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9年8月31日卫生部、国家劳动总局颁发《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 ,从1980年1月1日起实施。规定工业企业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的噪声标准为85dB ;现有企业经过努力暂达不到标准的 ,不得超过90dB。到1987年在工程控制措施上相继出台了国家标准GBJ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历经20年后的1999年12月24日 ,卫生部以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文件发布了《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本刊于今年第2期上作过信息报道 ;编辑部为适应有关单位读者与编制“规范”单位深入沟通 ,深刻理解《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发布实施 ,将使我国职业噪声危害控制进入规范轨道 ,“规范”在着重处理职业噪声危害方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可与国际接轨 ,它将对我国职工的听力保护工作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普及宣传 ,推动该“规范”的贯彻实施 ,在本期将文件通知和附件“规范”全文照登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王世强  李孝宽 《安全》2010,31(4):55-55
噪声是工业企业作业场所中最普遍存在的有害物理因素之一,噪声不仅影响作业工人的生产效率,而且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工人长期接触高强度的噪声会形成永久性的并且不可恢复的听力损失。在国外,听力损失是最主要、最常见的职业病之一,而在我国已有上百万的工人患有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3.
某石化企业员工听力损伤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员工听力异常率达37.8%。本文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噪声检测、作业人员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评价及职业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企业选取239个噪声监测点进行分析,发现该企业工作场所噪声强度为55.8~104.1 dB (A),其中有129个噪声监测点大于85 dB(A);33个主要噪声岗位每周40 h的等效声级为73.6~88.5 dB(A),有9个岗位为Ⅰ级噪声作业,24个岗位为0级噪声作业。  相似文献   

4.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在强噪声环境中作业职工的听力 ,降低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 ,根据《劳动法》及职业病防治的有关规定 ,制定本规范。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噪声作业场所职工的听力保护。凡有职工每工作日8小时暴露于等效声级大于等于85分贝(以下简称“LAeq,8≥85dB”)的企业 ,都应当执行本规范。第三条企业应根据本规范要求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本单位职工听力保护计划 ,并指定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负责组织和实施。第二章听力保护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第四条本规范所称听力保护包括噪声监测…  相似文献   

5.
美国联邦职业安全与健康监察局(OSHA)是依据1970年美国颁布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法》于1971年成立的,它的主要任务是:保障雇员在安全与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下工作;鼓励雇主和雇员减少工作场所的职业伤害,有效执行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措施;对作业场所实施安全与健康情况监察。联邦职业安全与健康监察局的执法监察通常是在没有预先通知的情况下进行。法律规定,雇主有权要求监察员在进入工作场所安全检查前出示监察证件。职业安全与健康监察局的执法监察程序如下:  相似文献   

6.
了解某铁路辖区噪声危害作业点和作业人员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情况,为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控和保护接触噪声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提出建议。通过体检管理系统收集2021年某铁路辖区接触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资料,采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的职业健康体检中,5671名接触噪声作业人员中检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550人,异常率为9.70%;随着年龄增加,听力损失也随之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31,P<0.001)。进而提出应加强该铁路辖区接触噪声作业人员高年龄、长工龄职工的个体防护和健康宣教,需要通过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职业健康监护水平。  相似文献   

