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前不久,某单位对一季度安全生产大检查所通报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访检查,发现有的基层单位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进行及时整改。而进一步了解这些隐患没有得到及时整改的原因时发现,机关职能部门与基层生产单位存在"踢皮球"现象。比如:某运行设备存在底座基础开裂松动现象,职能部门说已经给基层生产单位下达了整改通知,要求他们更换设备基础;而基层生产单位说这样的问题应该由机关职能部门解决,基层生产单位没有解决此类问题的技术手段、物质条件和经费支持。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认为,要避免这种安全上的"不作为",企业应做到考核与引导并重。图为某企业开展的安全大讨论活动。(图片由川煤集团广能公司绿水洞煤矿提供)在企业生产实践中,一些被发现的安全问题及隐患,有时会因相关责任人员的"不作为"得不到及时解决、整改,或解决整改得不到位,从而酿成生产安全事故。笔者认为,要避免这种安全上的"不作为",企业应做到考核与引导并重。首先,之所以会出现相关责任人员在安全上的"不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3.
和许多基层企业一样,我所在的单位每年都要接受行业主管上级领导和地方属地领导的多次安全大检查。不少人认为:各级安全大检查“雷声大雨点小”,走过场,不解决实际问题,“劳民伤财,搞形式主义”,不如不搞。我却不那么看。我认为:各级安全大检查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看,效果还是好的,影响还是大的,群众是可以接受的。一句话:利大于弊,应坚持下去。其理由:一是对上级检查与本单位自查,领导重视程度不同。上级来检查,单位领导怕查出问题对单位有影响,领导自己面子上也不好看,肯定压力和紧迫感就强些,重视程度就高些;二是要迎接检查,肯…  相似文献   

4.
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拖延整改甚至拒不整改的现象,主要是由于相关责任人员"不想整改"与"不会整改"造成的。因此,要保障整改到位,就要从落实安全责任、开展安全培训、严格执行奖惩考核机制以及聘请专业机构提供安全技术服务等层面着手,解决相关责任人员"不想"与"不会"的问题。图为某企业隐患整改现场。(图片由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提供)  相似文献   

5.
安全意识是安全工作的灵魂。企业要想保证安全生产,就需要有多方面因素的支持。在诸多因素中,员工是安全工作的关键因素。员工的安全意识对安全责任心和安全行为的制约作用又是直接的。在这里我提出"我要安全"的管理思想也就是构建一个人人参与的HSE管理体系,无论中方还是外方、甲方还是乙方、前方还是后方,人人都有很高的安全意识,都是安全员,个个都是监督员。要想提高每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就必须要建设良好的安全文化。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劳动保护》2014,(10):80-80
<正>本刊讯2014年8月25日,为进一步落实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责任,保证工程质量安全,住建部制定了《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责任十项规定(试行)》规定包括:建筑施工项目经理(以下简称"项目经理")必须按规定取得相应执业资格和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且只能在一个工程项目担任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必须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安全负全责,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标准组织施工。组织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进行取样检测。项目经理要组织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  相似文献   

7.
正主持人语:在企业生产实践中,一些已经被发现的安全问题及隐患,有时会因为相关责任人员的"不作为"而得不到解决、整改,或解决、整改不到位,引发各类伤亡事故。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应如何确保已被发现的安全问题及隐患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解决、整改,避免因为安全生产工作中  相似文献   

