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正>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2017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通知》,目的是贯彻和落实《"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十三五"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等相关要求,以下为2017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宣传重点内容:一、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节能有我,绿色共享"。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是"工业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筑能耗在北京市能耗总量中是关键的一部分,推广节能建筑对于北京市的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北京市建筑节能工作中,采暖能耗是节能减排的重点,公共建筑能耗增加需要控制。在北京市低碳建筑推进工作中遇到了评测标准、检验方法的不完善,企业与个人的动力不足以及相关技术创新能力较低的障碍。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从加强宣传与干预、建立低碳建筑标准规范和技术体系角度实施相应的应对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选择低碳建筑,完善检测标准,健全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低碳建筑的推广。  相似文献   

3.
一是推进节能标准制修订、建立能源标准体系.制定绿色建筑,绿色住宅,绿色社区等绿色消费技术标准和工业产品节能降耗技术标准;做好三峡库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制定突出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技术标准;完善企业节能标准审查制度,制定能源消耗定额和物耗定额技术标准,建设节能型企业.  相似文献   

4.
<正>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201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通知》(发改环资[2015]973号)(以下简称《通知》),确定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为"节能有道节俭有德",低碳日活动主题为"低碳城市宜居可持续"。按照国家节能周工作要求组织开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推广节能减排低碳的先进经验,鼓励高效节能产品(设备)的生产、使用和推广,开展"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5.
REDD+机制的提出低碳经济的理念始于英国2003年颁布的《能源白皮书》,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9年发布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最终将“低碳经济”界定为“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势头”。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一致,与当前大力推行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各地要闻     
<正>吉林:到2020年吉林省将制修订节能地方标准20项以上近日,吉林省正式下发《关于印发吉林省推进节能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到2020年,制修订节能地方标准20项以上,基本建成指标先进、符合吉林省情的节能标准体系,主要高耗能行业实现能耗限额标准全覆盖,产业政策与节能标准结合更加紧密,对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升级支撑作用更加显著,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节能标准化共治格局。四川:2019年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作战图"2018年,四川省成都深入实施"大气十条"和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使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改善,荣获全球首批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2019  相似文献   

7.
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和课题,为推动天津港集团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集团在2013年提出了"建立先进的能源管理体系,在集团公司建立低碳能源管理示范工程"的目标。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推动了天津港节能工作的有力开展。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对今明两年节能减排降碳工作作出具体要求。《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强工业节能降碳。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在重点耗能行业全面推行能效对标,推动工业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实施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21%以上。持续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推动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到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4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指标先进、符合国情的节能标准体系,主要高耗能行业实现能耗限额标准全覆盖,80%以上的能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准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对此,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李爱仙进行解读。一是能效"领跑者"指标将树立行业标杆李爱仙解释说,能效"领跑者"指标是指同类型  相似文献   

10.
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化中回收体系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其中回收阶段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关键以北京市海淀区的社区回收体系为例,通过问卷、访谈等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正处于原产业化阶段;该产业回收体系的市场化是政府控制的有限竞争;该回收体系是未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领域,对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循环经济促进法》推动相关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促进法>已正式颁布.本文在分析<循环经济促进法>对标准化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和循环经济标准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循环经济的三种实施模式(企业、团区、社会)构建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框架,并针对当前的实际需求明确了重点领域标准的研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近年来杭州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碳排放等对杭州市低碳交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低碳交通体系的内涵和特点,分析了杭州在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城市低碳规划、节能减排技术应用、高污染车整治、采用节能减排技术、能源低碳化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对进一步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创新节能标准化管理机制,健全节能标准体系,强化节能标准实施与监督,有效支撑国家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升级,更好发挥标准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意见》提出节能标准化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指标先进、符合国情的节能标准体系,主要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环保产业发展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期间,受城镇化、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环境风险控制、循环经济、低碳发展等诸多宏观政策的影响,我国环保产业将进入重大发展机遇期,准确把握环保产业格局走向,有助于引导环保产业理智、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社会宣示我国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为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擘画了宏伟蓝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与2060年前碳中和愿景,任务十分艰巨,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当前,要锚定实现碳中和愿景,牢牢抓住"十四五"的关键窗口期,统筹谋划目标任务,抓紧制定并实施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深化重点领域低碳行动,推动形成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强大合力,切实提升气候治理能力,以更加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6.
简讯     
正国家发改委发布33项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为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加快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行动目标的实现,2014年8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目录》涉及煤炭、电力、钢铁、有色、石油石化、化工、建筑、轻工、纺织、机械、农业、林业等12个行业,共33项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前,人类面临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人民的一种共识。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于2011年6月22日在京举办的"低碳创新与创业"("气候酷派"系列媒体研修班之一),就是对低碳经济一次深入的、市场层面的模式探讨。该主题也突出体现了在人们寻求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艰难历程中,研究和应用各种有利于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低碳科技方案、商业模式及其低碳行为措施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环境工程》2007,25(3):79-79
北京市发改委、环保局等7部门日前联合发布的《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2007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今年北京市的节能减排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下降5%、单位GDP水耗下降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0%。  相似文献   

19.
国内     
《环境保护》2014,(11):6-7
正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5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降碳指标、量化任务、强化措施,对今明两年节能减排降碳工作作出具体要求。《行动方  相似文献   

20.
2012年5月24日中国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建设成果大会作为第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简称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中国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建设成果大会的主题为"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助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会议由中国节能协会与科博会组委会办公室共同主办,中国节能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宋忠奎主持,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王秦平为会议致辞。参加中国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建设成果大会的嘉宾来自节能减排、清洁能源、低碳发展领域业界的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