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笔者认为,基层安全管理应该采取严为主,柔为辅的安全管理方式,始终坚持制度至上。图为某企业员工正在认真作业。(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基层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而基层安全管理的方式到底应该选择"严"还是"柔",关系到企业基层安全管理的成败,笔者认为,基层安全管理应该采取严为主,柔为辅的安全管理方式,始终坚持制度至上。首先,企业基层安全管理不应仅单独采取"严"管理或"柔"管理。基层安全管理的对象是一线工人,其教育水平和安全素质参差不齐,完全以"严"管理进行现场安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认为,企业基层安全管理应遵循"严柔并济,相得益彰"的原则,从建立健全人性化安全规章制度、改进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基层安全管理者综合素质、强化监督4方面入手。图为某企业举办的安全漫画展。(图片由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在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基层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其管理水平的高低与企业能否长治久安息息相关。笔者认为,企业基层安全管理应遵循"严柔并济,相得益彰"的  相似文献   

3.
找准契合点     
<正>在企业安全管理中,"严"和"柔"是一对矛盾体,笔者认为,只有找准两者的最佳契合点,才能推动企业安全管理的持续改善和提高。图为某企业员工认真检查设备。(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在企业安全管理中,"严"和"柔"是一对矛盾体,笔者认为,只有找准两者的最佳契合点,才能推动企业安全管理的持续改善和提高。抓安全责任落实要"严"。即要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考核,绝不放松安全要求、绝不允许懈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如何保证"正确的人参加正确的培训",合理利用培训资源,保证培训效果,笔者认为,企业应从用实践倒逼安全需求、分清普及性培训和专业性培训两方面着手。图为某企业正在开展空气呼吸器相关知识培训。(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公司)对于如何保证"正确的人参加正确的培训",合理利用培训资源,保证培训效果,笔者认为,企业应从用实践倒逼安全需求、分清普及性培训和专业性培训两方面着手。第一,用实践倒逼安全需求。在基层实践中,往往只有把干部和员工放在一个非常紧急、迫切的情  相似文献   

5.
<正>主持人语:对于企业基层安全管理,有人认为,必须要通过"铁面孔,铁手腕""严惩重罚"等"严"的方式来管理、约束员工的行为,才能促使员工遵章守纪,否则"三违"现象很难消除。但同时也有人认为,应该通过对员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采取"情感管理"等"柔"的方式给予员工更多人文关怀,才能更容易让员工接受,从而更好地保证安全。那么,应如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认为,安全工作既要抓紧抓严,时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又要以人为本,用温情、真情为员工减压,做到张弛有度。图为某企业设备检修现场。(图片由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提供)笔者认为,安全工作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更不能断,但对于企业来说,安全工作既要抓紧抓严,时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又要以人为本,用温情、真情为员工减压,做到张弛有度。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认为,员工的技术水平越高,安全越有保障,而且对于企业来说,还应加强引导,充分发挥这些高技术水平员工的技术优势,提升企业整体安全水平。图为某企业员工正在认真作业。(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从总体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员工的技术水平越高,安全越有保障,而且对于企业来说,还应加强引导,充分发挥这些高技术水平员工的技术优势,提升企业整体安全水平。在企业实践中,一个人的"技术水平"通常能够反映其"安全素  相似文献   

8.
<正>又一年"安全生产月"到来,全国上下各企业事单位、组织机构,正忙得热火朝天,开展各种类型的安全活动。当然,在此过程中,企业基层安全管理部门也要注意,不能耽搁了正常的安全过程控制和监督。笔者认为,重视安全活动,不应限于安全月,一些日常活动关键还看"疗效"。对于建筑施工业来说,项目部在初期开展安全活动时,往往容易召集不齐人员,但坚持下去,随着活动次数增加、效果显现,是会得到作业单位及全体人员支持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认为,对于企业来说,基层员工参与安全制度建设不可或缺,企业要充分信任基层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对现场危险辨识和采取安全对策的能力,以及民主集中原则的优势。图为某企业员工对安全问题发表意见。(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公司提供)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认为,对于企业来说,要想让员工养成良好安全习惯,应从培养安全意识、强化安全责任心、注重细节3方面入手。首先,培养安全意识。安全能否形成习惯,关键看安全在员工心中占有多大的"分量"。大多数违章者并非不懂规章,而是没有给  相似文献   

