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掌握中小学校园踩踏事故发生规律,预防事故发生,收集、整理近10年来的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中小学校园踩踏事故的时空分布和影响因素的统计特征。发现存在"秋季学期"现象、"星期一"现象和事故易发生在教学楼1~2楼楼梯间。分析事故主要原因有:学生安全素质不高,学生安全教育不足,信息交流不畅,学校硬件设施设计不合理,学校应急管理不足。针对案例统计分析结果和原因,提出预防中小学校园踩踏事故的应对措施,为相关部门预防和处置事故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正"事故"一词在当今安全工作中,其运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有大量关于事故预防的文献资料和研究工作,甚至有不少专家提出或认同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事故预防",傅贵就曾提出:"狭义安全科学是关于事故及其原因正确认识的知识体系,广义安全科学是关于事故及其原因正确认识和预防事故的知识体系。"但笔者尚未发现专门针对"事故"一词本身词义的研究,因此阐述"事故"两字本身词义也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江苏劳动保护》2011,(3):20-21
根据对建设工程施工事故的统计分析发现,建设工程事故具有规律性。基于其规律性,预测建设工程施工中潜在的危险因素,预先采取消除、控制措施,就可以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本文通过对工程建设施工中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揭示其发生事故的一般规律,从而阐明事故是可以认识的,事故也是可以预防的这样一种观点。  相似文献   

4.
为查找冬瓜山铜矿安全生产事故规律,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运用三维预防安全管理体系研究成果,对冬瓜山铜矿2003~2013年的安全生产事故,按照严重程度、伤残等级、事故类型等分别进行统计与分析,查找事故发生规律。统计表明,冬瓜山铜矿死亡事故按类别主要以车辆伤害和中毒窒息死亡为多,其次是片帮冒顶;从原因分析看,排在第一的是事故隐患,其次是管理缺陷和违章。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目前这些改进措施已经逐步在冬瓜铜矿得到落实,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12年以来,事故率明显下降,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一定程度得到提高,矿山安全管理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5.
事故致因理论是事故的发生机理和理论模型,事故致因链是其核心,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基本路线。通过对古典事故致因链的代表: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及现代事故致因链的代表:行为安全"2-4"模型的原因定义、组织概念的引入、链条逻辑关系、事故预防策略等多方面的比较,并应用于一起真实煤矿事故案例分析,发现行为安全"2-4"模型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因果连锁理论的优点,更是改进其缺点,在对我国煤矿事故案例分析中更加有效,且在各层级均可找到事故预防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作业环境不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因素,必须引起生产经营单位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应该认真分析导致事故的环境原因,揭示事故与环境的联系及其运动规律,依据环境安全与管理的要求,运用其规律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预防护栏卡脖伤人事故的再次发生,统计研究了2008—2016年发生的8起护栏卡脖伤人事故,以事故致因"2-4"模型为分析工具对事故发生的行为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包括直接不安全动作即在护栏边休息等,其它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物态即形状、间隙大小不合理的护栏等;间接原因是受害者、行人、护栏设计生产者、管理运营者、标准制定者的安全知识、意识、习惯、生理、心理存在问题;根本原因是家庭、社区、公司、生产厂家、管理运营单位、国家标准制定单位等组织安全管理体系的缺欠;根源原因是上述组织的安全文化缺欠。最后,针对事故所涉及的组织分别提出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我国建筑塔式起重机事故发生规律,采取条形图、柱状图及其他图表等方法对2016—2020年塔式起重机事故进行统计与分析,选取事故方式与原因的分布规律作为数据。通过“2-4”模型对每个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近年来发生事故的规律有:塔吊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数占事故总数一半以上;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占70%以上;安全理念不足的越多,事故越容易发生。通过对塔式起重机事故发生规律的研究,为安全管理系统提供准确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傅贵 《安全》2017,38(2)
<正>安全科学是事故预防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事故,研究目的是预防事故,研究内容是事故的发生发展规律即原因以及事故的预防对策。也就是说,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认识客观世界(基础科学)的本质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应用科学)两部分内容,这是从广义科学的观点来认识安全科学。把事故作为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符合事实的。虽然科学界并非完全认同,但安全科学这样的研究对象有很  相似文献   

10.
刘微  孙世梅  杨泽霖  王凯 《安全》2021,42(7):74-78
为预防急性职业中毒二次事故的发生,采用事故致因"2-4"模型,研究在安全管理网公示的171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中114起发生二次事故的行为原因,分类并统计各类原因的发生频次概况.结果表明:个人层面事故原因分析中,盲目施救、缺失应急救援演练、未进行针对性应急演练、安全培训不到位、作业过程中无人监护等一次性行为导致事故发生频率最高;不具备相关应急救援知识、操作者不能清醒地认识到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贸然救援、管理者应急救援意识淡薄、盲目施救的冲动心理和无知属性等习惯性行为致使事故发生的频率最高;组织层面事故原因分析中,安全管理体系欠缺主要为缺少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  相似文献   

