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7年美国国内违反最频繁的职业安全法规标准中,29CFR1910.134《呼吸防护》(Respiratory Protection)位列第四,仅次于坠落风险、风险沟通和脚手架安全相关标准。如今,新的建筑业硅尘暴露标准出台,雇主要更严格地控制含硅粉尘的暴露浓度。预计,今后或将出现更多违反呼吸防护标准的情况。例如,2018年夏天,某承包商  相似文献   

2.
宁丙文 《劳动保护》2009,(6):112-113
欧洲工人面临不断增加的健康风险 欧洲职业安全健康局(EU-OSHA)发布的最新报告《化学品风险专家预测》指出,与工作中各种化学品和其他有害物质接触所带来的风险,正在危及整个欧洲工人的健康。专家们认为,纳米技术是需要引起最大关注的风险之一。该报告将纳米粒子列为工人最需要采取保护措施的首要物质。纳米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如化妆品和IT产品,预计会快速发展到数十亿欧元的全球市场。  相似文献   

3.
<正>所有的新兴技术都会为工业卫生学家带来相似的困境。对于任何一种新的材料、产品、工艺,其益处通常能够快速显现,而评估其风险则需要时日。通常来说,等到工业卫生学家有足够多的信息确认危险,并推荐相应应对措施时,一种新的技术就成熟建立了。纳米技术的情况也是这样,它在多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在正在改变建筑业。通过添加工程纳米粒子(ENPs),或者是改变材料的纳米结构,可以实现对传统建筑  相似文献   

4.
纳米材料对生物体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Einstein第一扩散公式和沉降公式,半定量、定量地说明纳米粒子沉降速度大约是微米粒子的千万分之一,更易悬浮在大气和溶液中,被生物体通过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所吸收;运用范德华力引起的相互作用势能公式,半定量地说明纳米粒子比微米粒子更容易吸附和团聚,通过大气中粒子转化、水体及土壤中的迁移传播等途径,由食物链富集到生物体内。可见,纳米粒子要比微米粒子的毒性更加严重,更能影响生物体的健康。同时,从纳米材料毒性影响因素对生物体的作用上看,纳米粒子也是严重影响着生物体的健康,给生物体带来极大的危害,并根据纳米材料的毒性研究结果为今后纳米技术的良性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纳米材料规模化生产和纳米产品的普及,增加了纳米材料的研究者、生产者、消费者职业接触和环境暴露的机会.大量的毒理学研究显示,纳米颗粒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以及心脑血管系统等均有损伤风险.综述了国内外对纳米颗粒心血管损伤的研究进展,分别总结了纳米碳基物、纳米金属和纳米氧化物等常见纳米材料对心血管损伤的毒理学研究,分析了纳米颗粒对心血管损伤的可能机制,提出进一步开展纳米颗粒对心血管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最近,AST纳米技术委员会E56制定了2项新的标准,将为纳米材料测量领域的各类用户提供帮助。第一项标准是:ASTME2834《利用纳米粒子跟踪分析法(NTA),测量悬浮纳米材料粒子尺寸分布指南》;第二项标准是:ASTME2859《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法(AFM)测量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7.
稀土纳米抗菌材料卫生安全性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稀土纳米材料集稀土特性和纳米特性于一体 ,大大提高了纳米材料的抗菌和空气净化效果 ,因此 ,稀土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 ,但其卫生安全性还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 ,笔者概要地介绍了纳米抗菌材料的基本性质 ;回顾了国内外纳米抗菌材料卫生安全性的研究现状 ;并进行了初步的动物红细胞脆性试验。试验结果发现豚鼠接触该类稀土纳米材料后 ,红细胞的脆性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明显 ,提示过量的使用稀土纳米材料会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笔者最终提出了可能存在的作用机理 ,即纳米材料粒径很小 (0 .1~ 10 0 .0nm) ,具有独特的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 ,极大的比表面积使得纳米材料吸附能力很强。稀土离子以纳米级的金属氧化物作为载体 ,更易被绑定并穿过细胞膜 ,从而对红细胞的脆性造成了很强的破坏 ,故脆性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欧洲专业医疗人员面临的当前及新兴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和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如何影响医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以及他们提供的总体服务?欧盟对各成员国的状况进行研究调查并于2014年10月13日发布报告,探究了欧盟医疗领域(包括家庭和社区医疗)中当前及新兴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和问题的整体情况。本刊在第4—5期分上下两部分刊登该报告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目前,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的专家研究出一种方法—"俘获和释放"程序来控制纳米粒子。该方法是采用微弱的电流来影响纳米粒子的性能,使得科学家可以对暴露的纳米粒子进行细胞培养,并观察其细胞如何反应,这样可以获得细胞  相似文献   

10.
医护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危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医护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流行特征、职业危害及其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发生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的最主要的职业群体是护理人员,最容易导致医护人员损伤的锐器为注射器针头、玻璃安瓿、缝合针和手术刀片等,导致医护人员锐器伤的最常见的医疗操作是注射、缝合和采血。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医护人员可能感染HBV、HCV及HIV等多种血源性病原体。国内既往研究大多关注伤害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未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感染HBV、HCV及HIV的风险开展研究,尚需通过建立队列,开展前瞻性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阐述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可能导致的环境与健康的不确定风险以及实施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在推动纳米科技和纳米产品研发的同时,应秉持科技进步有益于社会整体发展的原则,针对这些技术可能引起的健康、安全、环境、伦理和社会的隐含问题和不确定性,开展纳米产品及与纳米相关的法律、环境与健康潜在风险研究,制定相关安全性评价和风险管理规范以应对潜在的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12.
采用陶粒滤料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HP)模拟废水,考察了空床接触时间(EBCT)、温度对DHP去除效果的影响,运用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了率间降解产物并推测其可能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空床接触时间(EBCT)为8h时,BAF对DHP的降解效果良好,去除率达到95.5%;BAF对DHP的去除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和EBCT的增加而增大,EBCT为去除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BAF出水中检测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B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以及邻苯二甲酸(PA)等降解产物.据此推测邻苯二甲酸二己酯的生物降解途径可能为邻苯二甲酸二己酯的长烷基支链先断裂为较短的直链,而后断裂一个酯键形成单酯,接着再断裂另一酯键形成邻苯二甲酸,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相似文献   

