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着力3个提高     
<正>事故事件信息统计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真实的信息以满足使用者作出决策的需要。统计信息如果不真实,不但不能帮助使用者进行决策,反而会误导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决策。因此,笔者认为,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应着力3个提高。第一,提高对事故事件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目前,企业对于已造成"后果"的事故信息统计和上报均比较重视,基本能够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但对一些未造成"后果"的事件,则往往重视不够。要改变这种现状,企业首先应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完善《生产安全信息报告统计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职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企业应如何保障各类事故事件统计信息的真实性,笔者认为,企业应遵循"红专并进,奖罚分明"的原则,从明确事故信息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培养红专人才、加大巡查力度、推行实名及匿名举报机制4个方面入手展开工作。第一,明确各类事故、事件信息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真实、全面的统计信息能够成为企业开展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依据,可帮助企业更准确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企业可依据内部发生的各种类型的事故建立事故档案、建立健  相似文献   

3.
<正>真实的事故事件统计信息能帮助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准确发现问题根源,并从系统根源上解决问题。而错误的信息,不仅会误导管理者,浪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还会埋下更多隐患,甚至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笔者认为,正确认识、领导重视、采用科学手段和文化建设是保障事故事件统计信息真实性的系统途径。第一,正确认识。对客观事物,所有人都必须要有科学客观认识态度,不能把事故事件"妖化",错误认为发生事故事件是某人运气不好,甚至风水不好等。事故事件通常是由系统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发生的各类事故事件进行调查统计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全面的统计信息是企业开展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依据,能帮助企业更准确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在实践过程中,很多人由于害怕担责任、受处罚,对于发生的各类事故事件,尤其是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事件谎报瞒报,使得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大打折扣,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企业应该强化内部监管,确保基层单位上报的事故事件的真实性和全面性。第一,企业要做好人员信息的统计,确保企业作业区域内的人员  相似文献   

5.
<正>主持人语:对于发生的各类事故事件进行调查统计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全面的统计信息能够成为企业开展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依据,帮助企业更准确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在实践过程中,很多人由于害怕担责任、受处罚,对于发生的各类事故事件,尤其是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事件谎报瞒报,使得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大打折扣,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企业应如何保障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当前,一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对事故调查处理的目的的理解不是十分清楚,存在着较片面的认识,认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就是为了处罚肇事单位、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处理事故当事人。然而,笔者认为,事故调查处理是事故预防工作的延伸,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事故的调查,演绎事故发生的经过。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一系列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都是事故责任单位及有关责任人由于"意想不到"的问题所导致。对于这个说法,笔者持反对意见。正如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所揭示的:在一件重大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隐患。事故是一种不经常发生和不希望有的意外事件,这些意外事件发生的概率一般较小,就是人们所称的小概率事件。由于这些小概率事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发生,所以往往被人们忽视,产生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这恰恰是  相似文献   

8.
2010年,湖南衡南"十二·二七"校车坠河事件发生后,该县教育局局长等6名责任人当晚即被免职;对遇难学生家属的补偿方案迅速确定;国务院、教育部分别就此事作出反应,湖南省政府也成立了事故调查组。表面上看,这次校车坠河事件的处理可以称得上是雷厉风行。但是,联系到近年来屡屡发生的校车事故中,类似的处置  相似文献   

9.
2010年,湖南衡南"十二·二七"校车坠河事件发生后,该县教育局局长等6名责任人当晚即被免职;对遇难学生家属的补偿方案迅速确定;国务院、教育部分别就此事作出反应,湖南省政府也成立了事故调查组.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事故经济损失评估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燕娣 《安全》2003,24(1):6-7
事故一旦发生,往往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装置、建筑物的破坏。一方面给企业带来许多不良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事故的调查处理中,仅仅注重人员的伤亡情况、事故经过、原因分析、责任人处理、人员教育、措施制定等是完全不够的,还必须对事故经济损失进行统计。对事故的经济损失进行统计、计算,有助于了解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安全经济规律。此外,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企业应采取一  相似文献   

11.
<正>遇险人员的心理应激特征在突发性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后,对于遇险或受困的人员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刺激事件,这时会发生被称为急性应激反应(亦称"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精神症状。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异乎寻常和来势迅猛的精神打击(严重应激事件)也可以引起这种反应。比如:事故受害者家属在突然得知亲人不幸消息时,容易发生类似精神伤害。  相似文献   

