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期“经典留香”选撷了一些关于绿色与自然的语录,希望与读者朋友们共勉。这是出版于1974的一本关于生态系统的书。在这本书中,巴里·康芒纳以一个生物学家的身份,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以美国本身的环境问题为实例,对战后环境危机的根源做了审慎的分析。他认为,战后环境危机的根源,不在于经济增长本身,而在于造成这种增长的现代技术。这种技术往往是从单一的追求生产效率的角度,或从单一的消费使用的目的出发,而发明出来的。它忽略了整体,忽略了这种技术赖以发展的基础——生态系统,从而粗暴地破坏了不断循环运动的生命之圈。因此,要克服危…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的发展观的确立, 绿色GDP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改进以传统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是真正实行绿色GDP却面临重大技术障碍。举其要者,大致有三: 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非货币贡献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在于环境资源的价格没有正确反映环境资源的稀缺程度, 没有正确反映资源环境对人类经济增长的贡献。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与发展危机, 其根源在于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经济体系和运行模式。在物质层面上,这一经济体系是由环境生产力支撑的,但在理论和实践上,当前的经济体系无视甚至否定环境生产力的  相似文献   

3.
治污当治本,污染根源在于生产企业的漠视环保,岂是消费旺盛之过?如今为保经济发展,国家鼓励人民大众踊跃消费,消费已成为当前保增长,促稳定的一项国策,抑制消费以保环境,只能说是弃本而逐末。  相似文献   

4.
张建忠 《绿叶》2010,(12):92-98
食品安全责任的道德视角和监管视角在分析和回应食品安全危机中存在结构性缺失。这一问题应深入经济运行逻辑和企业伦理内部进行考察。食品安全危机的根源在于社会生产的经济效率对技术品质的优先性,而食品安全的有效保障取决于对这一优先性的常态化矫正。道德系统与监管系统对这一优先性的矫正并未切中要害,效果有限。一种破解食品安全危机的经济视角更加具有内在性与合理性,通过合理的法律建构保障有序竞争,通过消费者"主权"的有效行使回击和惩罚企业不端行为,通过创新激励机制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稳靠基础。  相似文献   

5.
1传统生产力概念的缺憾传统生产力概念把生产力只理解为人类社会向自然界索取的能力,而不同时理解为人类社会对自然界必须有所偿还,维护和保持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的能力。这种生产力观的片面性是造成当代环境危机的思想根源,使人类社会在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以往的生产力概念出发,历史上人们认为自然资源是无限的,自然环境承载能力也同样是元限的,这必然导致在经济发展中采用了一种粗放式、资源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造成对自然资源的大肆浪费。这种掠夺式经营只关心近期和局部的经济利益,无视资源环境和长远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长三角区域环境治理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治理成本过高且难以达到持久改善的效果。长三角环境污染的根源在于投资驱动型增长导致的结构性污染锁定,以及低端经济导致的能源升级障碍。因此,环境治理应着眼于区域增长方式转型和环境与发展关系的优化,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改变经济增长的推动方式与路径依赖,如何在新常态经济格局下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如何协调好不同行政区划之间的利益冲突。当前长三角区域需建立区域一体化的环境协同治理机制,推进能源升级与产业去重化进程,促进地区间错位发展与联动发展,以新型城镇化调动新的增长潜力,结合智慧城市建设转变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优化城市布局。  相似文献   

7.
1 “环境友好型“概念的由来   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概念的是随着人类社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水平不断深化形成的.环境危机首先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于西方发达国家局部爆发,此时,经济增长等于一切,“先污染后治理“是这一时期环境治理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声音     
《环境教育》2011,(4):6-6
"压力继续加大的根源,在于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尚未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在于发展和环境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在于国际环境与发展形势日益复杂和尖锐。"  相似文献   

9.
李义天 《绿叶》2008,(6):29-43
生态破坏的症结在于人类社会政治结构本身——阶层制。谁为当代经济增长、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政策付费,而又是谁从中受益,这是环境正义运动的核心问题。地区共同体——让民众和社群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态命运和社会命运,也让民众有权探寻一种对环境和社会负责任的生活方式——这一生态政治学的典型处方,难以克服生态系统连贯性与人类政治结构分割性的矛盾。生态社会主义倡导消除资本主义,消除由逐利而来的排他性紧张关系,提供了一种全球主义的生态拯救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广大农民的商品意识日渐浓厚,化肥、农药、地膜的大量应用,乡镇村办企业的无序发展,使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构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农村环境问题。一、农村环境问题的产生农民环境意识的低下是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近日曾与一农村干部聊起环保问题,他根本不晓得污染这个词的涵义。眼下这种现象在农村干部中相当普遍,他们只感觉到地是越种越瘦,而不晓得这是长期施用单一化肥的缘故;他们为杀死作物病虫害而无限制地喷施农药,却不晓得其生产出的粮食、蔬菜、肉类及其它副产品的质量在下降;他们只…  相似文献   

