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对称性的中国台湾地震趋势判断及物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灾害的综合研究中,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是灾害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对自然灾害进行准确的趋势判断,其理论和现实意义重大。以台湾地区地震空间对称性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了台湾地震空间对称轴存在的合理性及其物理基础,结合可公度研究理论分析强震灾害趋势,从而为判断地震灾害未来发生的时间、空间趋势提供一些理论思考和方法借鉴。结果表明,台湾M≥7.2级地震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南北对称性特征,其对称性有一定的动力学基础,并且可以作为区域地震未来趋势判断的依据。其中2012、2014年台湾发生M≥7.2地震信号较强,须密切关注此地震趋势信息。综合空间对称性的信息分析,下次发生地震的可能地区是台湾中北部地区。该研究对认识重大灾害成因机制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震讯     
《防灾博览》2008,(2):8
2008年2月14日18时09分22.4秒,在希腊南部(北纬36.75度,东经21.75度)发生6.9级地震。2008年2月18日04时33分02.1秒,在台湾花莲沿岸(北纬23.3度,东经121.5度)发生5.5级地震。2008年2月20日16时08分32.6秒,在印尼苏门答腊(北纬2.8度,东经96.0度)发生7.7级地震。2008年2月21日10时46分20.1秒,在斯瓦巴德地区(北纬77.15度,东经18.3度)发生6.5级地震。2008年2月21日22时16分03.9秒,在美国内华达(北纬41.05度,西经114.75度)发生6.1级地震。2008年2月22日07时55分35.0秒,在印尼苏门答腊南部(南纬2.25度,东经99.75度)发生6.0级地震。2008年2月23日23时57分20.2秒,在南桑德韦奇群岛地区(南纬57.05度,西经23.65度)发生6.9级地震。2008年2月25日16时36分34.6秒,在印尼苏门答腊南部地区(南纬2.4度,东经100.0度)发生7.6级地震。  相似文献   

3.
<正>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当地时间11月12日晚9点18分,北京时间11月13日凌晨2点18分,伊拉克北部地区苏莱曼尼亚省发生7.8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4.9度、东经45.75度,震源深度20千米。伊朗和伊拉克边界地区在地震中遭受重创。本次地震中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及各省份和伊朗西部均有强烈震感,土耳其、以色列与科威特等周边国家均有震感。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地震的死亡人数已上升至500余人,另有超过8000人受伤。  相似文献   

4.
震讯     
2007年6月14日03时29分51.4秒,在危地马拉(北纬13.65度,西经90.4度)发生6.8级地震。2007年6月18日14时18分43.9秒,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南纬3.45度,东经151.0度)发生6.0级地震。2007年6月27日06时22分58.9秒,在印泥爪哇以南地区(南纬10.5度,东经108.35度)发生6.0级地震。2007年6月28日10时52分10.3秒,在所罗门群岛(南纬7.65度,东经154.85度)发生6.6级地震。  相似文献   

5.
正(2016.2.11-2016.4.10)2月11日21时10分在新疆伊犁州新源县(北纬43.55度,东经82.55度)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2月12日18时2分在印尼松巴岛地区(南纬9.58度,东经119.33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2月16日3时28分在新西兰奥克兰群岛地区(南纬49.11度,东经164.40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2月18日9时9分在台湾台东县(北纬23.04度,东经120.88度)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相似文献   

6.
震讯     
《防灾博览》2008,(1):8-8
2007年12月9日15时28分22.6秒,在斐济以南地区(南纬26.1度,西经177.3度)发生7.7级地震。2007年12月12日01时20分58.5秒,在太平洋南部(南纬62.1度,西经66.0度)发生6.4级地震。  相似文献   

7.
震讯     
▲2002年6月27日13时50分37.3秒,在苏门答腊西南以远的地区(南纬7.3度,东径103.8度),发生7.4级地震。 ▲2002年6月29日01时19分31.4秒,在吉林汪清(北纬43.5度,东径13.6度),发生7.2级地震。 ▲2002年6月29日14时54分36.3秒,在青海治多县(北纬34.1度,东径94.0度),发生5.9级地震。  相似文献   

8.
正(2016.8.11-2016.10.10)8月19日15时32分在南乔治亚岛地区(南纬55.30度,西经31.90度)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8月20日1时33分在南乔治亚岛地区(南纬55.20度,西经32.10度)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8月20日17时1分在日本本州东岸远海(北纬40.45度,东经143.55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8月21日23时58分在日本本州东岸远海(北纬40.31度,东经143.72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8月24日9时36分在意大利(北纬42.70度,东经13.10度)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相似文献   

9.
震讯     
《防灾博览》2007,(2):6
2007年2月19日05时04分55.9秒,在海南(北纬22.0度,东经rZo.2度)发生5,2级地震。加07年2月25日09时49分42.5秒,在青海海西、西藏交界(北纬33.3度,东经90.7度)发生5.3级地震。2007年3月15日05时59分24.0秒,在尼加拉瓜海岸近海(北纬1 1.5度,西经57.15度)发生6,2级地震。2007年3月18日01时42分23.2秒,在马普古海峡(北纬2.25度,东经126.3度)发生6.2级地衷。2007年3月18日10时21分090秒,在巴拿马以南地区(北纬4.5度,西经75.75度)发生6.6级地震。2007年3月25日03时01分51.5秒,在智利(南纬19.5度,西经70.25度)发生6.0级地震。2007年3…  相似文献   