7.
国际频道     
OSHA出台新标准从2004年1月1日起美国企业雇主将对雇员听力损失检查结果进行记录以符合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OSHA)新颁布的标准要求新标准要求雇主应对雇员因工作场所造成的听力下降的情况进行登记新标准含有一个听力损失记录表雇主可桉照表格设计的内容进行填写并上报。此标准的出台目的是改进美国因工听力损失统计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有限空间又被称为受限空间、密闭空间、封闭空间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不但在我国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难点和痛点,在国外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上个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英国的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多发高发,为使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免受中毒窒息等事故的伤害,英国先后制定发布了有限空间作业相关安全法规和标准。1997年,英国依据《工作场所健康安全法案》出台了《有限空间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14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食品厂噪声对作业工人血压、心电图的影响,更好地加强管理,保护作业工人身心健康,为积极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食品厂接触噪声的作业场所测定噪声强度,同时对该厂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选取接触噪声岗位的作业人员92名设为接触组,将同厂从事其他非噪声作业人员65名设为对照组。体检项目包括血压和心电图。结果噪声强度符合国家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接触组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Р0.05)。接触组高血压检出率在15~19a工龄段较高;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在10~14a工龄段较高。结论该厂噪声强度符合国家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物理因素)接触限值,该厂噪声对作业人员血压及心电图未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铁路隧道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特征,评估其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效果,采用现场调查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某铁路隧道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特征进行调查,采用职业病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模型进行控制效果评估。结果表明,该铁路隧道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劳动过程中危害和生产环境中危害;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电焊烟尘、矽尘、NO、NO2、CO、CO2、噪声、振动、高湿等;隧道内工务、电务、供电三大线路作业场所的线路维护人员接触的噪声均为轻中度危害,氮氧化物(NO、NO2)为轻度危害,接触的CO为中高度危害,线路维护人员矽尘作业岗位为轻中高度危害,易导致职业病损的发生。提出应重点监控该铁路隧道接触噪声、CO和矽尘的作业岗位,采取科学综合防控措施,改善作业环境质量,强化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1.
王世强 《安全》2012,33(7):55-55
正噪声是作业场所普遍存在的物理因素,同时也是国内最为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根据统计,目前我国有数百万人长期在高噪声作业环境中工作,大规模出现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风险极大。以香港为例,由噪声导致的职业性失聪人数一直位于职业病排名的前两位,严重时甚至高达66.6%。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业的发展,噪声已成为工业生产中比粉尘、毒物分布还广泛的职业病危害.在当前的听力损伤人群中,职业人群占据了1/3.尽管如此,噪声性耳聋因具有隐匿性、损伤进展慢、潜伏期长等特点,并未引起用人单位、作业人员应有的重视,噪声性耳聋报告病例呈逐年递增态势. 近日,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主办的工作场所噪声危害及个人听力防护高峰论坛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所所长李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噪声性耳聋可防可控,亟待引起高度重视,切莫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3.
噪声是伦敦投诉最多的环境污染之一。最近,英国出版了一本世界上最大的官方噪声地图-- 《伦敦道路交通噪声地图》。这是英国政府控制噪声计划的一部分。它将促使固定噪声源(如交通噪声)远离噪声敏感的区域(如学校、医院)、在噪声敏感区内设置隔  相似文献   

14.
"在第14个‘全国爱耳日’来临之际,我们组织召开这次论坛,宣传爱耳、护耳科学知识,介绍职业噪声对广大劳动者听力健康的危害,研究探讨工业场所职业噪声的有效控制和听力损失的有效预防,提高广大劳动者保护听力的意识和能力."2013年3月1日,在由中国职业健康协会主办、3M中国有限公司协办的"工作场所噪声危害和听力防护高峰论坛"上,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张宝明在首先表达了举办论坛期待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环球资讯     
《劳动保护》2021,(4):44-44
英国开展作业场所防疫监察活动2021年2月22日,英国职业安全健康局(HSE)与赫尔市议会达成合作共识,通过电话抽查、现场访问和检查等形式,对赫尔市企业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检查工作,以确保企业有效做好疫情防控措施,进而保障员工职业安全与健康。双方共同表示:当下企业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成为企业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首要任务,各企业均应采取合理的防控措施来防止和降低员工感染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郑君 《劳动保护》2014,(4):96-97
<正>"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噪声已经成为工业生产中,比粉尘、毒物覆盖更加广泛的职业危害。"2014年3月3日,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张宝明在第二届工作场所噪声危害和听力防护高峰论坛上,首先指出了噪声危害的广泛存在性。在全国第15个爱耳日来临之际,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主办、3M公司协办的这一论坛,旨在开展爱耳、护耳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研究探讨工作场所职业噪声的有效控制和听力损失的有效预防,增强广大劳动者爱耳、护耳、保护健康听力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第二章噪声的危害一、噪声会引起耳聋冶金企业的大部分工作场所属强噪声环境。在90分贝(A)[(A)是计权声级,见第章三第三节]以上的环境下工作,感到剌耳难受,天长日久就会引起噪声性耳聋。根据国际标准化组(ISO)的定义,500、1000和2000赫三个频率的平均听力损失超过25分贝,称为噪声性耳聋。在这种情况下,正常交谈时,听力发生障碍。在高强噪声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是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六、九条等规定,对《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3号)进行的修订。  相似文献   

19.
由工作场所的噪声导致的听力损失在我国是一类普遍存在的职业危害。长期接触过量的噪声会导致听力损失,并会引起其他的健康损害,例如高血压、失眠、食欲减退,胃溃疡等疾病。在绝大多数工业场所中,噪声危害并不致命。噪声危害虽然容易辨识,但听力衰退却是一个缓慢的进程,员工往往误以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某发电厂噪声作业环境及接噪工人听力损伤情况的调查,表明噪声强度越大,听损率越高;接噪工龄越长,听损率越高;同工龄段高频听损比语频听损率高。指出保护作业人员听力的关键在于加强噪声治理,同时不应忽视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