13.
正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寸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1~100nm)的材料或由他们作为基本单元的材料,它是由尺寸介于原子、分子和宏观体系之间的纳米粒子所组成的新一代材料。纳米材料具有多种特点,这就导致由纳米微粒构成的体系出现了不同于通常的大块宏观材料体系的许多特殊性质。作为21世纪极被看好的新兴科学技术,纳米材料在消防领域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加入纳米技术的防火涂料,能够提高涂层的防火和耐火  相似文献   

14.
纳米X型沸石制备及其对含铜废水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水热合成法以煅烧高岭土为原料合成了纳米级X型沸石分子筛,并采用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影响纳米X型沸石分子筛对Cu(Ⅱ)吸附的因素,包括纳米X型沸石分子筛用量、pH值、接触时间和温度.结果表明:投加0.4 g纳米X沸石分子筛,在pH为5.0、温度为25 C、吸附时间为10 min情况下,去除率达到99.65%,最大吸附量可达101.4 mg/g.采用0.5 mol/L的Na2EDTA能较完全洗脱纳米级X型沸石分子筛所吸附的Cu(Ⅱ),表明纳米级X型沸石分子筛能循环使用,可应用于含铜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探讨纳米Fe3O4负载铜绿假单胞菌吸附铀的动力学与热力学过程,以及相关反应的速率控制过程。结果表明:纳米Fe3O4负载铜绿假单胞菌对U(VI)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5);膜扩散和粒子内部扩散是吸附的控制步骤;Bangham模型拟合结果表明粒子内部扩散不是唯一的速率控制步骤,而液相边界层和粒子外部传质过程对吸附的影响不能忽略;表观活化能为15.705kJ/mol。热力学试验结果表明:纳米Fe3O4负载铜绿假单胞菌对U(VI)的吸附服从Langmuir、Freundlich等温模型,表明吸附是一个单层覆盖与多层吸附相结合的过程;在298 K、303 K、308 K下Langmuir模型拟合最大吸附量分别为92.483 mg/g、103.875 mg/g、107.918 mg/g;吸附过程ΔH>0、ΔS>0、ΔG<0,表明吸附过程自发进行,为吸热过程,存在着各种化学键力和范德华力作用,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过程共存。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冬季气溶胶粒子尺度谱分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2000年12月和1980年代中期北京市近地面气溶胶尺度谱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粒子尺度谱上,粒子分布向更细粒子位移;0.1~2.0 μm的积聚模态粒子,其峰中心在0.12 μm处.在粒子体积(质量)尺度谱上,粒径小于2 μm的细粒子约占26.9%,粗粒子约占73.1%,表现出细粒子浓度增加的趋势.气溶胶发生源结构的变化,使原生粒子减少,再生粒子增加.这部分粒子对人的危害更大,更难于治理.  相似文献   

17.
比较4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在某采石场中应用的优缺点,探索适合采石行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最佳方法。选取湖北鄂东某采石场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应用4种模型进行评估分析: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模型(ICMM模型)判定采石场工人接触粉尘为不可容忍或者高风险水平;风险定义法(MES法)判定采石场工人接触粉尘和噪声为四级或三级风险水平;罗马尼亚职业事故和职业病风险评估方法(MLSP法)判定采石场工人接触粉尘和噪声为低风险或非常低风险水平;澳大利亚职业健康与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导则(UQ法)判定采石场工人接触粉尘和噪声为高风险或中等风险水平。与有毒作业分级结果比较验证,ICMM模型、MES法、MLSP法相对一致,适合评估某一具体采石场的职业健康风险,UQ法因不考虑个体差异,更适合评估整个采石行业的职业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8.
对纳米医学材料安全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从风险辨识、剂量反应阈值、接触阈值、风险评价、风险管理等5个步骤进行了危害分析和控制,提出了"人体、社会环境以及纳米医学材料"三者所构成系统的安全评价模型,认为其过程可分3步来进行;针对该模型提出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质量和安全标准等8项安全对策措施,以降低纳米医学材料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劳动保护》2023,(11):8-9+5
<正>新兴风险相对于传统风险来说,指的是那些在以往社会中未曾出现过的陌生风险,也可以是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又重新出现的熟悉的风险,表现出新的特征、新的机制或者带来了新的后果。当下,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又是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工业化历程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正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并联发展,事故隐患多与本质安全水平低叠加、历史风险累积和新业态新风险叠加的重要时期,如何防控好新兴风险成为重要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20.
程云芳  邱榕 《火灾科学》2020,29(3):190-198
将支持向量机(SVM)模型运用于事故前苯储罐泄漏事故风险预测,为使模型性能最优, 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SVM模型参数,建立了PSO-SVM风险预测模型。为验证模型风险预测性能,分别采用遗传算法(GA)和网格搜索法(GS)优化SVM参数,并比较测试集与PSO-SVM、GA-SVM、GS-SVM三种模型预测结果的均方误差及相关系数。然后进一步探讨模型中权重调整方式、种群规模对PSO-SVM模型预测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权重线性递减所建PSO-SVM预测值与测试集相关系数更高、均方误差更小、预测效果更好,种群规模没有影响PSOSVM模型预测值但会影响计算时间,这为危化品泄漏事故的风险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