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碳交易市场已经成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变暖的重要举措。本文对国内外既有的主要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回顾,并列举了构建碳交易市场的关键点,结合京津冀地区特点提出了建设区域性碳交易市场的三点参考建议:在法律层面,成立京津冀碳交易市场专职部门,开展区域性的制度法规建设;在技术层面,连接北京、天津现有平台,建立京津冀区域性碳交易平台;在ETS设计层面,高度关注并合理测算贸易转移中的隐含碳。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我国排放总量的比重较大,准确核算电力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对发展低碳发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于2015年发布的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国家标准及其产生的背景,阐述了国标在碳交易中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大势所趋。开发和利用煤层气不仅可避免资源的浪费,还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大气环境。本文结合重庆市松藻矿区蝶层气开发利用情况,分析评价了松藻矿区煤层气利用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结果表明,煤层气利用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地球气候变化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全球变暖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过度.因此,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人们对减排温室气体高度重视是理所当然,而长期以来对"适应气候变化"却有所忽视.其实,对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才是当务之急.文章在前文"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变暖"减排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基础上,论述适应气候变化的迫切性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碳交易是为促进温室气体减排而采取的市场机制.就企业而言,碳交易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2011年中国开展了七省市碳交易试点工作,全国碳市场将依据中国碳交易试点地区的经验设计并计划于2017年启动.本文介绍了碳交易的背景和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总结了中国碳交易的试点状况,从而根据试点地区的碳交易模式和清洁发展机制(CDM)提出了中国企业应对全国碳交易市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逐渐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风险。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近50年来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显著变化,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挑战。城市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高排放区,推进基于城市尺度的温室气体减排研究,加强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低碳城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以循环经济思想为指导,从提高产业活动能效、开发可再生能源、生活垃圾资源化3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为推进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2007年,联合国环境署将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冰川消融,后果堪忧".这是一个关于减排的话题.它从全球变暖的角度,呼吁全世界关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可能给世界带来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地球气候变化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全球变暖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过度。因此,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人们对减排温室气体高度重视是理所当然,而长期以来对“适应气候变化”却有所忽视。其实,对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才是当务之急。文章在前文“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变暖”减排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基础上,论述适应气候变化的迫切性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国内资讯     
中国碳交易七省市试点方案年底面市按照国家发改委计划,2013年将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湖北省、深圳市七省市启动碳交易试点。碳交易是结合各地能源消费总量目标、碳强度减排目标、GDP增速这三方面的参数设定。在6种被要求排减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CO2)为最大宗,所以这种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为计算单位。碳交易市场建立的核心问题包括:设定碳排放总量,分配  相似文献   

10.
华欣 《环境保护》2013,41(8):32-33
火力发电厂是排放二氧化碳的最大行业。火力发电厂燃烧化石燃料后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燃烧同种燃料排放量的30%,大约占全球人类活动排放二氧化碳的24%。近年来,低碳发展已成为后工业化时代的全球焦点。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及其  相似文献   

11.
应对气候变化的能源战略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华清 《环境保护》2007,(11):47-49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也是能源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的.随着科学界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与气候变化之间相互关系认识的深入,要求国际社会采取对策,努力限制或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气候变化问题已日益成为影响各国制定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科学界、政界和公众关注的重大国际问题。众所周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倍增所致。近一个世纪来,随着社会和工业的迅速发展,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氧化亚氮等)日益增多。从1860年至今,二氧化碳排放量,从9000万吨增至56亿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270ppm提高到345ppm。80年代以来,这种趋势进一步加强。最近,据美国二氧化碳情报分析中心研究,1983年以来,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相似文献   

13.
六氟化硫(SF6)气体因其具有优异的绝缘和灭弧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电气设备中.SF6同样也是《京都协议书》中限制排放的六种温室气体之一,其温室效应等效于二氧化碳的23900倍。世界各国的电网企业都已开展了六氟化硫电气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排放管控,我国政府近年来也日益重视SF6气体的排放控制问题,并有意将电网企业纳入未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本文从现阶段碳交易试点市场的项目接受情况、企业六氟化硫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开发限制及未来全国碳市场建设方案出发,研究分析了电网六氟化硫温室气体减排在碳市场试点阶段及全国市场阶段的参与策略。  相似文献   

14.
碳的循环     
二氧化碳及其它气体使气候变暖的温室机制是数亿年来控制全球气候的重要因素,因而计算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是很重要的。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近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文章,提出了过去5.7亿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长期变化的数学模型。模型的建立考虑了几种变化过程,而在以地质学概念的堆积物中有机物及碳化物积累、火山活动及变质岩形成过程期间和作为地壳主要成分的硅化合物、碳化  相似文献   

15.
地球气候变化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全球变暖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过度。因此,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人们对减排温室气高度重视是理所当然,而长期以来对"适应气候变化"却有所忽视。其实,对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才是当务之急。本文在"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变暖"减排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基础上,论述适应气候变化的迫切性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首,为削减全球范围内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国际社会达成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多边环境条约,使对全球气候变暖负有主要责任的发达国家承担了温室气体强制减排义务.在履行国际条约义务的同时,为了以更低的经济成本减少排放,以欧盟为代表的国际社会成员率先进行了碳市场的建设和实践.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并不承担国际强制减排义务,但面对国内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显著增长,中国开展试点省市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顺应了世界各国采用经济手段减缓气候变化的发展大趋势,也是中国为实现2020年温室气体减排承诺所迈出的坚实一步.本刊特别策划了本期选题,以期让广大读者能够更详细地了解中国应如何在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符合自身发展水平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从而为降低世界碳排放量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当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重危机和挑战。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2007综合报告》中,明确将消费后废弃物(postconsumer waste)作为一个独立对象来计算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多种,本文采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的计算方法,对卫生填埋和焚烧两种处理方式下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进行计算并展开比较分析,以期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几十年以来全球正在经历以全球变暖为突出标志的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签订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里程碑。全球温室气体规制形成及其后续谈判的过程可以看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导致了全球温室气体国际规制的逐步趋严。随着温室气体国际规制的趋严,温室气体的排放权不再是一项免费的公共资源。这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共识的大趋势,也是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新变量,将对全球各国自身的温室气体规制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2015年是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一年,各方为取得谈判成功正在加大协调和准备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碳是主导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企业掌握自身排放情况,能够更有效的实施温室气体减排。天津市作为碳交易试点之一,已经完成了四个年度的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在碳市场领域已具备高度权威,结合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经验,浅析重点疑难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及工作建议,为全国碳市场的建立健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碳市场的渊源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评估报告,各国普遍认同必须“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不对气候系统造成危害的水平”的目标。于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GHG)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以下简称“公约”)在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上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