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利用紫背浮萍(polyhiza)作材料,在3种不同浓度的生活污水中培养紫背浮萍,测定每种浓度污水中TN,TP以及紫背浮萍鲜重的变化,来研究紫背浮萍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结果显示,紫背浮萍能够大量吸收N.P营养盐.对改善水质、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作用.试验期间紫背浮萍生长明显.其增重量随水样污染程度的加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长寿湖富营养化调查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通过对2002年7月长寿湖发生严重富营养化时的监测,利用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对产生富营养化的几项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长寿湖水体已经处于富营养化状况,在所有监测点,总磷,总氮浓度高,其中总氮超标严重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评价,已经为劣V类水,长寿湖水体中主要的植物为稀脉浮萍和少量紫背浮萍,造成长寿湖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工业和生活废水污染,地表径流污染和养殖业污染。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表观性状是城市水体发挥景观功能的基本条件,现今封闭景观水体的表观受污染严重。以景观园林师陶园内的封闭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半年的现场观察和水质监测,运用吸收光谱法研究了水体表观污染的历程,并进行了表观污染指数(SPI)及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以了解表观污染机制。研究发现,封闭水体的表观污染程度随季节变化明显,SPI与温度(T)、浊度、腐殖酸(UV254)、叶绿素a(Chl-a)均显著正相关,与溶解氧(DO)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6、0.951、0.595、0.849、-0.699。结果表明,植物残体的腐烂分解以及浮萍和藻类的竞争性生长会导致水体颜色和浊度异常,甚至出现发黑发臭的严重表观污染现象。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废水的生物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生物治理技术尤其得到了广泛关注。利用菌类微生物的表面结构特性及其生化代谢作用,通过吸附法、代谢法、絮凝法等将重金属元素与水体分离或降低其毒性,可达到废水治理的目的。运用藻类细胞壁对重金属离子的化学吸附作用,可从水体中分离出重金属离子,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广泛研究。种植能富集重金属的水生植物可有效治理受污染的天然水体。基因工程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加强了菌类和微藻的吸附、代谢、絮凝功能,提高了废水处理能力。固定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废水治理的效率及稳定性,有力地推动了重金属废水微生物治理技术的发展。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利用微生物及植物技术治理重金属废水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植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介绍了植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包括植物治理污染土壤和污染水体的研究概况及进展,并对植物治理环境污染和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铜污染废水具有危害范围广、作用强等特点,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水体的铜污染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因此研究铜污染水体的修复方法对于治理含铜废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采用复合介质人工浮岛技术对铜污染水体的处理效果进行研究.试验采用沸石和火山灰两组复合介质人工浮岛,浮岛植物均为菖蒲.试验研究了4个控制参数,即不...  相似文献   

7.
环境中有害金属植物修复的生理机制及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是污染土壤和水体的两大类有害金属,有关它们的传统治理方法不太理想。依赖于植物的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污染治理技术,笔者就其修复有害金属污染土壤和水体的生理机制、研究方向及进展、合适植物的选取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8.
大型水生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以往的物理及化学修复不仅投资巨大而且效果不甚理想,而利用水生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是一种低廉有效的处理方法。文章综述了利用大型水生植物植物修复重金属水体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4种生活型水生植物(挺水、漂浮、浮叶和沉水)对重金属的蓄积效果;并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影响因素如植物生活型、生物量、株龄以及重金属的类型、初始浓度和水体的理化性质等进行了讨论。最后,对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植物筛选、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使水生植物对重金属具有超蓄积能力、水生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机理机制研究以及应用多种类型植物的组合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展望,并且提出了水生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水面放养水葫芦对太湖竺山湖水环境净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水葫芦等生长快、生物量高的漂浮植物来净化污染水体,已成为目前水体生态修复的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在太湖竺山湖放养水葫芦后对水体营养盐吸收和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风浪扰动等影响,水体交换强烈,水葫芦放养区内溶解氧含量变化幅度在3.50~11.20 mg/L之间,未出现厌氧现象.水葫芦须根具有较强的吸...  相似文献   

