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园园 《环境教育》2004,(11):66-67
淮河水污染治理始于1994年,是我国“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的第一战役,从此揭开了我国大规模向水污染宣战的序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洽淮十年来,沿淮四省采取了结构调整、工业污染防治、污水处理厂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一系列措施。总体上看.沿淮四省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淮河流域排污总量有所下降,水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过去淮河流域高速度的污染趋势得到初步遏止.十年淮河治污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淮河,中国第三大河流。它以博大的胸怀汇流纳川,养育着两岸1.7亿人口,曾经哺育了孔子、孟子、老子、座子、墨子,闪耀过伟大文明之光。自南宋初(1128年),黄河南徙,侵夺淮河下游河道,从此洪、涝、旱灾频繁,淮河流域的百姓深受其害。新中国建国之初,中央政府把淮河列为第一个治理的大江大河。到20世纪末,淮河水惠基本得到了控制。然而,水患甫平,污惠又起。1988年到1994年,淮河流域多次发生大规模污染事故。1995年,《淮河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问世,这是我国中央政府第一次为一个流域水体污染治理制订法规;从此拉开了淮河治污的序幕。为了淮河治污,从国家财政到企业、个人,为淮河变清投入的资金、牺牲的利益远不止数百亿元。然而,10年过去了,生态灾难的噩梦似乎依然徘徊在淮河两岸。  相似文献   

3.
唐德明 《绿色视野》2009,(10):34-37
安徽省六安市地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境内地表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淮河干流在境内长达125公里,约占淮河总长度的12.5%。八淮一级支流有史河、沣河、汲河、淠河、东淝河,五条河流由东向西排列在淮河南岸,杭埠河、丰乐河两河流由西向东进八长江流域的巢湖.沿淮城东湖、城西湖、瓦埠湖三大湖湖区面积434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4.
《绿叶》2004,(4)
最近,国家环保总局派出3个督察组,赴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沿淮四省进行暗查。调查结果显示,淮河工业污染出现一定反弹,一些支流污染相当严重。淮河污染反弹让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这条关系到1.3亿群众生活的河流:淮河,何去何从?本刊编发的这一组由环保志愿者霍岱珊追踪拍摄的淮河生态照片,再现了淮河污染反弹后的触目惊心,同时也表明综合治淮的不可暂歇和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淮王鱼,素有“水中活化石“之称,因淮河水质污染和过度捕捞,这一名贵鱼种濒临灭绝。为拯救这一珍稀鱼种,安徽凤台农民詹可和把多年积攒的钱拿出来,又四处筹资,投入上百万元模拟淮王鱼天然生存环境建立了繁育基地。他潜心研究淮王鱼人工繁育技术,经过反复试验,最终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4年5月,淮河流域第一次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经过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河南、安徽、山东、江苏沿淮4省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全流域1亿5千万淮河儿女艰苦奋斗,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到1997年底,流域内工业污染企业已基本实现达标排放,顺利完成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中规定的淮河治污的第一个目标。现将近4年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简要回顾如下:一、淮河基本扭况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流经河南、安徽、山东和江苏4省,流域总面积ZO多万平方公…  相似文献   

7.
入海排污口是海洋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做好入海排污口监测工作是掌握污染物入海状况的基础和前提。新形势下对入海排污口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得入海排污口监测工作中一些问题凸显出来。针对入海排污口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监测能力、完善自行监测与信息公开、建立智能管理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黄河的四季     
秦延安 《绿叶》2022,(8):24-29
<正>春在兰州,春天最先绿的是黄河的水。车一进入兰州,我便被那一河绿水吸引住了眼球。我在壶口听过黄河波涛,在东营看过黄河入海,我对黄河的黄一直是深信不疑的,但是在兰州,黄河用自己的最初面目彻底改变了我对它的浅薄认识。两山夹峙,将自东而西的黄河逼得狭长,如一条绿丝带系于细长的腰间,  相似文献   

9.
数字     
《环境教育》2013,(8):10-10
2800亩河南洛阳嵩县跨黄河、长江、淮河三大流域,黄河的重要支流——伊河从嵩县穿流而过,长江的二级支流白河和淮河的重要支流北汝河发源于嵩县南部的山地,生态地位极为重要。然而,在嵩县,个别矿产品加工企业大量毁林开矿,2800亩天然林岌岌可危。国家林业局有关人士表示,除非关系国计民生的工程,否则不可以占用征用天保工程的林地;天保工程区内不允许经营性的采矿,更不可以露天开采。  相似文献   

10.
污水围绕村庄,井水异味浑黄。这是记者对周营乡黄孟营村的第一印象。河南省沈丘县周营乡黄孟营村坐落于淮河最大的支流——沙颍河畔,大约从十几年前开始,这个村庄就开始被污水困扰。从此,饮用水安全问题成为影响当地村民健康的主要祸首。据当地村民孔贺勤说,她小时候身体  相似文献   