12.
杭文 《安全与健康》2005,(12):29-29
一位安全员对事故原因的分析与责任的追究非常执着,使一些人对此耿耿于怀.朋友好言相劝:你年龄大了,应该学"乖"了,不要顽固不化再得罪人了.可是他说:"那样我就不配当一名安全员了!如果事故原因不查清楚,当事人不汲取教训,那么同类事故必然会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3.
<正>"路怒"其实是"愤怒迁移""路怒症也称为阵发型暴怒障碍,是指汽车或其他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在交通阻塞情况下,因开车压力与挫折导致的愤怒情绪。"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老年医学科心内科病区主任吴琳说,"路怒"其实是一种愤怒迁移。吴琳说,在驾驶中出现状况时,当事人会对事件情景和当事人行为进行归因。如果是自己违反了交通规则,司机往往会归因于路况较差、交通拥堵、赶时间等情况;如果是对方违反了交通规则,就会把这种行为的原因归为对方的恶意。这种归因偏差会激发"路怒"的  相似文献   

14.
浅析事故经济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我国各类事故频繁发生,事故造成人员的伤亡或设备、装置、建筑物的破坏,给国家、企业和个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也给社会造成了不安定因素.笔者认为事故发生后不仅要查清人员的伤亡情况、事故经过、原因分析、责任人处理、人员教育、措施制定,而且还要弄清事故经济损失的划分,进而对事故经济损失进行分析和统计,从而追究经济损失的承担者.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事故经济损失的划分、对比以及计算方法.参照国外的经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于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给出了详细的划分和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来,我国各类事故频繁发生,事故造成人员的伤亡或设备、装置、建筑物的破坏,给国家、企业和个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也给社会造成了不安定因素.笔者认为事故发生后不仅要查清人员的伤亡情况、事故经过、原因分析、责任人处理、人员教育、措施制定,而且还要弄清事故经济损失的划分,进而对事故经济损失进行分析和统计,从而追究经济损失的承担者.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事故经济损失的划分、对比以及计算方法.参照国外的经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于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给出了详细的划分和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安全来不得半点虚假。在发生的一些事故中,常常是事故责任人不老老实实按章办事,为了逃避检查惩罚,侥幸过关,用一个错误会掩盖另一个错误,结果错上加错,小事捅出大娄子,酿成大祸。因此,许多责任人悔恨不已地告诫后人:安全生产是一项责任大、标准高、要求严、实实在在、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要企图  相似文献   

17.
部分高风险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困难重重,为控制风险、保护周围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有必要建立动态风险评价系统,对事故发生概率进行监控和预测。采用贝叶斯网络对事故发生概率进行定量分析。先在利用蝴蝶结模型辨识事故原因和后果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贝叶斯网络模型;再导入"前导事件"信息和先验概率推导后验事故发生概率,量化分析事故发生随时间的变化概率;最后,以储罐溢流场景为例进行动态风险计算,结果表明,随化工装置生产时间和"前导事件"增长,元件失效概率和事故风险呈显著增长趋势。因此建议企业应重视"前导事件"并采取措施减少"前导事件",如优化检维修方案、及时更换关键部件、进行全面的事故调查等。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人们常常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来预测系统安全(事故)状况,并取得一定效果。但在多数情况下,事故的发生,并非遵循某种确定的分布(如正态分布),且常常是小概率事件;由于某些原因,不易获得大容量样本,所获得的资料也经常是一些不精确的或不完善的,利用常规的统计方法是难以得到  相似文献   

19.
要闻     
<正>国务院严肃处理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本刊讯2014年1月初,国务院对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作出批复,同意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的调查处理结果,认定是一起特别重大责任事故;同意对事故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建议,对48名责任人分别给予纪律处分,对涉嫌犯罪的15名责任  相似文献   

20.
郭孝臣  傅贵  郝传波  孔庆端 《安全》2020,(3):44-48,53
为进一步完善和简化事故致因"2-4"模型,对模型中的"事件"和"动作"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首先,通过文献分析,确定了事件、动作和状态的定义及属性,提出了动作是事件的观点并加以图示说明。然后,以北京交通大学"12. 26"较大实验室爆炸事故为案例,对图示进行解释,详细分析了上述观点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动作和状态是人和物都具备的,并且状态包含在动作过程中;动作、状态、事故都是事件,事件是人或物的动作,或者动作过程中的某一瞬时状态,故"2-4"模型中动作和事件是等价的,可以相互替代或混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