8.
<正>余师傅所在企业在今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组织基层班组长和生产骨干进行座谈讨论,请大家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揭短",同时开展班组之间、岗位之间互检互查,相互"揭短"并以此制定隐患整改计划,逐一落实。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很好。"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无论如何变化,活动无论如何设计,形式无论多么热烈,但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改进安全管理方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9.
政府讯息     
<正>国务院安委办通报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情况本刊讯4月28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情况的通报》(安委办函〔2016〕14号),指出目前,100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中已有78家全部完成整改,503项火灾隐患已有424项完成整改。《通报》同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要求,一是要加快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二是要对已经完成整改的单位开展一次"回头看"活动,固化整改成果。督促未完成整改的单位尽快完成整改。三是要督促单位落实消防安全户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高速铁路信号联调联试过程中的信号设备安全性测试,通过对信号系统联调联试进行全过程分析,提出试验计划编制方法改进;针对2个涉及行车安全的信号设备典型问题,采取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方案、现场整改、实车复测、制定行车管理办法等问题闭环处理措施。结果表明:计划编制软件可避免传统人工编制方法极易出现的序列遗漏或重复问题;通过对典型问题研究,认为应在全路范围开展安全专项排查与整治,以解决设备底层逻辑问题;可通过制定相关行车管理办法解决设计源头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永 《安全》2018,39(3):49-50,54
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隐患整改彻底、验收到位严格是确保事故隐患排查工作不流于形式的重要手段。当前,无论是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还是企业都非常重视隐患排查与整改,但一些企业在隐患整改与验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事故隐患整改与验收的步骤和思路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2.
停车难。我想这是所有城市开车人都要面对的艰难问题,尤其是大中型城市,城区的停车面积相当紧张。立体车位的出现解决了停车向空间发展的难题。但这种停车设备对许多驾驶者来说使用上还是有些陌生。这里我们就比较常见的升降横移类停车设备停车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一起来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13.
<正>主持人语:"违章"行为是事故的"元凶"。尽管政府、企业屡屡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治理,但"违章"现象仍然时有发生。究竟是什么让"违章"屡禁不止,是治理力度不够大?还是方法不够好?是"违章"太容易?还是"遵章"太困难?到底应该如何解决"违章"问题?本期就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解决"违章"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认为,企业应从梳理轻重缓急、专业科学整改、强化全员监督、落实奖惩制度四方面入手展开工作,确保已被发现的安全问题及隐患能够及时得到有效解决、整改,避免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各种"不作为"。图为某企业隐患整改  相似文献   

15.
<正>9月11日,松原市召开全市大检查大整改复核验收工作会议,通报全市安全生产隐患大检查大整改复核验收工作进展情况,安排部署全市安全生产隐患大检查大整改复核验收及抽检工作。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检查大整改已经到收尾阶段,不能降低标准,复核验收不合格一律停产整改,合格一户批准一户。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全面把握大检查大整改复核验收的关键环节,按照"属地管理"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各地、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6.
易安民声     
<正>"安全大检查要重实效,突出‘查’,抓好‘改’。"——重特大事故过后,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也紧随其后。有网友爆料,一些地方仅"发发文、罚罚款"就过去了,没啥大作用。易安网友称,安全检查虽是"查",却重在"改"。对于查找出的具体问题,要督促企业采取有力措施整改薄弱环节,补足安全短板,要把隐患整改落实到日常工作当中。  相似文献   

17.
<正>只"看病"不"开方"现象,既反映了一些地方或部门服务意识的缺失,也凸显了其安监的能力和水平。因此,需要负有安全监管监察职能的部门,要练就既能"看病"又会"开方"的本领,这不仅是提升安全监察质量的重要前提,更是搞好企业服务的重要保障。安全检查是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隐患并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但一些地方或部门安全检查只盯着深挖细纠安全隐患,在整改隐患上却不给任何思路和措施。笔者认为,这种只"看病"不"开方"的安全检查不可取。  相似文献   

18.
<正>为切实解决基层和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推动全省隐患大检查、大整改工作深入开展,吉林省安监局研究决定,近期在全省安全监管系统开展"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执法能力"活动。此项活动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重点解决安全监管业务素质不强、执法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正>编辑同志您好:《现代职业安全》作为一本实用性较强的杂志,是安全科技工作者和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喜爱的一本读物。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赞扬的话就不多说了,下面仅谈谈对贵杂志的一点建议。我建议贵刊能不能增加一些有关"隐患排查"的案例,比如,每期利用若干版面来刊登一些企业排查出的隐患插图,并配以文字说明,分析插图中存在的问题,以供同行参考,如果可能,最好能够将隐患整改前和隐患整改后的插图进行对比,这样可以更加形象、直观地反映存在的隐患,以让广大的安全工作者从案例中受到启发,更好地将学到、看到、领会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真正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提高管理人员隐患排查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第四十一条规定,对在用工业锅炉内部检验结论分为"允许运行、整改后运行、限制条件运行和停止运行"4种,第四十二条也规定了检验结论的依据。但在实际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对工业锅炉内部检验结论的界定却会出现模糊、不清晰,不能准确把握的现象。对于工业锅炉内部检验中发现的同一问题,检验人员会做出截然不同的检验结论。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