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研究认为:虽然此次南黄海6.1级地震距江苏地磁台网较远,但南通台的F21测值在震前仍有历时约22个月的信度较高的异常,同时存在幅相法异常,然而希望据此做出准确的地震三要素的预报难度仍是较大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对渤海地震前异常地震活动图象进行一次再研究。重点对震前背景空区、小震条带、频次和 b 值等长、中期异常的资料、判据和预报意义作了讨论,并与有关作者的研究结果作了对比。最后指出渤海地震前较为清晰的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利辛县张村镇 1 999 1 2 3 0发生M4 1地震 ,震前数日省流磁测量组在皖北进行了 1 999年第 4期流动地磁测量。运用Sδf方法分析此期流磁资料 ,可见明显异常。震后 ,异常恢复。分析认为 :Sδf方法在运用流磁资料作短期地震预报方面具有一定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客观地反映了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发育在苏北地区的各类地形变异常,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相探讨,在总结研究前兆的基础上指出综合预报的重要性和在中期趋势异常背景中捕捉短临前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赵邦学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999,(3)
安徽地区地震活动周期表将公元288 年以来M≥4 .0 地震活动划分为与华北二至七周期相对应的六个地震周期,每周期分为与华北相似的初震段、前震段、主震段和余震段四个地震段。安徽地震周期超前于华北地震周期,每周期4 级以上地震从皖渐交界一带的皖东南地区开始活动,各阶段最大地震震中由南向北迁移。第七周期4 级以上地震活动至1979 年固镇5 级地震已结束,未来将进入第八周期初震段。近几年皖东南地区的广德县或旌德县可能发生4-3 级左右地震。 相似文献
7.
唐锦铁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989,(3):22-27
本文探讨了下扬子地区(北纬29°—34°,东经118°—124°)的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的特征及其两者的关系,并据此划分了区内的潜在震源区。 相似文献
8.
汶川8.0级地震前后陕西地震活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陕西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汶川8.0级地震前后陕西地震活动的分析,认为汶川地震对陕西地区的促震作用明显,对陕西未来地震趋势的影响不容忽视,需加强监测预报和抗震设防工作. 相似文献
9.
深阳6.0级地震前,震中周围较大区域内的地震活动性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震前较长时间里出现了地震活动的“空环”图象及震前半年较大范围内的地震活动平静。不同起始震级和范围内的b值及小震频度于1978年上半年出现同步上升,同期在“空环”边缘发生了两组前兆震群。单位面积的地震频度K服从幂函数分布N(K)=A/(1+K)P,其衰减系数P也于1978年出现了异常低值。这些异常变化反映了孕震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0.
安徽霍山地区是历史上中强地震多发地区.近几年,霍山小震突然持续平静,是近二十年地震活动最低水平,已引起有些学者的关注.本文试图对该区地震活动特征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福建省历史上自然灾害事例概括出洪涝、干旱、地震、水土流失、冰雹、寒害等自然灾害特点。并从地理位置、环流因素、地形、地质构造、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福建自然灾害形成的背景原因。最后针对福建省自然灾害特点提出了减灾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山东地区水系的分维几何学特征,对比各区域的新构造活动特点,发现隆起区和坳陷区的水系分维值不同,块体内部差异运动对水系分维有重要影响,断裂活动在水系分维值上有明显反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浙江宁波39号井和桐乡3号井的两起水温升高特大异常的变化过程及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笔者认为,这两起事件与抽水泄压、活动断裂的构造背景、深部热水源的存在及构造应力的变动这四个因素有关,而后者起主导作用.文章还对研究这类水温异常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赵邦学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986,(3)
本文以地震在空间上的区域性位移,作为时间上的分幕标志,提出了一种与作M-t图不同的周期表式的分期方法,按照这种方法,用华北、华南和西部特定地区近二千年的较大地震排列的地震活动周期表,周而复始地重现时、空、强特征相似的九个地震幕。其中华南和华北地区每个周期的最大地震——周期主震(简称主震),都排在位于同一横栏的主震幕内。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大陆东部上述两个强震区地震活动的周期特征与相互关系,阐明了周期前震(简称前震)的识别方法和前兆意义,得出未来数百年乃至更长时期内,华北不可能发生大于7.8级地震的结论。最后用地震震源区雪崩式不稳定裂隙形成模式,对周期成因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是一个特殊的中强地震区,地震活动呈现华北、华南两大地震区的过渡特征。通过分析安徽省的重力异常及航磁异常资料,认为中强震往往发生于正负重力或航磁异常的交接部位;重力、航磁异常等值线梯级带上,莫霍面、磁性层上界面等深线的梯级带上;重力、航磁异常等值线的拐折部位,莫霍面、磁性层上界面等深浅的拐折部位。对这些结论提出了分析模式,并作了地震构造解释。最后,根据这些结论,预测了未来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16.
黄华金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999,(1)
根据冀鲁豫交界区(35.0°~36.5°N,113.5°~116.0°E)的地震构造格架与地震活动分布,分析研究了本区的地震活动性,得出了本区地震活动与区域构造运动的牵动作用,并探讨了本区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为代前言,系统地回顾了茅山地区地震地质研究的发展历史,数列了前人在这一地区所作的重要贡献及其成果,重点包括:茅山断裂带的延伸,活动性,地震构造,应力场等几个问题.同时也涉及到这一地区的古地震研究,震害地质,宏观地面运动,历史地震活动及现今地壳形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以来,江苏省内中强地震显示了较高的活动水平(Ms>5.0级地震约3-5年发生一次).本文通过对1979年始建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网以来,江苏省发生的几次中强地震震例资料剖析,讨论了中强地震前地下流体动态异常场和震兆信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钟晓雄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987,(3)
本文导出了半无限弹性体内垂直集中力产生的应力场精确解,并以此作为积分核进行积分计算,研究了不同参数的垂直分布力源在地壳中引起的附加应力分布特征,通过所得结论对华北地区的地震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辽宁省已有的岩溶塌陷灾害资料的基础上,对其形成条件进行了讨论,认为可溶性岩石,复杂的断裂构造,一定厚度的覆盖层是产生岩溶塌陷的必备条件,过量抽取地下水,降雨和地震是诱发因素,文章最后对可能发生这类灾害的危险区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