10.
细脉浮萍和紫背浮萍在污水营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浮萍类植物是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中吸收转化氮磷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植物类群.氮磷是浮萍生长所必需的主要结构组成物质,因此浮萍生物量的增长速率决定了其对氮磷吸收转化的能力.本研究采用序批式培养和连续式培养2种方式探讨了细脉浮萍(Lemna aequinoctialis) 和紫背浮萍(Spirodela polyrrhiza) 在污水营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并利用单种种群增长的Logistic模型对生物量的增长曲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浮萍的鲜生物量和干重随时间变化的增长曲线具有"S"型特点,在特定的环境和营养条件下,单位面积上浮萍生物量的增长受密度的制约.Logistic拟合的结果表明浮萍生物量的增长符合种群的Logistic增长规律,浮萍在有限环境中生物量有最大值:最大承载量,当密度达到最大承载量一半时,其生物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实验结果及模型分析结果均表明2种浮萍在氨氮人工培养液中的生长速率比在硝酸氮培养液中低.细脉浮萍生长速率及含水率均高于紫背浮萍.本文还探讨了浮萍的Logistic增长规律在浮萍生物量收获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难降解有机物严重污染环境和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因此难降解有机物的治理技术研究是目前水污染防治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碳纳米管(CNTs)由于具有独特的一维结构、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优异的电荷传导性能以及独特的电学性能,近些年被广泛应用做电极材料。介绍了碳纳米管的电化学特性,对碳纳米管催化电极的制备、催化反应机理及其在有机污染物处理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工业污水毒性控制的研究是水污染控制研究的新领域.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生产使用的化学品在种类与数量上日益增长,排入水环境的污染物日趋复杂,水污染的化学控制指标已不能满足污染控制的需要,毒性控制将成为水污染控制的重要手段.文章结合作者在该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论述了毒性控制研究的意义与现状,研究方法与内容、应用途径、研究方向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浮萍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浮萍的特性和用途,综述了以浮萍为核心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现状和利用浮萍进行水污染治理的机理,阐述了用浮萍进行水污染治理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了水体污染卫星遥感监测的主要内容,着重介绍了卫星遥感技术在水体油污染、水体悬浮物浓度、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城区污水等监测方面的应用,并阐述了水体污染卫星遥感监测的主要方法,以期对我国水体污染的监测及控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浮萍与水花生净化N、P污染性能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经筛选得到的本地优势浮萍和水花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浮萍、水花生单种和浮萍-水花生混养等三种体系,考察了其对生活污水和稀释的牛场厌氧废水N、P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浮萍、水花生单种体系和浮萍-水花生混养体系对供试污水TN、TP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5.2%、91.1%;80.7%、75.4%和86.4%、86.4%。低有机污染条件下,浮萍吸收N、P的能力优于水花生,但其对COD的去除能力逊色于水花生;当水体有机污染程度较高时,可通过将浮萍和水花生混养,建立共生系统,以高效、稳定地去除污染物。  相似文献   

16.
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必不可少的资源,可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水污染的治理与控制优化规划已成为当今环境治理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阐述了水污染的原因,类型分析,危害,防治对策及其控制优化规划,并对以后的水污染治理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基于3S技术的河流水污染监测信息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河流水污染的特点及其影响,简要介绍了3S技术的概念及其应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3S技术的河流水污染监测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说明,以期有利于我国河流水污染防治和控制技术与手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植物修复技术在我国水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植物修复作为一种高效生物修复途径在水环境整治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是,运用植物修复技术时,必须充分考虑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针对目前我国实施大水利建设的背景,在总结植物修复技术对水环境污染治理领域中的特点的基础上,对植物修复技术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对该技术在今后水环境污染治理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活水公园人工湿地塘床系统的生物群落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活水公园人工湿地塘床系统栽培有菖蒲、芦苇、茭白、香蒲、伞草、马蹄莲、凤眼莲、浮萍、睡莲等近30种适合本地人工湿地塘床系统种植的湿地植物,并由此形成含有高、低等生物的生物群落,与系统各湿地单元共同构成了较为完整的具有净化污水功能的生态滤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