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关于组织做好"福建安全建设"征文活动的通知>(闽安监[2003]65号文)精神,为积极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总结和反映新形势下我省安全生产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典型事迹,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共同探讨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构建安全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53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24条都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统称建设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即"三同时").生产经营单位只有充分贯彻执行了"三同时"规定,才能将其建设项目的不安全因素和工作场所的事故隐患消灭在正式投立之前,尽可能地做到本质安全.  相似文献   

3.
一、"两会"的主要精神(略) 二、"两会"精神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 "两会"精神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安全生产问题的论述,再次表明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当前全区安全生产形势 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近年来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抓紧抓实抓好.去年初,自治区提出"深查隐患抓整改,建章立制打基础"的工作基调和"两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的工作目标.一是组建了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统一履行全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职责.全区各市(地)、县(区、市)也相继组建了安全监管机构,安全监督管理力量明显加强,监管的力度有所加大.  相似文献   

5.
《安全与健康》2004,(1):6-7
(本刊讯)为打好春运安全攻坚战,明溪县交警大队积极做好充分准备,抓好"四个落实",保春运安全.  相似文献   

6.
傅贵  袁晨辉  时照  郭丽娟 《安全》2021,42(7):1-4
安全科学是发展中的学科,其科学名词含义争议较大,对安全实务构成较大影响,本文提出一种从国际标准化组织建立的开放浏览平台(OBP)上查阅、统计、分析安全学科名词含义的研究方法,并应用此方法分析得到"安全"含义.研究表明:安全科学中系统、组织、危险源、风险、安全等基本安全名词都已经有认可度非常高的定义,而事件、事故的定义不明确,需要重新明确;"安全是风险可接受的状态"是认可度很高的安全定义,但实用有难度,在明确定义事故的基础上,将"安全"表达为"没有事故的状态"则利于安全实务.因此,利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开放浏览平台研究安全科学名词的含义是一种可得到较高认可度的安全科学名词含义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自2021年以来,面对安全生产新形势、安全管理新问题,福建武夷烟叶有限公司(简称武夷烟叶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着力风险防控,突出隐患治理,持续构建"四突出"安全工作体系,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相似文献   

8.
王海燕  肖波  周军 《安全》2006,27(4):44-45
近两年来,频繁发生的"12·23重庆井喷"、"4·15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吉化11·13苯泄露事件"等等安全事故,让人触目惊心.从这些事故原因中,我们不难看到钻井作业卸掉"防喷阀"、危险化学品车辆押运员"逃逸"、化工厂职工现场"处置不当"等不安全状态(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是导致这些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我们安全管理人员在分析以上事故原因,吸取惨痛教训的同时,不能忽视事故发生的规律,并且应注重"安全管理三大定律"对基层安全管理和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 又值全国两会,今年两会"民生"问题无疑是其中的热点,这显示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民生问题,安全第一;安全生产,生命至上.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谈了不少对民生问题、安全生产问题的看法,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就让我们再一次关注"两会"关注"安全".  相似文献   

10.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内因和根本,只有切实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国务院于今年7月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通知>),这是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004年)、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提出安全生产12项治本之策(2005年)之后,出台的又一安全生产重要文件.其结构严谨,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性、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学习好、领会好其精神实质,对执行好、落实好文件要求尤为重要,笔者将其总结为"八头"要求.  相似文献   

11.
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从对物的管理走向对人的管理,从片面强调物质技术条件的作用,发展为重视人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的作用,即要求建立和健全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本文主要是从"人本原理"和管理学的方法,探索适合不同人(组织)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调动人(组织)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积极因素,控制和消除消极因素,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十五"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安全生产和安全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国内的实际情况与需求,要合理规划好安全生产科技任务,以遏制或减少重(特)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领域的全面进步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许峰 《安全》2001,22(5):34-34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新人厂的职工必须严格进行厂级、分厂(车间)级、班组级的"3级"安全教育.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狼来了"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那个屡屡高呼"狼来了"、以撒谎为乐趣的顽童,最终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在生产安全中,我们常常也用来比喻不重视安全生产容易发生事故,存在"狼来了"的危险.全球每年因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就造成120万人死亡、2.5亿人受伤;我国2003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96万起,造成136340人死亡.我们常常以发生的各类事故作为教材,要求各类从业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吸取教训,防范"狼来了".  相似文献   

15.
<正>北京市顺义区应急管理局科技信息科专职安全员李立颖,2019年荣获北京市第二届"最美安监巾帼"称号。为了顺义区的安全生产宣教工作,她付出了哪些努力呢?李立颖,北京市顺义区应急管理局(原顺义区安监局)科技信息科(以下简称"信息科")专职安全员,2016—2018年连续荣获《劳动保护》杂志社优秀通讯员称号,2018年荣  相似文献   

16.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为更好地规范安全管理,保障生产的安全,我们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中实施了"七坚持一提高"的做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即坚持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坚持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坚持从基础、从现场抓起;坚持安全生产的动态管理,提高全员素质.  相似文献   

17.
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三识六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宝银  王加林  殷适新 《安全》2007,28(9):35-35
在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可应用"三识六制"工作模式,来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能. "三识"是指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完善现场作业环境标识;对危险源需要进行辨识. 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现场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灵活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吸取经验教训,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实改变企业安全生产被动管理的现状,解决企业以及基层单位(街道、村、社区)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不会管、不懂管的问题,真正落实管理上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目的.今年我区安委办在全区推行"三簿一档"制度,以进一步强化企业以及基层单位管理部门的基础工作,努力推动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邱成 《安全》2018,39(7):20-22,26
本文通过对"安全第一"从110多年前的企业口号,到人类共同的理念和超越意识形态的公理,再到写入一些国家的法律的回溯和分析,认为"安全"泛指适宜一切人的时空状态和保障每个人得以生存的条件;"安全生产"特指具备法定条件的生产形式,它构成一种社会关系,代表一种社会价值。据此下判称,今之法定的"安全第一"就是"安全生产第一";并指出,如果做不到"安全生产第一",就属于思想上的与法抵触和行为上的与法相抗;如果放任其存在,就与依法治国十六字方针(即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相悖。  相似文献   

20.
许素睿  曹伟强  洪斌 《安全》2021,42(7):67-73
为厘清事故致因"2-4"模型的研究进展及趋势,以2003-2019年中国知网收录的430篇相关科学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从发文年度、发文期刊、研究机构、研究作者、关键词进行分类统计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4"模型相关论文发文数量大,每年达40-50篇;发文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占50%的比例;研究机构和研究作者数量可观,达到175家主要机构及119个主要作者,并且存在紧密关联关系,形成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主导的多个研究团队;研究关键词聚焦为不安全动作、安全文化、不安全行为、事故预防和煤矿,研究方向趋于应用"2-4"模型开展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