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网上与情     
《环境保护》2007,(7B):87-87
对中国的环保事业而言,政府执法,舆论监督和公众参与三者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媒体作为舆论的代言者,有着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在舆论监督越来越重要的时代,第四媒体网络在新闻舆论监督中也正发挥着越来越强大的作用。鉴于此,本刊从本期开始,新增“网上舆情”栏目,刊登与每期内容相关的广大网民的意见,用以加强公众与政府等相关部门的交流。[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政府公开环境信息,是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的重要前提。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公众维护自身基本权利的意识越来越高。因此,政府应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以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本文通过简要概述公众环境知情权的基本含义,阐发笔者关于公众环境知情权的保障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廖敏利 《环境》2012,(Z1):177-177
在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和网络媒介、手机媒体等新兴媒体越来越深度介入的现阶段,如何认识、把握并有效引导公众舆情,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级地方政府、各部门乃至每一个党员干部职工都必须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本文主要从三方面阐述面对突发环境事件,应做到及时准确公开信息、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正确引导公众舆论等。  相似文献   

4.
芮元鹏  江河 《环境保护》2016,(23):38-39
政府在环境监管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受行政资源约束等因素影响,监管能力存在局限性,亟需探索建立新的环境监管模式,保障环保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文章认为应探索建立起政府、市场与媒体三方共同监督、协同治理的长效机制,对环境问题进行全程有效监管。建议政府应始终作为环境监管的中流砥柱,不断完善治理能力和体系的作用;市场需充分发挥激励机制,成为环境监管的价值准绳;媒体应有效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成为环境监管的良知之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突发事件对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而,公众开始主动介入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但是,由于我国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呈现着模式化的现象,由此而严重制约了公众的知情权,使媒体的公信力下降,造成了公众和媒体双双被动的局面,这在马航失联事件中显现尤为突出。为了突破这种对突发事件报道的模式化思维,我国媒体在汲取外媒有益经验的同时还要注重结合自身条件加强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当下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而且希望参与到与自身相关的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当中,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越来越被频繁提及。公众参与是环评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环评过程中公众参与现状出发,分析现阶段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以求完善我国环评参与制度,真正发挥公众参与在环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微博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成为信息流通和意见聚合的重要平台,在微博平台形成强大的舆论场域,舆论监督现象凸显。本文分析了微博舆论的生成机制及其产生的舆论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央苏区时期苏维埃政府之所以被誉为"真正的空前的廉洁政府",与当时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舆论监督有很大的关系。以《红色中华》为代表的媒体,对贪污腐化、铺张浪费、官僚主义、官商勾结等行为进行了监督和批评。《红色中华》的舆论监督具有栏目设置丰富、监督范围广,报道短小精悍、直截了当,以理服人、话语平等,领导带头、群众参与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是法律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权利和义务,作为社会的瞭望哨,新闻媒体本应积极正确地履行舆论监督职责,有效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然而去年4月份,《京华时报》却卷入了与农夫山泉的纷争,终因舆论监督失范而导致公信力及媒体形象严重受损,该事件一度成为舆论的焦点。本文就《京华时报》对农夫山泉的舆论监督失范之处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新闻媒体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对完善中国环境治理机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人们意识到信息公开对于完善环境管理机制、克服执法不严、违法成本低等强大阻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为系统地评估各地政府部门对相关法规的执行情况,2009年6月3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与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公众旱灾风险认知的灾害风险沟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风险防范中,风险沟通被作为一种工具以提高政府与公众风险消息交流成功的概率。公众的风险认知情况是影响灾害风险沟通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洞察到公众对风险的感知与理解,有效的风险沟通几乎是不可能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和评价了公众的旱灾风险认知水平,针对性别、受灾经历和风险消息传播媒介等对公众风险认知...  相似文献   

12.
<正>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是我国主要电力来源之一,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核能事业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涉核项目的公众沟通工作也面临新的形势。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核电企业、行业协会、媒体等对涉核公众沟通工作日益重视,也做了大量的涉核公众沟通工作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修订《环境保护法》将"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作为新法七章之一,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在保障公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并加快成为环保部门把握环评质量及体现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抓手。然而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践中,公众参与执行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公众参与有效性得不到充分体现,为此,本文尝试通过分析目前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提出一套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供广大环评工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深秋入冬时节,北京等城市连续遭遇大雾弥漫天气,引发网民对空气质量的担忧,细颗粒物PM2.5也由此进入公众视野,成为网络微博和媒体热议话题.回顾整个事件,对媒体网络的舆论焦点与走势进行梳理,从最初网民的意见释放,到媒体持续关注再到政府积极回应,媒体与网络关于让监测数据与公众对空气质量主观感受一致起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将PM2.5入强制性污染物监测范围等热点问题的激烈讨论,一步步影响着政府的决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百度指数工具对环境税的关注度开展研究,研究发现环境税的公众搜索指数和媒体指数呈波动变化趋势。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影响环境税关注度的因素,包括年度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政府重要文件、重要研讨会、环境税相关领导人讲话、智库观点、名人言论等。最后,本文提出了提高环境税关注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环境导报》2002,(5):I001-I004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我省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以及“各部门分工负责、企业治理、环保监管、公众参与、舆论监督”的环境保护运行机制,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  相似文献   

17.
《扬子晚报》的"扬子时评"版是该报最有特色的部分。"扬子时评"刊登的新闻评论能够站在百姓的立场,关注社会热点,褒贬现实,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求。本文分析了《扬子晚报》如何从平民角度出发,发挥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职能,及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政务微信公众号凭借即时性、互动性、信息推送快捷性等优势,在地震震情信息发布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传播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27个省级地震局认证的地震政务微信公众号作为研究对象,利用WCI指数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影响力进行量化分析,再对公众号的不同文章类别进行数据挖掘,最后提出了地震政务微信公众号影响力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谣言对公众的影响巨大。公众易接受谣言的重要原因在于群体心理易接受和传播谣言,法律惩罚机制的缺失对造谣者威慑力不足,公民的自身修养与科学素养整体待提升。培养理性守法公民,建立公众与政府的互信关系,发挥第三方主体的作用,建立快速有效的惩治机制,可使公众远离谣言。现在到了该强调公民责任本位的时刻,需要的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探讨,更是生活中的践行。  相似文献   

20.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现代政府治理的主要课题。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对公众的影响越来越深,政府和公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他们不断地参与到环境保护运动中。政府和公众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有不同的利益诉求。由于信息交流的不顺畅,政府和公众在环境保护参与中进行着博弈。在博弈的过程中,博弈的情景不断变化,政府和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在不断地变化,他们采取的策略也不断发生变化,他们之间的博弈从合作博弈到非合作博弈再到合作博弈,不断循环,从而达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