11.
行为安全     
<正>美国著名的安全管理学者海因里希曾经调查了美国的约7.5万起工业伤害事故,发现其中98%的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而在这些可预防的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到88%,因此,他认为绝大部分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事故致因模型是用于事故原因分析和预防的重要理论依据,模型的可操作性是决定事故预防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对目前国内研究较为持续和系统的事故致因"2-4"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增强其在事故分析时的可操作性。首先,研究了事故致因"2-4"模型中组织内、外部原因的各个阶段原因因素的划分情况;其次,根据得到的各阶段原因因素划分结果,对应用事故致因"2-4"模型分析事故原因的因素进行了编码;最后,以一起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为例,对事故致因"2-4"模型原因因素编码系统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划分了事故致因"2-4"模型中的各原因模块中的原因因素,并得到了不安全动作和物态、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外部因素等5个层级原因,确定了基于事故致因"2-4"模型的30个原因因素。对事故原因因素进行系统编码,提高了应用事故致因"2-4"模型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和事故预防的可操作性,增强了其应用实践性。  相似文献   

13.
<正>隐患是事故滋生的温床,隐患不除,事故难控,只有采取有效的隐患管控手段,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遏制电力工程生产安全事故。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核心是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使电力工程涉及的众多"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安全状态。而通过近年电力工程事故原因剖析发现,其中"机"(设备)隐患是导致电力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最直接原因之一。切实推动  相似文献   

14.
作业环境不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因素,必须引起生产经营单位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应该认真分析导致事故的环境原因,揭示事故与环境的联系及其运动规律,依据环境安全与管理的要求,运用其规律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一、导致事故的环境因素依据环境导致事故的危害方式可分为以下四方面:  相似文献   

15.
刘双庆  尤秋菊  张世杰 《安全》2019,40(1):62-66
为了预防和减少地铁运营事故的发生,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某城市地铁5年的运营事故资料,探讨了地铁运营事故的发生规律,从人、机、环、管几个方面分析了导致地铁运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显示:统计年度内地铁运营事故年度总量较为平稳,事故的发生对月份变化敏感度较低,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小;信号故障、车辆故障是发生最频繁的事故类型,合计占事故总数的56%。事故原因分析显示,设备设施因素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7%;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根据地铁运营事故特点,从人、机、环、管4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肖迤文 《安全》2018,39(1):37-39
文中基于行为安全"2-4"模型,对"12.14"黑龙江省鸡东县兴运煤矿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进行了分析。准确地对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根源原因进行了定位,并结合企业的相关情况,给出了针对性的预防对策,为预防此类事故发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企业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预防预警机制,尽早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而完善机制需要预警信息系统的支持。通过完善安全预防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事故的事先预控,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而目前大多数企业安全管理仍为"被动应对型",重点仍是在事故发生后的肇因分析,无法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因此,企业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8.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掌握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的发生规律,预防事故与灾害发生,笔者收集、整理了2000年9月至2007年3月间的609起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案例,并对案例进行详细分解和统计分析,获得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的时间分布、地域分布、路段分布、事故形态分布、事故原因分布等统计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具有如下规律:早晨和上午(4时至12时)是事故多发时段;事故形态以单车事故为主,特别是车辆倾斜或侧翻事故为数最多;驾驶员处置不当和违法驾驶行为以及运输车辆机件失效是导致事故的最主要的两类原因。针对案例分析结果,提出预防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保障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梦瑶  刘晓露  严玉琼  张苏 《安全》2023,(11):41-49
为明确输电线路杆塔施工事故致因,降低事故发生率,基于事故致因24Model对12起输电线路杆塔施工事故从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根源原因4方面进行分析,并从人员角度提出事故预防对策。分析结果显示:直接原因中不安全动作的主要因素是一线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和临时拉线不规范,基层和中层管理者未发现和制止员工的违章作业行为,高层管理者未安排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现场进行管理;不安全物态发生次数最多的原因类别是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发生9次,占81.82%。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共计34项,发生104次。根本原因中安全管理程序欠缺或执行不到位发生次数占比最高,达87.50%。根源原因是安全的重要度、一切事故均可预防、安全融入组织管理、安全决定于安全意识和安全的主体责任等缺失。  相似文献   

20.
在建筑施工中,各种各样的物体打击事故对工人的危害十分严重。为探索预防物体打击事故的规律,笔者搜集整理了87起物击事故致人员死亡和重伤的安全,并对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提出了预防物体打击事故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