11.
正主持人语:目前,传统的"课堂式"安全培训,因其缺乏互动、形式单调等原因被很多人所诟病,加之"互动式""体验式""咨询式"等多种安全培训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实践中,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因此有人认为企业对于员工,尤其是基层员工已没有必要开展"课堂式"安全培训。对于企业来说,"课堂式"安全培训是否仍有必要开展?新兴的各类安全培训形式能否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式"安全培训?本期就让我们谈一谈"课堂式"安全培训是否仍有必要开展。  相似文献   

12.
1月5日在吉林石化公司安全表彰会上了解到,吉林石化乙二醇厂连续11年创成安全生产无事故工厂,这对于一个甲级防爆企业来说,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据该厂安全环保科副科长关进介绍,这个厂上下牢固树立"抓安全环保从基层入手"的理念,严格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认为,企业应遵循"松紧适宜"的原则,把握好安全教育的度,从严把内容关、形式关、实效关3方面入手展开工作。图为某企业举行的安全演讲比赛现场。(图片由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安全教育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企业应遵循"松紧适宜"的原则,把握好安全教育的度,从严把内容关、形式关、实效关3方面入手展开工作,确保其既能不断提升员工的安  相似文献   

14.
抓“三基”     
<正>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抓"三基"(即基层、基础、基本)来加强安全管理,规范人员行为。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件工作、每一个细节,才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图为某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正在基层进行安全检查。(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认为,"当一天安全员"或类似活动实际上是要求基层员工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有"越俎代庖"之嫌。企业可通过梳理并合理制定各岗位安全职责,以及从"刚""柔"两方面确保落实,使企业全员在安全方面各司其职,促进安全管理呈现"人人都是安全员"的局面,不必通过"当一天安全员"这种有"越俎代庖"  相似文献   

16.
正主持人语:目前很多企业在开展安全制度建设时,为了让制度更加切合实际,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都会组织基层员工参与其中。但有人认为,如果过分依赖基层员工,可能会导致制度比较"片面",甚至因为员工"私心",致使制度过于"宽松",无法起到规范、约束员工行为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是否需要基层员工参与安全制度建设?基层员工参与对于安  相似文献   

17.
正如何看待基层员工参与安全制度建设目前很多企业在开展安全制度建设时,为了让制度更加切合实际,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都会组织基层员工参与其中。但有人认为,如果过分依赖基层员工,可能会导致制度比较"片面",甚至因为员工"私心",致使制度过于"宽松",无法起到规范、约束员工行为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是否需要基层员工参与安全制度建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认为,企业大可不必"风声鹤唳"般地言必称安全,而是应把握好"度"。图为某企业安全宣教活动现场。(图片由川煤集团广能公司绿水洞煤矿提供)对于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很多人认为抓得越"紧",员工的安全意识就会越"牢固"。但笔者认为,企业大可不必"风声鹤唳"般地言必称安全,而是应把握好"度"。首先,依据笔者多年煤矿安全管理经验来说,如果安全管理抓得  相似文献   

19.
正工作目标进一步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各项工作任务,不符合安全距离要求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全部启动搬迁工作;持续推进化工、医药生产及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机制"建设,夯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成危化品生产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定级,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工作的精准化水平;着力从严执法和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坚决防范较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进一步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曾参加过一次某焦化厂的安全座谈会,由于这个厂的员工素质普遍较高,又肯吃苦,加之近年来职工队伍相对稳定,事故鲜有发生。因此,该厂开展事故学习的资料,除了上级单位下发的案例外,仍多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老案例"。该厂形势虽好,但笔者认为"忘安必危"。每个员工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牢牢树立安全忧患意识,风平浪静时,更应加强提防。因为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践中,"安全形势大好"往往容易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