少也得两三袋,一  相似文献   

10.
钱夙伟 《环境教育》2014,(10):19-19
正"捡垃圾换门票"是湖北恩施大峡谷景区2014年十一黄金周推出的活动,游客在景区捡拾一斤垃圾,在出景区的时候就能换取下一景点的门票一张。据称和每天三万多人的游客量来比较,来这里用垃圾兑换门票的人并不是很多。但通过在景区里的宣传,很多游客主动准备起了自己的垃圾袋。捡垃圾最多的一名游客,半天的时间里在景区捡了8斤重的垃圾,送到了回收点。当然,对于不少游客,并非是为了一张门票才去捡垃圾。一位游  相似文献   

11.
<正>他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公益事业中来。大家携手同行,引领公众践行生态环境责任,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在山东禹城,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脸膛黝黑,虽年逾五旬,但说话浑厚有力,做事干净利落,典型的山东大汉形象。他虽然看上去有点"粗线条",心却软得很。无论谁家遇到困难,他都有求必应,有时候忙起来都顾不上吃饭。他每天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一群人走街串巷到处"捡垃圾",逢  相似文献   

12.
油田高盐浓度废水对其生化处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油田压裂液废水中的盐浓度对生化处理系统的影响,对生化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生物学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废水中盐浓度低于2.5×104mg/L时,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对COD的去除率可稳定在92%左右,污泥活性良好;当废水中盐浓度达到2.5×104mg/L时,污泥活性开始受到抑制,COD去除率急剧下降(稳定在80%左右);当盐浓度达到3.5×104mg/L时,COD去除率下降到60%左右;当废水中盐浓度达到6.0×104mg/L时,污泥活性系统趋于崩溃。  相似文献   

13.
<正>葛玉修明白:如果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必须要有政府、公众、个人的参与,只有动员大家的力量,才能切实地、真正地做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一年有365天、52周、12个月,即使每周做一次环保公益讲座,10年才520余场;即使每月做一次环保公益讲座,20年才240场。而他,中国生态摄影家葛玉修17年来(2002年开始至今),已在全国各地做了550余场环保公益讲座。  相似文献   

14.
<正>您好!我最近遇到一件事情想跟您聊聊。今年9月,我的孩子上小学了。开学后,孩子背回来一堆新书,还捎回来一个学校给家长的通知,让家长帮孩子把新书都包上书皮。开始我还以为随便包个书皮就行了,一打听,学校的要求是每本书都要包上那种商店里买的塑料书皮,而且必须是新的。我算了一下,光包书皮这一项,花费就要几十元。  相似文献   

15.
<正>讲述人:梁磊年龄:28岁外出打工时间:4年现在打工城市:深圳上学没有优势可言,深圳这边的小商贩或者捡垃圾的都可能比你挣得多。只不过,那是力气活。我2006年重点大学毕业,学机械制造专业。当时已经扩招,所以我们是"先毕业,后失业"。毕业后换了不少单位,先在安阳一个私人企业,生产光盘的厂子,与香港合作,摇身一变,成外资了。我一个月2500元,拿那边的工资却被派到东莞干活。刚毕  相似文献   

16.
目击     
《绿叶》2007,(Z1)
浙江:最大矿山复绿工程完工2007年1月30日下午,目前浙江省最大的定海区庆丰采石场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完工。该工程采用当前国内先进梯田永久性喀土吹附技术,复绿播种面积达70000平方米,预计今年春天将开始发芽生长。乌克兰基辅:大气污染严重据乌克兰卫生和医用生态学会研究表明,乌克兰目前没有一座城市符合大气卫生要求。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乌克兰基辅受到严重的大气污染。兰州:志愿者母亲河边捡垃圾2007年2月4日,甘肃省兰州市60多名通过网络召集的志愿者带着家人和孩子来到黄河边捡拾垃圾,并向市民倡议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  相似文献   

17.
正合肥市使用循环教材一年后,针对师生和家长反馈的一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合肥市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张承冲,他表示,看好循环教材未来的运行。问:合肥市使用循环教材一年来,总体情况如何?答:总体情况很好。国家从2007年开始,对农村实行教材免费的政策,这两年教材免费政  相似文献   

18.
环保知识     
专家小组认为邻苯二甲酸酯用于玩具增塑剂是安全的  消费品安全委员会 (CPSC)组织的 1个专家小组得出结论认为聚氯乙烯增塑剂二异壬基邻苯二甲酸酯 (DINP)对人群不构成危险 ,虽然在动物试验中DINP会致癌和生殖器官变形 ,但人群接触量非常低 ,不会有这种危险。DINP用作聚氯乙烯 (PVC)玩具和其他产品的增塑剂 ,每天玩玩具 3h的小孩的最大接触剂量可达每天每公斤体重0 2 8mgDINP ,而可接受日摄入量是每天每公斤 0 12mg ,因此对每天玩 75min以上的小孩可能有危险 ,但对大多数小孩 ,接触PVC玩具基本上不会…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父母,我们肩负着养育另一个生命的崇高使命,现在却几乎都是无证上岗——从没受过关于怎样做父母的"岗前培训"。因此,身为父母的"在职培训"(包括自学),什么时候开始都是必须的。每次家长课堂后,都有家长跑过来,希望我也能给他们的孩子上上课。咨询室里,许多父母抱怨孩子"不像小时候那么听话了";他们把孩子带来咨询室,期待我能让孩子重新变得"听话"。我总会问他们:  相似文献   

20.
微博     
正@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通报全国医疗废物、医疗废水处置和环境监测情况】截至2020年5月4日,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为6114.8吨/天,相比疫情前的4902.8吨/天,增加了1212.0吨/天。(5月6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呼吁大家采取行动,遏制自然界不断加速的物种丧失和自然栖息地的退化。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