11.
徐刚 《绿叶》2010,(Z1):74-77
中国现状的一端是:生态脆弱与社会不公。在这精神和思想缺失的年代里,荒野是读本和拯救的圣地,我所想象的未来30年是保护荒野的30年。在江河阻隔与想象梗塞的技术劫持时代,为未来的绿色中国我有一个梦想:淮河两岸能否风光再现;黄河之水能否稍稍轻盈;秦岭将成为中国第一个中央国家公园,那里有一座中国山水大学——学子们不问利禄功名,一心求索山水,利万物而不争。  相似文献   

12.
徐刚 《绿叶》2010,(1):74-77
中国现状的一端是:生态脆弱与社会不公。在这精神和思想缺失的年代里,荒野是读本和拯救的圣地,我所想象的未来30年是保护荒野的30年。在江河阻隔与想象梗塞的技术劫持时代.为未来的绿色中国我有一个梦想:淮河两岸能否风光再现;黄河之水能否稍稍轻盈;秦岭将成为中国第一个中央国家公园,那里有一座中国山水大学——学子们不问利禄功名.一心求索山水.利万物而不争。  相似文献   

13.
《绿叶》2021,(5)
正黄河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走来,浩浩汤汤5464千米,一个"几"字流经9个省区,是我国第二长河。黄河从上古时期走来,一路跌跌撞撞,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历史文化遗产星罗棋布。黄河从字里行间走来,她水从天上来、远上白云间,她西来决昆仑、九曲万里沙,奔腾不息,入海不回。然而,黄河一直"体弱多病",生态本底差,水资源十分短缺,水土流失严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沿黄各省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伏牛山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伏牛山东西绵延几百公里,构成黄河、淮河和长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奇特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伏牛山的旅游业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开发.在对伏牛山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础上,阐述了伏牛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针对性地提出了开发设想,以便尽早使伏牛山成为我国中原地区旅游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5.
长江源头沱沱河岸的居民已不得不去矿泉水厂买水饮用;黄河逼高,改道之势亦在所难免;淮河流域石梁河水库的渔民已无鱼虾可捞,只能捞水虫换钱糊口度日。中华民族南有长江,北有黄河,中有淮河,这三河可谓是中华民族血脉所系的生命河, 保护三河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现在和未来。由作家哲夫撰写的《中国水环境危急报告》丛书,是对中华民族生存环境的三次生死访谈,更是对中国水环境的一次全面关照。哲夫以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在浊水中苦苦挣扎着的不幸的人们,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了那些图财害命的行为,热情讴歌了与之斗争的治污者,以及一群为民请命的记者们。这是一场清与浊、善与恶、文明与愚昧、进步与落后的长期斗争。  相似文献   

16.
(接上期)第四节公元1世纪的灾变及公元初至5世纪的回荡时期距今2100多年前,我国逐步进入一个灾变时期,其高潮是公元2年至57年间。据《汉书·地理志》载公元前132年(元光三年)黄河在观县(今山东清丰)决堤,“泛十六郡”,“东南注巨野,通于淮泗,”“人相食,方一二千里”。历时20余  相似文献   

17.
2007年7月28日在国家环保总局北京会议与培训基地召开流域检查会议,会上总结了流域检查情况和执法经验。根据总局领导指示,环境监察局于2007年3月至6月组织华东、华南、西南、西北、东北督查中心,抽调辽宁、浙江、四川等省部分地市环境监察骨干约50人对松花江、淮河、海河、黄河、长江及太湖流域进行环境执法检查。  相似文献   

18.
前沿 《环境教育》2006,(7):64-66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两年内两次因为工业污染威胁到了黄河.第一次,导致下游城市饮水受到威胁;第二次是为了"保卫黄河",大量污水"被迫"放入附近的农田,很多农民为此失去了耕地和家园,从此在无奈中开始守望.  相似文献   

19.
黄河九曲十八弯,甘肃南部的玛曲便是天下黄河第一曲。这里也是黄河的“蓄水池”。黄河在这里支流众多,其中一级支流有27条,二三级支流达300多条,这些支流均发源于阿玛尼卿山和西顷山南翼。据测量,黄河从青海门堂乡进入玛曲时水量只占黄河总水量的20%,而从玛曲县欧拉秀玛乡再返入青海省河南县时,流量增加到黄河总水量的65%左右。充沛的雨水,众多的支流,使玛曲成为黄河径流主要汇集区,成为黄河上游至源头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成为黄河水量的主要补充地。出玛曲县城南行三公里,就到达黄河岸边。2004年8月6日下午,记者站在黄河首曲大桥上极目四望,…  相似文献   

20.
文人骚客对于水是情有独钟,"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说的是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说的也是水。水,化成河,积成湖,汇入江,融入海,成为人类诗意栖居中的风景。水是构成世界的重要物质,它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水是大自然的精灵,引发人们的想象和思考。立于高山,想那奔腾不息的流水,山中之水叫瀑布,如同怒吼的雄狮,威风凛凛;平原之水叫河川,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