10.
震讯     
《防灾博览》2006,(3):39
2006年5月7日09时53分01.5秒,在南海(北纬21.8度,东经120.7度)发生5.0级地震。2006年5月16日18时39分20.4秒,在克马德克群岛以南地区(南纬31.6度,西经179.2度)发生7.5级地震。  相似文献   

11.
利用调制地震方法对华北地区1973年以来发生的24个ML≥5.5地震前地震调制比、地震调制比异常面积、调制地震条带和调制地震频度的异常变化进行分析,对异常类型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认为,华北地区ML≥5.5地震前地震调制比和异常面积随时间进程的起伏、调制地震频度震前数月的突然增大以及调制地震条带异常图象是显著的异常变化,可以用于对中、强地震的中期预报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CN算法研究了我国近期大陆东部和西部南北带及邻近区域共23次强震前的TIP,即强震发生概率增长时间。结果表明,18次强震发生在被判定的强震发生概率增长时间的TIP内。TIP警戒约占总研究时空域的30%,获得了较好的中期地震预测效果。表明CN算法可作为强震中期预测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溧阳震中区精密磁测和a径迹测量结果,探测出茅山东侧断陷盆地内发育北北东向上沛—上姚和北北西向上沛—平桥两组断裂.结合区内地震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两组断裂可能为茅东断裂带的分支断裂,两次地震余震三度空间分布表明茅东断裂带及其茅东断陷盆地构成溧阳两次地震的孕震构造,而两组断裂交汇破裂与茅东断裂带主破裂在深处的沟通是溧阳地震发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充分整理单台水氡资料的基础上,对发生在祁连山—河西走廊活动断裂系的5级以上地震进行了短临阶段水氡异常的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异常出现的频次、持续时间、异常结束到发震的时间、异常的范围等。进而对该地区5级以上地震水氡短临前兆异常的特征作了归纳。  相似文献   

15.
一个特殊的地震空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 11 0 1,山西省大同市发生了M5 6地震 ,此前 10个月在其震源附近曾发生一群震源定位结果较好的小震。从小震在三维空间的分布情况看 ,在垂直剖面上存在一个NWW向的特殊空区 ,且似乎存在围空地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发生的现象。采用层状介质点源位错模型 ,由理论地震图拟合观测的垂直向记录 P、 S最大振幅的比值反演小地震震源机制的方法 ,使用大同地震台网和其他地震台网部分台站的记录资料 ,求得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这些震源机制解在 4个象限中呈现出了不同的性质 ,且每两个相对象限中震源机制解的性质相近。5 .6级地震发生在该空区的边缘 ,而余震序列将其填充 ,余震区的长轴方向和空区方向相同。  相似文献   

16.
林金瑛  张锦福 《灾害学》2001,16(4):33-39
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是关键的一环。为了不低估大地震的影响,恰如基分地将地震年平均发生率分配到带内各个潜在震源之内,准确确定地震带内发生Mj档震级的地震落在第i 个潜在震源区的概率是关键的一步。本文采用图像识别方法确定地震发生的相对概率,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地震的时、空不均匀性,准确地确定地震带内发生Mj档震级的地震落在第i个潜在震源区的概率。  相似文献   

17.
对2001~2002年发生在南黄海北部坳陷的丛集地震的构造背景进行了分析,计算和研究了地震丛集过程中环境应力值的演化,讨论了2002-07-23 ML5.1地震发生的背景及其力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丛集过程的中止与中强地震的发生有关;丛集地震形成的初期和中期的平均环境应力值要高于丛集形成之前但低于ML5.1地震发生前夕,丛集后期的平均环境应力值则因ML5.1地震的发生而有所下降。该研究对于今后利用丛集地震及其环境应力值的变化分析和预测中强地震的发生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吴佳翼等研究华北地震同日本地震的相关性 ,提出日本地震活动的 3个区 :日本海沟地震活动区(A区 )、日本海西部的深源地震区 (B区 )和日本浅源地震区 (C区 )如果相继发生地震活动 ,则中国华北地区 (D区 )将发生 6级以上响应地震。作者用 1 979年以来江苏及其黄海的 3个 6级震例 ,说明D区应扩大到江苏及其附近地区 ,并对历史地震进行检验。如果把D区改为大华北东部范围 ,在地球自转减速段 ,响应震将发生在华北东部 35°N~ 39°N地区 ;在地球自转加速段 ,响应震将发生在 φN≤ 35°或 φN>39°的地区。江苏及南黄海 6级响应地震发生的时间 ,可以用东北深震区与黄海地震带的相关性来估计  相似文献   

19.
引用有关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对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中强震前后的中小地震活动进行了研究,发现地震的S值在震前和震后的异常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在震前S值异常为高值或低值异常,震后下降或上升;对特定区域研究发现,华东地区陆地区域的中强震的孕震区,中小地震活动的S值震前异常主要为高值,震后下降;而海域的中强震孕震区中小地震活动的S值震前主要表现为低值异常。因此,通过对华东地区中强震孕震区中小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的动态追踪,利用其变化规律可以为中强震的预测预报提供一种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20.
系统研究了1985年以来江苏及邻区的36次小震群,结果表明,江苏及邻区的地震具有成丛活动的特点,每一丛地震活动持续时间和平静时间没有明显的周期性,这反映了它是在一定的外部应力环境控制下发生的.江苏及邻区地震的成丛活动与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有一定的呼应关系,多发生在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前后.分析表明,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