11.
吴敬琏 《绿叶》2010,(Z1):90-95
中国的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国有垄断企业、政府部门能否进行自身改革,什么样的力量能够推动这一改革?时下,"国进民退"争论再起,党政经大公司垄断进一步强化;行政力量干预微观经济,腐败猖獗、寻租庞大。而旧路线旧体制的捍卫者将腐败猖獗诿过于市场化改革,力推去市场化。演化改革派强调,权贵资本主义的根源在于不受约束的权力,在于改革不彻底,而非改革本身。能否铲除权贵资本主义存在的经济基础,使公共权力受到法律约束、民众监督,攸关中国未来30年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吴敬琏 《绿叶》2010,(1):90-95
中国的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国有垄断企业、政府部门能否进行自身改革.什么样的力量能够推动这一改革?时下.“国进民退”争论再起.党政经大公司垄断进一步强化;行政力量干预微观经济.腐败猖獗、寻租庞大。而旧路线旧体制的捍卫者将腐败猖獗诿过于市场化改革,力推去市场化。演化改革派强调.权贵资本主义的根源在于不受约束的权力.在于改革不彻底,而非改革本身。能否铲除权贵资本主义存在的经济基础.使公共权力受到法律约束、民众监督.攸关中国未来30年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屈振辉 《绿叶》2013,(3):38-43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环境危机日渐加剧,环境伦理的研究和构建也愈显重要。一直以来,学界普遍认为环境危机是环境伦理产生的根源,但通过研究却可发现环境伦理的产生与流行同原始先民中的礼仪不无关系。基于此,我们做出了环境伦理最初起源于初民之"礼"的道德猜想,并对环境伦理的生态起源及其道德内涵进行了探讨,试图从礼仪文化特别是中华传统礼仪文明中,探究其对于当代环境道德建设的若干启示,为解决现代环境危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反增长计划"的目标是用一种非增长的社会来代替目前的增长社会,其策略是一种价值观和思想的变革。而目前包括生态危机在内的多重危机的根源,是经济和政治权利的集中。立足文化变革的反增长,无法撼动现行生产资料所有权和资源市场配置的制度安排。可行的路径是建构全新的经济组织体系——不再受制于市场经济原则,而是满足所有公民的基本需要,以及由全体公民决定要实现的非基本需要,最终取代跨国公司和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5.
面对目前的危机形势,既不能单纯用宏观政策调节经济,也不能单纯为保增长而保增长,而应抓住危中之机,以改革应对危机,以调整促进增长,实现体制转型、机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为争取这样的前景,有必要梳理"国家经济安全"和"集中力量办大事"两大理论,从中提升认识:好的目标需要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蠢即是恶     
春卷 《环境教育》2014,(8):33-33
正看到两条极为奇葩的放生消息,真心觉得要憋出内伤。第一条是有网友发善心把从商贩手里买下来的鳄龟放生到了水库中。结果呢,鳄龟这种凶狠的肉食者因为没有天敌而在放生之后过上了海阔天空的好日子,每天吃吃喝喝,把周边池塘里的小动物们吃得几乎都灭绝。这是典型的因为好心却办了坏事,根源在于网友不  相似文献   

17.
杨志  王梦友 《绿叶》2010,(12):62-71
绿色经济本质上是"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以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和谐对话为前提,在生态文明框架中方可实现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在现实中,绿色经济的兴起源于与其说源于"绿色新政",不如说源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本文从分析绿色本质入手,揭示造成绿色危机的真正原因不在于工业化而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本文认为,支撑绿色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是绿色生产方式,并从谁在生产、为谁生产,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等不同视角阐发了绿色生产方式及其运行方式的形态与特征,指出它潜在于当代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中,由此得出当代具有混合经济性质的生产方式正处在全球性转变之中。  相似文献   

18.
当前,人类正经历着一场严峻的环境危机,面临着毁灭与生存抉择。为了挽救这场危机,保证人类的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运动正在全球蓬勃发展,与此同时,环境文化也成了当代文化发展的热点.什么是环境文化环境文化是人类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生存环境过程中,人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这一主题在思想、观念、艺术、科学、技术和传统习俗等文化形态中的积淀成果,当然也包括这些成果的表现形式,如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以及各种艺术形式。广义上,环境文化还包括了上述成果的具体物化,即环境  相似文献   

19.
2006年,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指出,要根据国家关于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积极推动以环境换取经济增长为主向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为主的历史性转变.环境保护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环境保护要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居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发挥更大的调节和控制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被动、事后、补救、消极的环保变为主动、事前、预防、积极的环保,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优化经济增长,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环境应力筛选的应用呈现扩大趋势.这种高涨的兴趣的动力来源于普遍希望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质量.在我们热情地欢迎和应用这种有用的技术的同时,我们冒着由于这种应用过分简单化带来的风险.本文的目的不是想给这种热情泼冷水,而是建议应根据每一产品应用特性剪裁这种筛选技术.进行这种剪裁时必须承认:某些产品不需要筛选,某些筛选参数对某些产品无效,以及增加应力量值直至产生故障时,可能会由于应力已超过设计极限而引起损坏.有效地应用环境应力筛选既需要掌握设计的知识,也需要进行仔细的环境试验调查,以确定产品对建议使用的应力的响应特性,并掌握用于评价未发现的潜在缺陷在最终应用中带来的危险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